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三(学生)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第三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 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选择题(共8小题)1.《百科知识》每套定价47元,张老师准备买21套,大约需要()A.1000元B.1500 元C.2000元2.46×25在竖式计算中,2与4相乘,实际上是()A.20×40 B.2×40 C.20×43.要使□6×28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填()A.3 B.4 C.54.算式25×48的积的末尾有()A.两个零B.三个零C.一个零5.□8×□7的乘积可能是()A.10256 B.3886 C.56146.下面乘法算式,积最大的是()A.70×80 B.125×20 C.75×757.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A.1 B.2 C.3 D.48.40×50与下面()的结果相同.A.40×5 B.4×500 C.4×50 D.40×500二.填空题(共8小题)9.3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8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10.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2×24=288(12×2)×(24÷2)=(12×3)×(24÷3)=(12×4)×(24÷4)=(12×6)×(24÷6)=我发现:乘法算式中,。
11.45×6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12.39×520的积是位数.13.23×200的积的末尾有个0;20×50的积的末尾有个0.14.65×98积是位数,最高位是位.1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位数,或者位数.16.75×40的积的末尾有个0,58×18的积的最高位在位.三.判断题(共5小题)17.69×19=5481.(判断对错)18.47×15与47×3×5的积相等.(判断对错)19.75×40算式的得数比2800小,比1800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鸡兔同笼,有7个头,20条腿,鸡、兔各有几只?笑笑的弟弟采用猜测法,列表解决,从一只鸡开)次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鸡只数兔只数腿条数1 6 26………………A. 3B. 4C. 5D. 72.一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得8分,做错一道倒扣4分,小华得112分,他做对了()道题。
A. 15B. 16C. 17D. 183.有5元和10元人民币共20张,一共是175元,5元人民币有()张。
A. 5B. 8C. 10D. 154.鸡和兔的数量相同,两种动物的腿加起来共有36条。
鸡有多少只?解:设鸡有x只,可列方程为()。
A. 4x-2x=36B. 2x+4x=36C. 2x+2x=365.全班一共有100人去乘船,大船每条坐8人,小船每条坐了6人。
租了大、小船共15条,每条船都坐满了。
其中大船租了()条。
A. 5B. 6C. 8D. 10二、判断题(共2题;共4分)6.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用列表法,也可以用假设法。
()7.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28只脚。
鸡有7只,兔有3只。
()三、填空题(共13题;共26分)8.52人去乘船,有乘4人和乘8人的船共9条,正好坐满。
大船有________条,小船有________条。
9.停车场有三轮车和小汽车一共18辆,淘气数了一下,共有66个轮子,小汽车有________辆。
10.春风小学3名云参加数学竞赛,共10道题,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一道题扣3分,这3名同学都回答了所有的题,小明得了87分,小红得了74分,小华得了9分,他们三人一共答对了________道题.11.全班有54人去公园划船,共租用了10只船。
每只大船坐6人,每只小船坐4人,且所有的船刚好坐满,租用的大船有________只,租用的小船有________只。
12.李刚到家具城买了椅子和凳子共19把,每把椅子35元,每把凳子20元,共付现金440元.椅子买了________把,凳子买________把.13.一个笼子里有8条腿的蜘蛛和6条腿的蚱蜢共20只。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填空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1.(2008秋•凤庆县期中)在计算1.520.36÷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 移动 位,同时扩大倍,变成 除以 .2.0.97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2018秋•曲阜市期中)2.1850.23÷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商是 位小数.4.(2016秋•遵义期末)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 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 公里.5.(2016秋•淮阴区校级期中)三个连续一位小数的和是21.3,这三个小数分别是 、 、 .6.(2013秋•宁波月考)3.7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7.120.25÷= 25÷ 1.90.519÷=÷ 1.80.6 3.6÷=÷ 5.44 1.654.4÷=÷8.根据22.44 5.6÷=,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2.240.4÷= 2244÷= 22.40.04÷= 5.64⨯= .9.(2014秋•南安市期末)在横线上填上“>”、“ <”或“=”.2.4 1.2÷ 2.4 0.350.99÷ 0.35 09.9÷ 9.9 7.253.2÷ 7.25 1.5÷.10.(2019•防城港模拟)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1)82.8 2.4÷= (2)4.02613.2÷=11.(2019春•新田县期末)811÷的商用循环小数简记为 ,循环节是 ,结果保留三位小数是 .12.(2019•福田区)3.250.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 .13.(2018秋•西山区期末)把3.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5.6里面有 个0.7;15是2.5的 倍;一个数的9倍是1.8,这个数是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4.(2014秋•雄县校级期中)2.50.461÷=⋯ ( )15.(2018秋•兴仁县期中)一个数除以0.01与这个数乘100的结果相同.( )16.(2017秋•泸州期末)小数除以小数商不一定比被除数小. ( )17.(2016秋•金堂县校级期末)一个数除以0.98,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 )18.(2012秋•城阳区校级期末)0.3(0)÷≠的商一定大于x.()x x三.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9.(2018秋•南通月考)小明列竖式计算“3.38 1.6÷”的商,如图所示,当商到2.1时,余数为“2”,这里的“2”表示()A.2个一B.2个十分之一C.2个百分之一D.2个千分之一20.(2019•福田区)下面算式的商是循环小数的是()A.0.92÷D.12.528÷÷C.1.266÷B.0.16321.(2017秋•二七区期末)不用计算,你认为结果大于12.8的算式是()A.12.80.99÷C.12.81÷⨯B.12.80.9922.(2018秋•晋安区期中)0.50.80.91(÷=⨯=⨯=⨯、b、c、d均不等于0),则a、b、d中最大a b c d a的是()A.a B.b C.c D.d23.(2014秋•云城区校级月考)0.1026 1.25÷的商为0.082时,余数应是()A.10B.0.1C.0.01D.0.0001四.计算题(共28分)24.(2019•郴州模拟)直接写出得数.(共8小题,每小题0.5分,共4分)⨯=÷= 3.62÷=0.65 1.3÷=0.360.48.10.9+=0.32 1.6÷=÷=7.5 1.54.50.2⨯=8.65 1.525.(2019•武侯区)竖式计算,最后一题验算.(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9.36 5.2÷=验算:÷=(4)41.632÷=(2)32.819÷≈(保留两位小数)(3)72.90.0926.计算下面各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4.632.559.34.05 1.50.03÷÷ 1.920.12 2.7+÷÷⨯ 1.7750.50.22.160.270.12÷÷(3.2 1.2)0.08五、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数。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三单元(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惘.然(wǎnɡ)嗤.笑(chī) 阴晦.(huì)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C.狗吠.(fèi) 戳.穿(cuō) 妒忌..(dù jì)D.诧.异(chà) 过瘾.(yǐn) 拮.据(jié)【解析】选C。
