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26
1.近现代保险的形成与发展(1)海上保险是⼀种最古⽼的保险,近代保险⾸先是从海上保险发展起来的。
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是海上保险的萌芽。
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带就有了⼴泛的海上贸易活动。
为使航海船舶免遭倾覆,最有效的解救⽅法就是抛弃船上货物,以减轻船舶的载重量,⽽为使被抛弃的货物能从其他收益⽅获得补偿,当时的航海商就提出⼀条共同遵循的分摊海上不测事故所致损失的原则:“⼀⼈为众,众⼈为⼀。
”公元前916年在《罗地安海商法》中正式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来分摊。
”在罗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损必须在船舶获救的情况下,才能进⾏损失分摊。
由于该原则最早体现了海上保险的分摊损失、互助共济的要求,因⽽被视为海上保险的萌芽。
船舶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险的低级形式。
船舶抵押借款⽅式最初起源于船舶航⾏在外急需⽤款时,船长以船舶和船上的货物向当地商⼈抵押借款。
借款的办法就是:如果船舶安全到达⽬的地,本利均偿还;如果船舶中途沉没,“债权即告消灭”,意味着借款⼈所借款项⽆须偿还,该借款实际上等于海上保险中预先⽀付的损失赔款;船舶抵押借款利息⾼于⼀般借款利息,其⾼出部分实际上等于海上保险的保险费;此项借款中的借款⼈、贷款⼈以及⽤做抵押的船舶,实质上与海上保险中的被保险⼈、保险⼈以及保险标的物相同。
可见,船舶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险的初级形式。
现代海上保险是由古代的船货抵押借款思想逐渐演化⽽来的。
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了世界上第⼀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
这张保单承保⼀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利的⽐萨。
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
在其他责任⽅⾯,也列明了“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
15世纪以后,新航线的开辟使⼤部分西欧商品不再经过地中海,⽽是取道⼤西洋。
16世纪时,英国商⼈从外国商⼈⼿⾥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
第一章海上保险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海上风险的概念2. 了解海上风险的种类;3. 掌握海上保险的概念;4. 掌握海上保险的特征;5. 弄清海上保险的种类。
第一节海上风险一、海上风险的概念(Concept of Marine Perils)海上风险一般是指船舶或货物在海上航行中发生的或海上运输所发生的风险。
具体来说, 海上风险是指与海上货物运输有关的风险, 指船舶、货物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损失的风险, 即导致海上货物运输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
在现代海上保险业务中, 保险人所承保的海上风险有特定范围。
一方面, 它并不包括一切在海上发生的风险, 另一方面, 它又不局限于航海中所发生的风险。
也就是说, 海上风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既指海上航行中所特有的风险, 也包括一些与海上运输货物有关的特种风险。
风险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是属于海上及航海中的风险, 也就是说在性质上与海洋相关或为海上航行所特有的风险; 二是必须是某种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 不包括经常发生的意外事故, 不包括经常发生的或不可避免的海上风险损失, 如船舶在航行中因风浪经常侵袭而造成的自然磨损。
二、海上风险的种类 (Category)按照海上风险的性质, 可分为海难(Perils of the Sea)和外来风险两种, 海难又分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自然灾害海难(Perils of the Sea)海上风险意外事故一般外来风险外来风险(Extraneous Perils)特殊外来风险海难(Perils of the Sea)(一) 自然灾害(Natural Calamities)自然灾害一般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量所引起的灾隼。
但在海上保险中, 它并不是泛指一切由于自然力量所造成的灾隼, 而且在不同国家, 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对自然灾害的解释也有所不同。
一般是指恶劣气候、雷电、地震、海啸、浮冰和洪水等发生在海上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界破坏力量所造成的灾害。
海上保险的历史发展1、海上保险制度的起源海上保险有着比陆上保险更为悠久的历史,是现代保险制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地中海地区就已开始进行的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海损分摊原则,是海上保险的最早萌芽。
而作为后来海上保险雏形的,则是在希腊时代就有的船舶抵押借款制度。
最先的船舶抵押借款起源于船舶航行在外,常遭遇海难,使货物受损无法经营,为继续经营,船长以船舶和船上的货物向当地商人抵押借款,提供继续航海之资金。
