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有意义,则x 的取值可以是A.0B.1C.2D.4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B.2=C.=D.2=3.在Rt △ABC 中,∠B =90°,∠C =30°,AC =2.则BC 的长为A.1B.24.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A.1B.2C.3D.4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1=±9==1=6.如图,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A.8米B.10米C.12米D.14米7.已知菱形的边长为3,较短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2,则该菱形较长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A.22B.25C.42D.2108.E为矩形ABCD的边CD上的一点,AB=AE=4,BC=2,则∠BEC是A.15°B.30°C.60°D.75°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0,0),(2,0),∠α=60°,则顶点C在第一象限的坐标是A.(2,2)B.3C.(3,2)D.3310.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b,那么2()a b 的值为()A.49B.25C.13D.1二、填空题11.比较大小:、“<”或“=”).12.计算:22-=___.13.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ACB ∠=︒,CM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E F 、分别为MB BC 、的中点,若1EF =,则AB =____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 的坐标分别为(﹣6,0)、(0,8).以点A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正半轴于点C,则点C 的坐标为__15.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8,BC =6,AC 的垂直平分线DE 分别交AB ,AC 于D ,E 两点,则CD 的长为___.16.实数a、b=______.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D=6,对角线AC,BD相交于O,AE⊥BD于E,且AE平分∠BAC,则AB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8.计算:(﹣3)02﹣2×219.如图,ABCD中,点E是边AD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C,DF.求证: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20.图1,图2均为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各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请在下面的网格中按要求分别画图,使得每个图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且三边长为,2,5;(2)画一个边长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且面积等于l221.已知2a =bc 、3110b c -=.(1)求b c 、的值;(2)试问以a b c 、、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若不能,说明理由22.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BD 所在的直线上有两点E、F 满足BE=DF,连接AE、AF、CE、CF,如图所示.(1)求证:△ABE≌△ADF;(2)试判断四边形AE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3.已知:如图,点E,F 分别在□ABCD 的AB,DC 边上,且AE=CF,联结DE,BF.求证: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24.如图,四边形ACFD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延长FC到B,使BC=a,连接AB,使AB=C;E是边DF上的点且DE=a.(1)判断△AB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用含b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FE的面积;(3)求证:a2+b2=c2.2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cm,BC=6cm.点P从点D出发向点A 运动,运动到点A即停止;同时,点Q从点B出发向点C运动,运动到点C即停止,点P、Q的速度都是1cm/s.连接PQ、AQ、CP.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QP是矩形,请说明理由;(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QCP是菱形,请说明理由;(3)直接写出(2)中菱形AQCP的周长和面积,周长是cm,面积是cm ².参考答案1.D2.C3.C4.D5.D6.B7.C8.D9.B10.A11.<12.313.414.(4,0)15.6.2516.2b-17.18.10【详解】解:原式=19++=10.19.见解析.【详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 ,FAE CDE ∠∠∴=,E 是AD 的中点,AE DE ∴=,又FEA CED ∠∠= ,()ΔFAE ΔCDE ASA ∴≌,CD FA ∴=,又CD AF ,∴四边形ACDF 是平行四边形.20.(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格点的特征结合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即可.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考点:基本作图点评:基本作图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21.11;(2)能;三角形的面积为322.【详解】解:(1)∵b,c 3110b c -+=,11=0,11;(2)能.∵22a ==11,211,所以以a b c 、、为边能构成三角形.22+3211)2,∴a 2+b 2=c 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12232222.(1)证明见解析(2)菱形【详解】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四边形AECF 是菱形,根据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断;详证明:(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ABD=∠ADB,∴∠ABE=∠ADF,在△ABE 与△ADF 中AB ADABE ADF BE DF ⎧⎪∠∠⎨⎪⎩===,∴△ABE≌△ADF.(2)如图,连接AC,四边形AECF 是菱形.理由:在正方形ABCD 中,OA=OC,OB=OD,AC⊥EF,∴OB+BE=OD+DF,即OE=OF,∵OA=OC,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ECF是菱形.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23.见解析【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即EB∥DF.∵AE=CF,∴AB-AE=CD-CF,即EB=DF.∴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24.(1)△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2)b2;(3)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以得到△ADE≌△ACB,从而得到△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1)可得四边形ABFE的面积=正方形ACFD的面积=b2;(3)由(2)可得正方形ACFD的面积=△ABE的面积+△BEF的面积,把a、b、c代入上式即可整理得a2+b2=c2.【详解】解:(1)△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四边形ACFD 是正方形,∴AC =AD ,∠D =∠DAC =∠ACB =90°,∵CB =a =DE ,∴△ADE ≌△ACB ,∴AB =AE ,∠BAC =∠EAD ,∴∠BAE =90°,∴△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DE ≌△ACB ,∴四边形ABFE 的面积=正方形ACFD 的面积=b 2.(3)证明:∵四边形ABFE 的面积=△ABE 的面积+△BEF 的面积,∴正方形ACFD 的面积=△ABE 的面积+△BEF 的面积,∴()()221122b c b a b a =++-,∴22222b c b a =+-,∴a 2+b 2=c 2.25.(1)当t=3s 时,四边形ABQP 为矩形;理由见解析;(2)当t=94s 时,四边形为菱形;理由见解析;(3)15,454.【详解】解:(1)由已知可得,BQ=DP=t,AP=CQ=6﹣t在矩形中,∠B=90°,AD∥BC,当BQ=AP 时,四边形ABQP 为矩形,∴t=6﹣t,得t=3故当t=3s 时,四边形ABQP 为矩形.(2)∵DP=BQ∴AP=QC∵AP∥QC∴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当AQ=CQ时,四边形AQCP为菱形时,四边形AQCP为菱形,解得t=94,故当t=94s时,四边形为菱形.(3)当t=94时,AQ=154,CQ=154,则周长为:4AQ=4×154=15(cm),面积为:CQ•AB=154×3=454(cm2),故填:15,45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三角形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正方形D .圆4.点M(3,-2)关于x 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3,2)B .(3,2)C .(-3,-2)D .(2,3)5.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中线B .高线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不对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L 的取值范围是()A .2<L<15B .L<8C .2<L<8D .10<L<167.已知:△ABC ≌△DEF ,AB=DE,∠A=70°,∠E=30°,则∠F 的度数为()A .80°B .70°C .30°D .100°8.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PQ≤5B .PQ<5C .PQ≥5D .PQ>59.如图,△ABC 中,AB=AC ,∠A=36°,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交AB 于E ,则∠BDC 的度数为()A .72°B .36°C .60°D .82°10.在ABC ∆中,已知::1:2:3A B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1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那么它是()A .正十二边形B .正十边形C .正八边形D .正六边形12.如图,已知AB⊥BC,BC⊥CD,AB=DC,可以判定△ABC≌△DCB,判定的根据是()A.HL B.ASA C.SAS D.AAS二、填空题1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____°.14.已知点P(2,3),点A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1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16.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_.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18.如图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求出图形中x的值.20.在△ABC中,已知∠A=30°,∠B=2∠C,求∠B和∠C的度数.21.尺规作图:如图,在直线MN 上求作一点P ,使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不要求写出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22.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2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222222222a b c ab ac bc ++=++,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25.数学中的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随处可见,在数的运算中就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1)我们发现: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接下去再写两个等式;(2)对称的等式:12×231=132×21.仿照这一形式,完成下面的等式,并进行验算:12×462=_______,18×891=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求证:△ADC ≌△CEB .②求证:DE=AD+BE.(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ADC ∆和CE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 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 .考点:轴对称图形.2.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判断即可.【详解】六边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所有的图形里,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是三角形的特性,应牢牢掌握.3.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一般地,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等于边数.故选D.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B【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坐标不变可以直接写出答案.【详解】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变化规律.5.A【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详解】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得:5-3<L<5+3,即2<L<8.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7.