“戳”应读c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隔漠心旷神怡仓皇逃窜B.阴晦神情恍惚神色张皇C.栈桥迟疑不决竭斯底里D.煞白斩钉截铁知之不理【解析】选B。
A项中的“隔漠”应为“隔膜”; C项中的“竭斯底里”应为“歇斯底里”; D项中的“知之不理”应为“置之不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莫.名其妙(没有人) 日甚.一日(比)B.狼狈不堪..(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不能忍受) 惘然C.郑重..(轻视,看不起)..其事(严肃认真)鄙夷D.聚族.而居(各民族)阴晦.(昏暗)【解析】选D。
“聚族而居”中“族”是同一家族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小说《心声》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一堂公开课的故事,提出了当前教育存在的某种问题。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主人公是于勒。
【解析】选D。
《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不是于勒,应该是菲利普夫妇。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算式中,商大于1的是()A.7.5÷8.6B.3.4÷3.23C.0.24÷0.42D.75÷752.8÷7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是()A.1.1B.1.14C.1.143D.1.14293.商最大的是()A.7.3÷0.025B.7.3÷0.25C.7.3÷2.54.下列算式中,商比被除数大的是()A.63.7÷7B.63.7÷6.7C.63.7÷0.075.a是大于0的数,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数是()A.a÷0.01B.a×1.01C.a÷1.016.如图,计算28÷16时,竖式中的120表示的是120个()A.一B.十分之一C.百分之一7.0.63÷7的商是9个()A.一B.十分之一C.百分之一D.千分之一8.从6里面连续减去()个0.1,结果是0.A.60B.6C.600D.66二.填空题(共7小题)9.30.6÷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结果是.10.两个因数的积是3.84,其中一个因数是1.6,另一个因数是.11.5÷6商是小数,商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12.计算(用“四舍五入”法将得数凑整到百分位):9.81÷4.2=13.计算7.1÷2.5时,先将2.5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再将7.1的小数点向移动位,使除数变成后再进行计算.14.在横线里填上“>”“<”“=”.2÷30.67 4.4×1.1 4.4÷1.165÷0.0165×1006.3÷0.363÷38.1÷0.98.194×0.994 15.18.3÷0.19的商取整数时,余数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6.0.3÷0.4,商是0.7时,余数是2.(判断对错)17.一个数(0除外)除以0.01,等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判断对错) 18.一个数除以0.2,相当于将这个数扩大到原数的5倍.(判断对错) 19.1.21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判断对错)20.2.5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必定小于2.5.(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1.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36.9÷0.6=44.1÷0.35=☆6.192÷0.24=五.应用题(共2小题)22.哪种牛奶便宜些?23.王爷爷买了3千克苹果花了15.0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六.操作题(共1小题)24.在如图所示的图中把计算2÷0.4的思考过程画一画、圈一圈.七.解答题(共2小题)25.下面是芳芳用竖式计算10.2÷4的计算过程,按要求填空.26.下面哪些题的商是小于1的,在下面画“√”,不是的画“×”.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要使商大于1,那么被除数应大于除数,在选项中找出即可.【解答】解:A、7.5÷8.6,7.5<8.6,商小于1;B、3.4÷3.23,3.4>3.23,商大于1;C、0.24÷0.42,0.24<0.42,商小于1;D、75÷75,商等于1.故选:B.【点评】通过平常的计算我们可以总结规律:两个数相除(都不为0),被除数大于除数时商大于1;被除数等于除数商等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小于1.2.【分析】8÷7的商是一个无限小数,除到商的数点后面第二位时约等于1.14,根据“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方法,把第二位上的“4”舍去即可.【解答】解:8÷7≈1.1故选:A.【点评】此题是考查小数的除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方法.3.【分析】根据选项可知:被除数都是7.3,则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据此选择.【解答】解:0.025<0.25<2.5答:商最大的是7.3÷0.02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除法的性质,关键从选项出发,利用除法的意义做题.4.【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63.7÷7<63.7;B、63.7÷6.7<63.7;C、63.7÷0.07>63.7.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不用计算判断商与被除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方法.5.【分析】假设a=1.01,符合a是大于0的数的题意,逐个代入下列算式,即可得解.【解答】解:若a=1.01,代入得:a÷0.01=1.01÷0.01=101,a×1.01=1.01×1.01=1.111,a÷1.01=1.01÷1.01=11<1.111<101,则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数是a÷1.01.故选:C.【点评】采用特殊值法,可以解决比较明显的此类问题.6.【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即可得到竖式中的120表示的是120个十分之一,从而求解.【解答】解:观察算式可知,计算28÷16时,竖式中的120表示的是120个十分之一.故选:B.【点评】考查了小数除法,关键是熟悉计算法则以及小数的意义.7.【分析】先求出0.63÷7的商,再根据数的组成即可求解.【解答】解:0.63÷7=0.09,商是9个百分之一.故选:C.【点评】考查了小数除法,关键是求出0.63÷7的商.8.【分析】相同数之差是0,即6﹣6=0,求6里面有多少个0.1,用6除以0.1.【解答】解:6÷0.1=60即6是60个0.1因为6﹣6=0所以从6里面连续减去60个0.1,结果是0.故选:A.【点评】关键是弄清6里面有多少个0.1,根据除法的意义,用6除以0.1就是6包含的0.1的个数.二.填空题(共7小题)9.【分析】本题要据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进行分析计算即可.【解答】解:30.6÷0.68=45,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结果是45.故答案为:十,45.【点评】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10.【分析】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就用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据此把已知数代入关系式解答即可.