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这一次参观杨善洲林场我有深深的感受。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很少接触到大自然和森林的环境,这次难得的经历给了我一个难忘的印象。
来到充满生机的林场,我感到无比的新鲜和畅快。
首先,我惊叹于这片茂密的森林。
绿树成荫,云雾缭绕,耳边传来的鸟叫声和虫鸣声,为我们带来了自然美的体验。
富含人文情怀的林业生态景观,给人们提供了自然环境的净化器和心理营养的源泉。
漫步在这片森林中,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心情变得无比愉悦。
这真是森林经济和生态效益理论实践的精华所在。
其次,林场的管理体制和思路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杨善洲林场秉持着科学规划、健康发展、生态旅游等经营理念,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让人深感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更重要的是,这片森林的管理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种发展方式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很好地保护了森林生态,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示范。
最后,这次参观杨善洲林场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自然是祭祀典礼中无法替代的重要元素。
而在现代社会中,森林生态也成为了新时代下保持环境的重要纽带,更是人们精神和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
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和宝贵资源,爱护它、保护它、建设它。
在这次对杨善洲林场的参观体验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需要走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道路,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人类未来做贡献,为生态安全保驾护航。
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美丽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前行,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精选23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篇1党员干部观看了《杨善洲》这场电影,电影记录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清正廉洁,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大公无私,克己奉献的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老百姓称他为“农民书记”的人。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
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
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造林不断,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则少之又少。
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
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
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靠着执着和顽强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
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到3.2亿元。
第一篇: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2014年12月12日,我校24名党员在腾冲县曲石镇中心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善洲林场,并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同事们被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
杨善洲同志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他做过石匠,饱尝了一个老百姓的所有艰辛。
但他有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所以在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在弥留之际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当天,我们先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善洲老先生的墓地,为老人家献花。
在老先生墓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接着参观了位于墓地右下方的碑林:前面的几块墓碑上赫然刻着各级领导人对善洲老人的高度评价;后面几块墓碑上的小故事则镌刻着老人家一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特别是看到老先生留给老伴的“遗产”仅仅是区区四万元时,我流泪了,因为从那四万元里,我读到了老先生对家人的“抠门”,而更多的是读懂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接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中瞻仰了老先生的宿舍及办公区,领略到了一个不平凡老人的平民化的生活:古董一样的马鞍、床铺以及那简陋的窝棚似乎在向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最后,我们进入了善洲博物馆,一件件老先生生前用过的东西映入眼帘:破旧的衣服、破旧的劳动工具、破旧的布鞋、破旧的帆布袋……所有的东西都破烂不堪,但陈列馆里有一样永不褪色的东西弥漫在哪里——那就是善洲精神!面对一望无际的青葱林木,心里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不由得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促就了我们老党员默默耕耘、奉献的一生?回来的路上,经过多番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爱国爱党的力量!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也应该坚定不移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一是学习他忠诚于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杨善洲同志入党几十年,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2014年12月12日,我校24名党员在腾冲县曲石镇中心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善洲林场,并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同事们被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