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D=∠A,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BC≌△DEF,AB=DE,∠A=70°,∴∠D=∠A=70°,在△DEF中,∠F=180°-∠D-∠E=180°-70°-30°=8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准确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到OB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P到OB边的距离为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9.A【解析】试题分析:∵AB=AC,∠A=36°,∴∠ABC=∠C=1801803622A︒-∠︒-︒==72°,∵DE垂直平分AB,∴∠A=∠ABD=36°,∴∠BDC=∠A+∠ABD=36°+36°=72°.故选A.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B【分析】设∠A=x,∠B=2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详解】解:∵::1:2:3A B C∠∠∠=设∠A=x,∠B=2x,∠C=3x.则x+2x+3x=180°,解得x=30°,∴∠A=30°,∠B=60°,∠C=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内角和定理.解答此类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可简化计算.11.D【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外角,根据外角和的大小与多边形的边数无关,由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是常见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12.C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推出90ABC DCB ∠=∠=°,AB=DC ,CB BC =,根据SAS 推出ABC DCB ≌.【详解】∵AB ⊥BC ,BC ⊥CD ∴∠ABC=∠DCB=90°又∵AB=DC ,BC=CB ∴△ABC ≌△DCB (SAS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13.60°.【解析】试题分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结果.试题解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设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的大小均是x ,则3x=180°,解得:x=60°.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14.(-2,3)【解析】点P(2,3),点A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则点A 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15.等边【分析】根据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可得:00a b b c -=-=,,再根据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即可知道该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2+|b-c|=0∴(a-b)2=0,|b-c|=0∴a=b ,b=c ∴a=b=c∴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偶次方的非负性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6.6【详解】此题涉及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180(n-2),外角和=360º所以,由题意可得180(n-2)=2×360º解得:n=617.8【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 阴影=12×4×4=8cm 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18.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2号袋.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严格按轴对称画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x=6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列出等式,即可求得x 的值.试题解析:解:x+70=x+10+x ,∴x=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20.∠B=100°,∠C=5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C ,再求解即可得到∠B .【详解】∵2B C ∠=∠,180A B C ∠+∠+∠=°,∴2180A C C ∠+∠+∠=°,即303180C ︒+∠=°,解得:50C ∠=°,∴2250100B C ∠=∠=⨯︒=°.答:∠B 等于100°,∠C 等于5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定理列出并整理成关于∠C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答案见解析.【分析】作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P点.【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作∠AOB的平分线,∠AOB的平分线与直线MN交于一点,则点P 即为所求.22.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F=DC,可推得AF﹣CF=DC﹣CF,即AC=DF;再根据已知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即可证明△ABC≌△DEF.试题解析:∵AF=DC,∴AF﹣CF=DC﹣CF,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23.△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2a2+2b2+2c2=2ab+2ac+2bc,∴2a2+2b2+2c2-2ab-2ac-2bc=0,∴a2-2ab+b2+a2-2ac+c2+b2-2bc+c2=0,∴(a-b)2+(a-c)2+(b-c)2=0,∴(a-b)2=0,(a-c)2=0,(b-c)2=0,∴a=b且a=c且b=c,即a=b=c,∴△ABC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能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a-b)2+(a-c)2+(b-c)2=0是解此题的关键.24.DE=2cm【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再利用△ABC面积是28cm2可求DE.【详解】解:∵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DE=DF,∵△ABC面积是28cm2,AB=20cm,AC=8cm,∴S△ABC =12AB•DE+12AC•DF=28,即12×20×DE+12×8×DF=28,解得DE=2cm.【点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25.(1)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264×21;198×81.【分析】(1)分别观察112,1112,11112,…,得出结果的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求值.(2)根据给出的题例,即把每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反过来写,乘积仍相等.【详解】(1)由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可知,这类数平方的结果为“回文数”,即从1开始按连续整数依次增大到最大,再逐渐减小到1,其中,最大的数字为等式左边1的个数,所以接下来的等式是: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124625544264215544⨯=⨯=, ,1246226421∴⨯=⨯1889116038⨯=,1988116038⨯=1889119881∴⨯=⨯【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关键是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这类数的平方的规律.26.(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ADC ≌△CE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要证△ADC ≌△CEB ,已知一直角∠ADC=∠CEB=90°和一边AC=CB 对应相等,由题意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另一内角∠ECB=∠DAC ,再由AAS 即可判定;②由①得出AD=CE ,BE=CD ,而DE=CD+CE ,故DE=AD+BE ;(2)同理,根据上一小题的解题思路,易得△ADC ≌△CEB.【详解】(1)①∵∠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 ADC CEB AC CB ∠=∠⎧⎪∠=∠⎨⎪=⎩∴△ADC ≌△CEB (AAS )②∵△ADC ≌△CEB∴AD=CE ,BE=CD又∵DE=CD+CE∴DE=AD+BE(2)△ADC ≌△CEB ;∵∠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ADC CEB AC CB∠=∠⎧⎪∠=∠⎨⎪=⎩∴△ADC ≌△CEB (AA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A.17B.22C.17或22D.132.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72°,则这个正多边形是()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七边形D.正八边形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使ABE ACD∠=∠A.BD=CE B.AD=AE C.BE=CD D.B C4.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50°B.55°C.60°D.65°∠=︒,CD⊥AB于点D,5.如右图,在△ABC中,ACB90∠=︒,AD=2,则BD=()A60A.2B.4C.6D.86.小军在网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操作,他发现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所组成的图形可以是轴对称图形,如图所示,现在他将正方形ABCD从当前位置开始进行一次平移操作,平移后的正方形的顶点也在格点上,则使平移前后的两个正方形组成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方向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BE=EC,将正方形边CD沿DE折叠到DF,延长EF 交AB 于G ,连接DG ,现在有如下4个结论:①AG+EC=GE ;②GDE 45∠=︒;③BGE△的周长是一个定值;④连结FC ,BFC △的面积等于12BF FC .在以上4个结论中,正确的是()A .1B .2C .3D .48.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ABC 的面积为7,AB=4,DE=2,则AC 的长是()A .4B .3C .6D .59.如图所示,若DE ⊥AB ,DF ⊥AC ,则对于∠1和∠2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相等B .一定不相等C .当BD=CD 时相等D .当DE=DF 时相等10.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BC 上两点,且BD=DE=EC ,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A .4对B .5对C .6对D .7对二、填空题11.一副透明的三角板,如图叠放,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 、CE 相交于点D ,则∠BDC =_____.12.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度.13.如图,在△ABC中,AC垂直平分线DE分别与BC、AC交于D、E,△ABD的周长是13,AE=5,△ABC的周长是_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AD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ED相交于点D,过点D作DF⊥AC交AC延长线于点F,若AB=8,AC=4,则CF的长为_________.15.已知AB=AC,AD为∠BAC的角平分线,D、E、F…为∠BAC的角平分线上的若干点.如图1,连接BD、CD,图中有1对全等三角形;如图2,连接BD、CD、BE、CE,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如图3,连接BD、CD、BE、CE、BF、CF,图中有6对全等三角形;依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_____对全等三角形.16.如图,∠1=∠2,要利用“SAS”说明△ABD≌△ACD,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三、解答题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已知ABC ∆三个定点坐标分别为()4,1A -,()3,3B -,()1,2C -.(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A B C ∆,点,,A B C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111A B C 、、,则111A B C 、、的坐标:1A (_________,_________),1B (_________,_________),1C (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2C ,连接12C C ,2CC ,1C C ,则12CC 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19.如图,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AB=DC ,AF//DE ,AF=DE ,求证:EB=FC .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AE 平分DAB ∠,BE 平分CBA ∠.(1)AE ⊥BE .(2)若AE=4,BE=6,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1.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BC上,AE的延长线交BD于点F.(1)求证:△ACE≌△BCD;的度数;(2)探究CFD(3)探究EF、DF、CF之间的关系.22.如图(1),AB=7cm,AC⊥AB,BD⊥AB,AC=5cm.点P在线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当点P到达点B时,点Q也停止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s时,△ACP与△BPQ全等,此时PC⊥PQ吗?请说明理由.(2)将图(1)中的“AC⊥AB,BD⊥AB”为改“∠CAB=∠DBA=60°”后得到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当点P、Q运动到某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t的值.(3)在(2)成立的条件下且P、Q两点的运动速度相同时,∠CPQ=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23.