【解答】解:3.84÷1.6=2.4答:另一个因数是2.4.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考查乘与除互逆关系的灵活运用,用到的关系式为: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1.【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5÷6=0.8333……,根据无限的小数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且循环小数的位数也是无限的,所以0.8333……是循环小数,要保留二位小数,就要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然后再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5÷6=0.8333……0.8333……是循环小数0.8333…≈0.83答:5÷6商是循环小数,商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83.故答案为:循环,0.83.【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近似数的求法.12.【分析】根据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计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即可.【解答】解:9.81÷4.2≈2.34故答案为:2.34.【点评】在列竖式完成有关于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数位的对齐及小数点位置的变化.13.【分析】本题根据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分析填空即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将除数化成整数,然后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解答】解:计算7.1÷2.5时,先将2.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将7.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使除数变成整数后再进行计算.故答案为:右,一,右,一,整数.【点评】本题通过具体算式考查了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的理解与应用.14.【分析】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比较,(两个因数都不为0),要看另一个因数;如果另一个因数大于1,则积大于这个因数;如果另一个因数小于1,则积小于这个因数;如果另一个因数等于1,则积等于这个因数;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被除数;除以等于1的数,商就等于被除数;除以小于1但不为0的数,商就大于被除数;由此规律解决问题.【解答】解:2÷3<0.67 4.4×1.1>4.4÷1.165÷0.01=65×1006.3÷0.3=63÷38.1÷0.9>8.194×0.9<94故答案为:<;>;=;=;>;<.【点评】这种题目从整数的乘法到小数乘法、分数乘法都有渗透,做题时要靠平时的积累,不要单凭计算去判断,要形成规律.15.【分析】18.3÷0.19=96.315789……;当商取整数时,就是96,那么根据余数=被除数﹣商×除数求解.【解答】解:18.3÷0.19=96.315789……;当商取整数时,就是96,此时余数是:18.3﹣0.19×96=18.3﹣18.24=0.06.故答案为:0.06.【点评】解决本题先求出商,再根据余数=被除数﹣商×除数求解.三.判断题(共5小题)16.【分析】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那么“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0.3﹣0.4×0.7=0.3﹣0.28=0.02答:余数是0.02.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故答案为:0.02.【点评】此题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四者间的关系进行解答.17.【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一个数(0除外)除以0.01,等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一个数(0除外)除以0.01,即乘0.01的倒数100,由乘法的意义可知等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故原来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18.【分析】根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0.2,就等于乘0.2的倒数即5,相当于将这个数扩大到原数的5倍;由此判断.【解答】解:一个数除以0.2,就等于乘0.2的倒数即5,相当于将这个数扩大到原数的5倍.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小数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小数,等于乘这个小数的倒数.19.【分析】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1.21÷0.3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余数也扩大了10倍,而且余数是0.1,缩小10倍后余数是0.01.【解答】解:1.21÷0.3=4……0.01,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对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的灵活应用.20.【分析】因为小数有大于1的小数,和小于1的小数,而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小数,商就小于这个数,反之就大于这个数.【解答】解:一个数除以小数,当除以一个小数大于1时,所得的商小于被除数,当除以一个小于1的小数时,所得的商大于被除数,所以题干的说法不全面,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由此即可得出结论.四.计算题(共1小题)21.【分析】根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解答】解:36.9÷0.6=61.544.1÷0.35=126☆6.192÷0.24=25.8【点评】考查了小数除法的笔算,根据其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五.应用题(共2小题)22.【分析】求哪种牛奶便宜,由于每箱的包数、售价都不同,要求出每毫升多少钱,通过比较即可确定哪种便宜.【解答】解:40÷(250×16)=40÷4000=0.01(元/ml)33.6÷(250×12)=33.6÷3000=0.0112(元/ml)0.01<0.0112答:规格250ml×16包的那种便宜.【点评】此题属于图、文应用题.解答图文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所提供的信息,弄清条件和问题,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解答.23.【分析】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列出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15.06÷3=5.02(元)答:每千克苹果5.02元.【点评】考查了小数除法,关是熟悉单价=总价÷数量的知识点.六.操作题(共1小题)24.【分析】先在图中画出20个小格,再把20小格平均分成4份,得到平均每份是多少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2÷0.4=20÷4=5【点评】考查了小数除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七.解答题(共2小题)25.【分析】根据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位上面,计算10.2÷4时,个位商2后,个位商的余数是2,比除数小不够商1,所以把十分位商是2拉下来,竖式中的“22”表示22个十分之一,十分位商5,十分位商的余数是2,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再小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所以,竖式中的“20”表示20个百分之一,据此解答.【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及应用.26.