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汉灵帝在位期间竟然通过买卖官位大肆敛财
- 格式:docx
- 大小:6.29 KB
- 文档页数:4
皇帝卖官也疯狂买官和卖官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几乎都有。
然而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却将官位当作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地出售,这可称得上千古奇谈。
而东汉就有这样一个皇帝。
汉桓帝刘志驾崩后,由于膝下无子,于是,年仅12岁的刘宏被推选为皇位继承者。
成年后的汉灵帝刘宏不仅昏庸,而且贪婪,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他开始疯狂敛财,并想到了一个一本万利的好法子——卖官。
对于卖官鬻爵,汉灵帝不是第一人,早在秦朝就有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汉文帝时期也曾出现过卖官的现象,《汉书·食货志》载:“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
”不过,这两次卖官均属无奈之举,主要是国库空虚,无力应对天灾和战乱,卖官所得的收入都纳入了国库。
而汉灵帝则将卖官的收入全部揣进了个人腰包,为此,他还在西园修建了一个仓库,专门存放这些卖官所得的收益,以供自己随时挥霍。
汉灵帝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卖官制度化和长期化的皇帝。
以前卖官,一般都遮遮掩掩,暗地操作。
而汉灵帝则不同,明目张胆地开设了一个官位专卖店。
在这里,大大小小的官位像商品一样,明码标价,一目了然,童叟无欺。
要是你对价格不满意,还可以讨价还价。
汉灵帝的贪婪可以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职位上来看,汉灵帝之前所卖之官,一般都是一些低级的官位,或是一些有名无实的爵位,诸如,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等。
而汉灵帝除了皇帝这个位置不卖以外,其他官位一律拿来销售,就连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三公九卿等要职也包括在内。
从时间长短来看,以前卖官只是短期行为,一旦国家恢复正常运转,则立刻下令禁止卖官。
而汉灵帝一卖就是9年,如果他不是那么短命的话,一定会把卖官大业进行到底。
再来说说官位的价格,《资治通鉴》载:“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
”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以年俸为标准的,并且为年俸的一万倍。
中国古代皇帝卖官鬻爵的历史逸事有人说,卖官鬻爵之风起始于晚清,说是因为晚清废除了科举取仕制度,堵塞了人才入仕发展之路,把知识分子逼急了,才导致晚清上下卖官鬻爵之风盛行。
其实,历史的本质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中国古代的卖官鬻爵最早始于秦始皇。
公元前243年,国内发生蝗灾,于是秦始皇发布命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米,便可进爵位一级,“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代的卖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即公元前189年,“令民得卖爵”(《汉书》)。
到了公元前180年汉文帝时,由于边塞缺粮,便采纳晁错的建议,以爵换粟,充实边塞,“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汉书·食货志》)。
东汉桓帝刘志时,也曾“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后汉书·桓帝记》),卖的官爵种类大增,包括关内侯、虎贲郎、羽林郎、五大夫等,用来填补国库的空虚。
不过这还都是些级别偏低的小官。
到了东汉灵帝刘宏时,就把卖官鬻爵一事发挥到了极致。
他把本就疲敝的国库吃光造净后,开始公开出售官职,先是“卖关内侯,假金印紫绶,传世,入钱五百万”(《后汉书》)。
尝到甜头后,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买卖官吏的交易所,“开西邸卖官,入钱各有差”(《通鉴》),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单就卖官来讲,也是一种公平,毕竟油水不同)。
甚至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
除了皇帝的位置不卖,什么都能卖。
如果买的人多,竞争激烈,则投标竞价,价高者得。
官位的标价,则是以官吏的年俸来计算的。
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就是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就是四百万钱,“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通鉴》)。
之后刘宏“于西园立库以贮之”(《通鉴》),专门建了个仓库存放这些卖官所得,专款专用,全由自己挥霍。
