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人合理用药
- 格式:pdf
- 大小:120.28 KB
- 文档页数:1
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如何合理用药80多岁的朱大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等慢性病,每天清晨空腹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胶囊等5种以上的药物。
朱大爷常常苦恼于早上服用太多的药物而吃不下早饭,同时也担心药物之间是否有相互影响。
70岁的王奶奶因严重的肺炎入院,过去曾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胞磷胆碱片、二甲双胍片等药物。
入院后加用了抗生素、止咳化痰药。
王奶奶生病期间胃口不好,现在变得焦虑和烦躁,更不想吃东西了。
很多类似于朱大爷、王奶奶的老年患者会因成堆的药品而忧心忡忡,或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新的症状,那么对于多病共存的高龄慢病患者,该如何减少“用药负担”呢?老年机体对药物处理的特点口服药物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入血液循环。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组织和器官功能会逐渐衰退,例如胃肠道蠕动减慢,延长了药物到达肠道的时间,对一些在肠道吸收的药物,会影响其吸收的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的萎缩使分泌胃酸的壁细胞数量下降,胃液的酸碱度升高使一些药物容易解离,药物吸收变差。
内脏血流减少,如胃肠道的血流减少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肝肾功能减退影响药物的清除和排泄。
随着老年人脂肪组织占体重的比例增加,脂溶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量增加,滞留时间较长,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在老年人血浆中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率低,使游离在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升高。
总的来说是药物的吸收减少,代谢能力减弱,清除排泄功能降低,血药浓度升高[1]。
老年人多药联用的安全性老年慢病患者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两种药物如果与血清白蛋白同一部位结合,产生竞争性抑制,使某一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当老年患者发生由药物不良反应而引起的症状时,增加对抗不良症状的药物,其结果可能由于新增药物而又出现的新的不良事件。
老年患者因患多种疾病接受多个医生的诊治时,尤其是接受复方制剂时,可能会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部分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差,记忆力减退,可能存在增减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的情况。
老年人如何做到合理用药
老年人要合理地使用药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药物和剂型;二是制订最佳的给药方案,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疗程。
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药适应症要强,品种要少。
需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就是对症下药,决不可乱投药物。
要选择针对性强、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尽量简单,品种要少,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决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这样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
2、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法。
慢性病者尽量用口服制剂 (如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老年人尽量不用缓释片,因释放慢,吸收量增加,易产生毒性。
急性病者可选用注射用药(如静注、静滴、肌内或皮下注射),但一般老年人尽量少用肌内或皮下注射。
3、用药剂量要小。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要小,60~80岁老年人用成人剂量的3/4~4/5,80岁以上者则只用l/2。
有肝肾功能障碍的中老年人用量应更小。
鉴于老年人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用量就尽量做到个体化,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调整。
4、要遵照医嘱服药。
要按医生处方所规定的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用药。
未经医生同
意,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和剂量,到疗程时,要及时停药或减量。
由于老年人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或漏服等现象,常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用药时最好有人为其“把关”。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多种变化,其中包括药物代谢能力的下降、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退化等,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使用药物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格外慎重。
本文将就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做进一步探讨。
一、谨慎选择药品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选择,最好由医生开具处方。
尤其是一些高危药物,如镇静剂、催眠药、抗抑郁药等,老年人使用更要谨慎。
因为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会使老年人出现晕厥、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容易导致跌倒等意外伤害。
在选择药品时,还需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多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发生甚至药物安全性下降。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注意确保药品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
二、严格遵照医嘱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品。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恶化或症状的缓解,自行更改药品的用量或使用频率。
这样做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药物的用量与使用频率通常是经过医生精心计算为合适的,如过度减少用量或增加使用频率可能会导致用药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此外,一些药物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逐步停药,如缓慢减量逐步停用,如果老年人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反弹现象,况且停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的不适症状,因此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
三、注意副作用老年人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如消化道问题、皮肤过敏、代谢障碍等,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肺血栓、肾损害、血液过低等。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留意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此外,老年人病情千差万别,身体健康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药品的选用也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确定药品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四、合理饮食老年人在用药的同时,也需要合理饮食。