【分析】一个大于0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乘商小于这个数,除以1商等于这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根据各算式中被除数整数部分与除数即可确定其商大于1还是小于1.【解答】解:【点评】此题是考查小数除法.不论整数除法、小数除法、还是分数除法,只要被除数大于1,根据除数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即可确定其商大于1还是小于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单元评价检测(三)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45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0·百色中考)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解析】选B.照相、摄像时,在凸透镜后的胶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通过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2.(2010·绵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观察这套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小于5 cmB.等于5 cmC.大于5 cm而小于10 cmD.大于10 cm【解析】选A.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要通过凸透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应该使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所以本题中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5 cm.3.如图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符号的虚像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解析】选D.螺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会聚作用,A项错;要成放大的像,应使f<u<2f,故B项错;投影仪是将实际光线会聚在屏幕上成像,是实像,故C项错;在投影仪成像过程中,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水平放置的胶片图像可以投在竖直悬挂的屏幕上,方便观看,故D项正确.4.如图所示,左边的实线框内是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在胶片上的图样,若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天花板上看到的像的形状为(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投影仪的成像特点,胶片在投影仪中是用来作为成像的物体,经过凸透镜后,在天花板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故选A.5.(2010·广安中考)“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他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解析】选D.要使几位同学进入取景框内,需增大照相机与同学的距离,则照相机应向后移,此时像变小,像距变小,镜头应向后缩.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当u=1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动到30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解析】选D.由图象可知,该透镜焦距是10 cm,故当u=15 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当u=25 cm时成缩小的像.7.(2010·广州中考)如图所示,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解析】选B.由a、b两图比较可知,镜片把眼睛放大,相当于放大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由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减弱引起的,故用凸透镜矫正,B对.8.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四百周年,联合国将2009定为国际天文年(图为宣传画).伽利略望远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关于凸透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B.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三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光屏上【解析】选B.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项中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C都错;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错;只有B选项,u=3f>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题,每空2分,共30分)9.当小玲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副眼镜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副眼镜形成的光斑情况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由此可判断眼镜甲是________透镜,眼镜乙是________透镜.【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太阳光是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亮,表明该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光斑中间较四周暗,表明该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答案:凸凹10.图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________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________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焦点,且焦点在主光轴上,故a点是焦点.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遮光能力越弱,所成的像就越大,所以甲的焦距小,乙的焦距大.答案:a 乙11.如图所示,对于大写字母F,选择正确的编号填空.(1)在照相机的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__;(2)在照相机底片上成的像为____________;(3)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___.【解析】在照相机的取景框上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底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1)A (2)C (3)D12.(2010·黄冈中考)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 __(选填“透镜”或“电路板”).【解析】通过透镜观察一个较小的物体,该透镜能将较小物体放大,便于观察,故该透镜是凸透镜,由题意,查看电路板是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此时u<f即小于1倍焦距;同时照明灯照亮电路板是为了增加电路板的亮度,使所成像更清晰.答案:凸虚小于1倍焦距电路板13.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要成像,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照相机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由表中参数可知,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等于34 mm,所以物距应大于68 mm,承接实像的感光层离镜头的距离应大于34 mm小于68 mm.答案:大于34 mm小于68 mm 大于68 mm14.