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详细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7.6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国家与国体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3、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

4、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制度。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6、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二、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直接原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支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宪法。

2、现实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地位: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3、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⑵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民主的具体表现。

⑶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五、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六、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一、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的选择

⑴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①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选举方式。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它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

⑵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

①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②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余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2、各选举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直接选举能反映每一个人的意愿。分布较广区域不便。

间接选举分布较广区域方便。不能反映每一个人的意愿。

等额选举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

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

差额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

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

选择的余地。这种竞选方式虽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⑴我国的选举方式: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⑵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国家性质、选民文化水平。

5、公民要珍惜选举权利

⑴原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⑵要求: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理性思考,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⑴间接决策:公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保证。

⑵直接决策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②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爬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讨论。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④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社情民意反映

制度电话、信函、

传真、电子邮

件、新闻媒体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

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

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提高决策的民主性。

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

信息。

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

学性。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

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

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助于提高决策透明

度和公民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

在问题。

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

利民。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①从决策者的角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②从公民的角度: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

1、意义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形式,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