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药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29
生物药物分析期末总结范文生物药物分析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本原理生物药物是以生物制剂为基础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等。
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这些药物的特性和作用机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蛋白质药物分析蛋白质药物通常是通过重组DNA技术等方法制备的,其分析主要涉及到蛋白质表达、纯化、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质谱的蛋白质定量分析、免疫学方法、生物活性检测等。
2.抗体药物分析抗体药物是指基于抗体的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等领域。
抗体药物的分析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结构分析、生物活性检测等。
其中,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ting等是常用的抗体药物分析方法。
3.基因工程药物分析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主要包括基因疗法、基因工程疫苗等。
基因工程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因的表达、载体的转染、基因传递效率的测定等。
二、常用分析方法生物药物分析涉及到多种分析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1.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主要用于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和分析。
其中,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用于药物的结构表征和纯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用于药物成分分离和纯化。
此外,还有核磁共振、电泳、质谱等方法。
2.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免疫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荧光免疫测定等。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药物中的蛋白质、抗体等成分。
3.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用于药物的基因表达、结构和功能研究。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RT-PCR、DNA测序、基因克隆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药物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突变检测等。
三、质量控制生物药物分析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生物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色谱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高效液相色谱(HPLC)B. 气相色谱(GC)C. 毛细管电泳(CE)D.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答案:B2.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检测器?A. 紫外检测器(UV)B. 荧光检测器(FLD)C. 质谱检测器(MS)D. 核磁共振检测器(NMR)答案:D3.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A. 超滤B. 固相萃取(SPE)C. 液-液萃取(LLE)D. 热解法答案:D4.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因素?A. 温度B. pH值C. 离子强度D. 光照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A. 标准曲线法B. 内标法C. 外标法D. 质谱法答案:D6.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的常见杂质?A. 宿主细胞蛋白(HCP)B. 内毒素C. 抗生素D. 产品相关杂质答案:C7.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生物活性测定方法?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B. 细胞增殖测定C. 放射性免疫测定(RIA)D. 高效液相色谱(HPLC)答案:D8.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项目?A. 纯度B. 含量C. 杂质D. 包装材料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A. PCRB. DNA测序C. 基因编辑D. 蛋白质组学答案:D10.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的稳定性试验条件?A. 加速试验B. 长期试验C. 中间条件试验D. 低温试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样品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分离、检测2.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________是用于确定蛋白质分子大小和形状的技术。
1.什么是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市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以及诊断疾病的药物。
2.药典的主要内容?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通则、附录和索引四部分3.生物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查报告4.酶分析法包括两种类型:酶法分析、酶活力测定5.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取样测定法、连续测定法、酶偶联测定法6.酶活力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ºC,pH值诸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1min催化1µmol的底物转化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
7.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8.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9.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小,酶的催化活性低10.KM值小表示亲和程度大,酶的催化活性低11.以脱氢酶为指示剂。
用来作为偶联指示剂的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类12.酶偶联反应指示剂分类以脱氢酶为指示剂以脱氢酶以外的酶为指示剂13.14.根据测定原理,酶法分析可分为终点法与反应速度法两大类15.应用终点测定法一般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第一、必须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并能得到它的制品第二、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第三、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产物的增加、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借助某种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16.免疫分析法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反应阶段性、(可展开)17.载体效应初次与再次免疫是,只有使用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产生办抗原的再次免疫应答18.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经过无性繁殖克隆,形成基因型相同的细胞群,这一细胞群所产生的针对抗原单个表位的均一性的抗体19.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关联),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20.酶联反应三种必要试剂(1)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免疫吸附剂)(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标记物)(3)酶作用的底物(显色剂)12.包被目的封闭21.酶联试验中,目前最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其次是碱性磷酸酶22.ELISA操作步骤1.包被将特异抗体包被在酶标板↑2.封闭:不相关蛋白3.加样品4.加酶标抗体5.显色6.检测23.影响迁移率的因素(1)带电颗粒的性质(2)缓冲液的性质(3)电场强度(4)电渗作用(5)支持介质14.免疫电泳免疫电泳是一种将区带电泳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分析技术15火箭电泳单向免疫扩散和区带电泳相结合的定量检测技术16.对流免疫电泳原理定向加速度的免疫双向扩散技术17.电渗流作用(1)可一次完成阳离子、阴离子、中性粒子的分离(2)改变点渗流的大小和方向,可改变分离效率和选择性,也是CE与HPLC相比能优化分离的重要因素(3)电渗流的微小变化影响结果的重要性,控制电渗流恒定是CE分析关键所在(4)电渗流在CE中起到像HPLC中泵一样作用18.离子出峰速率正离子》中性分子》负离子19.生物检定生物检定属生物法分析,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整体动物、离体组织、微生物等)的作用以测定其效价或生物活性的一种方法19.质反应当一定剂量的药物注入动物体内后,观察某一反应或反应的某一特定程度出现与否,例如死或不死,惊厥或不惊厥20.量反应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反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产生的量变可以测量者,称为量反应21.抗生素的微生物检定法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管碟法和打孔法)22.琼脂扩散法定义琼脂扩散法,亦称管碟法,是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内的扩散作用,采用量反应平行线原理的设计,比较标准品与供试品两者对接种的试验菌产生抑菌圈的大小,以测定供试品效价的一种方法23.琼脂扩散法的原理抑菌圈的形成,两种互动作用,一种是抗生素溶液向培养基内呈球曲状扩散作用,另一种是试验菌的成长作用24.量计量法用标准品,供试品各两个剂量,根据量法宁平行线原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比较标准品和供试品二者对微生物产生的效力。