在合适照明情况下,正常的眼睛观看25 cm远的物体时,既清楚又不会感到疲劳,因此把25 cm的距离称为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那么他的眼球对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可用图示中的________表示,配戴________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解析】由题意知,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25 cm,说明此人是近视眼,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时利用凹透镜对光进行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答案:甲凹透镜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个题,每题3分,共6分)15.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解析】物体上一点反射的所有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都相交于该点的像点,其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F.答案:16.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是S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1)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焦点;(2)画出入射光线SP的折射光线.【解析】由点S发出并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在S′点,所以直接连接PS′,就是SP的折射光线.图中并没有给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要找出凸透镜的焦点,需要先画出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这条光线的折射光线也过S′点,它与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答案:四、简答题(4分)17.张奶奶家的堆柴屋是用塑料薄膜作顶的(如图所示),一个雨过天晴的正午,张奶奶家柴屋里的柴草突然着火了.小明和村里的人们一起及时赶到,迅速将火扑灭.可谁是纵火犯呢?小明决定当一次侦探.分析了事故现场后,小明一拍脑门说道:“原来是它!”你知道纵火犯是谁吗?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由题图可知棚顶积水形成了一个水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柴草堆上将太阳光会聚成面积小、温度高的点,引燃柴草.答案:纵火犯是塑料薄膜顶棚的积水和阳光.雨后顶棚上的积水,形成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水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当正午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射时,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因为“水透镜”的面积较大,所以焦点处的温度很高,足以点燃柴草,引起火灾.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题,18题6分,19题8分,共14分)18.(2010·宿迁中考)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2)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3)使烛焰向右移动2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解析】(1)由题图知,烛焰的高度过高,故应将蜡烛的位置调低一些. (2)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向右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1)下(2)10 (3)右放大19.某同学正在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在实验时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有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有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________是凹透镜,________是凸透镜.(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________.(填写实验现象序号)【解析】(1)由题中现象①可知,眼镜甲使凸透镜成像延迟,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甲是凹透镜;由现象②可知,眼镜乙使凸透镜成像提前,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乙是凸透镜;(2)远视眼矫正,用凸透镜,近视眼矫正,需用凹透镜;答案:(1)甲乙(2)②①六、阅读理解题(6分)20.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因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距眼睛约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用眼,比如看书、电视、计算机,都会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填以下选项).A.0~10cmB.10 cm~25cmC.10cm~极远处D.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眼睛所成的像和照相机相同,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只是眼睛可以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来获得清晰的像,而照相机可以通过改变像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答案:(1)倒立的 (2)焦距(凸起程度) 像距(3)C (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cm,或做眼保健操,或不要长时间看书写字,或看书写字的姿态要端正等。
单元评价检测(三)(Unit 3)(90分钟120分)Ⅰ. 听力(20分)(Ⅰ)录音中有五个句子, 听一遍后, 选择与其意思相符的图片。
(5分)1. It’s a pencil.2. This is my pen.3. Is this a schoolbag?4. Is this her pencil box?5. That is my English book.(Ⅱ)录音中有五组对话, 听一遍后, 选择正确答案。
(5分)6. Who is that boy?A. Pe ter’s brother.B. Peter’s cousin.C. Peter’s uncle.7. What color is the boy’s jacket?A. Blue.B. Black.C. Brown.8. What is that in the library?A. A baseball.B. A picture.C. A schoolbag.9. Whose (谁的) pencil box is it?A. Eric’s.B. Paul’s.C. The girl’s.10. What’s Alice’s phone number?A. It’s 679-5231.B. 679-7162.C. 769-7612.(Ⅲ)录音中有一组长对话, 听一遍后, 选择正确答案。
(5分)11. ________ lost the schoolbag.A. Ms SmithB. JohnC. John’s brother12. ________ found the schoolbag.A. Mr SmithB. John’s friendC. Ms Smith13. The schoolbag is ________.A. black and blueB. blue and greenC. blue and red14. Some books, two notebooks and ________are in the schoolbag?A. a blue pencil boxB. a black pencil boxC. a green eraser15. The schoolbag is in ________now.A. Classroom 7CB. Classroom 7EC. Classroom 8C(Ⅳ)录音中有一篇短文, 听两遍后, 选择最佳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小学语文-有答案-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语。