如图,已知△ABC.(1)若AB=4,AC=5,则BC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2)点D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DE ∥AC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若∠E =55°,∠ACD =125°,求∠B 的度数.24.把一个多边形沿着几条直线剪开,分割成若干个多边形.分割后的多边形的边数总和比原多边形的边数多13条,内角和是原多边形内角和的1.3倍.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º)(1)原来的多边形是几边形?(2)把原来的多边形分割成了多少个多边形?25.如图,已知在ABC 中,B C ∠>∠,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1()2DAE B C ∠=∠-∠.参考答案1.B【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和9,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4时,4+4<9,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9时,4+9>9,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2.A【分析】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相等,因而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得到外角和中外角的个数,外角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360°÷72°=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外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D【分析】由AB AC =,可得B C ∠=∠,补充BD CE =,可得BE CD =,利用SAS 可判断A ,补充,AD AE =可得:,AED ADE ∠=∠利用AAS 可判断B ,补充BE CD =,利用SAS 可判断C ,补充B C ∠=∠,条件不足,从而可判断D .【详解】解:在ABE △与ACD △中,AB AC = ,B C ∴∠=∠,所以补充:BD CE =,则BE CD =,所以利用SAS 可得:ABE ACD △≌△,故A 正确;补充:,AD AE =,AED ADE ∴∠=∠所以利用AAS 可得:ABE ACD △≌△,故B 正确;补充:BE CD =,所以利用SAS 可得:ABE ACD △≌△,故C 正确;补充:B C ∠=∠,ABE △与ACD △不一定全等,故D 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4.A【分析】首先根据AD ∥BC ,求出∠FED 的度数,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则可知∠FED=∠FED′,最后求得∠AED′的大小.【详解】解:∵AD ∥BC ,∴∠EFB=∠FED=65°,由折叠的性质知,∠FED=∠FED′=65°,∴∠AED′=180°-2∠FED=50°.故∠AED′等于5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AC ,再根据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计算即可;【详解】∵ACB 90∠=︒,CD ⊥AB ,A 60∠=︒,∴30ACD ∠=︒,∵AD=2,∴4AC =,又30B ∠=︒,∴248AB =⨯=,∴826BD AB AD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结合正方形的特征,可知平移的方向只有5个,向上,下,右,右上45°,右下45°方向,否则两个图形不轴对称.【详解】因为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因此只要沿着正方形的对称轴进行平移,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观察图形可知,向上平移,向上平移、向右平移、向右上45°、向右下45°平移时,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组成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结构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AD=DF ,∠A=∠GFD=90°,于是根据“HL”判定Rt ADG Rt FDG ≌,再由GE GF EF AG CE =+=+,从而判断①,由对折可得:,CDE FDE ∠=∠由Rt ADG Rt FDG ≌,可得:,ADG FDG ∠=∠从而可判断②,设,,AG a CE b ==则12,12,,,BG a BE b GF a EF b =-=-==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判断③,如图,连接CF ,证明BCF △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判断④,从而可得本题的结论.【详解】解:由正方形ABCD 与折叠可知,DF=DC=DA ,∠DFE=∠C=90°,,EC EF =∴∠DFG=∠A=90°,,DG DG = ∴()Rt ADG Rt FDG HL ≌,,AG GF ∴=,AG EC GF FE GE ∴+=+=故①正确;由对折可得:,CDE FDE ∠=∠Rt ADG Rt FDG ≌,,ADG FDG ∴∠=∠1452ADG CDE GDF EDF ADC ∴∠+∠=∠+∠=∠=︒,45GDE ∴∠=︒,故②正确;设,,AG a CE b ==则12,12,,,BG a BE b GF a EF b =-=-==121224,BGE C BG BE GE a b a b ∴=++=-+-++= 所以:BGE △的周长是一个定值,故③正确,如图,连接CF ,由对折可得:,EF EC =,EFC ECF ∴∠=∠,BE CE = BE EF ∴=,,EBF EFB ∴∠=∠1180902BFC EFB EFC ∴∠=∠+∠=⨯︒=︒,1.2BFC S BF FC ∴= 故④正确.综上: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过点D 作DF ⊥AC 于F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E=DF=2,∴S △ABC =×4×2+AC×2=7,解得AC=3.故选B.9.D已知有点到∠BAC的两边的距离,根据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满足∠1=∠2,须有DE=DF,于是答案可得.【详解】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性质的逆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做题时要明确题目中有什么条件,要达到什么目的.10.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只要同底等高,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据此可得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详解】由已知条件,得△ABD,△ADE,△ACE,3个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组成了3对,还有△ABE和△ACD的面积相等,共4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与运用. 11.75°.【分析】根据三角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详解】∵∠CEA=60°,∠BAE=45°,∴∠ADE=180°﹣∠CEA﹣∠BAE=75°,∴∠BDC=∠ADE=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120根基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到∠C=∠C′=2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答案.【详解】∵ABC A B C ''' ≌,∴∠C=∠C′=24°,∵∠A+∠B+∠C=180°,∠A=36°,∴∠B=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13.23【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D=CD ,AE=CE ,再由ABD △的周长及AE 的长即可计算出结果.【详解】∵DE 垂直平分AC ,∴AD=DC ,AE=CE ,∵ABD △的周长是13,即AB+BD+AD=13,∴AB+BD+DC=13,即AB+BC=13,又∵AE=5,∴AC=2AE=10,∴AB+BC+AC=13+10=23,即ABC 的周长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2【分析】连接CD ,DB ,过点D 作DM ⊥AB 于点M ,证明△AFD ≌△AMD ,得到AF=AM ,FD=DM ,证明Rt △CDF ≌Rt △BDM ,得到BM=CF ,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CD ,DB ,过点D 作DM ⊥AB 于点M,∵AD 平分∠FAB ,∴∠FAD=∠DAM ,在△AFD 和△AMD 中,FAD MAD AFD AMD AD AD ∠∠⎧⎪∠∠⎨⎪⎩===,∴△AFD ≌△AMD (AAS )∴AF=AM ,FD=DM ,∵DE 垂直平分BC∴CD=BD ,在Rt △CDF 和Rt △BDM 中,DC DB DF DM ⎧⎨⎩==,∴Rt △CDF ≌Rt △BDM (HL )∴BM=CF ,∵AB=AM+BM=AF+MB=AC+CF+MB=AC+2CF ,∴8=4+2CF ,解得,CF=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1)2n n +【分析】根据图形得出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 、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 、E 、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以上结果得出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1)2n n +个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 、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 、E 、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当有4点时,有10个全等三角形;…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1)2n n +个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1)2n n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数字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得到数字规律.16.BD=CD【详解】BD=CD ,理由是:12∠=∠ ,ADC ADB∴∠=∠∵在△ABD 和△ACD 中DA DA ADB ADC DB DC =⎧⎪∠=∠⎨⎪=⎩∴△ABD ≌△ACD (SAS ),故答案为BD=CD .17.这个多边形边数为7【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n-2)×180°=3×360°-180°,解得n=7.故答案为:7.【点睛】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解题关键熟记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与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与边数无关.18.(1)画图见解析;-4,-1;-3,-3;-1,-2;(2)画图见解析,4.【分析】(1)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可得;(2)作出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得到三角形,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可得.【详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1114,1,3,3,1,2A B C ------;(2)如图所示,12CC C ∆的面积是1244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19.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证得∠A=∠D ,根据“SAS”证明△ACF ≌△DBE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B=DC ,∴AB+BC=DC+BC ,∴AC=DB ,∵AF//DE ,∴∠A=∠D ,在△ACF 和△DBE 中,AC DB A D AF DE =⎧⎪∠=∠⎨⎪=⎩,∴△ACF ≌△DBE (SAS )∴EB=F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20.(1)详见解析;(2)24【分析】(1)根据AD ∥BC ,求出∠DAB+∠ABC=18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AE+∠ABE=90°,即可求出∠AEB=180°-(∠BAE+∠ABE)=90°,由此得到结论;(2)延长AE 、BC 交于点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BAE=∠F ,得到AB=F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AE=4,再证明△ADE ≌△FCE ,即可根据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ABF 求出答案.【详解】(1)∵AD ∥BC ,∴∠DAB+∠ABC=180°,∵AE 平分DAB ∠,BE 平分CBA ∠,∴DAB ∠=2∠BAE ,CBA ∠=2∠ABE ,∴2∠BAE+2∠ABE=180°,∴∠BAE+∠ABE=90°,∴∠AEB=180°-(∠BAE+∠ABE)=90°,∴AE ⊥BE ;(2)延长AE、BC交于点F,∵AD∥BC,∴∠DAE=∠F,∵∠BAE=∠DAE,∴∠BAE=∠F,∴AB=FB,∵BE平分CBA∠,∴EF=AE=4,∴AF=8,∵∠AED=∠FEC,∴△ADE≌△FCE,∴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F =118624 22AF BE⋅=⨯⨯=.【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1.(1)见解析;(2)60°;(3)CF=EF+DF,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SAS”即可证明△ACE≌△BCD;(2)延长AF到Q,使FQ=DF,连接DQ,先证明△DFQ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SAS”证明△CDF≌△EDQ,即可求出∠CFD的度数;(3)由△CDF≌△EDQ,可得CF=EQ,进而可得到EF、DF、CF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ABC和△CDE都为等边三角形,∴∠ACE=∠BCD=60°,AC=BC,CE=CD,在△ACE和△BCD中AC BC ACE BCD CE CD =⎧⎪∠=∠⎨⎪=⎩,∴△ACE ≌△BCD ;(2)延长AF 到Q ,使FQ=DF ,连接DQ ,∵△ACE ≌△BCD ,∴∠CAE=∠CBD ,又∵∠AEC=∠BEF ,∴∠AFB=∠ACB=60°.∴∠DFQ=60°,∴△DFQ 是等边三角形,∴∠FDQ=∠FQD=60°,DF=DQ ,∴∠CDF=∠EDQ ,在△CDF 和△EDQ 中CD DE CDF EDQ DF DQ =⎧⎪∠=∠⎨⎪=⎩,∴△CDF ≌△EDQ ,∴∠CFD=∠DQF=60°;(3)∵△CDF ≌△EDQ ,∴CF=EQ ,∵EQ=DF+FQ=EF+DF ,∴CF=EF+DF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2.