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一、引言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并列举关键工序的控制点。
二、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通过对重要工序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可以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不良品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1. 工艺参数控制:对重要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
例如,在某一制造工序中,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控制对于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2. 检测手段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关键指标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
例如,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产品的尺寸、外观、性能等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3. 质量记录和数据分析:建立完善的质量记录系统,记录每个重要工序的质量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通过统计每个工序的不良品率、返工率等指标,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关键工序的控制点1. 原材料检验:对进入生产线的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例如,对于某一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2. 制造工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艺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例如,在某一制造工序中,需要对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
3. 检测环节控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设置关键的检测环节,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测。
例如,在某一制造工序中,需要对产品的尺寸、外观、性能等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 过程监控和反馈:建立完善的过程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指标,并进行反馈。
例如,通过实时监测工艺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一、引言在生产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工序描述、质量控制要求、关键工序控制点等内容。
二、工序描述1. 工序名称:XXX工序2. 工序描述:XXX工序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它涉及到XXX的加工、XXX的装配等步骤。
该工序的质量控制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要求1. 质量目标:确保产品在XXX方面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 检验方法:采用XXX检验方法进行质量检验。
3. 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
4. 技术要求:XXX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5. 设备要求:确保使用的设备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且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6. 环境要求: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
四、关键工序控制点1. 控制点一:XXX- 描述:XXX是XXX工序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产品的XXX性能。
- 控制方法:XXX- 控制标准:XXX2. 控制点二:XXX- 描述:XXX是XXX工序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产品的XXX性能。
- 控制方法:XXX- 控制标准:XXX3. 控制点三:XXX- 描述:XXX是XXX工序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产品的XXX性能。
- 控制方法:XXX- 控制标准:XXX4. 控制点四:XXX- 描述:XXX是XXX工序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产品的XXX性能。
- 控制方法:XXX- 控制标准:XXX五、总结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质量控制要求和关键工序控制点,可以保证产品在关键工序中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和控制点进行操作和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生产岗位关键控制点1. 概述生产岗位关键控制点是指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这些节点的有效控制,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个生产岗位关键控制点的例子,并说明其重要性和控制方法。
2. 原料质量控制原料质量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果原料质量不合格,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
控制原料质量的方法包括:•严格选择供应商: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定期的供应商评估和审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符合质量要求;•抽样检测:对每批原料进行抽样,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清洁存储: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存,避免受到污染,并确保原料的质量不受影响。
3. 工艺参数控制工艺参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些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艺参数控制方法:•设定合理的参数范围: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的特点,设定合理的参数范围,确保在这个范围内进行生产;•定期检测和校准:对生产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时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对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4. 操作规范控制操作规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步骤。
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操作规范控制的方法:•培训和教育:对生产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熟悉操作规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进行监督和检查:对生产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5. 质量检测控制质量检测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HACCP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监测措施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是一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分析和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并建立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s,简称CCP)来预防、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HACCP的实施能够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关键控制点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能够控制、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特定环节。