2. 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拉弦________ (lā xián) (lā xuán) (lā gōng)②半晌________ (bàn xiáng) (bàn shǎng) (bàn xiàng)③教诲________ (jiào huì) (jiāo huì) (jiào huǐ)3. 把下面的词语和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辕________辙和________悦________________口________声恍________大________ 若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绵起________①________ ,冰在薄处裂。
②莫看________ ,要看水底万丈深。
③花盆里长不出________ ,________里飞不出雄鹰。
④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 ,不怕千万事。
4. 选词填空。
教育教诲①妈妈________我,要尊老爱幼,懂得照顾别人。
②离开母校很久了,可班主任的________ ,我永远不忘。
有名著名闻名③妈妈是单位________的朗诵高手。
④黄山风景秀丽神奇,________中外。
⑤《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先生是我国________的作家。
语言表达照样子,写句子。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今年的春天有点冷,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吗?(2)这美妙的琴声怎么不令人陶醉?(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现代文阅读读一读,完成练习。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___(huán hái)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___(liáng liàng)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___(hǎo 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中,∠1等于多少度?A.15°B.45°C.60°2.早上6:00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是()A.锐角B.直角C.钝角D.平角3.如图中∠1和∠2两个角相比,()A.∠1=∠2B.∠1>∠2C.∠1<∠24.量角器使用正确的是()A.B.C.5.下面的选择中,斜面是()时,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落得更慢些.A.10度B.25度C.40度D.65度6.度量一个角,角的一边对着量角器外圈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量角器内圈上“70”的刻度,这个角是()A.70°B.110°C.180°D.100°7.周军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时,角的一条边和内圈的0刻度重合,读数时他误读了外圈的刻度,读出75°,这个角的实际度数是()A.105°B.75°C.15°8.小王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时,误把外圈刻度当成了内圈刻度,读得度数是120°,正确的度数是()A.30°B.60°C.100°9.从3:15到3:30这段时间里,钟表的分针旋转了()A.120度B.90度C.30度D.360度10.度量一个角,角的一条边对着量角器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120”的刻度,这个角是()度.A.60B.120C.180二.填空题(共8小题)11.3时整,时针与分针夹角是度,7时整,时针与分针较小的夹角是.12.如图∠1=°,∠2=°,∠3=°.13.钟面上的分针,走1小时,正好转成了一个周角.….14.量角步骤的第一步是把量角器的与角的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15.斜坡与地面成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16.已知∠1+∠2=125°,∠1=72°,那么∠2=°.17.钟面上,当分针走了1分钟的时候,秒针转动的度数是.18.从3:00到4:00时针旋转了度,分针旋转了度.三.判断题(共5小题)19.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35°的角..(判断对错)20.分针走半小时旋转180°.(判断对错)21.小马虎用量角器量角时,由于误把外圈当成内圈刻度,读出刻度数为150°,正确的度数应该是30°.(判断对错)22.一天中,当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整时刻有4个..(判断对错)23.读角的时候,对照量角器内圈的度数读数就可以了..(判断对错)四.操作题(共1小题)24.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并画出与它们同样大的角.五.解答题(共8小题)25.量出下列各角的度数,想一想,量角时要注意什么?26.先量一量,在括号里填度数,再在O里填上“>”“<”或“=”.27.如图,已知∠1=60°,则∠2、∠3、∠4分别是多少度?28.把直角三等分.29.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把它的一角折叠过来,已知∠1=30°你能求出∠2等于多少度吗?30.求下面各个三角形中∠A的度数31.如图,∠1=40°,求∠2和∠3的度数.32.如图,∠4是△ABC的一个外角,你能想办法证明“∠4=∠1+∠2”吗?请你有根有据地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由题意得:∠1是两个三角板上60度角和45度角的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60°﹣45°=15°.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三角板上的角的度数.2.【分析】结合钟表,早上6:00时,时针正指着6,分针正指着12,两针成一直线.再根据角的定义判断是什么角.【解答】解:早上6:00时,时针正指着6,分针正指着12,两针成一直线,两针成一直线时所组成的角是平角.故选:D.【点评】此题是考查角的认识及应用.3.【分析】因为∠1+∠3=90°,∠2+∠3=90°,所以∠1=∠2;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3是公共角,∠1+∠3=90°,∠2+∠3=90°,所以∠1=∠2;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1和∠3互余,∠2和∠3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分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另外,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一个是内圈刻度,一个外圈刻度,要看清角的一条边是和量角器的内圈的还是外圈的0刻度线对齐,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量角器的中心没有和角的顶点对齐,所以A不正确;B、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但量角器的另一条边和应该指向外圈的刻度,所以B不正确;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的掌握情况,注意要看清角的一条边是和量角器的内圈的还是外圈的0刻度线对齐.5.【分析】当木板与地面夹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向下滚动时就越快,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65>40>25>10,所以选项中木板与地面夹角是10度时最符合要求.故选:A.【点评】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本题是生活常识,比较简单.6.【分析】度量一个角,角的一边对着量角器外圈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量角器内圈上“70”的刻度,这个角的度数是180°与70°之差,即110°.【解答】解:如图度量一个角,角的一边对着量角器外圈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量角器内圈上“70”的刻度,这个角是110°.故选:B.【点评】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关键是量角器的正确、熟练使用.7.【分析】根据量角器的构造即可求解,注意外圈刻度与内圈刻度的和是180°,误把外圈刻度当成了内圈刻度,读得度数是75°,正确的度数是(180﹣75)度;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180°﹣75°=105°.答:正确的度数应该是105°.故选:A.【点评】考查了量角器的认识,是基础题型.8.