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13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型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3. 了解血型在临床医学、输血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血型主要分为A、B、AB、O四种,这是由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类型决定的。
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含有A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含有B抗原,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同时含有A和B抗原,而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则没有A和B抗原。
根据血清中的抗体类型,可以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抗A抗体、抗B抗体、生理盐水、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2. 实验仪器:载玻片、滴管、牙签、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抗A抗体、抗B抗体、生理盐水、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等试剂准备好,并放置在实验台上。
2. 擦净载玻片: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放置在实验台上。
3. 滴加试剂:在载玻片的两端分别滴加一滴A型标准血清和一滴B型标准血清。
4. 制备红细胞悬液:用滴管吸取受检者血液,加入生理盐水中,制成约5%的红细胞悬液。
5. 滴加红细胞悬液: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加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
6. 观察凝集现象:静置10-15分钟后,观察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现象。
7. 记录实验结果:根据红细胞凝集现象,记录受检者的血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A型标准血清中红细胞凝集,B型标准血清中红细胞不凝集,则受检者为A型血。
2. A型标准血清中红细胞不凝集,B型标准血清中红细胞凝集,则受检者为B型血。
3. 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红细胞均不凝集,则受检者为O型血。
4. 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红细胞均凝集,则受检者为AB型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受检者的血型为(填写血型)。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血型测定实验是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还能救命。
哎,想想,如果你需要输血,而医生却不清楚你的血型,那可真是糟糕透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1.1 实验目的这次实验的目的就是确认自己的血型。
不同的血型有不同的抗原和抗体。
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准确判断出自己的血型。
血型的类型有四种,A、B、AB和O。
每种血型都有其独特之处,这就是血型的魅力所在。
1.2 实验原理血型的测定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
当我们的血液与特定的抗体接触时,会出现凝集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有特定的物质会和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沉淀。
看到这些反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血型了。
二、实验材料实验需要的材料并不复杂,主要有:试管、血清、玻片、针头和棉签。
实验室的环境很重要,要保证卫生。
准备好这些材料后,实验就可以开始了。
2.1 取样首先,我们需要从手指上取一小滴血。
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就像蚊子叮了一口。
然后把这滴血放在玻片上,准备进行下一步。
2.2 反应接下来,加入不同类型的血清。
分别是A型、B型和O型的血清。
观察反应时,心里还是有点小紧张,毕竟这关乎我的身份啊!如果看到凝集,就代表这个血型是我的。
2.3 结果分析经过观察后,我发现我的血液与A型血清发生了凝集。
心中一阵欢喜,确认了我是A型血。
恍惚间,我对血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每一种血型都有它独特的特征,真的是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实验讨论实验不仅是个过程,也是个发现的旅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意识到血型的重要性。
输血时,匹配血型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若不匹配,后果可想而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1 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血型,也让人更加关注健康。
某些疾病在不同血型的人群中发病率不同。
这让我思考,血型和饮食、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
3.2 社会意义血型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其独特的意义。
很多时候,血型被用来推测个性。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迷信,但在朋友间总是增添了不少趣味。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血型测定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准确确定参与者的血型,加深对血型系统的理解,并掌握血型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
ABO 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 A 抗原和 B 抗原进行分类的,分为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四种血型。
在血型测定中,通常使用抗 A 血清和抗 B 血清来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如果红细胞与抗 A 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而与抗 B 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则为 A 型血;反之,如果红细胞与抗 B 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而与抗 A 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则为 B 型血;如果红细胞与抗 A 血清和抗 B 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则为AB 型血;如果红细胞与抗 A 血清和抗 B 血清都不发生凝集反应,则为 O 型血。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采血针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载玻片牙签抗 A 血清抗 B 血清2、设备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采血用酒精棉球消毒受试者的无名指指尖。
用采血针迅速刺破消毒部位,让血液自然流出形成血滴。
2、制备血液样本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在两端分别标记“A”和“B”。
用牙签蘸取一滴血,分别滴在载玻片的“A”和“B”端。
3、加入血清在载玻片“A”端的血滴上加入一滴抗 A 血清。
在载玻片“B”端的血滴上加入一滴抗 B 血清。
4、搅拌均匀用牙签分别将“A”端和“B”端的血液和血清搅拌均匀。
5、观察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两端血液的凝集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以下是不同血型的实验结果及分析:1、 A 型血“A”端:血液与抗 A 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块。
“B”端:血液与抗 B 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均匀分布。
2、 B 型血“A”端:血液与抗 A 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均匀分布。
“B”端:血液与抗 B 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块。
3、 AB 型血“A”端:血液与抗 A 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块。
一、实验目的1. 掌握ABO血型鉴定原理和方法。
2.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理解抗原抗体反应。
3. 了解血型鉴定在临床医学和输血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是由三个等位基因I^A、I^B和i共同控制的。
根据这些基因的不同组合,人类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其中,I^A和I^B为显性基因,i为隐性基因。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分为A抗原和B抗原,而血清中的抗体分为抗A抗体和抗B抗体。
当A型或B型血液与抗A或抗B抗体接触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
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抗A抗体、抗B抗体、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生理盐水。
2. 实验器材:载玻片、滴管、消毒棉签、75%乙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试剂和器材,并检查是否齐全。
2. 将载玻片擦干净,并用腊笔在两端分别标记“A”和“B”。
3. 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
4. 用消毒棉签取受试者血液,加入含有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制成红细胞悬液。
5. 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载玻片两端的血清上。
6. 用竹签轻轻搅拌,使红细胞与血清充分混合。
7. 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现象。
