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答题格式及文学常识.》doc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5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
这位词人是()A. 辛弃疾B. 李煜C. 宴殊D. 李清照【答案】 B【解析】【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
故答案为:B【点评】《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答案】 D【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在“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体常识,属于文学常识的一种。
初中语文答题格式常见题型和答题模板简析文章标题的妙处答题格式:设置悬念(富有诗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线索,串起全文内容:1(文章第一大段内容),2(文章第二大段内容),3(文章第三大段内容),4(文章第四大段内容)。
(含蓄点明文章中心。
) 注:依据具体题目内容答题,如果题目反映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则在答题格式开头不能用设置悬念,直接回答“含蓄点明文章中心”;如果通过题目看不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则在答题格式开头直接回答“设置悬念”,在答题格式后面不能加“含蓄点明文章中心”;如果题目用词优美,含有叠词,或者感情细腻,则可在开头回答“富有诗意”,同时看是否点明文章中心。
如何理解第X段中画线句的含义答题格式:(注:因为问的是含“义”,所以答题要从句子的深层理解,即这句话的写作目的,表达的思想。
总之要挖掘精神层面的内容)。
例如:“故乡那汪明澈的泉眼,用干涸的残骸诠释着奉献,而被那泉曾经浇灌的心灵亦应如此啊!”含义理解是:故乡的泉曾经为村民无私奉献,一直奉献到干涸,我是曾经喝过那水的人,也要像那泉水一样具有乐于奉献的品格。
诗歌答题模版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 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 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 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 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 为何要写(主旨) 作用效果。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大全及答案 (一)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学习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已经成为了每个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大全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学语文基础知识。
一、中学语文基础知识1. 文学基本概念答案:文学是指利用语言艺术地再现人类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
2. 诗歌创作基本方法答案:诗歌创作基本方法包括意象、节奏、韵律等。
3. 中外文学创作巨匠答案:中外文学创作巨匠包括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莎士比亚、高尔基、雨果、托尔斯泰等。
4. 古诗文鉴赏要素答案:古诗文鉴赏要素包括作者、作品、题材、结构、意境等。
5. 修辞格的分类答案:修辞格的分类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描摹等。
6. 中外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答案:中外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包括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写实主义等。
7. 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答案: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字义辨析、句义理解、文体鉴赏、程式文阅读、背诵默写等。
8. 四大名著的鉴赏答案:四大名著的鉴赏包括《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二、文学常识1. 著名诗人唐代杜甫的代表作答案:杜甫的代表作包括《春望》、《登高》、《陋室铭》、《江畔独步寻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 古代写实小说的代表作答案:古代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包括《聊斋志异》、《红楼梦》、《金瓶梅》等。
3. 著名文学家鲁迅的代表作答案:鲁迅的代表作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故事新编》等。
4. 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答案: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包括《长生殿》、《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等。
5. 古代诗歌的创作技法答案:古代诗歌的创作技法包括象征手法、典故手法、赋(寓)意手法、对仗手法等。
6. 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答案: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现代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作者心情。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密封线机密★启用前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本试卷共有8页,共8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做非选择题,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请按照题目序号对应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
(共26分,1—7小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彷.徨B.羁绊.C.羸.弱D.蜷.伏2.下列A.烦躁B.肤浅C.松弛D.诀窍3.依次家风中蕴人明的基A.传播C.传承4. 下列A. 京剧演得惟.B.陈忠的工作※※※※※※※※※※※※※※※※※※※※※※※※※※※※※※※※※※※※※※※※※※※※※※※※※※※※※※※※※※※※※※※※※※※※※※※※※※※※※※※※※※※※※※※※※※※※※※※※※※※※※※※※※※※※※※※※※※※※※※※※※※※※※※※※※※※※※※※※※※※※※※※※※※※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②③⑤D.③⑤①②④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其作品《马说》借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
C.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父子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俊友》等。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
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答案】 C【解析】【分析】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2018年广东中考语文:文学作品知识点、答题格式和注意事项整理文学作品知识点、答题格式和注意事项整理考点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不仅表达文章的表层含义,还包含深层含义,能够贯穿全文,交代写作对象的性格、精神,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中心,设置悬念,创设背景,渲染氛围,并通过修辞表达效果。
例如,《集中营的课堂》的标题围绕这个场所展开,以集中营和课堂的对比为主题,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
考点二:把握文章内容在解答填空题和问答题时,需要注意位置准确、用词准确、仿照范例等要点;在理解文章时,需要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主人公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在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时,可以划出相关内容的层次,以此确定要点;在摘录答案时,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摘录中心句、重点句、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语句概括表达。
答:XXX是一个有野心、有才华、有自信的年轻人,他在音乐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和追求,但同时也有着自私、冷酷的一面,为了自己的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对待身边的人也缺乏关心和尊重。