生物药物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定量分析?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核磁共振波谱法D. 质谱法答案:C2. 以下哪种生物药物的分析不需要考虑其稳定性?A. 胰岛素B. 干扰素C. 抗体药物D. 维生素C答案:D3.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种技术不用于蛋白质的纯度分析?A. SDS-PAGE电泳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核磁共振波谱法答案:D4. 生物药物的生物活性测定中,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活性测定方法?A. 细胞增殖实验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C. 放射性免疫分析D. 热重分析答案:D5. 在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中,以下哪种检测不是必要的?A. 纯度检测B. 含量测定C. 热稳定性测试D. 微生物限度检查答案:C6. 以下哪种生物药物不适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A. 重组人生长激素B. 重组人胰岛素C. 重组人干扰素D.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答案:B7.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结构分析?A. 质谱法B. 核磁共振波谱法C. 圆二色光谱法D. 热重分析答案:D8. 生物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以下哪种方法不常用?A. 药代动力学研究B. 药效动力学研究C. 免疫原性分析D. 热重分析答案:D9. 在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中,以下哪种检测不是必要的?A. 纯度检测B. 含量测定C. 微生物限度检查D. 热重分析答案:D10. 以下哪种生物药物的分析不需要考虑其免疫原性?A. 重组人胰岛素B. 重组人生长激素C. 重组人干扰素D. 维生素C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类药物的稳定性?A. pH值B. 温度C. 光照D. 蛋白质的分子量答案:A、B、C2.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定量分析?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核磁共振波谱法D. 质谱法答案:A、B、D3. 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中,以下哪些检测是必要的?A. 纯度检测B. 含量测定C. 微生物限度检查D. 热稳定性测试答案:A、B、C4. 生物药物的生物活性测定中,以下哪些方法常用?A. 细胞增殖实验B.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C. 放射性免疫分析D. 热重分析答案:A、B、C5.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结构分析?A. 质谱法B. 核磁共振波谱法C. 圆二色光谱法D. 热重分析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生物药物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题库一1、什么是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的学科包括哪些?药物分析(pharmacenticalanalysis)、药理学(pharmacology)、药剂学(pharmaceutics)、药物化学(pharmacentical chemistry)3、什么是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药物的性质(Properties of biological)(1)结构相近;(2)药理有效;(3)医疗效果好;(4)浓度低,杂质高;(5)大分子稳定;(6)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热、重金属、酸碱和ph变化等敏感)5、药典的定义?药典的简称、版本、三部和内容?(1)定义:记载着各种药品标准和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写、实施颁布。
(2)简称:Ch.P(3)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4)三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5)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6、什么是ADME?各代表什么单词?ADME:药代动力学;A:吸收(absorption);D:分布(distribution);M:代谢(metabolism);E:排泄(excretion)题库二1、标准物质的定义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
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1.生物活性分析方法:生物活性分析是衡量药物对生物体的活性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生物活性分析方法包括酶活性分析、细胞毒性测定、动物试验等。
2.蛋白质质量分析方法:蛋白质质量分析是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构象以及组成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蛋白质质量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SDS-等。
3.分离与纯化方法:生物制剂通常具有复杂的成分,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常见的生物分离与纯化方法包括色谱技术(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电泳技术(如凝胶电泳等)等。
4.基因检测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DNA中的特定序列来确定基因型,用于诊断疾病、基因治疗等。
基因表达分析是研究基因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调控机制的方法。
5.免疫学分析方法:免疫学分析方法是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常见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包括免疫沉淀、ELISA、西方印迹等。
6.稳定性分析:生物药物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活性。
稳定性分析是评价生物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的方法。
7.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是研究生物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8.药代动力学分析:药代动力学分析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方法。
常见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药物浓度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等。
9.毒理学评价:生物药物上市前需要进行毒理学评价,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常见的毒理学评价方法包括细胞毒性实验、动物实验等。
10.药物质量控制: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制剂质量稳定的关键。
常见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药品标准制定、质量检测等。
总之,生物药物分析是研究生物制剂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重要方法,在药物研发、质量控制以及临床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上所述的知识点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见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药物分析技术。
生物药的分析工作总结
生物药是一类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
疗药物等,具有高效、靶向性强、副作用低等优点,是当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
生物药的分析工作是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生物药的分析工作。
首先,生物药的分析工作需要对药物的成分进行分析。
生物药通常是由蛋白质、多肽或核酸等大分子构成,因此需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药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成分的一致性。
其次,生物药的分析工作需要对药物的活性进行评价。
生物药的活性是其发挥
药效的关键,需要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对药物的活性进行评价,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此外,生物药的分析工作还需要对药物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测。
生物药的生产
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对药物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药物的纯度和安全性。
最后,生物药的分析工作还需要对药物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生物药在生产、储
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药物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
总之,生物药的分析工作是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需要对药物的
成分、活性、微生物污染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生物药的分析工作,推动生物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生物药物分析重点完整版生物药物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造的药物,其活性成分是通过生物源来获得的。