8. 根据红细胞凝集现象,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B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A型。
2.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B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A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B型。
3.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都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AB型。
4. 若受试者的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都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的血型为O型。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ABO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观察了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抗A、抗B血清进行血型鉴定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了解血型在临床医学、输血和法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血型系统主要由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组成。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和B两种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则根据红细胞是否含有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本实验采用抗A、抗B血清进行血型鉴定。
当含有A抗原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接触时,会发生凝集反应;当含有B抗原的红细胞与抗B血清接触时,会发生凝集反应。
通过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反应,可以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血液2. A型标准血清3. B型标准血清4. 载玻片5. 滴管6. 洗耳球7. 生理盐水8. 消毒棉签9. 镜台10. 镜头四、实验步骤1. 将受试者血液与生理盐水按1:4的比例混合,制成红细胞悬液。
2. 将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各滴一滴于载玻片上。
3. 用滴管分别吸取受试者红细胞悬液,各滴一滴于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
4. 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反应。
5. 若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在B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A型血;若红细胞在B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在A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B型血;若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均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AB型血;若红细胞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中均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O型血。
五、实验结果本实验中,受试者血液在A型标准血清中发生凝集,在B型标准血清中不发生凝集,因此受试者为A型血。
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2. 在观察红细胞凝集反应时,应仔细观察,确保判断准确。
3. 本实验仅鉴定了ABO血型,若需鉴定Rh血型,可使用抗D血清进行。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使用抗A、抗B血清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并了解了血型在临床医学、输血和法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特点。
3.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血型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护理实训室四、实验器材1. 抗A、抗B标准血清2. 抗D标准血清3. A型标准红细胞4. B型标准红细胞5. AB型标准红细胞6. O型标准红细胞7. 试管8. 试管架9. 玻璃棒10. 酒精棉球11. 记录本12. 针筒五、实验原理血型鉴定是通过对受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来确定其血型。
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A和B两种抗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Rh血型系统则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抗A、抗B、抗D标准血清、A型、B型、AB型、O型标准红细胞分别放入试管中,并标记清楚。
2. 取受检者血液:用针筒抽取受检者少量静脉血液,加入抗凝剂,摇匀。
3. 滴加抗血清:分别向四支试管中加入抗A、抗B、抗D标准血清各一滴。
4. 滴加红细胞:从受检者血液中吸取少量红细胞,分别滴加到装有抗A、抗B、抗D标准血清的试管中。
5. 观察结果: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现象。
6. 记录结果:根据红细胞凝集情况,记录受检者的血型。
七、实验结果1. 抗A、抗B标准血清试管:红细胞凝集,表明受检者血型为A型或B型。
2. 抗D标准血清试管:红细胞凝集,表明受检者为Rh阳性。
八、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受检者血型为A型Rh阳性。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九、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特点。
3. 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血型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十、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 操作时,要轻柔,避免损坏红细胞。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液学检测方法,对受试者的血型进行鉴定,了解其血型特征,为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血型鉴定是依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进行分类的。
根据不同的抗原,血型可分为A、B、O、AB四种类型。
本实验采用凝集反应原理,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血液样本2. 抗A、抗B标准血清3. 抗A、抗B、抗AB混合抗血清4. 生理盐水5. 试管、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 将受试者血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混匀后取少量置于玻片上。
2. 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标准血清至玻片上,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3. 重复步骤2,加入抗A、抗B、抗AB混合抗血清,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4. 根据凝集情况,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五、实验结果1.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与抗B血清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A 型血。
2.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与抗A血清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B 型血。
3.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抗B血清均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AB型血。
4.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抗B血清均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O型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鉴定了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血型为____型(A型、B型、AB型或O型)。
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中,了解受试者的血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避免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等不良反应。
此外,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以下问题: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添加量和操作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观察凝集现象时,应使用高倍显微镜,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试剂的添加量和操作时间准确。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血型间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原理人类的血型系统主要分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本实验主要针对ABO血型系统进行检测。
ABO血型系统由A、B、O三种基因控制,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在鉴定过程中,若红细胞与相应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则表明红细胞膜上存在该抗原。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抗A、抗B、抗ABO试剂,生理盐水,75%酒精,采血针,载玻片,滴管等。
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恒温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采集受试者血液:用采血针对受试者耳垂或指尖进行采血,取血量约为0.5ml。
