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中国地理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地处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东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邻朝鲜半岛、韩国和日本诸岛。
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南界缅甸、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北连蒙古国,西南与尼泊尔、不丹、印度接壤。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高原、山地、盆地和平原。
中国地形以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南部丘陵和广大的河流系统组成。
1. 西北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自然地理单位,占地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2. 安集海、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横断山、秦岭、大巴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横亘中国地理版图,构成中国境内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川盆地等一系列平原和盆地的形成,使中国南北平原和盆地占了很大的土地面积。
4. 沿海地区:中国沿海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多个海域。
中国的海岸线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之一,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沿海平原地区。
三、气候环境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变化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1. 寒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因地处高纬度,气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2. 温带气候:包括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沿海地带等地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3. 亚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贵高原等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4. 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量充沛。
中国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东亚季风和西北季风是中国主要的季风类型。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
中国的人口比重居世界第一位。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次于俄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四至点:西至点,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东至点,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南至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4、位置:○1地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最大海洋太平洋西岸(介于地球上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东部东亚季风显著;加上青藏高原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就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2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5、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毗邻国家最多6、山系:7、国土: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8、简述中国地形大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特点:①中国地势西高东底,呈三级阶梯;②山地多,平原少;③以山地为骨架,形成了网格状的地形格局。
分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二章自然结构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阐述我国气候环境的特征。
答:我国气候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和水热同期。
下面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来阐述:(1)地理位置角度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第二章自然结构第一节中国地貌一、地貌的基本特征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
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
2.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
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
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初中地理中国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喜马拉雅山脉,南界北回归线,北靠东北亚大陆。
中国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两大洋洲之一,太平洋和印度洋,有丰富的水资源,北部气候寒冷,有大片的草原,西部则是高山、高原和沙漠的主要分布区。
二、中国的地形特征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分区可分为东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区、北部草原区和西北沙漠区。
其中,西部高原区包括了青藏高原、巴蜀地区、新疆盆地等,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陆地区域,地势高海拔、地形起伏较大。
东部平原区包括了大江、大河流域,是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温带、温带和热带气候等。
中国气候呈现出南北差异明显、东西变化显著的特点。
南方多雨、温暖,北方寒冷干燥。
东部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降水充沛;西部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气温下降完全不同。
中国东部地区四季分明,而西部则因其地形复杂和气候的多样化而导致了气候变化更为显著。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
中国的主要水系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北方的主要供水、灌溉和交通水系。
中国也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大国,有较丰富的城市和农村工业原料。
五、中国的农业与人口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地理上也体现出其人口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中国东部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西部农业相对欠发达,资源丰富、人口稀少。
中国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商业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养殖业也十分发达,种养业结构复杂。
同时,中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南方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北方寒冷的气候适宜小麦种植,东部沿海盛产豆类和油料作物,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概况: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面积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它东临黄海和东海,南界南海,西连新疆、西藏、云南,北接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的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和沙漠等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中国的边界线长达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
这些边界线跨越了高山、河流和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化,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地带、华北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新疆盆地和东北平原等。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
华北平原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带,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西南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包括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这个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气候多样。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新疆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亚洲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地貌,同时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能源生产区。
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
主要山脉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此之外,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珠江等重要河流。
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秦岭、太行山、华山、长白山、黄山和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位于中国西南边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也是珠穆朗玛峰所在地。
气候和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很大。
北方气候干燥,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而南方气候湿润,四季温暖。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和渔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
中国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40万平方千米。
中国地势多样,地形复杂,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有世界最深的井陉盆地。
一、地理位置1. 中国地跨东经73°33' 到东经135°05' ,北纬3°52' 到北纬53°33' ,广大的辽阔地域位于亚洲东部。
东临太平洋,东南和南临鳌虾海、南海,南部毗邻东南亚诸国,西南连缅甸、老挝、越南,西接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西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2个国家相邻。
2. 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多种多样,东、南、中部是丘陵、山地地势较复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多,西北为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有许多河谷;北部则有坝上高原、内蒙古大草原等;华南有许多深切峡谷,如桂林的喀斯特地貌等。
二、水系1. 长江中国的大河系中,长江是最强的一条,长江河流总长约6300公里,是中国主要河流之一,有“中华之母”之称。
流域面积180.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中下游形成河口众多、分汊复杂、湖泊很多的鱼米之乡。
2.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干流总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4.8万平方公里。
源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郑溪镇南约20公里处的谭门(也有说在玉树、果洛地区境内),最终辗转进入渤海。
黄河、黄土、中华民族,且性呼应的形象。
3. 珠江珠江为东江、西江和北江的合称,中国的第三大河,河长约2400公里,流经贵州、广西、广东三省,流域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