有些药物使用前或者使用中需要饭后服用,这是因为药品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伤害,而饭后服用则可以减轻这种刺激和伤害。
浅谈老年患者合理用药
老年人是药物的高风险群体,他们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药物剂量增加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
合理用药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从药物的疗效、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和多种药物的并用,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对老年人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老年人用药须量力而行,药物剂量应缓慢增加,而且要特别注意药物剂量、药物种类和老年人身体的反应。
药物的剂量不能超标,老年人多数有肝肾不全,如剂量过大会很快达到药物的毒性水平,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和其他副作用。
再次,老年人应该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老年人用药时间一定要规律,以免失去药物治疗的效果。
如果忘记服药,应及时补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最后,老年人在用药时,还应注意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如营养调理、身体对药物反应的观察和检查、生活习惯改变等。
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运动、饮食适度、充足的睡眠等,以增强老年人免疫力和生命活力。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及应对策略老年人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其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合理用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药物。
合理用药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导致对药物的处理能力减弱。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可能发生改变,因此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和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其次,老年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就增加了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常常存在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问题,容易忘记或错误使用药物。
因此,合理用药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针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应对策略:1. 定期复诊:老年人应定期到医生或药剂师那里复诊,以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医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2. 多学习:老年人应该主动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用量,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可以请教医生或药剂师,参加药物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自己的用药知识。
3. 统一管理:老年人可以将所有的药物都放置在同一个固定的地方,并建立一个详细的药物管理清单,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量、使用频率等信息。
同时,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设置定时提醒用药的方式,避免漏服或错误服药。
4. 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期间,应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如果出现不适或有需求要调整用药,应事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5. 注意存储:老年人应妥善存放药物,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情况。
避免各种药物混淆,以免造成错误用药。
6. 定期检查药物过期时间:老年人应该定期检查并处理过期的药物,防止使用过期药物带来不良后果。
7. 寻求专业帮助:老年人在遇到用药问题时,应随时寻求医生或药剂师的帮助。
这些专业人士可以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并解答老年人的疑问。
浅谈老年人合理用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生理功能减弱且疾病较多、用药多而复杂、依从性差。
注重老年人合理用药,已成为老年患者健康长寿的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是当今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1 老年人药理学特点1.1 老年人的用药特点老年患者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多变、病情凶险易恶化、多种疾病集于一身、并发症多,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约1/4~1/3的老年人同时使用4~6种药物,用药依从性较差。
1.2 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舌下给药吸收较差,酸性药物吸收减慢或减少,但大多数药物的吸收与青年人并无显著差异;水溶性药物在脂肪中分布容积减少,血液中药物浓度增加,脂溶性药物(苯巴妥类、地西泮)分布容积增加,T1/2延长,易在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反应;肝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增高,毒副反应有可能增加;药物排泄主要通过肾,老年人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过滤量下降,经肾排泄的药物清除减慢,消除速率下降毒副反应增加。
1.3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敏感,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高;对(胰岛素、葡萄糖等)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易引起肝损害;膀胱功能不稳定,强利尿药易引起尿失禁。
2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和注意事项2.1 明确用药目的,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人并非所有症状或慢性病都需要药物治疗,如对失眠的老年人,有时只需要调节生活习惯而不必使用中枢抑制药;又如老年抑郁患者,可合理安排其生活,丰富生活内容使其不再感到孤独,则不需抗抑郁药的治疗。
原则是不能用药的,应尽量避免用药。
2.2 给药方案应个体化,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在就诊时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情和目前所服药情况,以便医生正确诊断,合理选用药物。
应根据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确定给药方案,明确诊断后,确定药物治疗时,应慎重估价疾病的严重性和药物的危险性,恰当地选择疗效可靠、作用温和的药物,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排除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