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型城市公交网络脆弱性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81.33 KB
- 文档页数:6
城市交通规划中路网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以兰州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为例李鸿飞(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兰州,730050)【摘要】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建设和交通路网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由于两山夹河的鲜明特征和狭长带状的独特地形,面对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严重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兰州城市交通路网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和对策,调控交通需求、强化道路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有效交通供给能力的途径,适应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构建出自己的城市特色。
本文结合对兰州城区的地形特征和空间布局的分析,从城市规划角度,就交通路网的合理布局和兰州城区整体规划建设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公共交通;路网1 兰州城市的地形特征和交通布局兰州古城东西狭长,南北连山,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两山夹河”的独特自然环境风貌,也成为兰州城市的重要标志和特色景观。
兰州在道路网络规划和整个城市空间布局中,围绕“两山夹河”的特点,将整个市区按东西地域分割为四大块,依照带状组团组织城市用地,每组团之间保留了农田、果园,逐步形成了绿色隔离护林带。
南北两山与滨河绿化带的建设和带状组团的空间格局,是兰州城区建设中尊重自然的充分体现。
兰州城市多年来依照“干道广场体系”的规划理念进行城市建设,广场体系和其辐射的干道也成为兰州路网建造的主要模式。
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水平共同决定一个城市的交通流量。
就兰州狭长带状的城市布局,多数人的工作、生活都围绕带状范围往来,形成巨大的交通流,但带状特性和广场体系在人口快速增长时期,导致路网布局难以适应客运需求,公共交通不堪重负,道路设施惟有超负荷运转才能勉强维持。
就目前而言,兰州市内私车的拥有量还不算太多,其形成的危机还未显现,随着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严重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近期如不能有效增加市区道路容量,兰州道路拥堵,私车、小车出行难的情形必将很快出现。
带形城市交通策略研究——以兰州为例谢晓玲【摘要】该文从城市形态角度,在兰州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兰州的交通模式和交通策略.【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1(029)002【总页数】4页(P130-133)【关键词】带形城市;交通;兰州【作者】谢晓玲【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在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形成了很多带形城市。
兰州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
兰州和很多其他的带形城市一样,相对复杂的地形条件决定了城市建成区的用地形态呈带状分布。
然而,在这一类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其特殊空间结构的理性认识和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往往是下意识的随形就势,结果不能较好的将城市的功能、交通布局与空间形态特点有机结合。
“带形城市”(linear city)是一种主张城市空间形态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最早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的,其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图1)。
实践中带形城市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
这类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
但是带形城市纵向延伸导致市政设施的建设耗资大和低效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拉长和分散、交通物耗过大、发展必须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另外城市布局形态容易呆板;居民缺少中心感,城市内聚力薄弱等问题。
2.1 形态特点兰州市的城市可建设发展用地主要为河谷地,这一特点成为兰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也恰恰是这一用地特点使得兰州的城市发展只能沿黄河纵向延伸,从而形成了典型带形城市。
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兰州城市地处带形哑铃状河谷盆地,呈带状组团式分布。
2.2 道路规划建设概况兰州市城市道路网为带形,各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呈棋盘式路网结构 ,部分路网为放射式。
基于公共交通视角解决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摘要:兰州作为国内典型的带状河谷城市,城市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的正常发展,给市民的出行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不断修路建路只能导致恶性循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结合兰州市带状河谷地形提出解决公共交通问题是解决兰州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方法,进而对兰州市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公交车站点选择不合理、首末站点不均衡、线网差异过大等,最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如:改善公交站点的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线网结构、合理规划公交站点等,真正解决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
关键词:兰州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Abstract:Lanzhou, as a typical ribbon Valley city in China, where urban traffic problem has been plagu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problem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citizens’ travel and socio-economic. Traditional road’s unceasing construction and repairing only lead to a vicious cycle, which can’t sol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fundamentally. It is a fundamental method that combined with ribbon valley topography of Lanzhou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raffic congestion of Lanzhou. And then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ublic traffic problems in Lanzhou, for example: The selection of bus site is unreasonable; First and last site is not balanced;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has a large difference, and so on. Finally I will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public traffic infrastructures, optimiz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constantly, programming the bus stops rationally etc., so that we can solv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of Lanzhou really.Keywords: Lanzhou traffic conges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一、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兰州市属于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呈葫芦形的带状城市。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Urban Vulnerability: Taking Lanzhou