以湖泊为特点。
4.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明燕龙、东海北部、钱塘江河口、鲈红岛河口、黄岩岛、涠洲岛、南沙岛等一些河流、河口和地形。
三、气候中国属于亚洲大陆性季风气候,总体上分布有寒带、温带、暖带、副热带和热带气候。
气候变化较为明显,在不同地理位置可以体验到四季分明的变化。
小学二年级社会教案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接韩国、蒙古、俄罗斯,北界哈巴尔和北冰洋。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13亿多人口,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今天,我们将学习有关中国地理位置和特点的知识。
中国地理位置与边界中国位于东亚,地跨东经73度20分至135度05分,北纬18度03分至53度33分之间。
它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毗邻南海,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长约2.8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
中国的地理位置是其与世界各国之间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中国地形与山脉中国地形多样,主要由山地、高原、平原和丘陵组成。
中国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祁连山、天山和玛纳斯山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其峰顶珠穆朗玛峰也位于中国境内。
中国还有一些著名的高原,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这些地区的地形多样,生态资源丰富。
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拥有很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和黄河。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其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大部分地区,最终注入东海。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中国气候与自然资源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各异。
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和稀土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中国的人口和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人口众多,民族众多。
除了汉族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民族,如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这些不同的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丰富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地理下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地理环境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中国地理知识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对中国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多样的国家,主要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位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川西高原地处四川、甘肃、青海和西藏交界处,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横断山脉和金沙江。
内蒙古高原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的“草原之魂”。
2. 山地: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地方,有“天然屏障”之称,对中国的气候和地质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秦岭山脉坐落在陕西和甘肃两个省区,起伏不平,是中国南北的分水岭和荆楚府南边的依仗太行山脉也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地跨石家庄、邯郸和安阳等地,给北方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是陕北的重要山脉。
3. 平原和盆地:中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华北平原、华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中国人口和粮食主要集中地区之一。
华南平原分布在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这些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是中国的重要油田和天然气田。
4. 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珠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内河。
二、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由季风气候和干旱气候组成。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多雨,冬季多寒冷。
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新疆和青海等地,降水少,气候干燥。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中国地理常见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陆地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常见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下面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文资源、植被动物、人口分布、经济地理等方面进行总结。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东南临东海,西靠西伯利亚、蒙古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北邻俄罗斯、蒙古国、朝鲜和哈巴河地区。
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东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枢纽。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外交关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和河流湖泊等。
中国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西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其中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中国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盆地等。
中国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其中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平原。
中国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以长江、黄河、珠江、淮河为主要河流,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鄱阳湖等为主要湖泊。
气候环境中国的气候环境不仅多样,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中国主要有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大气候区域。
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西藏高原气候严寒天气条件恶劣,所以成为世界屋脊。
中国气候环境的多样性是中国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水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中国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湖泊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鄱阳湖等。
中国的水文资源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植被动物中国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拥有着上万种植物和动物资源。
中国南方植被多样,主要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北方植被类型相对简单,以针叶林为主。
中国地理基本知识
1、从地理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界线。
但人们常常将长江一线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2、中国分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是陕西省
4、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5、西藏有三大特产:藏羊、牦牛和酥油草,统称“藏北三宝”
6、历史相传的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7、泰山古称东岳,是一座历史名山,联合国将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泰山脚下的岱庙是历代皇帝举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一起誉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群。
8、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9、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长江从西到东,流经青海、西藏、云南、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流域面积180万平方米,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5。
是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10、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长达5464千米,是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等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
11、世界上开挖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它全长1800公里
12、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容量最多的湖泊。
13、中国五大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与浙江之是的太湖、江苏的洪泽湖、安徽的巢湖。
其中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14、位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
1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最大的峡谷
16、中国有四高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
1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18、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9、塔克拉马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20、由于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瓜果生长。
这里出产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全国有名。
21、夏季中国长江沿岸的不少沿江城市气温较高。
重庆、武汉、南京号称中国“三大火炉”
22、六月中旬,在江淮流域,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
每年的七、八月份,在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刚过,随之便出现季节晴朗干旱的天气,这就是伏旱。
23、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
24、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台湾省是中国地震最频繁的省份
25、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四川的西昌、甘肃的酒泉、山西的太原
26、中国有四大名园,即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
前两座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后两座是南方园林的代表。
27、人参、鹿茸、貂皮,人称东北大宝
28、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海岭地震带。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