汉灵帝卖官明码标价,要当“三公”,得花1个亿卖官鬻爵,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秦代。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18年),“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这意味着,百姓每缴纳千石粮食,可以授予一级爵位,朝廷借卖爵赈灾。
汉武帝时期,由于对外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朝廷决定缴纳钱粮者可以获得官爵或赎罪。
秦汉以后,如若出现财政危机,一些王朝也会通过卖官鬻爵创收。
到清代中晚期,官职买卖渐趋正规化常态化,捐钱买官已成为进入仕途的一大门径;不过,捐官的级别不得超过四品道台。
综观历史,最热衷于卖官鬻爵的皇帝莫过于汉灵帝。
光和元年(178年),在位10年的汉灵帝依然年轻,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如能励精图治,或许有所作为。
但这一年,这个年轻的皇帝却将注意力投向卖官,一门心思搞创收。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记载:“是岁,初开西邸卖官,入钱各有差: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
或诣阙上书占令长,随县好丑,丰约有贾。
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然后倍输。
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由此可见,汉灵帝一开始就出手不凡,所出售的官职级别之高、涉及范围之广,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在汉代,三公九卿是中央政府常设官职,简称公卿。
“三公”分别为司徒、司空、司马,司徒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司空下达皇帝诏书、掌管群臣奏章、兼理监察事务,司马管理国家军事。
“三公”乃掌管国家军政大权的要员,如此级别的官职竟然拿出来买卖,恐怕只有汉灵帝做得出来。
汉灵帝明码标价,“二千石”(郡守级官职)售价二千万钱,“四百石”(县级官职)售价四百万钱。
依此类推,“三公”的售价至少一个亿。
可是,汉灵帝即位以来,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经济衰落,财富缩水,即便是富豪,其购买力也相当有限。
如果严格按照标价卖官,势必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好在灵帝颇为机灵,自己制定政策自己灵活掌握,私下跟身边人交代,只要有人付出五百万或一千万,就可以获得公卿职位。
汉明帝时期的腐败汉明帝刘庄是东汉末年的一个重要皇帝,在位期间,他以年幼无行为由而深得宦官和权臣的操控,导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
本文将详细探讨汉明帝时期的腐败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贪污腐化汉明帝时期,宦官权倾朝野,腐败现象严重。
宦官利用自身特权,非法获取钱财,并通过贿赂等手段来增加自己的权力和财富。
他们滥用权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干预,导致朝政混乱,社会秩序紊乱。
贪污现象泛滥,百姓饱受剥削,民不聊生。
二、职位买卖在汉明帝时期,职位买卖也成为了常见的腐败现象。
权臣和官员们将官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违背选拔官员的标准,通过行贿等手段来购买高官职位。
这使得许多昏庸无能的人升至高位,贪污腐化的情况日益严重。
官员们为了回报购买官位的人,往往用不正当手段揽取财富,并实施不公正的政策,导致社会不满情绪不断升级。
三、法律腐败汉明帝时期,法律腐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司法系统被宦官和权臣控制,他们可以任意操控司法程序,使得法律不公正。
一些腐败的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为自己和亲信开脱罪责。
这种腐败现象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军队腐败汉明帝时期,军队的腐败现象同样严重。
权臣和宦官操纵军队,兵权被滥用,军队内部纪律松散。
宦官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任意调动军队,甚至滥发军饷。
这导致军队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对外战争的胜率大幅降低。
五、社会动荡汉明帝时期的腐败现象使得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百姓们对腐败现象感到愤怒和失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一些地方爆发暴乱,社会治安恶化,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整个朝廷内部也陷入了明争暗斗的状态,权力斗争不断,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局势。
总之,汉明帝时期的腐败现象是由宦官和权臣的专权以及其个人私欲膨胀所导致的。
腐败现象的泛滥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腐败是一个国家灭亡的前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以确保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灵帝刘宏竟是历史上级别最高的贪污犯导语:中国历史上最想发家致富、级别最高的贪污犯是谁?经个人研究考证,答案是汉灵帝刘宏也。