(1)PC ⊥PQ ,理由见解析;(2)t=1,x=2或t=74,x=207;(3)60°【分析】(1)利用SAS 证得△ACP ≌△BPQ ,得出∠ACP=∠BPQ ,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 ≌△BPQ ,分两种情况:①AC=BP ,AP=BQ ,②AC=BQ ,AP=BP ,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3)根据题意得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为2,得到BP=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PQ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1)当t=1时,AP=BQ=2,BP=AC=5又∵AC ⊥AB ,BD ⊥AB,∴∠A=∠B=90°在△ACP 和△BPQ 中AP BQ A B AC BP =⎧⎪∠=∠⎨⎪=⎩∴△ACP ≌△BPQ (SAS ),∴ACP BPQ ∠=∠,∴90APC BPQ APC ACP ∠+∠=∠+∠=∴∠CPQ=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7-2t=5,2t=xt ,解得t=1,x=2,∴存在t=1,x=2,使得△ACP 与△BPQ 全等,②若△ACP ≌△BQP,则AC=BQ ,AP=BP ,5=xt ,2t=72解得t=74,x=207,∴存在t=74,x=207,使得△ACP与△BPQ全等,综上所述,存在t=1,x=2或t=74,x=207使得△ACP与△BPQ全等(3)∵∠A=∠B=60°∵P、Q两点的运动速度相同,∴P、Q两点的运动速度为2,∴t=1,∴AP=BQ=2,∴BP=5,∴BP=AC,在△ACP和△BPQ中AP BQ A B AC BP=⎧⎪∠=∠⎨⎪=⎩∴△ACP≌△BPQ(SAS);∴∠C=∠BPQ,∵∠C+∠APC=120°,∴∠APC+∠BPQ=120°,∴∠CPQ=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3.(1)1<BC<9;(2)70°【分析】(1)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2)由∠ACD=125°,求得∠ACB=55°,再由DE∥AC,求得∠BDE=5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得.【详解】(1)由已知得:5-4<BC<5+4,即1<BC<9;(2)∵∠ACD=125°,∴∠ACB=180°﹣∠ACD=55°,∵DE∥AC,∴∠BDE=∠ACB=55°,∵∠E=55°,∴∠B=180°﹣∠E﹣∠BDE=180°﹣55°﹣55°=70°.24.(1)12边形(2)分割成了6个小多边形【详解】试题分析:设原多边形的边数是n,分割成边数为a1,a2,…,a m的m个多边形,则m个多边形的总边数为a1+a2+…+a m;由题意,可得方程a1+a2+…+a m=n+13,180(a1-2)+180(a2-2)+…+180(a m-2)=1.3×180(n-2),再整理可得3n+20m=156,再讨论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即可.试题解析:设原多边形的边数是n,分割成边数为a1,a2,…,a m的m个多边形,则m个多边形的总边数为a1+a2+…+a m,由题意有a1+a2+…+a m=n+13,180(a1-2)+180(a2-2)+…+180(a m-2)=1.3×180(n-2),则3n+20m=156,即1563nm20-=,要使m为整数,则n的个位数一定是2,所以n可能是12,22,32,42,52,代入可解得n=12时,m=6;n=32时,m=3(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m=6,n=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关键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80°(n-2).25.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D是BC边上的高,求得∠BAD=90°-∠B,再根据AE平分∠BAC,求得∠BAE=12∠BAC=12(180°-∠B-∠C)=90°-12∠B-12∠C,最后根据∠DAE=∠BAE-∠BAD即可求解.试题解析:∵AD是BC边上的高,∴∠BAD=90°-∠B.∵AE平分∠BAC,∴∠BAE=12∠BAC=12(180°-∠B-∠C)=90°-12∠B-12∠C.∵∠DAE=∠BAE-∠BAD,1 2∠B-12∠C)-(90°-∠B)=12∠B-12∠C=12(∠B-∠C).∴∠DAE=(9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 .4B .5C .6D .73.如图,△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A .BDB .AEC .BED .CF4.若△ABC ≌△DEF ,AB =2,AC =4,且△DEF 的周长为奇数,则EF 的值为()A .3B .4C .3或5D .3或4或55.如图,在△ABC 中,点D 为BC 边上一点,连接AD ,取AD 的中点P ,连接BP ,CP .若△ABC 的面积为4cm 2,则△BPC 的面积为()A .4cm 2B .3cm 2C .2cm 2D .1cm 2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边上的点,DA DE =,DB BE EC ==.若130ABC ∠=︒,则C ∠的度数为()A .20︒B .22.5︒C .25︒D .30°7.如图,将一副含30°,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则∠1+∠2等于()A.200°B.210°C.180°D.225°8.如图,在△ABD与△ACD中,已知∠CAD=∠BAD,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依据“ASA”证明△ABD≌△ACD,需再添加一个条件,正确的是()A.∠B=∠C B.∠BDE=∠CDE C.AB=AC D.BD=CD9.在△ABC中,∠A=40°,∠B=60°,则∠C=()A.40°B.80°C.60°D.100°10.如图,已知△ABE≌△ACD,下列选项中不能被证明的等式是()A.AD=AE B.DB=AE C.DF=EF D.DB=EC二、填空题11.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此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填锐角、直角或钝角).12.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若它的周长为18,一条边的长为4,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3.若△ABC的边AB、BC的长是方程组93x yx y+=⎧⎨-=⎩的解,设边AC的长为m,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如图,在△ABC 中,∠ACB =90º,∠ABC =60º,CD ⊥AB ,垂足为D ,若BD =1,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_.15.如图,△ABC ≌△ADE ,且点E 在BC 上,若∠DAB =30°,则∠CED =_____.16.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以边AC 为腰作等腰ACD △,使AC CD =,连接BD ,若32ABD ∠=︒,则CAD ∠=__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已知CD 为ACB ∠的平分线,AM CD ⊥于,46,8M B BAM ∠=︒∠=︒,求ACB ∠的度数.18.如图,∠C =∠E ,AC =AE ,点D 在BC 边上,∠1=∠2,AC 和DE 相交于点O .求证:△ABC ≌△ADE .19.如图,已知△ABC.(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BC于点D,(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基础上,连接AD,若AE=5,△ABD的周长为20,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20.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①化简:|a﹣b﹣c|+|b﹣c﹣a|+|c﹣a﹣b|;②若a+b=11,b+c=9,a+c=10,求这个三角形的各边.21.如图,在△ABC中,∠ACB=90°,D是AC上的一点,且AD=BC,DE⊥AC于D,AB=AE.求证:(1)AE⊥AB;(2)CD=DE﹣BC.22.如图,在△ABC中,∠ABC=45°,CD⊥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BE与CD交于点F,与AC交于点E.(1)判断△D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BF=AC.(3)试说明CE=12 BF.23.如图,在△ABC中,AB=AC,∠BAC=90°,点D、E分别在AB、BC上,∠EAD=∠EDA,点F为DE的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的交点.(1)求证:DE=EF.(2)判断BD和C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4.如图,点D在△ABC的AB边上,且∠ACD=∠A.(1)作△B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用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判断直线DE与直线AC的位置关系(不要求证明).2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x轴于B,AC⊥y轴于C,点C(0,4),A(4,4),过C点作∠ECF分别交线段AB、OB于E、F两点.(1)若OF+BE=AB,求证:CF=CE.(2)如图2,∠ECF=45°,S△ECF=6,求S△BEF的值.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就可得到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A .x >-2B .x≥-2C .x≠-2D .x≥2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3=±B 5=-C .2(7=D .23=-3.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6,7,8.B .5,6,7.C .4,5,6.D .7,24,25.4.一个四边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依次如下选项,其中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88°,108°,88°B .88°,104°,108°C .88°,92°,92°D .88°,92°,88°5.已知△ABC 中,11A B C 23∠∠∠==,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A .B .2C .D .1:4:16.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是()A-1B C D .-27.平行四边形一边的长是10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A .4cm,6cmB .6cm,8cmC .8cm,12cmD .20cm,30cm8.在□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交于点O ,点E 是AD 的中点,AB=6,BC=8,BD=12,则△DOE 的周长是()A .24.B .13.C .10.D .8.9.点,,,在同一平面内,从四个条件:①B =B ;②B//B ;③B =B ;④B//B 中任选两个,使四边形BB 是平行四边形,这样的选法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10.△ABC 中,AB =15,AC =20,BC 边上的高AD =12,则BC 的长为()A .25B .7C .25或7D .14或4二、填空题11=__________.12.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 ∥CD ,再增加一个条件可以得到□ABCD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13.在Rt ∆ABC 中,有两条边的长是3和4,则第三边的长是____________.14.已知5y =+-,则2019()x y +=____________.15.如图,在▱ABCD 中,∠DAB 的角平分线交CD 于E ,若DE :EC=3:1,AB 的长为8,则BC 的长为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O 是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1)计算:(2)计算:2+18.已知y=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1,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8C.10D.8或13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则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4.如图,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其根据是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所用到的识别方法是()A.SAS B.SSS C.ASA D.AAS5.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50°B.60°C.85°D.80°6.如图,∠A=50°,P是等腰△ABC内一点,AB=AC,BP平分∠ABC,CP平分∠ACB,则∠BPC的度数为()A.100°B.115°C.130°D.140°7.如图,△ABC≌△DEF,若BC=12cm,BF=16cm,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B=DE B.BE=CF C.AB//DE D.EC=4cm8.如图,△ABC中,∠C=90°,AD平分∠BAC,过点D作DE⊥AB于E,测得BC=9,BD=5,则DE的长为()A.3B.4C.5D.69.如图,AB=AC,AD=AE,BE、C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四对B.三对C.二对D.一对10.如图,△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G,DM//BC交∠ABC的外角平分线于M,交AB、AC于F、E,下列结论:①MB⊥BD;②FD=FB;③MD=2CE,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11.已知△ABC中,AB=6,BC=4,那么边AC的长可以是(填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 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高,E是AC的中点,P是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与PE的和最小时,∠CPE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13.点M与点N(-2,-3)关于y轴对称,则点M的坐标为.14.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DE为折痕,使点A 落在BC上F处,若∠B=40°,则∠EDF=_____度.15.已知△ABC中,∠A=12∠B=13∠C,则△ABC是_____三角形.16.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点D是BC边上的点,AB=18,将△ABC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BP+EP的最小值是____.三、解答题17.如图,A、F、B、D在一条直线上,AF=DB,BC=EF,AC=DE.