2. 制备红细胞悬液:将采集到的血液加入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轻轻混匀,使红细胞充分悬浮。
3. 检测A型抗原: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抗A试剂,用滴管取少量红细胞悬液,滴于抗A试剂上,轻轻混匀,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4. 检测B型抗原:在另一载玻片上滴一滴抗B试剂,用滴管取少量红细胞悬液,滴于抗B试剂上,轻轻混匀,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5. 检测ABO血型: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抗ABO试剂,用滴管取少量红细胞悬液,滴于抗ABO试剂上,轻轻混匀,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6. 观察结果:根据红细胞凝集情况,判断受试者血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若红细胞在抗A试剂中发生凝集,在抗B试剂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A型血。
2. 若红细胞在抗B试剂中发生凝集,在抗A试剂中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B型血。
3. 若红细胞在抗A、抗B试剂中均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AB型血。
4. 若红细胞在抗A、抗B试剂中均不发生凝集,则受试者为O型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不同血型间抗原和抗体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正确采集血液、制备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型鉴定等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型测定作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输血治疗、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近期在临床实验室进行了血型测定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了解血型测定的临床应用;3. 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血型测定是通过对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判断个体的血型。
常见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以及ABO血型以外的Rh血型。
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ABO血型和Rh血型的测定原理。
2. 血型测定的操作方法(1)ABO血型测定:采用正向和反向定型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抗A、抗B抗体和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 将待测红细胞与抗A血清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b. 将待测红细胞与抗B血清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c. 将待测红细胞与抗A、抗B血清同时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2)Rh血型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a. 将待测红细胞与抗D血清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b. 将待测红细胞与抗D、抗E血清同时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3. 血型测定的临床应用血型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输血治疗:确保患者输血安全,避免因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反应;(2)疾病诊断:某些疾病与特定血型有关,如血型A的人易患某种疾病;(3)亲子鉴定:通过比较父母和子女的血型,判断亲子关系。
四、实习体会通过本次血型测定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以下两点:1. 血型测定是临床医学中一项基本技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 实践操作能力是医学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习总结本次血型测定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掌握了血型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还了解了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型鉴定,了解实验对象的血型分布情况,为临床输血、遗传咨询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国某地区100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抗A、抗B、抗A-B、抗O抗体,标准A型、B型、AB型、O型红细胞悬液,采血管,离心机,显微镜等。
3. 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对象血液样本;(2)进行血液样本的离心处理;(3)取少量上清液,滴加相应抗体,观察红细胞凝集情况;(4)根据红细胞凝集情况,判断实验对象的血型。
三、实验结果1. A型血:实验对象中,A型血占45%,其中A1型占30%,A2型占15%。
2. B型血:实验对象中,B型血占35%,其中B1型占25%,B2型占10%。
3. AB型血:实验对象中,AB型血占10%。
4. O型血:实验对象中,O型血占10%。
四、结果分析1. 血型分布特点: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我国某地区成年人血型分布较为均衡,A 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的比例较为接近。
这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特点相符合。
2. 血型遗传规律:根据血型遗传规律,A型血和O型血为纯合子,B型血和AB型血为杂合子。
实验结果显示,A型血和O型血的比例较高,这与遗传规律相符合。
3. 血型与疾病关系:研究表明,血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例如,O型血个体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较强,而A型血个体易患某些疾病。
本次实验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在疾病预防、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
4. 输血安全:在临床输血过程中,血型鉴定至关重要。
实验结果显示,我国某地区成年人血型分布较为均衡,有利于临床输血工作的开展。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注意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5. 遗传咨询:血型作为遗传标记之一,在遗传咨询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次实验结果可为遗传咨询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遗传咨询的准确性。
五、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我国某地区1000名健康成年人的血型进行鉴定,分析了血型分布特点、遗传规律、与疾病关系以及输血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 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
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 ABO 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 A 和
B 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 A 和抗 B 两种抗体。
A 抗原加抗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抗体或 B 抗原加抗B
A 型血清(含有抗
B 抗体)与标准 B 型血清(含有抗 A 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
者红细胞膜上有无 A 或 /和 B 抗原。
在 ABO 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
抗原而分为A、B、 AB、 O 四型。
(见表4-3-1-1 )
A、B
表 4-3-1-1 ABO 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
血型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血清中所含的抗体
O无A和B抗A和抗B
A A抗 B
B B抗 A
AB A 和 B无抗 A和抗 B
三、实验材料:
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 B 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
四、实验步骤
(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 A 及 B,并分
别各滴入 A 及 B 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
得约 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 30min 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
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 A , B 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五、实验结果:
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 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 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
该受试者 1 血型为 A。
载玻片 2 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 2 为 O 型血。
六、实验讨论:
1. 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
体试剂不纯。
A 血清和抗
B 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 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
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