由于航海在当时是一种很大的冒险行为,在办理抵押借款时,船长必须以本航程的船舶或货物作为抵押品,并付给债权人一笔比一般借款约高出一半的利息。
这种抵押贷款中比一般借款高出的那部分利息,实质上就是最早形成的海上保险费。
公元533年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法律也容许船舶抵押借款的利息(12%)高过一般借款的利息(6%)的1倍,承认船舶抵押借款的利息中包含有保险费用。
这种做法在理论上被称之为“逆保险”,即保险赔偿事先予以提取的保险。
这种抵押借款高利息等于保险费,借款本金等于预付赔款以及需有类似保险利益的规定等等,为后世延用至今的海上保险的船舶保险制度建树了比较具体的轮廓。
它对现代海上保险制度的创立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现代海上保险制度的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海上保险发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
当时在意大利的一些港口城市,海上保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商业活动,商人和高利贷者将他们的贸易、汇兑票与保险的习惯做法带至他们足迹所到之处,并已经开始使用保险单。
最古老的一张船舶航程保险单是一个名叫乔治·勒克维伦(GeorgiusLeeavellum)的热那亚商人于1347年10月23日出立的一张承保“圣·克勒拉”号从热那亚至马乔卡的船舶航程保单。
该保单的措词类似一种虚设的借款,它规定船舶在安全到达之前,借款人承担风险及负责还款;船舶在6个月内安全到达,则借款契约即告无效。
保单并没有订明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
世界上第一张保险单——海上保险单11世纪后期,十字军东征以后,东西方的中介贸易都被意大利商人所控制,在13世纪中期,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出现了类似于现代形式的海上保险活动,并在1350年左右正式开始经营海上保险。
最初的海上保险仅由口头约定,后来发展到书面合同形式,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保险单。
这张保单是在1347年10月23日签发的,签发人是一名叫乔治·勒克维伦的热那亚商人,承保的是从热那亚到马乔卡的船舶航程。
现仍保存在热那亚国立博物馆。
保单规定:如果船舶安全到达目的地,合同无效;如果中途发生损失,合同成立,由资本所有人支付一定的款项作为赔偿。
保险费是以定金形式支付给资本所有人的。
该合同还规定,如果船舶无故改变航线,则合同无效。
但是,保单没有说明承担的风险,因此,还不具有现代保险单的基本形式。
最早的纯粹保险单是1384年3月24日签发的。
这张保单承保的是从意大利的比萨运往莎弗纳的纺织品。
具有现代意义的保单出现于1393年左右,1393年在佛罗伦萨出现了载有“海上灾害、天灾、火灾、抛弃”字样的保险单。
1424年,在热那亚出现了第一家海上保险公司。
随着海上保险的发展,纠纷逐渐增多,从而直接导致了对海上保险的理论和相应的法律研究。
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海上保险法典——巴塞罗纳法典于1435年颁布。
1523年佛罗伦萨制定了一部比较完整的条例,该条例把巴塞罗纳法典作为附则附于其中,并规定了保险单的标准格式。
后来意大利的伦巴第人移居英国,积聚在现在英国的伦巴街从事海上贸易活动。
善于经商的伦巴第人把海上保险也带到了英国。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第一部有关海上保险的法律,该法律规定在保险商会设立仲裁机构,专门解决有关海上保险的纠纷。
从此,海上保险的中心,从热那亚、佛罗伦萨、比萨、威尼斯等地移到了英国的伦巴街。
我国学者对海上保险起源的看法是:共同海损是海上保险的萌芽,海上借贷是海上保险的雏型,意大利是海上保险的发源地,英国的伦巴街是海上保险的中心。
近、现代财产保险制度始于海上保险,这是世人所公认的。
对于海上保险的起源,大体上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共同海损说,其二是冒险借贷说。
两种说法中,比较趋向一致性的是后者,即冒险借贷说。
所谓冒险借贷,实为互为条件的一种消费借贷。
其具体做法是,船东和船主以船舶、货物为抵押,向金融业者融通资金,如果船舶、货物在航海中遇难,就按照损失的程度,免除债务的一部分或全部;如果航海平安无事,则应将本利一并归还。
当时,海上航行相当危险,债权人风险很大,因而,这种借贷的利息很高,少则为本金的1/4,多则竟达本金的1/3。
其中,除正常利息外,高出一般利息部分也叫“溢价”。
“溢价”的作用就是为补偿出借人承担航程安全的代价,这一代价,实质上就是最早形式的海上保险费。
由于冒险借贷利息过高,曾为教会所禁止。
于是,冒险借贷制度后来转化为无偿借贷制度(又称假装借贷)。
这种所谓“无偿借贷”,并非现代意义的无偿借贷关系。
它指的是,在航海之前,由“资本主”以借款人地位名义,假装向“贸易商”借款。
如果船货安全到达目的地,则借款人不负返还的义务。
如果船货中途损失,则借款人有偿还的义务。
双方签订的“借款”契约中没有利息的内容,“贸易商”在契约之外,向“资本主”交付一笔“危险负担费”。
这种借贷关系与冒险借贷相反,但与现代保险制度较为接近。
在这里,“资本主”就相当于保险人,而“贸易商”就相当于被保险人。
无偿借贷契约最早见于1347年10月23日热那亚的公证书。
其后,无偿借贷又变为“空买卖契约”(又称“假装买卖契约”)。
“贸易商”与“资本主”签订契约,假装建立商业上的一种买卖行为,条件与“无偿借贷”相同。
在航海过程中,如果船货平安无事,则买卖契约无效;如果中途危险发生,则买卖契约成立,由“资本主”支付一定的金额。
“贸易商”所得的这部分金额,实与现代的保险金相当。
至于危险负担费(相当于现代保险费),则于订立契约时,以定金的名义由“贸易商”付给“资本主”。
空买卖契约的最早记录,于1370年7月12日热那亚的公证书中亦可见及,但多数学者认为,由空买卖契约发展为纯粹的海上保险契约,应该是1380年比萨货物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