求证:∠A=∠D.18.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9.如图,已知△ABC,∠C=90°,AC<BC.D为BC上一点,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1)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点D的位置(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连接AD,若∠B=35°,则∠CAD=°.20.△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C1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2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AD=2.5cm,DE=1.7cm,求BE的长.22.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BE=CF.(1)求证:AD平分∠BAC;(2)连接EF ,求证:AD 垂直平分EF .23.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ABD 的中线.(1)∠ABE=15°,∠BED=55°,求∠BAD 的度数;(2)作△BED 的边BD 边上的高;(3)若△ABC 的面积为20,BD=2.5,求△BDE 中BD 边上的高.24.如图,在△ABC 中,∠BAC=120°,AB=AC=4,AD ⊥BC ,AD 到E ,使AE=2AD ,连接BE .(1)求证:△ABE 为等边三角形;(2)将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PMN 如图放置,其中点P 与点E 重合,且∠NEM=60°,边NE 与AB 交于点G ,边ME 与AC 交于点F .求证:BG=AF ;(3)在(2)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GEF 的面积.25.已知,如图,BD 是ABC ∠的平分线,AB BC =,点P 在BD 上,PM AD ⊥,PN CD ⊥,垂足分别是M 、N .试说明:PM PN =.参考答案1.B【详解】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把某个图象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2.A【分析】分1是腰长和底边两种情况,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周长的定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①1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1、6,不能组成三角形,②1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6、6、1,能组成三角形,周长=6+6+1=13,综上所述,三角形的周长为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3.D【分析】利用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结合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720°,解得:n=6,则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比较容易,熟记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根据作图的过程知道:OA=OB,OC=OC,AC=CB,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证得△OAC≌△OBC.【详解】连接AC、BC,根据作图方法可得:OA=OB,AC=CB,在△OAC和△OBC中,OA OB OC OC AC CB =⎧⎪=⎨⎪=⎩,∴△OAC ≌△OBC (SSS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5.C【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 即可.【详解】∵CE 是△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CD=∠B+∠A ,∴∠A=∠ACD-∠B=120°-35°=8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6.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CB ,然后求出∠PCB+∠PBC=∠ACB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50°,△ABC 是等腰三角形,∴∠ACB=12(180°-∠A )=12(180°-50)=65°,∵∠PBC=∠PCA ,∴∠PCB+∠PBC=∠PCB+∠PCA=∠ACB=65°,∴∠BPC=180°-(∠PCB+∠PBC )=180°-65°=11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并求出∠PCB+∠PBC是解题的关键.7.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E,BC=EF,∠ACB=∠F,求出AC∥DF,BE=CF,即可判断各个选项.【详解】∵△ABC≌△DEF,∴AB=DE,BC=EF,∠ACB=∠F,∴AC∥DF,BC-EC=EF-EC,∴BE=CF,∵BC=12cm,BF=16cm,∴CF=BE=4cm,∴EC=12cm-4cm=8cm,即只有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能正确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8.B【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再根据BC=9,BD=5,得出DC=9-5=4,即可得到DE=4.【详解】∵∠C=90°,AD平分∠BAC,DE⊥AB于E,∴DE=DC,∵BC=9,BD=5,∴DC=9-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9.B【分析】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即可得出选项.【详解】1、因为AB=AC,AD=AE,∠A=∠A,所以△ABE≌△ACD;2、因为BD=AB-AD,CE=AC-AE,所以BD=CE,又因为AB=AC,BC=BC,所以∠B=∠C,所以△BCD≌△CBE;3、当△ABE≌△ACD时,∠ABE=∠ACD,∠OBC=∠OCB,所以OB=OC,又因为BD=CE,所以△OBD≌△OCE,所以答案选择B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的证明,熟悉掌握SAS,SSS,ASA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分析】如图,由BD分别是∠ABC及其外角的平分线,得到∠MBD=12×180°=90°,故①成立;证明BF=CE、BF=DF,得到FD=FB,故②成立;证明BF为直角△BDM的斜边上的中线,故③成立.【详解】如图,∵BD分别是∠ABC及其外角的平分线,∴∠MBD=12×180°=90°,故MB⊥BD,①成立;∵DF∥BC,∴∠FDB=∠DBC;∵∠FBD=∠DBC,∴∠FBD=∠FDB,∴FD=BF,②成立;∵∠DBM=90°,MF=DF,∴BF=12DM,而CE=BF,∴CE=12DM,即MD=2CE,故③成立.故选D.【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1.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C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详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B-BC<AC<AB+BC,∵AB=6,BC=4,∴6-4<AC<6+4,即2<AC<10,∴AC的长可以是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故答案为3,4,•••(2到10之间的任意一个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AC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12.60°【分析】连接BE,则BE的长度即为PE与PC和的最小值.再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BC=∠PCB=3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连接BE,与AD交于点P,此时PE+PC最小,∵△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PC=PB,∴PE+PC=PB+PE=BE,即BE就是PE+PC的最小值,∵△ABC是等边三角形,∴∠BCE=60°,∵BA=BC,AE=EC,∴BE⊥AC,∴∠BEC=90°,∴∠EBC=30°,∵PB=PC,∴∠PCB=∠PBC=30°,∴∠CPE=∠PBC+∠PCB=6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当三点共线时PE+PC最小. 13.(2,-3).【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将M的坐标代入从而得出答案.【详解】根据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N(-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注意掌握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比较简单.14.40【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不变的性质可得AD=DF,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B=∠BFD,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可得∠BDF的解,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和折叠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DEF是△DEA沿直线DE翻折变换而来,∴AD=DF,∵D是AB边的中点,∴AD=BD,∴BD=DF,∴∠B=∠BFD,∵∠B=50°,∴∠BDF=180°-∠B-∠BFD=180°-40°-40°=100°,∴∠EDF=(180°-∠BDF)÷2=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图形能够重合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知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直角【分析】设∠A=x°,则∠B=2x°,∠C=3x°,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的x,进而求出∠C为9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A=x°,则∠B=2x°,∠C=3x°,∵∠A+∠B+∠C=180°∴x°+2x°+3x°=180°∴x°=30°∴∠C=3x°=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以及三角形形状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16.9【分析】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点C、E关于AD对称,再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BC与AD的交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C=60°,再求出∠CAD=30°,然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详解】∵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点C、E关于AD对称,∴点D即为使PB+PE的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PB+PE=BC,∵∠C=90°,∠BAC=30°,∴BC=12 AB,∴BC=9.∴PB+PE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翻折变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难点在于判断出PB+PE取得最小值时点P与点D重合.17.详见解析.【分析】已知AF=DB,则AF+FB=DB+FB,可得AB=DF,结合已知AC=DE,BC=FE可证明△ABC≌△DF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结论.【详解】证明:∵AF=DB,∴AF+FB=DB+FB ,即AB=DF在△ABC 和△DFE 中,AC DE BC FE AB DF =⎧⎪=⎨⎪=⎩∴△ABC ≌△DEF (SSS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由已知边相等,结合公共线段求对应边相等,证明全等三角形.18.多边形的边数为5【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均为360°,已知该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还多180°,可以得出内角和为540°,再根据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n-2)×180°,即可得出该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2)×180°=360°+180°解得n=5答:多边形的边数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多边形的外角和.19.(1)详见解析;(2)20°.【解析】【分析】(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2)通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得AD=BD ,从而∠BAD=∠B ,再求解即可.【详解】(1)如图,点D 即为所求.(2)在Rt△ABC中,∠B=35°,∴∠CAB=55°,又∵AD=BD,∴∠BAD=∠B=35°,∴∠CAD=∠CAB-∠DAB=55°-35°=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0.(1)(-3,2);(2)2.5【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关于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均为相反数求解即可;(2)△ABC的面积等于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1)如图,C1坐标为(-3,2);(2)11123212131222 ABCS=⨯-⨯⨯-⨯⨯-⨯⨯3611 2.52=---=. 21.BE=0.8cm先证明△ACD ≌△CBE ,再求出EC 的长,解决问题.【详解】解:∵BE ⊥CE 于E ,AD ⊥CE 于D∴∠E =∠ADC =90°∵∠BCE +∠ACE =∠DAC +∠ACE =90°∴∠BCE =∠DAC∵AC =BC∴△ACD ≌△CBE∴CE =AD ,BE =CD =2.5﹣1.7=0.8(cm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准确找到全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于D 是BC 的中点,那么BD =CD ,而BE =CF ,DE ⊥AB ,DF ⊥AC ,利用HL 易证Rt Rt BDE CDF ≌,,可得DE =DF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知点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即AD 平分∠BAC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D 是BC 的中点∴BD =CD ,又∵BE =CF ,DE ⊥AB ,DF ⊥AC ,Rt Rt BDE CDF ≌,∴DE =DF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AD 平分∠BAC ;(2)Rt Rt BDE CDF ≌,∴∠B =∠C ,∴AB =AC ,∴AB−BE=AC−CF,∴AE=AF,∵DE=DF,∴AD垂直平分EF.