刘宏生于公元156年,卒于189年,公元168年即位当皇...中国历史上最想发家致富、级别最高的贪污犯是谁?经个人研究考证,答案是汉灵帝刘宏也。
刘宏生于公元156年,卒于189年,公元168年即位当皇帝,成为全国级别最高的领导干部。
灵帝从老爹那里,继承了万贯家产,但他并不满足。
他一生喜欢金钱,对金钱贪得无厌。
别看他级别甚高,贵为皇帝,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奴隶,不是别人的奴隶,而是金钱的奴隶。
刘宏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
有一段时间,国库收益不丰,让他愁眉不展,于是让手下人帮他想办法。
当时,朝中有两个宦官,一个叫张让,一个叫赵忠,他们替灵帝想了一个增加收入的办法,经过再三研究,给灵帝提出新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抽地亩税,每亩地抽十钱。
这下子可好了,钱哗哗地进了灵帝的银库,他那个高兴啊,就别提了,私下里说:“张让张常侍就是我的父亲,赵忠赵常侍就是我的母亲。
”意思是:谁能给我带来金钱,谁就是我的亲爹亲娘。
堂堂大汉朝的皇帝,说出如此低三下四的话,这品位也真低俗得可以。
灵帝贪污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贪污都是贪污国家或集体财产,但是灵帝属于自己贪污自己的财产。
因为,按照当时的国家体制,朕即国家,朕即天下,天下所有财产都是属于皇帝的。
灵帝花心思贪污,貌似是自己瞎折腾,实质上并非如此,他是努力将理论上属于自己的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上最荒淫无度的皇帝弄的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导语: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二位皇帝。
其在位期间重用宦官把持朝政,大兴土木弄得民不聊生。
他的荒唐淫逸堪比夏桀、商纣。
刘宏好色、性欲旺盛,
汉灵帝刘宏,东汉第十二位皇帝。
其在位期间重用宦官把持朝政,大兴土木弄得民不聊生。
他的荒唐淫逸堪比夏桀、商纣。
刘宏好色、性欲旺盛,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猎奇思想,他下令后宫嫔妃、宫女一律穿开裆裤,而且里面什么都不能穿。
为的是自己临幸起来方便,那些宫女倍感羞愤、侮辱敢怒不敢言,还得强颜欢笑整日陪刘宏饮酒作乐。
如果您现在就已经目瞪口呆了,那么刘宏下面做的事恐怕得让您叹为观止。
刘宏曾在夏天的时候在西园和众宫女裸体游玩,为了避暑又命人在园中建了很多大屋,用苔藓铺满了台阶,引来了渠水绕过每个门槛,环游整个园中,后世称为“裸泳馆”。
刘宏整日整夜与宫女饮酒作乐,让宫女脱光衣服在宫殿中追逐嬉戏,他又让宫女们在倒满西域奇香的池水中沐浴,挑选肤白貌美的宫女来发泄自己,把宫女们沐浴过的池水倒入河水中美其名曰:“流香渠。
”要知道古代的皇宫基本都是饮用河流之水的,可见刘宏的嗜好简直令人发指。
刘宏整日醉生梦死,为了让人把自己叫醒,还特地在宫中养了几千只鸡,每天一到凌晨鸡鸣声震天,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叫醒他,这位荒唐淫逸、性格变态的皇帝终于在他三十三岁那年由于体力不支死去。
不知道他临幸过的宫女们怎么想呢?是大快人心,还是又要为面临深宫中凄楚、寂寞而伤心呢?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灵帝即位后宦官谁弄权?汉灵帝为何会卖官导语:汉灵帝继位之后并没有独揽大权,因为当时汉灵帝他的年龄也只有十几岁,在政治上面的大权差不多全都落在了窦氏的手中。
并不是汉灵帝不想让自汉灵帝继位之后并没有独揽大权,因为当时汉灵帝他的年龄也只有十几岁,在政治上面的大权差不多全都落在了窦氏的手中。
并不是汉灵帝不想让自己去掌握朝政,实在是他那个时候并不懂得怎样料理国事,于是窦氏和她身边的一些亲信们,就一直掌管着朝政。
以此同时,朝中宦官也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在宫中横行霸道。
汉灵帝即位后宦官谁弄权?在汉灵帝即位之后,张让、赵忠、郭盛、夏恽、孙璋等宦官都在弄权,但是势力最大的还是宦官曹杰。
在汉灵帝登上了皇位之后,曹杰本来就得到皇帝的信任,但是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想设一个局杀掉曹杰,谁想到,最后两人策划不够周到,最后反而被曹杰害死。
从此之后宦官曹杰在宫中更加蛮横嚣张,滥用手中的权利,胡作非为。
在当时,宫里有很多斗争势力,有很多势力,包括宦官势力进行多方勾结,当时的局面是非常乱的。
当时的汉灵帝无力招架,但是窦氏和宦官们就开始斗争,宦官借着汉灵帝之名要挟持汉灵帝,去胁迫窦氏。
汉灵帝继位之后,这些大臣们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在当时掌握大权的宦官和大臣们有很多。
汉灵帝即位之后,朝野中的大权每个人都想分得一口汤,在这其中野心勃勃的的宦官们也有很多,历史上对于这些想要掌握朝政的宦官们也都有记载,大家可以多观看史书,让自己了解其中的史事,大家就对当时的局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历史上,确实是有一些皇帝非常热衷于卖官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汉灵帝,汉灵帝的一生都没有什么作为,在他在位的这些年里生活常识分享。
汉朝历史小故事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朝历史小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汉朝历史小故事篇一:汉灵帝卖官之祖官职者,国家之名器也。
