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含要求和类别)
- 格式:doc
- 大小:39.04 KB
- 文档页数:7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合集五篇)第一篇: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目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标准内容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标准内容标准类型国家标准技术标准强制性标准食品加工行业 GB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4-02-22批准 1994-09-01实施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1.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购入的原则,要具有一定的新鲜度,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也不应受到污染;运输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2、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
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给排水系统应能适应生产需要,设施应合理有效。
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工后的废弃物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生产车间上风向;烟道出口与引风机之间须设置除尘装置;各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
冷气管不宜在生产线、设备和包装台上方通过,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
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m2,车间高度不低于3m,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增设水幕、风幕或空调设备;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 l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 lx;其他场所一般不应低于110 lx;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其开关应采用非手动式,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1个,200人以上者每增加20人增加1个。
XXX食品有限责任公司HACCP管理体系文件企业良好卫生规范要求版次:A/0编号:SYSP-GF-2022编制:食品安全小组审核:XXX批准:XXX发布日期:2022年1月10日实施日期:2022年1月10日修订记录良好卫生规范通用要求1、目的本规范为在馅料及果酱制作、储存等过程中有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之设置以及卫生、制程及品质等管理均符合良好条件之专业指引,并借适当运用危害分析重点管制(HACCP)系统之原则,以防范在不卫生条件、可能引起污染或品质劣化之环境下作业,并减少作业错误发生及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现做现食的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月饼馅料、果酱(凤梨酱)的加工的管理。
3、依据依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HACCP)体系认证要求(V1.0)和附录A 企业良好卫生规范要求4、内容4.1场所及周边环境4.1.1总则在对食品无显著污染区域内选择生产/经营场所。
采取措施以对食品安全和宜食用性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有害废弃物、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易发洪涝灾害,以及大量虫害孳生。
生产/经营场所得到良好维护,便于清洁和消毒,防止产品受到污染,以便实现其预期功能和效果。
适用时,包括生产/经营场所内所有地面、厂房、仓库、设施、设备、餐厅、卖场、车辆、工具和容器,以及场所内各建筑物,确保接收、储存、生产和配送产品的食品安全4.1.2场所设计、建造、布局和操作流程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域,并设计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根据生产工艺合理布局,预防和降低产品受污染的风险。
内部设计和布局满足食品卫生操作要求,避免在食品生产中发生交叉污染。
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合理划分作业区,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
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维护。
如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按将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原则进行。
临时或可移动的食品生产经营场所、设施的位置、设计及建造,尽量避免虫害孳生及食品受到污染。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资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2013-05-24发布2014-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代替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本标准与GB 1488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标准结构;——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强调了对原料、加工、产品贮存和运输等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要求,并制定了控制生物、化学、物理污染的主要措施;——修改了生产设备有关内容,从防止生物、化学、物理污染的角度对生产设备布局、材质和设计提出了要求;——增加了原料采购、验收、运输和贮存的相关要求;——增加了产品追溯与召回的具体要求;——增加了记录和文件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附录A“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生产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2术语和定义2.1 污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2.2 虫害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2.3 食品加工人员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2.4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2.5 分离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2.6 分隔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2.7 食品加工场所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场地和周围环境等。
2.8 监控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2.9工作服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为降低食品加工人员对食品的污染风险而配备的专用服装。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要求规范一、背景食品产业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至关重要。
在这个产业中,食品生产过程应该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需要考虑到食品监管的制度和法规,以及食品生产和制造的标准和规范。
二、意义和目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要求规范,是一份为制定和实施食品延伸服务的而设计的,旨在推进全球食品安全化的重要标准文件。
它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卫生要求,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出的食品符合适当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同时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三、行业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要求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流程的每个方面,包括生产、加工、包装和分销。
它向各个环节提供了在生产食品时必须遵守的最佳实践指南,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以下是通用卫生要求规范中的典型标准:1. 工厂和设备卫生•工厂和设备必须始终保持卫生并保持生物质污染的最小程度。
•设备必须可以轻松清洗,并且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清洗。
•每批产品生产之前,应对设备进行充分清洁和消毒。
2. 工艺流程卫生标准•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一致的卫生标准。
•过期或易受污染的原料必须在生产过程中丢弃掉。
•所有未使用的原料和产品必须正确存储。
3. 处理人员卫生标准•处理和制造大批量食品的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有关卫生的最佳实践。
•所有处理人员必须遵守好个人卫生,包括清洁、消毒并戴好适当的防护服。
4. 生产环境标准•食品生产区域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且充分通风。