【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23.(1)∠BAD=40°;(2)详见解析;(3)BD=2.5.【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高线的定义,过点E作BD的垂线即可得解;(3)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先求出△BDE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在△ABE中,∵∠ABE=15°,∠BAD=40°,∴∠BED=∠ABE+∠BAD=15°+40°=55°;(2)如图,EF为BD边上的高;(3)∵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S△ABD =12S△ABC,S△BDE=12S△ABD,S△BDE=14S△ABC,∵△ABC的面积为20,BD=2.5,∴S△BDE =12BD•EF=12×5•EF=14×20,解得EF=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分析】(1)先证明9030ABD BAE ∠=-∠= ,,可知AB =2AD ,因为AE =2AD ,所以AB =AE ,从而可知△ABE 是等边三角形.(2)由(1)可知:60ABE AEB ∠=∠= ,AE =BE ,然后求证BEG AEF ≌,即可得出BG =AF ;(3)由于S 四边形AGEF AEG AEF AEG BEG ABE S S S S S =+=+= 故只需求出△ABE 的面积即可.【详解】(1)AB =AC ,AD ⊥BC ,160,902BAE CAE BAC ADB ∴∠=∠=∠=∠= ,9030ABD BAE ∴∠=-∠= ,∴AB =2AD ,∵AE =2AD ,∴AB =AE ,60BA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2)∵△ABE 是等边三角形,60ABE AEB ∴∠=∠= ,AE =BE ,由(1)60,CAE ∠= ∴∠ABE =∠CAE ,60NEM BEA ∠=∠= ,∴∠NEM −∠AEN =∠BEA −∠AEN ,∴∠AEF =∠BEG ,在△BEG 与△AEF 中,,GBE FAE BE AE BEG AEF ∠=∠⎧⎪=⎨⎪∠=∠⎩(ASA).BEG AEF ∴ ≌∴BG =AF ;(3)由(2)可知:BEG AEF ≌,S BEG S AEF ∴= ,∴S 四边形AGEF AEG AEF AEG BEG ABES S S S S =+=+= ∵△ABE 是等边三角形,∴AE =AB =4,11422ABE S AE BD ∴=⋅=⨯⨯= ∴S四边形AGEF =25.见详解【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CB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 ,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详解】证明:∵BD 为∠ABC 的平分线,∴∠ABD=∠CBD ,在△ABD 和△CBD 中,AB BC ABD CBD BD BD ⎪∠⎪⎩∠⎧⎨===∴△ABD ≌△CBD (SAS ),∴∠ADB=∠CDB ,∵点P 在BD 上,PM ⊥AD ,PN ⊥CD ,∴PM=PN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 是解题的关键.。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2.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4分,12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听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节声音的A .频率B .响度C .音调D .音色2.下列四个声学情景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可探究音调与振幅关系B .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玻璃不能传声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D .向开水瓶内缓慢装水过程中可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3.建筑上的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从光学角度来看与其原理相同的是A .水中倒影B .雨后彩虹C .日食D .海市蜃楼4.潜水员在水中观察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是5.如图为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A .月球的形状B .月球的大小C .地球的形状D .地球的大小6.如图是三原色光照射在白墙壁上的光斑,区域1和区域2的色光分别是A .黄 白B .绿 白C .黄 黑D .绿 黑7.潜望镜和近视眼镜片分别属于A .平面镜 凸透镜B .凹透镜 凸透镜C .平面镜 凹面镜D .平面镜 凹透镜8.从贴近书上文字逐渐远离的凸透镜中不能看到的“文字”是A .正立放大B .正立缩小C .倒立放大 D.倒立缩小A .B .C . D.21红蓝 第5小题 第6小题第16小题 第17小题 第18小题 第19小题9.以下光路图的虚框内应放置凸透镜的是10.如图,用铁丝绕一个内径约4mm 左右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
下列辨别水膜透镜种类的操作方案符合实际的是 A .用平行的激光照射水膜B .用刻度尺测量水膜中间和边缘的厚度C .透过水膜观察物体成像D .用手触摸感受水膜中间和边缘的厚度1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则A .CO 是入射光线 B .NN′是分界面 C .折射角等于50° D .MM′右边是玻璃12.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可行的操作是A .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下平移B .只将激光笔绕O 点顺时针转动C .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D .只将平面镜绕O 点顺时针转动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13.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闻”说明声音能传递 ▲ ;噪声监测仪上显示数字的单位是 ▲ ,噪声监测仪 ▲ (能/不能)减弱噪声。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六年级语文卷面要求:卷面整洁、清晰,书写规范、美观。
1.书法展示台:请用漂亮的钢笔字默写《七律·长征》。
2.根据语音和情境,写出词语。
①()②( )③( )④( )⑤( )⑥ ( ) ⑦( )⑧( )⑨( )3.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①②③④⑤⑥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 )( )( )( )( )( )(1)(2)5.()6.()7.()8.按要求改写句子。
(1)(2)(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情境实践。
(1)①②③11.()12.(1)(2)13.() 17.18.19.()20.痛苦的事:①②温暖的事:①②21.习作。
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几篇虚构的故事,读起来却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影子。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一个故事。
环境:绿树成荫的校园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张优淘气包路明性格内向、腿脚不灵便的韩丰写的时候注意:(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尽可能表现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六年级语文试题100分,书写5分,共105分整体卷面书写要求:整洁、清晰,书写规范、美观,字迹工整。
【5分】可分为一等5分二等3 分三等 1分1.书法展示台:请用漂亮的钢笔字默写《七律·长征》。
【5分】美观,匀称,无错别字5分;格式正确,书写一般,偶尔有错别字3分;书写乱,错别字多,格式混乱1分。
①政府②威风凛凛③俊俏④羞涩⑤地毯⑥笨拙⑦拘束⑧衣襟⑨摔跤【共5分】3.(竖)(横撇)(竖)(竖)(竖)(竖)【共3分】4.(裁)(流)(作)(动)(筹)(截)(以)(拙)(1)④(2)⑤【共6分】5.B 【1分】6.D 【1分】7.B 【1分】8.(1)桑娜问渔夫,他知不知道,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 C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C2=-D 2÷=3)A .﹣3B C .﹣3D 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 点落在边BC 上的F 处,折痕为BE ,若沿EF 剪下,则折叠部分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其数学原理是()A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构成正方形D .轴对称图形是正方形5.如图,在Rt ABC △中,1AB BC ==,90ABC ∠=︒,点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1,2,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负半轴于点D ,则与点D 对应的数是()A 1B .1C D .6.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为()A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正方形.7.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点E 处,交BC 于点F ,若ABD 48∠= ,CFD 40∠= ,则E ∠为()A .102B .112C .122D .928.已知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12;②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9、40、41;③三角形三内角之比为1:2:3;④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其中直角三角形有()个A .4B .3C .2D .19.如图是一圆柱形玻璃杯,从内部测得底面直径为12cm ,高为16cm ,现有一根长为25cm 的吸管任意放入杯中,则吸管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少是()A .6cmB .5cmC .9cmD .25273cm-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3AD =,动点Р满足3PAB ABCD S S = 矩形,则点Р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 +的最小值为()A 29B 34C .52D 41二、填空题1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2.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A =20°,则∠BCD =________.13.如图,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AN 平分BAC ∠,BN AN ⊥于点N ,延长BN 交AC 于点D ,已知10AB =,15BC =,3MN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14.勾股定理a 2+b 2=c 2本身就是一个关于a ,b ,c 的方程,满足这个方程的正整数解(a ,b ,c )通常叫做勾股数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一个构造勾股数组的公式,根据该公式可以构造出如下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分析上面勾股数组可以发现,4=1×(3+1),12=2×(5+1),24=3×(7+1),…分析上面规律,第5个勾股数组为_____.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5AB =,6BC =,点M ,N 分别在AD ,BC 上,且13AM AD =,13BN BC =,E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连接DE ,将DCE 沿DE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DC E ' ,当点C '恰好落在直线MN 上时,CE 的长为______.三、解答题16.计算:(1)23-(2)22111244a a a a a ---÷+++其中1a =17.如图,在△ABC 中,AB=BC ,BD 平分∠ABC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DE 交BC 于点F ,连接CE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 分别相交于点M 、N .(1)求证:四边形BNDM 是菱形;(2)若菱形BNDM 的周长为52,10MN =,求菱形BNDM 的面积.19.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此时某台风中心在海域B 处,在沿海城市A 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 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1)A 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2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连接AC ,BD 交于点O ,CE 平分ACD ∠交BD 于点E .(1)求DE 的长;(2)过点E 作EF CE ⊥,交AB 于点F ,求证:BF DE =.21.如图,在矩形ABCD 中,M ,N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1)求证:ABM DCM △≌△;(2)四边形MENF 是__________;(3)当:AB AD =______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22.在菱形ABCD 中,60ABC ∠=︒,点P 是射线DB 上一动点,以CP 为边向左侧作等边CPE △.点E 的位置随着点P 的位置变化而变化.(1)如图1,当点E 在菱形ABCD 内部或边上时,连接AE ,则DP 与A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E 与C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2)当点E 在菱形ABCD 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选择图2或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4,当点P 在线段DB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DE ,若AB =DE =出四边形CBPE 的面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图1《周髀算经》有着这样的记载:“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3和4时,那么斜边的长为5.”.