(2分)我认为他需要更多的成长和反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2分)1.只需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颜色和气味,以及秋天的诗意,何乐而不为呢?2.她曾经以为客人都会选择大的水果,但看到像我这样的人反而选小的,她的经验也被颠覆了。
文章结尾的“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淡淡的言行表现和内心深处的强烈爱子之情。
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请在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作点评。
点评:A、作者用卖弄、、不可一世三个贬义词语来形容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和气势,表现出他们的豪迈和自信。
B、作者在没有找到石头用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家,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
16.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4分)A。
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点评:作者用“叽叽咯咯地叫着”和“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这两个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鸡在石头上的活泼和天真可爱。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二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足、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全部)初中语文答题公式(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 lo o o句子本身作用2o o o o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对象+特征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初中语文答题模板直接打印版初中语文答题模板一、基础知识1、语音考查内容:(1)给汉字注音;(2)根据拼音写汉字;(3)多音字辨析。
答题技巧:(1)对多音字,要从音、形、义三方面来掌握;(2)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弄清字义;(3)注意容易标错的声调;(4)注意区分形近字。
2、汉字考查内容:(1)改正错别字;(2)规范汉字书写。
答题技巧:(1)先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然后通读整个句子,确认改正后的句子是否通顺、合理;(2)对于特别难写的字,可以重点记忆,多次强化记忆,直到记住为止。
3、词语考查内容:(1)解释词语;(2)选词填空。
答题技巧:(1)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进行;(2)选词填空要根据前后句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熟记常用语的意思,掌握同义词、反义词的运用。
4、句子考查内容:(1)句子的连贯、通顺度;(2)句式的变换。
答题技巧:(1)通读句子,领会句子意思,在不受原句干扰的情况下,判断句子是否连贯、通顺;(2)对于需要调整的句子,先要找出需要调整的部分,重新安排语序;(3)对于句式的变换,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表达需要。
二、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1)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领会;(2)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4)对文章语言和结构的赏析。
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2)细读文章,找出关键语句和表达中心,理解文章主旨;(3)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4)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重要语句和段落,分析文章语言和结构的特点。
2、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2)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答题技巧:(1)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思想内涵;(2)关注文章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3)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异同点,准确把握文言文的特殊表达方式;(4)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2021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解析(word打印版)2021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2分)A.妥当(dāng)沼泽(zǎo)菡萏(hán)海枯石烂(làn)B.门槛(kǎn)兴味(xìng)胸脯(pú)间不容发(fà)C.坍塌(tān)茸毛(ró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2分)A.安详冒然翻来复去耐人寻味:稠秘耀武扬威天纶之乐C.亵渎斑斓和颜悦色见异思迁D.雾霭统畴不修边辐入目三分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
共2分。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一代代建设者把青春播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出点染江山的葱茏绿意,换来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累累硕果,更凸显(凸显显耀显明)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可贵。
(2)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们仍然需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一鼓作气一意孤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评分标准:选对一个,得1分。
共2分。
4.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答题格式及文学常识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①记叙②议论③描写④抒情⑤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①列数字②作比较③举例子④打比方⑤分类别⑥画图表⑦摩状貌⑧作诠释⑨下定义⑩引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的____特点.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4、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知识积累与运用一、书写题: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2、排除法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2、添加3、替换4、换位5、重组四、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3、教育意义五、语言运用: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
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1、材料作文的特点:(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
(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
(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
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
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
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读是基础,感是重点!!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
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
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4、规范使用标点。
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
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
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