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买官卖官的现象。
但即便是很腐败的朝廷,在卖官时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之。
然而,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却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不仅堂而皇之地专门开了个卖官店,明码标价公开售官,而且将卖官鬻爵行为制度化和持续化,公开卖官长达7年之久。
这位腐败透顶的皇帝,就是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的《出师表》中就有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每次“叹息痛恨于桓灵”的陈述。
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运的。
他的前任汉桓帝刘志36岁时就死了,身后无一子嗣。
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为了便于控制朝政,就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
于是便锁定了汉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12岁的刘宏。
就这样,刘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个本无前途的皇族旁支子弟,一下子君临天下了。
汉桓帝留下汉灵帝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
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宦官专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东汉的命运便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了。
而昏庸荒淫的汉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常侍是宦官中权势最大的职位,负责管理皇帝文件和代表皇帝发表诏书),并常常无耻地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极点,朝野上下均怨声载道。
汉灵帝酷爱做生意,堪称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顽主”。
他在后宫专门开辟了“宫中市”,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店、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灵帝在位期间竟然通过买卖官位大肆敛财
导语: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皇帝,出过很多的暴君庸君,也出过很多贤明良德的好皇帝。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的这么多皇帝当中,汉灵帝是不是好皇帝...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的皇帝,出过很多的暴君庸君,也出过很多贤明良德的好皇帝。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的这么多皇帝当中,汉灵帝是不是好皇帝呢?汉灵帝的名字叫做刘宏,是东汉时期的皇帝,于公元168年上位,汉灵帝从上位开始名声就一直都不是很好,如果说他无功也无过也就算了,但是他在位期间,做过的荒唐事实在是太多了。
在汉灵帝做过的那些荒唐事中,最着名的就是汉灵帝卖官,和让后宫女子穿开裆裤。
汉灵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标价卖官的皇上,看谁出的价格多,就把职位高的官卖给谁。
这样一来,就导致朝廷上下全部都乱了,没有才能的人当上了大官除了危害百姓其他的什么也不会。
而汉灵帝又是一个非常沉迷于女色的皇帝,这个从他让所有的后宫女子都穿着开裆裤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了。
汉灵帝天天都是过着酒醉金迷的日子,经常不理朝政,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由宦官决定了。
而且汉灵帝还大兴土木,让百姓们都快过不下去日子了,整个国家也渐渐的没落。
黄巾起义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事件,而黄巾起义的最大爆发点就是汉灵帝的荒淫,汉灵帝作为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从来没有考虑过民生民计,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百姓当然会站起来推翻他。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汉灵帝是不是好皇帝了。
汉灵帝卖官
在历史上,确实是有一些皇帝非常热衷于卖官的,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说的汉灵帝,汉灵帝的一生都没有什么作为,在他在位的这些年里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