上述记载表明了:在Rt ABC 中,如果C 90∠=︒,BC a =,AC b =,AB c =,那么a ,b ,c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对于这个数量关系,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根据“赵爽弦图”(如图2,它是由八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利用面积法进行了证明.参考赵爽的思路,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ABC 1S ab 2= ,2ABCD S c =正方形,MNPQ S =正方形______.又 ______=______,221(a b)4ab c 2∴+=⨯+,整理得222a 2ab b 2ab c ++=+,∴______.3()如图3,把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折痕为EF ,如果AB 4=,BC 8=,求BE 的长.参考答案1.A【解析】最简二次根式要满足两个条件:被平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依据这两条判断即可.【详解】A 、是最简二次根式,故符合题意;B 、8中有因数4可以开方,故不符合题意;C 、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故不符合题意;D 、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含义,关键把握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2.D【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及性质即可完成.【详解】A、被平方数不相同的两个最简二次根式不能相加,故错误;B≠C2=,故错误;D÷===,故正确;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法和除法运算、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运算法则及性质是关键,同时在二次根式的学习中避免犯类似错误.3.C【解析】【详解】试题解析:原式=.故选C.考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A【解析】【分析】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点落BC上的F处,可得到BA=BF,折痕为BE,沿EF剪下,故四边形ABFE为矩形,且有一组邻边相等,故四边形ABFE为正方形.【详解】解:∵将长方形纸片折叠,A落在BC上的F处,∴BA=BF,∵折痕为BE,沿EF剪下,∴四边形ABFE为矩形,∴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故用的判定定理是;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关键是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和翻折变换解答.5.B【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从而得AD=AC,则由点A表示的数示得点D表示的数.【详解】在Rt△ABC中,AB=BC=1,则由勾股定理得:AC==∵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负半轴于点D∴∴D点表示的实数为: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知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A【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及正方形的判定逐一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错误;D.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及正方形的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较小.7.B【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ADB BDF DB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1BDF DBC DFC 202∠∠∠===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即可得到结果.【详解】AD //BC ,ADB DBC ∠∠∴=,由折叠可得ADB BDF ∠∠=,DBC BDF ∠∠∴=,又DFC 40∠= ,DBC BDF ADB 20∠∠∠∴=== ,又ABD 48∠= ,ABD ∴ 中,A 1802048112∠=--= ,E A 11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A【解析】【详解】①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x 、x ,则x 2+x 2=x )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92+402=412,∴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设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x°、2x°、3x°,则x+2x+3x=180,解得x=30,3x=90,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图,∵CD=AD=BD ,∴∠A=∠ACD ,∠B=∠BCD ,∴∠ACD+∠BCD=90°,∴△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9.B【解析】【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小,则在杯内的长度最长,此时若沿杯子的底面直径纵向切开,则当吸管在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上时,杯内吸管最长,然后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详解】如图,沿杯子的底面直径纵向切开,则当吸管在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上时,杯内吸管最长,22121620+=(cm)所以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25-20=5(cm)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答.10.D【解析】【分析】由3PAB ABCD S S = 矩形,可得△PAB 的AB 边上的高h=2,表明点P 在平行于AB 的直线EF 上运动,且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2;延长FC 到G ,使FC=CG ,连接AG 交EF 于点H ,则点P 与H 重合时,PA+PB 最小,在Rt △GBA 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G 的长,从而求得PA+PB 的最小值.【详解】设△PAB 的AB 边上的高为h∵3PAB ABCDS S = 矩形∴132AB h AB AD ⨯= ∴h=2表明点P 在平行于AB 的直线EF 上运动,且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2,如图所示∴BF=2∵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AD=3,∠ABC=90゜∴FC=BC-BF=3-2=1延长FC 到G ,使CG=FC=1,连接AG 交EF 于点H∴BF=FG=2∵EF ∥AB∴∠EFG=∠ABC=90゜∴EF 是线段BG 的垂直平分线∴PG=PB∵PA+PB=PA+PG≥AG∴当点P 与点H 重合时,PA+PB 取得最小值AG在Rt △GBA 中,AB=5,BG=2BF=4,由勾股定理得:AG ===即PA+PB 故选:D .【点睛】本题是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难点在于确定点P 运动的路径,路径确定后就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11.x≤5.【解析】【详解】解:由题意得:50x -≥,解得5x ≤,故答案为5x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2.70°【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B=7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定理得出CD=BD ,求出∠BCD=∠B 即可.【详解】解:在Rt △ABC 中,∵∠A=20°,∴∠B=90°-∠A=7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BD=CD ,∴∠BCD=∠B=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求出BD=CD=AD 和∠B 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13.41【解析】【分析】证明△ABN ≌△ADN ,得到AD =AB =10,BN =DN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CD ,计算即可.【详解】解:∵AN 平分BAC ∠,∴∠BAN=∠DAN在△ABN 和△ADN 中,BAN DAN AN AN ANB AND ∠=∠⎧⎪=⎨⎪∠=∠⎩,∴△ABN ≌△ADN ,∴AD =AB =10,BN =DN ,∵M 是△ABC 的边BC 的中点,BN =DN ,∴CD =2MN =6,∴△ABC 的周长=AB+BC+CA =41,故答案为:4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11,60,61)【解析】【分析】由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中,4=1×(3+1),12=2×(5+1),24=3×(7+1),…可得第5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5×(11+1)=60,进而得出(11,60,61).【详解】由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中,4=1×(3+1),12=2×(5+1),24=3×(7+1),…可得第4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4×(9+1)=40,即勾股数为(9,40,41);第5组勾股数中间的数为:5×(11+1)=60,即(11,60,61).故答案为(11,60,6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关键是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掌握勾股定理.15.52或10【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E 点在BC 上;点E 在CB 的延长线上.分别由折叠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解:设CE=x,则C′E=x,当E点在线段BC上时,如图1,∵矩形ABCD中,AB=5,∴CD=AB=5,AD=BC=6,AD∥BC,∵点M,N分别在AD,BC上,且3AM=AD,3BN=BC,∴DM=CN=4,∴四边形CDMN为平行四边形,∵∠NCD=90°,∴四边形MNCD是矩形,∴∠DMN=∠MNC=90°,MN=CD=5由折叠知,C′D=CD=5,===,∴MC′3∴C′N=5﹣3=2,∵EN=CN﹣CE=4﹣x,∴C′E2﹣NE2=C′N2,∴x2﹣(4﹣x)2=22,解得,x=2.5,即CE=2.5;当E点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矩形ABCD 中,AB =5,∴CD =AB =5,AD =BC =6,AD ∥BC ,∵点M ,N 分别在AD ,BC 上,且3AM =AD ,3BN =BC ,∴DM =CN =4,∴四边形CDMN 为平行四边形,∵∠NCD =90°,∴四边形MNCD 是矩形,∴∠DMN =∠MNC =90°,MN =CD =5由折叠知,C′D =CD =5,∴MC′2222'543C D MD =-=-=,∴C′N =5+3=8,∵EN =CE ﹣CN =x ﹣4,C′E 2﹣NE 2=C′N 2,∴x 2﹣(x ﹣4)2=82,解得,x =10,即CE =10;综上,CE =2.5或10.故答案为:2.5或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关键是分情况讨论.16.(1)1132;(2)11a -+,2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原式==(2)原式21(1)(1)12(2)a a a a a -+-=-÷++21(2)12(1)(1)a a a a a -+=-⋅+-+211a a +=-+1211a a a a ++=-++11a =-+当1a =时,原式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知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易推知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结合等腰△ABC“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BD ⊥AC ,即∠BDC=90°,所以由“有一内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得到▱BECD 是矩形.【详解】证明:∵AB=BC ,BD 平分∠ABC ,∴BD ⊥AC ,AD=CD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BE ∥AD ,BE=AD ,∴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BD ⊥AC ,∴∠BDC=90°,∴▱BECD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判定,掌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8.(1)见解析;(2)120【解析】【分析】(1)证△MOD ≌△NOB (AAS ),得出OM=ON ,由OB=OD ,证出四边形BNDM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结论;(2)由菱形的周长得到菱形的边长BM=13,由菱形的性质及MN=10得到OM=5,在Rt BOM △中由勾股定理得到OB 的长,进而得到BD 的长,利用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BNDM 的面积【详解】(1)证明:∵//AD BC ,∴DMO BNO ∠=∠.∵直线MN 是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OB OD =,MN BD ⊥.在MOD 和NOB 中,DMO BNO MOD NOB OD OB ∠=∠⎧⎪∠=∠⎨⎪=⎩,∴(AAS)MOD NOB ≌△△,∴OM ON =,∵OB OD =,∴四边形BNDM 是平行四边形,∵MN BD ⊥,∴四边形BNDM 是菱形;(2)∵菱形BNDM 的周长为52,∴13BN ND DM MB ====,∴12OM ON MN ==,又10MN =,∴5OM =在Rt BOM △中,由勾股定理得12OB ===,故24BD =,故菱形BNDM 面积11202MN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9.(1)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16;(3)7.2.【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过A 作AD ⊥BC 于D ,利用30°角所对边是斜边一半,求得AD,与200比较.(2)以A 为圆心,200为半径作⊙A 交BC 于E 、F,勾股定理计算弦长EF.(3)AD 距台风中心最近,计算风力级别.试题解析:(1)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理由是:如图,过A 作AD ⊥BC 于D .