【分析】根据量角器的构造即可求解,注意外圈刻度与内圈刻度的和是180°,误把外圈刻度当成了内圈刻度,读得度数是120°,正确的度数是(180﹣120)度;由此选择即可.【解答】解:180°﹣120°=60°.答:正确的度数应该是60°.故选:B.【点评】考查了量角器的认识,是基础题型.9.【分析】钟面圆周一周是360°,分针60分钟转一周,那么每分钟转:360°÷60=6°;又由于从3:15分到3:30分经过了:30﹣15=15分钟,形成的角是15×6=90度;据此解答.【解答】解:360°÷60=6°6×(30﹣15)=6×15=90(度)答:钟表的分针旋转了90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钟表上的分针所转过的角度计算,注意分针每分钟转动6°.10.【分析】因为角的一条边对着量角器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刻度“120”,说明从180度到120度之间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们之间有180﹣120=60个小格,每个小格所对的角度是1度,60个小格就是60度,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80°﹣120°=60°.答:这个角是60°.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量角器的灵活运用,任意2个刻度之间的差就是2个刻度中间夹角的度数.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画出图形,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解答】解:3点整,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因此3点整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正好是3×30°=90°;7点整,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因此7点整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正好是5×30°=150°.故答案为:90;150度.【点评】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在钟表问题中,利用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12.【分析】由题意得:∠1和55度角组成直角,所以90度减去55度就是∠1的度数;∠3和55度角组成平角,所以180度减去55度就是∠3的度数;∠2和∠3组成平角,所以180度减去∠3的度数就是∠2的度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90°﹣55°=35°;∠3=180°﹣55°=125°;∠2=180°﹣125°=55°.故答案为:35;55;125.【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利用特殊角解答.13.【分析】依据钟面的特点可知,1小时分针旋转1圈,即为360°,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因为钟面上1小时分针就旋转1圈,即360°,所以形成的角是周角;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钟面特点以及角的分类.14.【分析】根据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可知,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解答】解:量角步骤的第一步是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故答案为:中心,顶点,重合.【点评】本题考查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15.【分析】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当斜坡与地面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当斜坡与地面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故答案为:45°.【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16.【分析】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得∠2=125°﹣72°=53°,由此即可填空.【解答】解:∠2=125°﹣72°=53°,故答案为:53.【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17.【分析】依据钟面的特点可知,分针走了1分钟,则秒针旋转1圈,即为360°,据此即可进行解答.【解答】解:钟面上,当分针走了1分钟的时候,秒针转动的度数是360°;故答案为:36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钟面特点以及角的度量.18.【分析】从3:00到4:00时针从3走到了4,走了5个小格,分针从12走到12走了60个小格,钟面上每个格子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60.据此解答.【解答】解:360°÷60×5,=6°×5,=30°,360°÷60×60,=6°×60,=360°,答:从3:00到4:00时针旋转了30度,分针旋转了360度.故答案为:30,360.【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时针和分针走的格子数,再根据每个格子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进行解答.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一副三角板,一个三角板的角有30°、60°、90°,等腰直角三角板的角有45°、90°,用它们进行拼组,看是否能得出135°即可.【解答】解:一副三角尺中的角的度数分别是30°,45°,60°,90°;45°+90°=135°,所以能拼组得到135°的角;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20.【分析】由对钟表的认识可知,分针走1圈是1小时,即分针1小时走360°,半小时走半圈,旋转了180°.【解答】解:分针走半小时旋转180°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钟表的认识及角的认识.21.【分析】根据量角器的构造即可求解,注意外圈刻度与内圈刻度的和是180°.【解答】解:180°﹣150°=30°.答:正确的度数应该是30°.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量角器的认识,是基础题型.22.【分析】钟面上被分成了12个大格,每格是360°÷12=30°,在3点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分针与时针相差3格,它们之间的夹角是30°×3=90°;当9点时,分针与时针相差3格,它们之间的夹角也是90°.而时钟一天走2圈,依此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当3点和9点时,分针与时针都相差3格,它们之间的夹角是30°×3=90°,又因为时钟一天走2圈;故一天中,当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整时刻有2×2=4个.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钟面的认识,以及有关钟面的计算问题.23.【分析】根据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可知,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内零刻度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内圈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同样角的一条边与外零刻度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外圈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此题得解.【解答】解:量角时,如果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内圈0°刻度线重合,要看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如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要看量角器的外圈刻度.所以“读角的时候,对照量角器内圈的度数读数就可以了”此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能力,关键是看清楚角的一边对齐的0刻度是量角器的内圈还是外圈.四.操作题(共1小题)24.【分析】用量角器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其中一边重合,与另一边重合的刻度所显示的度数就是该角的度数.