•食品生产环境必须处于封闭状态,以防止来自外部的污染。
•食品生产环境必须定期消毒。
5. 安全和健康标准•安全和健康标准必须始终遵守,以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工作场所必须通过相关政府机构的检查和审核,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执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要求规范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全面和实用的指导原则,供食品制造商和监管机构使用。
制造商可以依据这份标准,建立自己的标准操作流程和卫生要求。
监管机构则可以根据这份标准,审查和监督生产商的生产方式。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eneral hygienic regulation for food enterprise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41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 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3.1 采购3.1.1 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3.1.2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3.1.3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3.1.4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3.1.5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 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3.1.6 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
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
3.2 运输3.2.1 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3.2.2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3.2.3 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3.3 贮存3.3.1 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3.3.1.1 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
3.3.1.2 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14881-94General hygienic regulation for food enterpris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4-02-22批准 1994-09-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3841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 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3.1 采购3.1.1 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3.1.2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3.1.3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3.1.4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3.1.5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 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3.1.6 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
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
3.2 运输3.2.1 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3.2.2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3.2.3 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3.3 贮存3.3.1 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3.3.1.1 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和遵守一系列的卫生规范。
下面是一份通用的食品企业卫生规范,供参考使用。
一、基本要求1. 食品企业应具备合法的生产经营资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食品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生产的安全和卫生。
3. 食品企业应制定并执行标准作业程序(SOP),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4. 食品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卫生检查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二、生产区域要求1. 生产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堆积和秽物存在。
墙壁、地面、天棚和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
2. 生产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排污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废物排放的顺畅。
3. 生产区域应设立不同功能区域,如原料存放区、生产线区和成品储存区等,避免交叉污染。
4. 生产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应符合产品的要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设备设施要求1. 设备设施应符合卫生规范的要求,易于清洁和消毒。
应定期检查并修复有损坏或污染的设备。
2. 设备设施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功能。
有关维护保养的记录应及时更新和保存。
3. 食品存储设施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温度适宜,避免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四、人员卫生要求1. 所有从业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了解卫生规范,遵守操作规程,并持有效的健康证明。
2. 所有从业人员应佩戴统一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并保持工作服和个人卫生的干净整洁。
3. 所有从业人员应定期体检,如发现有传染病或其他不适合从事食品生产的疾病应立即停工休息并及时就医。
4. 所有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戒烟限酒,避免感染食品。
五、原料和物料管理要求1. 原料和物料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明确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2. 原料和物料应存放在干燥、清洁、有遮光设施的仓库,避免湿度和直射阳光对其的影响。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2、引用标准GB 3841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3.1 采购3.1.1 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3.1.2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3.1.3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3.1.4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3.1.5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3.1.6 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
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
3.2 运输3.2.1 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3.2.2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3.2.3 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02-22批准1994-09-01实施(GB 14881-94)3.3 贮存3.3.1 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3.3.1.1 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
3.3.1.2 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是为了确保食品企业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下面是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1. 生产环境卫生要求:(1)食品企业应具备适宜的生产场所,并且要保持清洁、干燥、无害的环境。
(2)食品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保持其卫生、安全、有效,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食品企业应设立合理的防虫、防鼠措施,防止昆虫和啮齿动物对食品的污染。