与化学合成药物不同,生物药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对其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下面是生物药物分析的重点内容:1. 蛋白质序列分析:生物药物通常是由蛋白质或多肽组成的,因此确定其氨基酸序列是十分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蛋白质质谱法(Protein Mass Spectrometry)或者核酸测序法(Nucleic Acid Sequencing)来实现。
2.组分分析:生物药物是复杂的混合物,可包含多种不同的成分,例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对于生物药物的组分分析,可以使用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毛细管电泳法(CE)等。
3.纯化与纯度分析:生物药物的纯度对其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纯化过程需要将生物药物与所含的杂质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
而对于纯度的分析,则可以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和电泳分析手段来实现。
4.结构分析:了解生物药物的结构对于评估其功能和作用机制至关重要。
结构分析通常包括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的测定。
核磁共振(NMR)和X射线晶体学是常用的方法。
5.生物活性分析:生物药物的药效可以通过多种生物活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估。
这包括细胞培养实验、动物模型和体内药效学实验等。
6.稳定性分析:生物药物往往是不稳定的,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和pH值等。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测定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7.免疫原性分析:生物药物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生物药物的免疫原性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这可以通过体内和体外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等来实现。
8.品质控制和一致性分析:对于生物药物的品质控制和一致性分析至关重要,以确保其在不同批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稳定性试验和其他生物学方法来实现。
(完整版)生物药物分析重点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生物药物分析:是生物工程制药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是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数学、分析化学、生化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及其技术成就,检测和研究各种生物药物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药典:是国家对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物生产、监控、供应、使用及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令。
3.我国的第一部药典1953年出版,从1963年版开始,中国药典分一、二部,药典内容一般包括凡例、正文、附录、索引四部分,生物药物收载在第三部分。
4. 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英国副药典或英国准药典—BPC国际药典—Ph.Int5.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规则(暂时未找到)6.生物药物质量的科学管理:(5个)《良好药物实验研究规范》—GL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MP《良好药品供应规范》—GSP《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CP分析工作的质量管理—AQC第二章生物药物的杂质检查1.药物的杂质:(定义)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2.药物中存在的杂质其来源主要有两个:(1)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2)是贮存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引起药物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
3.杂质限量:(定义)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它通常不要求准确测定其含量,只要在杂质含量在一定限度内。
4.杂质限量检查法的特点:只需通过与对照液比较即可判断药物中所含杂质量是否符合限量规定,不需测定杂质的准确含量。
5.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在药典附录中加以规定。
一般杂质检查项目有氯化物、硫酸盐、水分、酸、碱、硫化物、硒、氟、氰化物、铁盐、重金属、砷盐、铵盐、易炭化物、干燥失重、炽浊残渣、溶液颜色与澄清度以及有机溶剂残留量等。
氯化物检查法:Cl- ┼Ag+──→AgCl↓原理:药物中微量的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程度比较,判定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谈谈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生物药物分析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药物及其相关物质的分析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
随着生物药物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药物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现状1.蛋白质分析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是生物药物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包括蛋白质电泳、蛋白质印迹、免疫测定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水平,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2.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寻找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以及预测新药在不同个体内的效果和安全性。
3.质谱技术质谱技术在生物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蛋白质、多肽、代谢物等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等特点,可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4.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该技术具有无损、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可提供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
二、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1.高通量、高灵敏度分析技术随着生物药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物药物分析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通量、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将成为未来生物药物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采用先进的质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实现同时对多个生物样品进行分析,提高分析效率。
2.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在生物药物分析中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治疗策略。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新药效果和安全性的预测。
3.多学科交叉融合生物药物分析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等。
未来,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生物药物分析的重要趋势之一。
生物药物:生物药物指的是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通关过生物技术加工的,用做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包括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动植物细胞组织制备的生化药物。
生物药物的分类:1、生化药物: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脂等类。
2、微生物药物:如抗生素、酶抑制剂等。
3、生物技术药物:(1)D NA重组药物:如细胞因子干扰素类、细胞因子白介素类等。
(2)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为治疗剂,如反义药物、基因治疗、基因疫苗等。
4、半合成、合成药物:如PEG-EFO、小肽类等。
生物药物的特点:1、医疗应用方面:药理活性高,正对性强、副作用小、毒性低。
2、结构性质方面:不稳定。
3、制造和质量控制方面:各环节严格控制,工艺设计与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化学药物有较多区别。
酶法分析是利用酶作为工具对特定物质(底物、辅酶、抑制剂和激动剂等)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终点法测定原理:先借助酶反应(单个酶反应或者几种酶构成的偶联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然后在转变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第二底物)等的变化量,因此称为终点测定法。
终点法是酶法分析中最普遍,最广泛的定量法。
终点法的条件:1、必须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并能得到它的制品。
2、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
3、反应中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或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某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测定。
4、在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采用单一酶反应就能进行定量检测。
使用终点法应注意的问题:1、酶的底物专一性:对于酶法分析来说,最理想的酶是具有绝对专一性的酶。