杨善洲同志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他做过石匠,饱尝了一个老百姓的所有艰辛。
但他有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信仰,所以在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在弥留之际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
当天,我们先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善洲老先生的墓地,为老人家献花。
在老先生墓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接着参观了位于墓地右下方的碑林:前面的几块墓碑上赫然刻着各级领导人对善洲老人的高度评价;后面几块墓碑上的小故事则镌刻着老人家一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特别是看到老先生留给老伴的“遗产”仅仅是区区四万元时,我流泪了,因为从那四万元里,我读到了老先生对家人的“抠门”,而更多的是读懂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接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中瞻仰了老先生的宿舍及办公区,领略到了一个不平凡老人的平民化的生活:古董一样的马鞍、床铺以及那简陋的窝棚似乎在向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民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最后,我们进入了善洲博物馆,一件件老先生生前用过的东西映入眼帘:破旧的衣服、破旧的劳动工具、破旧的布鞋、破旧的帆布袋……所有的东西都破烂不堪,但陈列馆里有一样永不褪色的东西弥漫在哪里——那就是善洲精神!面对一望无际的青葱林木,心里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不由得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促就了我们老党员默默耕耘、奉献的一生回来的路上,经过多番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爱国爱党的力量!而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们也应该坚定不移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一是学习他忠诚于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
2023年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听完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总有一种想交流和分享的欲望。
在报告会的现场,自己不仅被讲述者感动得热泪流淌,而且内心翻腾着许多感慨进而引发了一些深度思考。
报告会安排得非常好。
一是5个讲述人分别是杨善洲在职时的老部下、一起办起大亮山林场的创业者、杨善洲的女儿、姚关镇的负责人以及多次采访过他的记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百姓书记”,作为在职时的领导和退休后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以及作为一名父亲,所表现出来的信仰与坚守、襟怀与大爱。
二是刘云山部长最后的感言也让报告会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
他声情并茂地提出的“为什么”“差什么”“学什么”三个问题,重重地敲在了每一位与会者的心坎上。
听完报告会,有三点体会比较深刻。
一是感人至深。
无论是作区委、县委书记还是地委书记,杨善洲满心装的是一方百姓,扑下身子干实事,所思、所想、所为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教农民拌种时挽起袖子搅和大粪;下乡调研一竿子扎到基层以至于司机到处打听才找到他;困难时期怕增加百姓负担每次雷打不动地自己掏饭费;退休后本可以到省会城市安享晚年,甚至可以向组织提出一些照顾的要求,却毅然回到家乡,在常人难以接受的艰苦条件下上山种树,履行自己在岗位上时提出的为家乡办些实事的承诺。
这些细节无不反映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定与执着。
入党时的誓言,他用尽了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去兑现。
二是震撼心灵。
通过讲述者的介绍,发生在杨善洲身上的一些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面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含辛茹苦节俭持家的老伴,面对虽为地委书记的子女却只能在山里种地、喂猪、砍柴的孩子们,他只要稍微动动心思,一家老小的境遇就能根本改观。
可是面对那么多家属还在农村的部下,他没有去争这份利益。
——地委书记的工资不低,却因为经常接济别人或为一些村子买良种,多年下来都没有任何积蓄。
在妻子写信希望丈夫寄些钱修修破旧的房子时,他只能拿出30块钱,让妻子买些盆盆罐罐摆在屋里接漏下的雨水,甚至嘱咐妻子实在不行就挪挪床铺。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优秀5篇)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篇1杨善洲观后感《杨善洲》是一部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事迹的电影。
该片讲述的是杨善洲同志在担任过地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期间,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的根本宗旨,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坚守大山,植树造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在杨善洲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他不仅在工作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上更是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展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良好风范。
杨善洲的事迹,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仰,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良好风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与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杨善洲》这部电影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仰,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良好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杨善洲心得体会篇2杨善洲观后感《杨善洲》是一部讲述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事迹的电影,该片以杨善洲的生平事迹为线索,通过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展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整部电影以杨善洲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通过多个场景和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忠诚。