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相应的监测措施。
1. 原材料选择和检验原材料的选择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步。
在生产过程中,监测原材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监测措施包括:对原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机制,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原材料收货记录,记录原材料的来源、接收时间和数量等信息。
2. 清洁和消毒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保持生产场所、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和卫生是关键控制点之一。
监测措施包括:建立清洁和消毒程序,明确清洁频率和方法;监测清洁和消毒剂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浓度和有效性;定期进行环境和设备表面的微生物检测,确保清洁和消毒的效果。
3. 控制食品加工温度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监测措施包括:安装温度计和控制设备,对加热、冷却和存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设立温度监测记录,记录加工温度、时间和持续时间等信息;定期校验温度计和控制设备的准确性。
4. 防止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大隐患。
监测措施包括:建立工作区域和工作站的分区,防止不同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定期对人员进行卫生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个人卫生规范;建立清洁验证程序,确保清洁措施的有效性。
5. 控制食品存储和运输温度食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是关键控制点之一。
监测措施包括:建立温度监测系统,对存储和运输环节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设立温度监测记录,记录温度波动情况和异常事件;对温度控制设备进行定期校验和维护。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制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步骤或环节,对药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介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控制点。
一、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选择和采购合格的原材料是第一个关键控制点。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药品的质量。
因此,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确保供应商具备优质原材料的供应能力。
同时,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和企业的标准要求。
二、工艺参数的控制工艺参数的控制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控制点。
这包括药品的配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的控制。
合理的工艺参数设置可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性。
药品生产企业应该根据药品的特性和生产设备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三、生产设备的维护与验证生产设备的维护与验证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控制点。
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对于药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验证,验证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保证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生产过程的记录与监控记录与监控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控制点。
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关键控制点。
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控制的全过程有效执行。
这包括药品质量标准的建立、质量检验的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理和质量风险的管理等方面。
只有建立和实施全面、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人员1.检查人员:(插件目视、PCBA锡面目视、超声后目视、包装检查)2.测试人员:(组装、老化、高压、ATE)关键岗位人员3.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超声波点胶机波峰焊)以上人员均需要经过培训(掌握品质标准、作业要求、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取得上岗证,实际操作能够具备足够的技能以及能识别不合格品。
机器仪器设备1.机器仪器设备进行日、周、月保养;2.测量仪器(负载机、功率计、示波器、ATE)测量工具(卡尺)3.高压机、负载机、 ATE测试每天进行点检,确认仪器能够测试出不合格品。
4.电烙铁、仪器设备均要接地良好。
(万用表测量是否漏电)5.生产线工作台面(静电皮)需接地良好(检查接地线)6.测量仪器需要经过校验合格并检查校验标签,确认是否在有效期内(一年);物料1.所有的物料上线均经过IQC检验PASS才可以使用。
(外箱贴检验合格标签)2.核对料号、品牌、规格,依据资料文件(BOM、图纸、承认书、样品)3.生产过程上料:核对外包装标示及实物(图案)要求与上一包一致。
作业方法:一.加工:1.物料核对(品牌、规格)2.加工脚长控制在3.5mm以内, 出PCB的脚长在1.5-2.0mm3.成型加工方式。
4.加工标示及追朔记录。
二.插件:1.目视岗位:重点检查元件未插到位、插错、漏插、插反。
2.过锡炉前压件: 主要是(熔断电阻、共模电感、变压器、Y电容、保险丝、立式D 、L等)易浮高。
3.生产线杂料(掉下来及余料)区分及处置,需要有IPQC确认才可以使用。
4.波峰焊:通常做法:每小时抽查锡面焊点效果,控制目标≦2000PPM。
炉后执锡人员发现同样不良点时,及时反馈锡炉技术员,要求调整锡炉。
三.组装:1.脚长管控:出脚长度以变压器PIN脚为基准。
通常是2.5mm。
2.锡渣锡珠管控:a.所有的工作台面清洁及时,锡渣锡珠及时带走。
b.PCBA流拉,元件面朝上。
c.刷板岗位作业的动作到位(人员不可以随意更换)d.塑胶面壳,点不干胶,胶水用量需要到位(能够粘住锡珠)。
部分产品工艺流程及关键质量控制点一、小麦粉(一)基本生产流程。
小麦→清理(筛选,去石,磁选等)→水分调节(包括润麦,配麦)→研磨(磨粉机,松粉机,清粉机)→筛理(平筛,高方筛)→成品包装(二)关键控制环节。
小麦的清理,研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添加。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在小麦粉中过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
2.小麦粉中灰分超标.3.含砂量超标。
4.磁性金属物超标。
二、植物油(一)基本生产流程。
1.制取原油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低温冷压榨→倾析鲜果→清理→磨碎→融合初榨橄榄油离心倾析→离心分离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对浆搅油→振荡分油→芝麻油2。
油脂精炼化学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物理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①干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②溶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冷冻→润湿硬脂晶体→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棕榈(仁)油:分提工艺。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2. 过氧化值超标;3. 溶剂残留量超标;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三、饮料瓶(桶)装饮用水类(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饮用纯净水及矿物质水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