2、反应的平衡:对于终点法来说,要求反应接近进行完全,故对不同的酶反应须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反应进行到接近完全。
(1)若酶反应平衡十分偏向进行方向,则可方便的用终点法进行检测,不需进行任何处理。
(2)若反应的平衡并不十分偏向进行方向,或偏向逆方向,那么由于反应不能完全,因而也就不能正常定量。
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应用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药效以及药物动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
在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安全评价等方面,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一、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1. 生物样品的选择在进行生物体内药物分析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组织等。
生物样品应与研究目的相匹配,同时要考虑取样的难易程度和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2. 药物分析的技术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和研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检测和定量。
常用的药物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法(MS)、核磁共振法(NMR)等。
3. 药物样品处理的选择药物样品处理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样品处理技术包括:固相萃取(SPE)、液-液萃取(LLE)、固相微萃取(SPME)等。
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到药物的特性和样品的复杂性,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分析结果的验证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常用的验证指标包括:选择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等。
通过验证,可以确定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二、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应用1. 药物代谢研究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通过药物分析方法,可以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结构以及代谢酶的活性等。
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药效评价药物的药效评价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药物分析方法,可以对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进行监测,评价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这对于合理用药和药物剂量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3.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通过药物分析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在不同组织和生理液体中的浓度,并分析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半衰期、清除率等,以便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性质。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考试题及详细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药物分析: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数学、分析化学、生化工程等学科的理论及其技术成就,检测和研究各种生物药物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生物药物:指的是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者通过生物技术加工的,用作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包括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动植物细胞组织制备的生化药物.药品标准:是指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其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及检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药典: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持编撰颁布实施,具有法定约束力.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产生的受体细胞中去,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的过程中,大规模生产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药物杂质: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并求出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以测定杂质含量.内消法:是指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及相对校正因子,按相应公式和方法即可求得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外消法: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在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利用免疫学上的抗原-抗体高度特异性反应与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技术的高度灵敏性相结合的超微量分析方法.酶免疫测定法:利用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来测定抗原或抗体含量的技术.抗血清的滴度酶免竞争法:非竞争法均相法:是指不需要将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便可测定的方法.非均相法:是指抗原抗体反应后,需要将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才能测定的方法.酶的交联液相酶免疫测定法酶分析:指利用酶作为分析工具来测定特定物质量的方法.P97终点法:指借助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等的变化量的方法.反应速度法:是指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的方法.P104酶循环放大法: 指利用底物的专一性,使微量的底物“增幅放大”以达到定量目的的方法.P107电泳:指带电粒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依据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行为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P111电渗:液体的涌动现象.P113电泳迁移率: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移动的泳动速度.SDS—PAGE:向样品加入还原剂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是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是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梯度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比移值: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等电聚焦: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的一种电泳方法.P126两性载体色谱法:指借助物质在两相间分配原理的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P131边缘效应:指板层中部斑点的Rf值小于两侧斑点的Rf值的现象.P137放射性比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分离度:用以判断分离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用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托尾因子:是通过计算5%峰高处峰宽与峰顶点至前沿的距离比来评价峰形的参数,目的是为了保证色谱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常用T来表示.牛津单位:在标准情况下,能完全抑制50mL肉汤培养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生长的青霉素最低含量为一个牛津单位.P159稀释单位:指能完全抑制1mL肉汤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最低含量.重量单位:指以抗生素的生物活性部分的重量作为效价单位.P160旋光性:当光通过含有某种物质的溶液时,使经过此物质的偏振光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比旋度:指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额波长和温度下的旋光度.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管碟法生物检定:指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的药理作用来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或效价的一种方法.P210容量分析法:依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与被测定的一定量供试品药物完全作用所消耗的标准试剂的体积,来计算被测定药物中有效物质含量的方法.224直接滴定法: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的一种方法.P224逆滴定法:指加入定量且过量的滴定剂使之与待测物质反应,然后用另外的试剂滴定过量的滴定剂,进而对待测物质进行定量的方法.维生素:指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p237电位滴定法:指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化学聚合 117光聚合:利用光照加速化合物单位体之间共价链接的现象.