在Rt △ABD 中,∵∠ABD=30°,AB=240,∴AD=12AB=120,∵城市受到的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受台风影响,∴受台风影响范围的半径为25×(12﹣4)=200,∵120<200,∴该城市会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2)如图以A 为圆心,200为半径作⊙A 交BC 于E 、F,则AE=AF=200,∴台风影响该市持续的路程为:EF=2DE=2∴台风影响该市的持续时间t=320÷20=16(小时).(3)∵AD 距台风中心最近,∴该城市受到这次台风最大风力为:12﹣(120÷25)=7.2(级).20.(1)22(2)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CE 平分ACD ∠,可得122.52ACE DCE ACD ∠=∠=∠=︒,从而67.5∠=︒BCE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BEC BCE ∠=∠,从而2BE B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2BD =,即可求解;(2)根据EF CE ⊥,可得∠=∠FEB DCE ,又有45FBE CDE ∠=∠=︒,BE BC CD ==,可证≌FEB ECD △△,即可求证.【详解】解:(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BC ADC BCD ∠=∠=∠=︒,45DBC BCA ACD ABD CDB ∠=∠=∠=∠=∠=︒.∵CE 平分DCA ∠,∴122.52ACE DCE ACD ∠=∠=∠=︒,∴4522.567.5BCE BCA ACE ∠=∠+∠=︒+︒=︒,∵45DBC ∠=︒,∴18067.54567.5BEC BCE ∠=︒-︒-︒=︒=∠,∴2BE BC ==在Rt B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BD =+=,∴22DE BD BE =-=(2)∵EF CE ⊥,∴90CEF ∠=︒,∴9067.522.5FEB CEF CEB DCE ∠=∠-∠=︒-︒=︒=∠,∵45FBE CDE ∠=∠=︒,BE BC CD ==,∴(ASA)FEB ECD ≌△△,∴BF 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1.(1)见解析;(2)菱形;(3)当:1:2AB AD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解析】【分析】(1)在矩形ABCD 中,可得AB DC =,90A D ∠=∠=︒,再根据M 为AD 中点,得AM DM =,即可求证;(2)由(1)ABM DCM △≌△,得BM CM =,再由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可得EM FM =,然后N 分别是边B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N MF =,FN EM =,得到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即证;(3)当:1:2AB AD =时,有12AB AD =,可得45ABM AMB ︒∠=∠=,同理45DMC ︒∠=,可得90EMF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DC =,90A D ∠=∠=︒,∵M 为AD 中点,∴AM DM =,在ABM 和DCM △,AM DM =,A D ∠=∠,AB CD =,∴()SAS ABM DCM ≌△△;(2)由(1)ABM DCM △≌△,∴BM CM =,∵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12BE EM BM ==,12CF MF MC ==,∴EM FM =,∵N 分别是边BC 的中点,∴12EN MC =,12FN BM =,∴EN MF =,FN EM =,∴四边形MENF 是平行四边形,∵EM FM =,∴四边形MENF 是菱形;(3)解:当:1:2AB AD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当:1:2AB AD =时,有12AB AD =,∵M 为AD 中点,∴AB AM =,∴ABM AMB ∠=∠,∵90A ︒∠=,∴45ABM AMB ︒∠=∠=,同理45DMC ︒∠=,∴180180454590EMF AMB DMC ︒︒︒︒︒∠=-∠-∠=--=,由(2)四边形MENF 是菱形,∴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当:1:2AB AD =时,四边形MENF 是正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1)①DP AE =,②AE CB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四边形CBPE 【解析】【分析】(1)连接AC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ADC 、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由PC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P CE =,DCP ACE ∠=∠,可证得CDP CAE ≌△△,从而DP AE =,30︒∠=∠=CAE CDP ,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得AE CB ⊥;(2)连接AC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ADC 、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由PCE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P CE =,DCP ACE ∠=∠,可证得CDP CAE ≌△△,从而DP AE =,30︒∠=∠=CAE CDP ,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证得AE CB ⊥;(3)连结AC 交BD 与点O ,过点E 作EM PC ⊥于点M ,则12PM PC =,由(2)知AE AD ⊥,DP AE =,利用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得7==DP AE ,3BO =,从而1PB PD BD =-=,4PO =,利用勾股定理求得PE PC ==EM =,即可得到四边形CBPE 的面积等于CPE PBC S S + ,即可求解.【详解】(1)①DP AE =②AE CB ⊥理由如下:如图,连接AC ,∵在菱形ABCD 中,AB BC CD DA ===,60ADC ABC ∠=∠=︒,1302CDP ADC ︒∠=∠=,∴AD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CD =,60ACD ∠=︒,60BAC ︒∠=.∵PCE 是等边三角形,∴CP CE =,60PCE ∠=︒,∴∠-∠=∠-∠ACD ACP PCE ACP ,即DCP ACE ∠=∠,∴CDP CAE ≌△△,∴DP AE =,30︒∠=∠=CAE CDP ,∴30BAE CAE ︒∠=∠=,即AE 平分BAC ∠,∴AE CB ⊥;(2)(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连接AC ,∵在菱形ABCD 中,AB BC CD DA ===,60ADC ABC ∠=∠=︒,∴ADC 是等边三角形,∴AC CD =,60ACD ∠=︒.∵PCE 是等边三角形,∴CP CE =,60PCE ∠=︒,∴ACD ACP PCE ACP ∠+∠=∠+∠,即DCP ACE ∠=∠,∴CDP CAE ≌△△,∴DP AE =,CAE CDP ∠=∠.∵在菱形ABCD 中,1302CDP ADC ∠=∠=︒,60ACB ∠=︒,∴30CAE CDP ∠=∠=︒,∴90DAE ∠=︒,即AE AD ⊥,∵//AD BC ,∴AE CB ⊥.(3)如图,连结AC 交BD 与点O ,过点E 作EM PC ⊥于点M ,则12PM PC =,由(2)知AE AD ⊥,DP AE =,在菱形ABCD 中,AC BD ⊥,23AB BC AD ===,12AO CO AC ==,12BO BD =,∵DE =,∴7AE ===,∴7==DP AE ,∵60ABC ∠=︒,∴ABC 是等边三角形,∴1302ABO ABC ︒∠=∠=,AC AB ==,∴12AO CO AC ===3BO ==,∴6BD =,∴1PB PD BD =-=,4PO =,∴PC ===,∴2PM =,PE PC ==∴2EM ==,∴四边形CBPE 的面积是11111222224CPE PBC S S PC EM PB CO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问题.23.(1)222+=a b c ;(2)()2a b +,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正方形AEDB 的面积,222+=a b c ;(3)3.【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翻折变换的特点、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在Rt ABC 中,90C ∠=︒,BC a =,AC b =,AB c =,由勾股定理得,222+=a b c ,故答案为:222+=a b c ;(2)12ABC S ab ∆= ,2ABCD S c =正方形,2()MNPQ S a b =+正方形;又 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正方形AEDB 的面积,221()42a b ab c ∴+=⨯+,整理得,22222a ab b ab c ++=+,222a b c ∴+=,故答案为:2()a b +;正方形的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面积+正方形AEDB 的面积;222+=a b c ;(3)设BE x =,则8EC x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8AE EC x ==-,在Rt ABE △中,222AE AB BE =+,则222(8)4x x -=+,解得,3x =,则BE 的长为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翻折变换的性质,正确理解勾股定理、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5,11,6
B .8,8,16
C .10,5,4
D .6,9,14
3..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它的底角是( )
A. 50︒
B. 50︒或65︒ C 、80︒. D 、65︒ 5.和点P (2,5-)关于x 轴对称的点是( )
A (-2,5-)
B (2,5-)
C (2,5)
D (-2,5) 6.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 )
A.两个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
B.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C.边长为3和4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一个钝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7.如图1,AD AE =,= = =100 =70BD CE ADB AEC BA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BE ≌△ACD B .△ABD ≌△ACE C .∠DAE =40° D .∠C =30°
图2 9.如图2,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 ②AC =A ′C ,③∠A ′CA =∠B ′CB , ④AB =A ′B ′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 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A
D O C B 图1 A
E C 图3 B A ′ E ′
D
图4
N
M
D C B A 图1
P
O
M
A
C
B
D 图3
A C
F
E
B
1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3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
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 .A . 12 B. 15 C. 9 D .12或15 12.下列叙述正确的语句是( )
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B.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C.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两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二、填空题
13. 若点P (m,m-1)在x 轴上,则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___________
14.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0
,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15.如图1,PM =PN ,∠BOC =30°,则∠AOB = .
16.如图3,在△ABC 和△FED , A D =FC ,AB =FE ,当添加条件 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17.如图4, 已知AB =AC , ∠A =40°,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则∠DBC = 度.
18. 如图:点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P 点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连接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P 1P 2=15,则△PMN 的周长为 .
三、解答题
19.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 2),B (3, 1),C (-2, -1).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111A B C △. (2)写出点111A B C ,,的坐标(直接写答案).
P 2
P 1N M
O P
B A
A 1 ______________
B 1 ______________
C 1 ______________
(3)111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20. 如AD=CB. 求证:∠A =∠C
21. 如图18所示,△ADF 和△BCE 中,∠A =∠B ,点D ,E ,F ,C 在同—直线上,有如下三个关系式:①AD =BC ;②DE =CF ;③BE ∥AF .
(1)请用其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所有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2)选择(1)中你写出的—个正确结论,说明它正确的理由.
22. 如图8,在ABC ∆中,0
90=∠ACB ,CE BE BC AC ⊥=,于E ,AD CE ⊥于D .
F
E
B
D
A
C
B
O
D
C
A
图8
A
B
C
D E
A
D
E
F B
C
(1)求证:△ADC ≌△CEB . (2),5cm AD =cm DE 3=,求BE 的长度.
23. 已知:△ABC 中,∠B 、∠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过D 作EF//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
F .求证:BE+CF=EF .
24、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两边上的高,在BE 上截取BD=AC ,在CF 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 ,连结AD 、AG 。
求证:(1)AD=AG ,(2)AD 与AG 的位置关系如何。
G
H
F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