在杨善洲担任村干部期间,他积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而在他担任州委书记期间,他更是勇于担当,为全州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电影中,杨善洲的角色塑造和叙事手法都很出色。
他作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被刻画得非常立体,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气和智慧。
杨善洲植树造林事迹学习心得7篇杨善洲植树造林事迹学习心得【篇1】6月19日,__化工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到杨善洲干部学院进行七一主题党日红色教育活动,听取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观看影片,通过报告和影片,我更更深刻的认识老书记的先进事迹,让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学习、工作、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在实际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思想。
一辈子不为权利和地位所累,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普通共产党员,我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中,从现在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他为官多年没有为亲人谋过私利,组织上的正常政策照顾也婉言谢绝,用大量个人的积蓄义务植树造林,最后把价值几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政府。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同志出生贫寒,凭着一腔热血,脚踏实地的奋斗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
他时常一身蓑衣走到人民群众中间。
通过学习,我要进一步的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
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他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退休后还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新的为人民服务的起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把毕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使我体会到,做事先做人,要端正心态,从点滴小事做起,立足岗位,培养勤勉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为__化工发展贡献力量。
杨善洲植树造林事迹学习心得【篇2】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心得体会【七篇】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杨善洲心得体会【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杨善洲心得体会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
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他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总之,杨善洲老书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最近,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参观善洲林场,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用自己的实践兑现了对党的承诺。
他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典型,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一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忠诚于党的崇高精神。
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舒适的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二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持之以恒的崇高精神。
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他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了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三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崇高精神。
杨善洲同志为官30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群众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后又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道德精神。
四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杨善洲同志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
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积蓄投入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
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奖金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
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尚所在。
总之,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崇高品质。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心里建起属于自己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八篇)让杨善洲精神旗帜在心中飘扬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矢志不渝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担任领导干部30多年,退休后热情不减、信念不衰、本色不变,为改变家乡面貌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一干20多年,直至生命终点。
去世前,他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他平凡而伟大,纯朴而真挚,奉献不索取,处处闪烁着党性的光辉,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臶。