微分比容:当加入1g干物质于无限大体积的溶剂中时,溶液的体积增量.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紫红色化合物.p277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福林酚法:利用蛋白质与福林酚试剂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可在7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蛋白质换算系数:指含有1g氮的蛋白质重量,一般为.甲醛滴定法:依据一分子氨基酸与两分子甲醛反应生成一个氢离子,在用已知浓度氢氧化钠滴定氢离子以确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非水滴定法:在冰醋酸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酶:是一种生物来源的特殊化学催化剂,即生物催化剂.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酶的高效性:酶催化较一般催化反应速度高105~1013.酶的绝对专一性 : 即一种酶仅能催化一种底物的生化反应.如脲酶只能催化尿素降解成氨和碳酸盐,即使是尿素衍生物也不能被脲酶水解.酶的相对专一性 :即一种酶仅能催化相应的某一类化合物或具有某种化学键的物质的变化,如脂肪水解酶能分解脂肪,蛋白质水解酶分解蛋白质,a-淀粉酶可水解淀粉,这些酶不能相互调换.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及底物有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以其中之一作为底物.酶的活力: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活力单位:酶的活性单位U是酶活性高低的一种度量,用U/g或U/ml表示.酶的比活力:酶的比活力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含有的酶活力.用U/mg表示.恒比活力:多肽生长因子:1976年定义:细胞生长因子是指在体内和体外对动物细胞或机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它们不是营养成分,主要由多肽构成,故称多肽生长因子.按现在细胞因子的作用性质进行定义:多肽调节因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存在于机体内的,对机体有很强效应的细胞调节因子.肽图分析:肽图分析可作为与天然产品或参考品作精密比较的手段.与氨基酸成分和序列分析合并研究,可作为蛋白质的精确鉴别.同种产品不同批次的肽图的一致性是工艺稳定性的验证指标. 蛋白质免疫印记法:将等电聚焦电泳后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纸上.免疫印迹的基本原理是借助聚丙酰胺凝胶技术,将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再与固相免疫学方法相结合.细胞病变抑制法:该法主要用于干扰素的效价测定,采用CPE抑制为基础的抑制微量测定法.H3—TdR掺入法:通过比较待测样品与标准品之间对检测细胞促增殖能力的强弱来确定待测样品的活性.微量酶检测法MTT: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刺激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来确定样品的活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系指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应技术制成,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品,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异烟肼法:甾体激素C3上酮基及其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都能与常用的羰基试验如异烟肼、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等缩合反应产生有色物质,在一定波长下可比色,作为含量测定的依据,异烟肼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激素:由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微量化学信息分子,这些物质通过扩散或被血液转运到作用细胞或器官,从而调节细胞或器官的代谢,并有反馈性地调节机制以适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有协调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保护指数:动物经抗原免疫后,其耐受活菌或活毒攻击相当于未免疫动物所耐受量的倍数. 抗毒素单位:一个抗毒素单位定义为将抗毒素与一个L+量致死限量,指与一个国际单位抗毒素混合后在一定时间杀死一只规定体重动物的最小毒素量的毒素作用后,注射小鼠仍能使该小鼠在96h 左右才死亡的最小抗毒素量.絮状单位:一个絮状单位定义为能与一个单位抗毒素首先发生絮状沉淀反应的类毒素或毒素的量.二、问答题1、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有哪四个方面答:1药检,包括原料药和制剂的检验.2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3进行运输储存质量控制.4进行临床分析.2、中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哪几种答: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3、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几部分答:两部.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第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等.4、生物药物质量标准的特征是什么答: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5、试述生物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答:1、学习分析生物药物的若干方法及新技术.2、生物药物测定及药品检验.3、体内药物分析4、生物药品制品的标准制定.6、一般杂质检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费休法测水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平板菌落计数法中向培养基中加入TTC的原理是什么如何鉴别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7、答:1、平行操作原则,包括仪器的配对性及供试管与对照管的同步操作.2、原理:利用碘氧化二氧化硫时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参加反应,总反应式H2O+I2+SO2+3C5H5N+CH3OH→2C5H5N·HI+C5H5N·HSO4CH33、细菌体内含有多种脱氢酶,进行氧化作用时释放出电子和氢离子,遇TTC指示剂菌落呈红色.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TTC,既可限制细菌蔓延生长又便于计数.8、放射性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抗血清的质量检定分为哪三个方面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是什么答:竞争法:标记抗原Ag++Ab→ Ag+Ab/AgAb+ +Ag→ F↑多则待测抗原↑/B↑则待测抗原↓.非竞争法:Ag++Ab过量→ AgAb+ +Ab+→ FAb+↑则Ag↓/BAgAb+ cpm↑,则Ag↑.抗血清的质量检定分为亲和力、特异性、滴度.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佐剂、剂量、免疫竞争.9、在酶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类型在酶免测定法中胰岛素测定实例.10、答:竞争法:将待检抗原和酶标抗原与相应固相抗体竞争结合,标本中抗原越多,与固相抗体结合的酶标抗原越少,与底物反应生成的颜色越浅,因此根据颜色深浅可定量测定.1、固相法2、双抗体法3、均相醇免疫测定4、酶免疫制剂免疫测定.非竞争法:1、双抗体夹心法2、免疫酶测定法11、酶免疫测定法中实验条件的建立包括哪五个过程答:包被、洗涤、加待测物、温育、检测.12、在酶免疫分析中终点法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分别是什么13、答:条件:1、要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2、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3、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产物的增加、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某种简便的方法进行测定.注意问题:1、酶的底物特异性2、反应的平衡3、反应液4、反应产物的抑制.14、酶法分析有哪三种方法答:终点法,反应速度法、循环放大法.15、如何在一个比色杯中同时定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16、答:对于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共存的混合液来说,用乳酸脱氢酶作用时,由于乳酸脱氢酶反应定量地向右方进行,因此根据340nm吸收度的减少便可以容易地算出丙酮酸含量.如像这种反应液中再加入丙酮酸激酶,使丙酮激酶反应与乳酸脱氢酶反应成偶联反应,则NADH的减少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量成正比.如果进一步向该反应系统中加烯醇化酶,使烯醇化酶反应与丙酮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偶联,那么此时NADH减少与D-2磷酸甘油酸的量成正比例.这样在一个比色杯内就能依次进行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D-2-磷酸甘油酸的定量.17、如何在样品中同时测定葡萄糖和果糖如何进行G-1-P的定量测定18、酶循环放大法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酶循环放大法特点是什么19、答:基本原理:酶循环放大法是一种超微量分析方法,本分析法分为三步,第一步,转换反应:以试样中的待测组分为底物,经特异性反应生成与待测组分相当的定量循环底物.第二步,循环反应:生成的循环底物反复参加由两个酶反应组成的耦连反应,所得产物量为循环底物的若干倍.第三步,指示反应:采用酶法测定反应产物.由反应产物量及循环次数,计算出循环底物量,再推算试样中待测组分的量.注意事项:1、NAD酸性稳定,碱性条件下2~3分钟被破坏,NADH与之相反.2、在循环反应中除循环底物外,其他物质是过量的.3、用对照实验,用已知NADH求循环次数n.特点:1、灵敏度高,能测定出10的负18次方摩尔物质.2、特异性高3、循环效率高,2万次每小时.4、测定物质灵活.20、电泳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哪些答:原理:依据带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行为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因素:颗粒性质、电场强度,溶液性质、电渗、焦耳热、筛孔21、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方法有拿两种它们的催化剂、加速剂是什么22、答:化学聚合:催化剂,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加速剂:脂肪族叔胺光聚合:催化剂:核黄素.