City as an Example
作者: 王录仓;史凯文;梁珍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生态经济
页码: 137-14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9期
主题词: 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兰州市
摘要:城市脆弱性是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研究城市体系脆弱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对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文章以西北内陆城市兰州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四个方面构建该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评价体系。
结果显示:2006—2015年,兰州市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与自然资源脆弱性指数变化呈波状起伏,但总体趋于下降趋势;城市经济脆弱性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对城市整体脆弱性的贡献度逐年上升;城市社会脆弱性呈缓降趋势;综合脆弱性指数不断下降,抗脆弱性能力不断增强。
当前城市脆弱性正从生态环境主导型脆弱性向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
较低的经济水平制约着交通、人口、资源开发、人居环境等的健康发展,使城市社会发展受到掣肘。
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民生,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分析芦有鹏【摘要】兰州市作为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交通拥堵状况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同其他城市相比的治理方式也不相同.通过对兰州市交通现状的研究,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现有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效,并结合兰州市交通现状及发达地区成功经验,提出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为河谷型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交通科技与经济》【年(卷),期】2013(015)004【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兰州市;河谷型城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作者】芦有鹏【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2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者建成区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的城市,而且城市主体发育受到河谷地形及其周围山地或丘陵较为强烈的直接限制。
在黄河上游,仅黄河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盆地不少于26 块,总面积9.6 万km2,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之地,尤其是地理位置较好的河谷盆地可以发展和建设城镇,兰州市、西宁市、天水市、宝鸡市、延安市等城镇都是如此。
兰州市位于南北两山之间,呈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受河流、高山、气侯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沿河岸方向延伸,呈带状布局,其特点是平面结构与交通流的方向性较强,但城市建设规模极其受限。
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枢纽城市,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在经济日益活跃,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给兰州市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1 兰州市交通现状分析1.1 交通发展概况兰州市城区包括4个行政区域,其中主次干道及支路285条,长401.06km,面积1 218.08万m2。
路网密度2.77km/km2,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为7.77%,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15%~20%标准。
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脆弱性分析与防控策略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和交通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性在日益凸显。
然而,这一网络的脆弱性也随之增加。
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事故频发、交通资源不平衡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交通网络的脆弱性被暴露出来。
本文将以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脆弱性为主题,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控。
首先,我们来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脆弱性表现。
城市交通网络的脆弱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运输能力、交通流量、车辆状况等方面的脆弱性。
一方面,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路网布局不合理、交通节点过于密集等,这会导致交通网络容易出现拥堵,并且难以快速恢复。
另一方面,交通网络的运输能力可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交通设施的老化、停工维修等原因也会导致运输能力下降,使得交通网络更容易瘫痪。
此外,交通流量的分布不均衡也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交通节点容易受到过载,增加了整个网络的脆弱性。
最后,车辆状况的不确定性也是交通网络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都会给交通网络带来意外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其脆弱性。
针对以上问题和脆弱性表现,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控策略。
首先,要加强对城市交通网络的规划和设计,合理配置交通设施,避免交通节点过于密集,优化路网布局,减少网络脆弱点的存在。
其次,要提升交通设施的维护水平,及时进行检修和更新,确保交通设施的正常运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监控和管理,预测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减少网络的瘫痪程度。
另外,还需要优化交通流量的分布,通过控制交通流量、改善交通红绿灯配时等措施,实现交通网络的均衡运行。
此外,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网络脆弱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增强城市交通网络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网络的弹性和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