杨善洲已经成为创先争优活动中亿万中国人民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杆,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
现在,全国都掀起了学习杨善洲的高潮,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也要向他学习,努力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让杨善洲精神旗臶在心中飘扬。
让杨善洲精神旗臶在心中飘扬,就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让杨善洲精神旗臶在心中飘扬,就要以更高的境界,提振精神状态。
要把增强党性修养,提振精神状态,激发创业热情,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广大基层、造福人民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
要读好“有字之书”,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又要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杨善洲精神旗臶在心中飘扬,就要以更高的标准,潜心干事创业。
要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大局,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发展实践,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中创先争优。
要紧密结合县、乡(镇)、村实际,细化分解创建任务目标,提高执行的能力,加大执行的力度,做好破题落地的文章。
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
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3篇杨善洲同志“忠”、“诚”、“勤”、“检”、“信” 的优秀品格,体现了一个*员始终如一的高尚情操。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杨善洲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个年轻的党员,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党员,我从杨善洲同志和张晓东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感受到了一个年轻党员在基层绽放的青春,感受到了一个老党员在大山深处灿烂的夕阳红。
也从他们的事迹中看到了我们党经脉传承的力量。
党员的基调一个是20后与党一起成长的地委书记,用他老当益壮的情怀践行一个老党员离岗不离责的坚持,一个是80后的新农村指导员,用他心中有梦的理想在大山深处书写一个青年党员的青春烈焰。
80后青春党员的绽放和20后老党员的夕阳红,用他们的事迹给我们勾勒党一脉传承的品质——从一而终的奉献,全心全意的服务,立党为公的信念。
无论是30年两袖清风22年无私奉献的杨善洲书记,还是5年坚持在基层洒热血,干实事的新农村指导员张晓东。
他们用行动为党定了基调,告诉我们,奉献和服务,是党的起点标杆也是党的终点归宿,是党一脉相传的灵魂。
大山的记忆22年的大亮山,旧貌换新颜,荒凉变绿颜,从无人问津到身价亿元的林场,大亮山会记得有一位老人,22年如一日,风吹日晒的守候。
花甲之年,在一个终点重新起航,从杨善洲书记到杨善洲老人,卸下官职,不卸党性,他用佝偻的背影弯曲成一棵一棵生意盎然的树木,一片一片翠绿生机的树林,一座感动中国的大山。
他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
”他从政30多年,不为名誉,不谋私利,清廉始终的作风,迎来了老百姓“一尘不染香到骨,两袖清风昭汗青”的护送挽联。
他说:“干任何事首先要赢得民心”,22年前他舍弃城市悠闲的晚年,安居大山数十年的奉献,换取了人们群众认可的共产党员心如真金的评价。
他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
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我们照什么?——赴善洲林场学习体会“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一面闪光的明镜。
”自2011年起,我们不断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活动,虽然每次目标不同、要求不同,但主题相同。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中,学习杨善洲是一个重点要求。
更多的理论灌输很容易让我们出现学习上的“疲劳”,对很多先辈先进感人事迹甚至会认为是理论写作和宣传需要而有所渲染。
4月11日,我随同院专题教育学习组赴善洲林场参观学习,绵延起伏的大亮山绿海震撼心灵,陈居旧物和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触动灵魂——见景思物,见物思人,杨善洲无愧于当代共产党人的楷模!这不是矫情的赞扬,不是虚伪的口号,而是真真实实的感受。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辞是他一生的写照。
习近平说:“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是一面镜子,那我们照什么呢?他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我们灵魂深处。
我们知道,人的本能中存在着内隐的、根深蒂固的善与恶的概念。
不可也不必否认,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恶欲”的存在,如贪婪、享乐、爱恨、嗔痴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渴望攫取更多的物质和生产资料,大家都想过- 1 -上幸福美好的日子,都想追求必要的物质条件改善,这无可厚非。
但现如今,物欲横流,过度注重物质追求、贪图物质享受者比比皆是,很多人往往给自己套上了贪婪与毁灭的桎梏。
杨善洲一辈子坚守信念,对党忠诚,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矢志不渝,义无反顾,以全部心血和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用一生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
在这面镜子前,那些巧取豪夺、贪污腐败及许多的龌龊都暴露无遗。
他这面镜子,可以把我们灵魂深处照亮,让我们认真检视自己:党性是否纯正、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可以让我们再多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应该干些什么,身后留下些什么,在实现自我中体现党性的光辉。
杨善洲事迹观后感5篇杨善洲事迹观后感1在当今这个到处都充满诱惑的物质社会里,有多少的共产党员抵不住诱惑,从而失去了党性,走向了腐败的的歧途。
他们吃公家的、拿公家的、用公家的,做公家的,住洋房别墅,开豪车,送子女出国,还贪污令人咂舌的巨款等等。
然而看看我们的老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他又是怎么做的,共产党的党性在他身上又是如何得以体现的。
想必有些共产党员看了会脸红,无地自容吧,许根本不配当一个共产党员。
杨善洲恪守“权力是人民的,我只是为人民来行使”的信条,绝不因私事私情而动用权力。
群众最厌恶的是以权谋私、“走后门”,最欢迎的是廉洁奉公、“走正门”。
杨善洲为群众的“正门”总是敞开的,但为自己、为亲朋的“后门”关得紧紧的。
下雨天出门坐公车是小事,他不愿意干;让下级单位为一次工作餐买单是常事,他也不干;老婆孩子转非农户口是政策允许的事,他还不干……长期自掏腰包帮助群众,加上“不占便宜”,甚至该享受的不享受,使他和家人只能过吃包谷饭、住破房子的苦日子。