加速剂:TEMED2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分为不连续电泳和连续电泳.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在区带电泳院里的基础上满意孔径大小不同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采用电泳基质的不连续体系即凝胶层、缓冲液离子成分、ph及电位梯度均不连续,使样品在不连续的两相间集聚浓缩成很薄的起始区带,然后进行电泳.24、SDS—PAGE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5、答: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会与变性的多肽,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几乎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去污剂结合.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26、影响SDS与蛋白质结合的因素有哪些1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2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3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27、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蛋白质染色的方法有哪五种28、原理:凝胶浓度由小变大,胶的孔径由大变小,在电泳开始时,由于凝胶孔径大,没有分子筛效应,此时电泳的迁移率与被分离的物质所带电荷、形状、分子量大小相关,随着电泳的进行,孔径越来越小,由分子筛效应产生的阻力越来越大,当阻力足以阻挡被分离物质向前移动时,被分离物质停留在相应孔径的凝胶中,此时只有分子筛效应,无电荷效应.所以物质分子的最后分离是依据分子筛效应分开,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蛋白质分子量的对数成线性关系.方法:1、氨基黑10B法 2、考马斯亮蓝R250法 3、考马斯亮蓝G250法 4、1-苯胺基-8-萘磺酸 5、银染色法29、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纸色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0、原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组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称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差异,他们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就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按先后不用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而得到分离.影响因素:1物质极性的影响2溶剂的影响3ph的影响4滤纸的影响5温度和时间的影响31、HPLC的基本原理是什么HPLC的色谱类型有哪几种32、原理:HPLC的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流出时间不同,进而达到分离.类型: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33、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分别是什么原理:原理:混合物的分离依据色谱柱的性质和相关的保留或固定相的性质.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分离.类型: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34、抗生素的鉴别常用方法有哪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35、怎样进行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包括抗生素及其衍生物的鉴别.前者是鉴别抗生素的种属,后者是鉴别抗生素是属何种盐类、脂类、复合物等.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有紫外光吸收图谱、红外光吸收图谱、色谱分析及溶解度等.化学方法常用的有功能基团反应、特异性的橙色反应等.生物学方法利用特异的酶反应,如用青霉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青霉素,使其丧失抗菌活性,以此鉴别青霉素.36、如何鉴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呈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坂口反应、糖类试剂反应、埃尔松-摩根反应、麦芽酚反应(2)薄层色谱37、测定青霉素中过敏原青霉噻唑衍生物的原理是什么氧化汞与青霉噻唑衍生物形成penamaldate衍生物,衍生物在285nm处有吸收峰.可先通过凝胶过滤分离青梅噻唑衍生物,以磷酸盐缓冲液位对照品,测定285nm处的吸收度,再与以青霉噻唑正丙胺为标准品所做的标准曲线作为对比,即可定量.38、抗生素的效价微生物测定方法有哪三种管碟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基本原理是什么方法: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原理:管碟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基本原理: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试验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的球型区,抑制了试验菌的繁殖,通过透明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透明的抑菌圈;并且在一定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内,对数浓度剂量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方法设计是在同样条件下将已知效价的标准品溶液与未知效价的供试品溶液的剂量反应抑菌圈进行比较;当标准品和供试品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抗生素时,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对一定试验菌所得的剂量反应曲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相互平行.根据以上原理,可设计为一剂量法、二剂量法及三剂量法等,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供试品的效价.39、试述管碟法中影响抗生素抑菌圈形状的因素及控制1、稀释抗生素用的缓冲液的ph值、盐浓度的影响2、制备琼脂培养基菌层,加菌时培养基温度的影响3、测试用的器材洗净度的影响4、双碟培养温度的影响5、其他操作的影响40、试述管碟法中影响抗生素抑菌圈清晰度的因素及控制1、实验菌的特性与数量2、培养基的原材料品种与质量3、调节培养基ph值或增加盐浓度可使抑菌圈清晰4、不适当延长双碟的培养时间41、量反应平行法测定生抗素的效价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哪些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平方设计、交叉设计42、简述量反应平行法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是以方差分析法测验,测验多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是否显着.抗生素效价测定中,存在有S标准差和T的差别,直线及平行线关系,剂量间和双碟间的关系.通过统计以上各组均数间的方差,以试品间、回归、剂间列、蝶间行等的方差与误差项S平方的比值称F值,来确定各自差异的显着性程度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F值F值=该项方差/误差项可作为观察实验显着性程度的一个指标.计算出的F值,可通过F值表得知计算F值是处于P>、P<、还是P<.一般差别显着意义的表示法,常用:P<,差别有显着意义;P<,差别有非常显着意义;P>,差别无显着意义.43、抗生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物理化学方法有哪几种类型1、容量法:酸碱滴定法、碘量法2、光谱学测定法: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3、色谱测定法:洗脱法、直接测量法、生物自显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44、容量分析法分为哪几种类型光谱分析法又分为哪几种类型45、容量法:酸碱滴定法、碘量法光谱学测定法:旋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46、在抗生素的色谱分析中洗脱法哪三个步骤答:斑点定位、洗脱、测量.47、维生素C的从哪三个方面进行鉴别答:利用还原性、利用糖类的性质、紫外分光光度法.48、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49、答:1、容量分析法碘量法,2,6-二氯吲哚酚法,NBS滴定法,比色法,紫外紫外分光光度法50、如何进行的维生素C中铁和铜盐检查铁盐检查:取本品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入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入标准铁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铁铵863mg,置10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2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加m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铜盐检查:取本品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入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入标准铜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铁铵393mg,置1000ml量瓶中,。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生物药物是指由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核酸药物等。
与化学药物相比,生物药物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异性强、生物活性高、副作用较少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对生物药物的分析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生物药物分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生物药物的结构分析、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