用量角器画角时,先画一射线,把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过量角器上某一度数的点画与原射线有一个公共点的射线,两射线所夹的角就是量角器所显示的角的度数.【解答】解: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并画出与它们同样大的角.【点评】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关键是量角器的正确、熟练使用.五.解答题(共8小题)25.【分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是: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边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经过的量角器上所显示的刻度就是被量角的度数.【解答】解:【点评】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量角器的正确、熟练使用是关键.26.【分析】先用量角器测量出每组角的度数,再比较大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30°、<、40°,80°、<、130°.【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根据角的度量方法正确量出各角度数.27.【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每相邻的两个角都组成一个平角,据此利用平角的度数和∠1=60°,即可分别计算出∠2、∠3、∠4的度数.【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2=180°﹣60°=120°;∠3=180°﹣120°=60°;∠4=180°﹣60°=120°;答:∠2是120°,∠3是60°,∠4是12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图形中的特殊角:平角的度数进行计算解答.28.【分析】(1)以点B为一顶点作等边三角形;(2)作等边三角形点B处的角平分线.【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29.【分析】根据折叠的方法可得:∠1=∠3=30°,因为∠1、∠2、∠3的和是90°,所以∠2=90°﹣30°﹣30°=30°.【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2=90°﹣30°﹣30°=30°.答:∠2=30°.【点评】抓住图中的特殊角,即90度的角,根据折叠的方法得出图中∠1=∠3,即可解答问题.3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特征解答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90°,∠ACB=60°.所以,∠BAC=90°﹣∠BAC=90°﹣60°=30°;∠A=180°﹣∠B﹣∠C=180°﹣135°﹣20°=2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特征.31.【分析】根据平角和直角的定义可求∠2的度数,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3的度数即可.【解答】解:∠2=180°﹣90°﹣40°=50°∠3=180°﹣40°=140°答:∠2的度数是50°,∠3的度数是140°.【点评】考查了角的度量,直角的度数是90°;平角的度数是180°.32.【分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所以∠1+∠2+∠3=180°,又因为∠3和∠4组成一个平角,所以∠3+∠4=180°,∠3没变,所以∠4=∠1+∠2.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证明:因为∠1+∠2+∠3=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3+∠4=180°,(平角的特征)∠3=∠3,所以∠4=∠1+∠2.(等量代换).【点评】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特征解答.。
单元检测三
满分:16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由三条直线x=0,x=2,y=x3和y=0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2.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导函数y=f′(x)的图象可能是 .
3.设f(x)=x2(2-x),则f(x)的单调增区间是 .
4.设a∈R,若函数y=e x+ax,x∈R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 .
y=-4,那么p、q的值分别5.已知函数y=f(x)=x3+px2+qx的图象与x轴切于非原点的一点,且
min
为 .
6.已知x≥0,y≥0,x+3y=9,则x2y的最大值为 .
7.下列关于函数f(x)=(2x-x2)e x的判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f(x)>0的解集是{x|0<x<2};
②f(-2)是极小值,f(2)是极大值;
③f(x)没有最小值,也没有最大值.
8.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0,f(3)-f(2),f′(2),f′(3)的大小顺序为 .
9.设f (x )=
2
2e x x +-,g (x )=
x
x
e ,对任意x 1,x 2∈(0,+∞),若有k x
f )(1≤1)(2+k x
g 恒成立,则正数k 的取值范
围是 .
10.定义在R 上的可导函数f (x ),已知y =e f ′(x )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 =f (x )的增区间是 .
1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压缩力F 与缩短的距离l 按胡克定律F =kl 计算.今有一弹簧原长90 cm ,每压缩1 cm 需0.049 N 的压缩力,若把这根弹簧从80 cm 压缩至60 cm (在弹性限度内),则外力克服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为 J.
12.如图所示,曲线y =x 2
-1及x 轴围成图形的面积S 为 .
13.若函数f (x )=
1
42
+x x 在区间(m ,2m +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f (x )=3x 2
+2xf ′(2),则f ′(5)=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5.(14分)已知函数f (x )=x 3
-2
1x 2
+bx +c . (1)若f (x )在(-∞,+∞)上是增函数,求b 的取值范围;
(2)若f (x )在x =1处取得极值,且x ∈[-1,2]时,f (x )<c 2
恒成立,求c 的取值范围.
16.(14分)设p :y =(x 2
-4)(x -a )在(-∞,-2)和(2,+∞)上是单调增函数;q :不等式x
0⎰(2t -2)d t >a 的解
集为R ,如果p 与q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求a 的取值范围.
17.(14分)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由于遇到紧急情况,火车以速度v (t )=5-t +t
155
(单位:m/s)紧急刹车至停止.求:
(1)从开始紧急刹车至火车完全停止所经过的时间;
(2)紧急刹车后火车运行的路程比正常运行的路程少了多少米?
18.(16分)已知A (-1,2)为抛物线C :y =2x 2
上的点,直线l 1过点A 且与抛物线C 相切,直线l 2:x =a (a <-1)交抛物线C 于点B ,交直线l 1于点D . (1)求直线l 1的方程; (2)求△ABD 的面积S 1;
(3)求由抛物线C 及直线l 1和直线l 2所围成的图形面积S 2.
19.(16分)如图所示,P 是抛物线C :y =
2
1x 2
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并与抛物线C 在点P 的切线垂直,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另一点Q ,当点P 在抛物线C 上移动时,求线段PQ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并求点M 到x 轴的最短距离.
20.(16分)已知函数f (x )=(1+x )2
-a ln(1+x )2
在(-2,-1)上是增函数,在(-∞,-2)上为减函数. (1)求f (x )的表达式;
(2)若当x ∈⎥⎦
⎤
⎢⎣⎡--1e ,1e 1时,不等式f (x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f (x )=x 2
+x +b 在区间[0,2]上恰好有两个相异的实根,若存在,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