一个地委书记尚能如此,一些官不大、但手很长的干部应该深深地脸红、彻底地汗颜。
电影中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力量,也是杨善洲老人高尚人格的力量。
这些党性的、人性的崇高,在杨善洲老人身上集中呈现,散发出怡人的芳香,折射出夺目的光辉,足以让人感动,催人奋进。
杨善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归根到底就是两句话,一是坚强的党性,二是崇高的人格。
杨善洲在其83载的生命中,始终牢记自己从群众中来,在位为民牟利,在一点一滴为民解困中兑现誓言,造福一方;始终牢记自己是大山的儿子,退岗投入母亲怀抱,用勤劳的双手为大山母亲披绿装,感恩家乡。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我们一辈子学习的典型。
杨善洲事迹观后感2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的时候,杨善洲给了我们他最好的反抗和宣誓,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对党对人民一生的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杨菊梅绿,孕育着成功,孕育着希望,而善洲林场的绿孕育的是伟大的精神,是党和中华民族新的希望。
怀着对杨老书记的崇敬之情,在公司党政办公室党小组的带领下,我们于2013年6月22日前往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参观学习,深刻缅怀杨老书记。
清晨,淡淡的云雾遮住了夏日的太阳,清新的空气中透着一股闷闷的热气,带着好奇而又向往的心,我们踏上了通往大亮山的路。
一路上,伴随着激情昂扬的司歌,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里杨老书记那些感人的情节,眼前出现了一位身披蓑衣、头戴草帽拄着拐杖在集市上捡果核的老人、一个佝偻着身躯在大山上忙碌的身影……他一贫如洗,却为国家贡献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他一生清贫,一直和女儿挤在地委九十年代老宿舍,“别以为我是地委书记就有钱,我家的房子,不能比周围群众的好。
”“要跟群众比,我有工资生活就可以了,房子不漏雨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语总回荡在耳边。
杨善洲同志没有给家人孩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然而却给当地留下了丰厚的自然资源,更是给社会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给我们共产党员留下了做人、做事和做官的先进模范。
想念着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构想了善洲林场的模样,我们的车驶入了石铺的山间林道,两旁是一棵棵笔直的、生机盎然的松树,就这样我们顺利到达了杨善洲的墓地。
在林场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杨善洲林场,首先来到杨善洲老书记墓碑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老书记三鞠躬深切缅怀杨善洲同志,然后依然次观看了记载着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碑林,参观了老书记生前曾工作和生活了近10年的简陋住房,看着杨善洲老书记曾经住过的油毛毡房和使用过的陈旧生活用具;看着四处漏风漏雨的栅栏;看着几根木头搭成的矮床上一床薄被……一股浓浓的酸味涌上心头,眼睛也不觉湿润起来。
随后又参观了纪念馆,纪念馆里摆放有老书记生前的布鞋、拐棍、蓑衣、草帽、马灯、锄头、水壶,还有一张张泛黄的珍贵照片等等,让我感受到老书记朴实为民、清正廉洁、情系大山、开荒种树、无私奉献的感人的一生。
杨善洲观后心得范文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杨善洲观后心得范文5篇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参观杨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杨菊梅
绿,孕育着成功,孕育着希望,而善洲林场的绿孕育的是伟大的精神,是党和中华民族新的希望。
怀着对杨老书记的崇敬之情,在公司党政办公室党小组的带领下,我们于2013年6月22日前往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参观学习,深刻缅怀杨老书记。
清晨,淡淡的云雾遮住了夏日的太阳,清新的空气中透着一股闷闷的热气,带着好奇而又向往的心,我们踏上了通往大亮山的路。
一路上,伴随着激情昂扬的司歌,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电影里杨老书记那些感人的情节,眼前出现了一位身披蓑衣、头戴草帽拄着拐杖在集市上捡果核的老人、一个佝偻着身躯在大山上忙碌的身影……他一贫如洗,却为国家贡献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他一生清贫,一直和女儿挤在地委九十年代老宿舍,“别以为我是地委书记就有钱,我家的房子,不能比周围群众的好。
”“要跟群众比,我有工资生活就可以了,房子不漏雨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语总回荡在耳边。
杨善洲同志没有给家人孩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然而却给当地留下了丰厚的自然资源,更是给社会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给我们共产党员留下了做人、做事和做官的先进模范。
想念着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构想了善洲林场的模样,我们的车驶入了石铺的山间林道,两旁是一棵棵笔直的、生机盎然的松树,就这样我们顺利到达了杨善洲的墓地。
在林场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杨善洲林场,首先来到杨善洲老书记墓碑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老书记三鞠躬深切缅怀杨善洲同志,然后依然次观看了记载着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碑林,参观了老书记生前曾工作和生活了近10年的简陋住房,看着杨善洲老书记曾经住过的油毛毡房和使用过的陈旧生活用具;看着四处漏风漏雨的栅栏;看着几根木头搭成的矮床上一床薄被……一股浓浓的酸味涌上心头,眼睛也不觉湿润起来。
随后又参观了纪念馆,纪念馆里摆放有老书记生前的布鞋、拐棍、蓑衣、草帽、马灯、锄头、水壶,还有一张张泛黄的珍贵照片等等,让我感受到老书记朴实为民、清正廉洁、情系大山、开荒种树、无私奉献的感人的一生。
一句句类似“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样的口头禅一次又一次受深深的触动了我心底的崇敬与惭愧。
通过这次实地参观学习,我被杨善洲老书记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思想又一次受到教育,灵魂再一次得到洗礼。
他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和优秀,作为新一代共产党员的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谨记他的公仆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服务精神和自律精神,在工作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努力学习,立足本职,不断创新,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项工作,努力争做一名合格有用的好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