一、生物药物的结构分析1.蛋白质结构分析蛋白质是生物药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分析对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可以通过质谱、氨基酸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α-螺旋、β-折叠等特定的空间结构,在生物药物研究中,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分析。
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立体构象,主要包括蛋白质的折叠、扭曲等特征,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蛋白质与配体、受体等的结合情况,可以通过光谱学、质谱学等方法进行分析。
2.抗体结构分析抗体是生物药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结构分析对于制备高效的抗体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的结构分析包括抗原结合部位、Fc部位等的结构特征。
抗原结合部位是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部分,其结构可通过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分析,对于理解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性具有重要意义。
Fc部位是抗体的结构特征之一,其结构可以通过质谱、光谱学等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抗体的免疫活性和药效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3.核酸药物的结构分析核酸药物是生物药物的一种,其结构分析对于理解核酸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药物的结构分析包括核酸序列、空间结构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核酸序列是核酸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其结构可以通过DNA测序、RNA测序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核酸药物的基因组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结构是核酸药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可以通过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等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核酸药物的立体构象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八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一、效价的测定方法:1、稀释法:原理:用液体培养基逐级将抗生素稀释,在各管中加入等量的试验菌液,进行培养,观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再与同法测定的标准品终点作比较,从而求得被测抗生素的效价。
X=(T/S)*C X 样品效价(U/ml) T 检品液最大稀释倍数S 标准品液最大稀释倍数 C 标准品液效价(U/ml)检测终点判断 1、试验菌生长完全抑制 2、生长50%抑制3、指示剂变色4、电位差的改变5、菌种的溶血现象等2、比浊法 原理:将一定量的抗生素加至接种有试验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内,混匀后,经短期培养(约3-4h ),测量培养基浊度,其浊度与细菌数、细菌群体质量存在直接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影响因素1) 物理因素:1、散射现象2、菌液浓度: 3、细菌体大小的变化 2) 培养基:成分、酸度、培养温度、通气等条件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pH 在6.8-7.8。
3) 培养:温度、振摇。
3、琼脂扩散法即管碟法原理: 抗生素在涂布特定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一定浓度抗生素的球型区,抑制试验菌生长,通过透明培养基观察抑菌圈,抗生素剂量的对数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
在同样条件下将已知效价的标准品溶液与未知效价的供试品溶液的剂量反应(抑菌圈)进行比较;当标准品和供试品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抗生素时,标准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对一定试验菌所得的剂量反应曲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应互相平行。
根据以上原理,可设计为一剂量法、二剂量法及三剂量法。
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供试品的效价 公式里各字母意义要记下。
影响抑菌圈半径的因素: (1)D 的影响因素:抗生素本身结构、分子量等 杂质: 琼脂含量:)4log (log 21.92DTH C M DT r π⨯-=菌种对抗生素的吸附作用:pH影响分子的形式、温度影响扩散D增大,r也增大(2)T的影响:一般T增加,r增大。
(3)M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小管内M越大,抑菌圈直径越大。
生物药物分析复习资料生物药物分析复习资料生物药物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包括蛋白质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因此对其质量的分析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份生物药物分析的复习资料。
一、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是保证生物药物质量稳定和一致性的关键环节。
其中,重要的指标包括药物的纯度、杂质、含量和稳定性等。
1. 纯度分析纯度是指药物中所含目标成分的相对含量,其高纯度是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
常用的纯度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和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分离和定量目标成分,判断药物的纯度。
2. 杂质分析杂质是指药物中除目标成分外的其他成分,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或者外源性污染物。
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杂质分析方法有质谱(MS)、核磁共振(NM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这些方法可以鉴定和定量杂质,确保药物的质量。
3. 含量测定含量是指药物中目标成分的绝对含量,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
含量测定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与纯净标准品比较,确定目标成分的含量。
4. 稳定性评价药物的稳定性评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质量是否能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稳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下的长期和加速稳定性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二、分析方法生物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分析、化学分析和生物学分析三个方面。
1. 物理分析物理分析是通过测量药物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大小、粒度分布、溶解度、表面形态等,来评估药物的质量。
常用的物理分析方法有粒度分析、溶解度测定、显微镜观察等。
2.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和测定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药物的质量。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生物药物分析——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及其技术成就,检测和研究各种生物药物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生物药物——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或通过生物技术加工的,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的初级或次级代谢产物,包括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动植物细胞组织制备的生化药物。
药品标准——指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及检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基因工程药物——是先确定对某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基因操作,最后将该基因放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去,这些受体细胞包括细菌、酵母菌、动物或动物细胞、植物或植物细胞,在受体细胞不断繁殖过程中,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蛋白质,即基因疫苗或药物。
药物杂质——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面积归一法——测量各杂质峰的面积和色谱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之和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以测定杂质含量。
内消法——是指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相应公式和方法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外消法——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样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校正曲线)。
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在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指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利用免疫学上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高度灵敏性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超微量的分析法。
酶免疫测定法——利用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性,用酶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药物,测定抗原和抗体含量的方法。
抗血清的滴度酶免竞争法——非竞争法——均相法——不需要将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便可测定的酶免疫测定法。
非均相法——指抗原抗体反应后,需要将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才能测定的酶免疫分析法。
酶的交联——液相酶免疫测定法——酶分析——利用酶作为分析工具或分析试剂,测定样品中用一般化学方法难以测定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是酶的底物,也可以是酶的抑制剂或活化剂以及酶的辅助因子)的方法。
终点法——先借助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在转化完成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等的变化量的酶法分析。
反应速度法——指通过测定酶促反应速度对被测物质(底物、辅酶或抑制剂)进行定量的方法。
酶循环放大法——利用底物的专一性,使微量的底物“增幅放大”以达到定量目的的分析方法电泳——带点粒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依据带点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行为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
电渗——在电场的影响下,带电荷的液体对携带相反电荷的固定介质进行相对运动的现象。
可以改变带电离子在电泳中的移动速度甚至方向。
电泳迁移率——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移动的泳动速度。
SDS—PAGE——向样品加入还原剂(打开蛋白质的二硫键)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使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使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
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
梯度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比移值——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等电聚焦——使电泳的介质中形成一定范围的pH梯度,电泳时待分离的两性分子可以在这种pH梯度中迁移,直到聚集于与其等电点相同的区域。
两性载体——色谱法——指一种利用混合物中诸组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原理以获得分离的方法。
放射性比度——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
分离度——用以判断分离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常作为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用R表示。
R等于相邻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托尾因子——是通过计算5%峰高处峰宽与峰顶点至前沿的距离比来评价峰形的参数,目的是为了保证色谱分离效果和测量精度,常用T来表示。
牛津单位——在标准情况下,能完全抑制50ml肉汤培养基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牛津标准菌株)生长的青霉素最低含量。
稀释单位——能完全抑制1 ml肉汤培养基中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生长的最低含量作为链霉素的一个效价单位。
用以标示链霉素的抗生活力。
重量单位——以抗生素的生物活性部分的重量作为效价单位。
旋光性——当光通过含有某物质的溶液时,使经过此物质的偏振光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
比旋度——指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含旋光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的波长和温度下的旋光度。
稀释法——一般是在一系列的试管中用液体培养基逐管将抗生素做2倍稀释,并于各个试管中加入同量的对该抗生素有高度敏感性的试验菌液。
将各个试管放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作为测定终点。
再用同法测得的抗生素标准品终点作比较,即可求得被测定抗生素的效价。
比浊法——将抗生素标准品的稀释液与供试品的稀释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再加入已接种试验菌的液体培养基,摇匀,置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试验菌的生长情况。
由于抗生素的浓度不同,试验菌受抑制的程度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浑浊。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透光度或吸收度,用标准曲线法可测定出供试品的效价。
琼脂扩散法(管碟法)——利用抗生素在摊布特定供试菌的琼脂培养基内扩散,形成含一定浓度抗生素的球形区,抑制供试菌的繁殖,通过透明琼脂培养基,可观察到透明的抑菌圈。
并且在一定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内,对数浓度(剂量)与抑菌圈面积或直径成正比的原理的抗生素效价测定法。
生物检定——利用药物对生物体(微生物、细胞、离体组织、整体动物等)所引起的药理作用来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或效价的一种方法。
容量分析法——依据已知浓度的标准试剂溶液与被测定的一定量供试品药物完全作用所消耗的标准试剂的体积,来计算被测定药物中有效物质含量的方法。
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逆滴定法——指加入定量且过量的滴定剂使之与待测物质反应,然后用另外的试剂滴定过量的滴定剂,进而对待测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维生素——指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电位滴定法——是指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终点的滴定方法。
化学聚合117——光聚合——利用光照加速化合物单体之间共价连接的现象。
微分比容——当加入1克干物质于无限大体积的溶剂中时,溶液的体积增量。
茚三酮反应——茚三酮与氨基酸、肽类或蛋白质的自由α氨基或其他氨基化合物所产生的一种可定量的显色反应。
所呈现的颜色随反应的条件(酸度、温度、盐浓度、铜、镉离子等)不同而异。
用于氨基酸和肽的层析及定量测定。
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作用形成紫蓝色络合物的呈色反应。
在54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为零。
符号为pI。
福林酚法——利用蛋白质与福林酚试剂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可在7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蛋白质换算系数——指含有1g氮的蛋白质重量,一般为6.25。
甲醛滴定法——依据一分子氨基酸与两分子甲醛反应生成一个氢离子,再用已知浓度氢氧化钠滴定氢离子以确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非水滴定法——在冰醋酸中用高氯酸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氨基酸含量的方法。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的高效性——主要是指催化能力,蛋白质(环境适宜)的催化能力是普通化学催化物质的10^5—10^8倍。
酶的绝对专一性——指一种仅能催化一种底物的生化反应。
酶的相对专一性——指一种酶仅能催化相应的某一类化合物或具有某种化学键的物质的变化。
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指底物有立体异构体时,酶只能以其中之一作为底物。
酶的活力——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力单位(U)——在规定的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u mol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含有的酶活力。
用U/mg表示。
恒比活力——多肽生长因子——指那些分子量不算太大的,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却发挥极大生理作用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肽图分析——根据蛋白质、多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氨基酸组成特点,使用专一性较强的蛋白水解酶(一般为肽链内切酶)作用于特殊的肽链位点将多肽裂解成小片断,通过一定的分离检测手段形成特征性指纹图谱。
蛋白质免疫印记法299——借助PAGE技术,将生物活性物质高效分离,再与固相免疫学方法相结合。
分离后的样品几乎可以原位、定量驱动或吸印在另一种固相载体上,因此能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和物质类型,所以可以进行各种生物监测、免疫识别、扫描、积分和保存。
细胞病变抑制法310——H3—TdR掺入法311——在测试液中加入由H3标记的胸腺嘧啶(H3—TdR),由于在细胞增殖过程中H3—TdR是DNA合成的必备物质,所以H3—TdR掺入的多少就代表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通过同位素液闪计数仪来测定),进而确定多肽药物的生物效价。
微量酶检测法(MTT)312——利用活细胞特别是增殖期的细胞可通过线粒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的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使淡黄色的MTT分解产生蓝色结晶状甲攒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而且甲攒的量与细胞的增殖程度呈正比,甲攒经异丙醇作用后可溶解显色的性质,通过测定OD值对多肽药物进行定量的方法。
生物制品——以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关技术制成,并以相应分析技术控制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的生物活性制品,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异烟肼法——利用甾体激素C3-酮基及某些其他位置上的酮基都能在酸性条件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形成黄色异烟腙,在一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的性质对甾体激素进行定量的方法。
激素——指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微量化学信息分子。
这些物质通过扩散或被血液转运到作用细胞或器官,从而调节细胞或器官的代谢,并有反馈性地调节机制以适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也有调节体内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