2. 工作人员卫生要求:(1)食品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卫生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员工应遵守个人卫生规定,如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和工作帽等。
(3)员工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停止上岗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隔离。
3. 原料和辅料卫生要求:(1)食品企业应从符合卫生标准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料和辅料,并保证其质量安全。
(2)食品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进货验收制度,检查原料和辅料的卫生状况,并做好记录。
(3)食品企业应对原料和辅料进行储存和保管,防止受到污染和变质。
4. 生产过程卫生要求:(1)食品企业应制定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操作规程,并培训员工按照规程操作。
(2)食品企业应定期进行生产现场的卫生检查,如设备清洁、工作台面清洁等。
(3)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
5. 产品包装和储存卫生要求:(1)食品企业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2)食品企业应建立适当的产品储存条件,防止产品变质和污染。
(3)食品企业应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6. 废弃物处理卫生要求:(1)食品企业应设立合格的废弃物储存容器,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
(2)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7. 客户投诉和产品召回管理:(1)食品企业应建立客户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和回复客户的投诉。
(2)食品企业应建立产品召回机制,及时进行产品召回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一、食品生产环境卫生要求1.1 生产场所设置食品生产场所应位于环境清洁、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区域,周边不得有污染源。
生产场所内部应进行合理布局,划分原料区、生产区、成品区、包装区等,并有明显标识。
生产场所内应设有足够的通风、照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光照充足。
1.2 设施与设备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选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质,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处理,不得直接排放。
1.3 卫生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对生产场所、设备、人员等进行定期检查、清洗、消毒。
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口罩等,保持个人卫生。
二、原料采购与储存要求2.1 原料采购采购的原料应来源于合法渠道,具有合格证明文件。
严禁使用未经批准的添加剂、非食品原料等。
2.2 原料验收验收原料时应检查其外观、气味、滋味等,确保无霉变、无异味、无污染。
对验收合格的原料进行分类、标识,不合格的原料应予以拒收。
2.3 原料储存原料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合理堆放,保持通风、干燥、避光。
储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原料质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食品生产过程控制3.1 生产工艺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确保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时间等关键因素。
3.2 生产记录生产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生产日期、批次、原料、生产工艺、生产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
3.3 成品检验成品应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检验合格的成品应进行包装、标识,不合格的成品应予以隔离、处理。
四、食品安全风险控制4.1 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2 应急处理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3 培训与宣传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必须建立和实施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包括设备、手套、工作服)的清洁、卫生和安全;(3)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4)保证操作人员手的清洗与消毒,保持厕所设施的清洁;(5)防止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他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污染物对食品造成安全危害;(6)正确标注、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7)保证食品操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卫生;(8)清除和预防鼠害、虫害表1-1 5S含义表5S活动不仅能改善生活环境,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水准,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给予制度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其它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
在没有推行5S的工厂,每个岗位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规范或不整洁的现象,如垃圾、油漆、铁锈等满地都是,零件、纸箱胡乱搁在地板上,人员、车辆都在狭窄的过道上穿插而行。
轻则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浪费大量的时间;重则导致机器破损,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也会很快地加入不良器械的行列而等待维修或报废。
员工在这样杂乱不洁而又无人管理的环境中工作,有可能是越干越没劲,要么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要么就是另寻它途。
对于这样的工厂,即使不断地引进很多先进优秀的管理方法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显著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简单实用的5S开始,从基础抓起。
前面阐述了5S的基本含义,可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很多人却常常混淆了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等概念,为了使5S喜闻乐见,得以迅速地推广传播,很多推行者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记忆,如漫画、顺口溜或看板等。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可以用下面几句顺口溜来描述:。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如确有必要制定某类食品生产的专项卫生规范,应当以本标准作为基础。
二、术语和定义1、污染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污染因素传入的过程。
2、虫害由昆虫、鸟类、啮齿类动物等生物(包括苍蝇、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3、食品加工人员直接接触包装或未包装的食品、食品设备和器具、食品接触面的操作人员。
4、接触表面设备、工器具、人体等可被接触到的表面。
5、分离通过在物品、设施、区域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而非通过设置物理阻断的方式进行隔离。
6、分隔通过设置物理阻断如墙壁、卫生屏障、遮罩或独立房间等进行隔离。
7、食品加工场所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建筑物和场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筑物、场地和周围环境等。
8、监控按照预设的方式和参数进行观察或测定,以评估控制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9、工作服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要求,为降低食品加工人员对食品的污染风险而配备的专用服装。
三、选址及厂区环境1、选址1)厂区不应选择对食品有显著污染的区域。
如某地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显的不利影响,且无法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应避免在该地址建厂。
2)厂区不应选择有害废弃物以及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3)厂区不宜择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4)厂区周围不宜有虫害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难以避开时应设计必要的防范措施。
2、厂区环境1)应考虑环境给食品生产带来的潜在污染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降至最低水平。
2)厂区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划分明显,并有适当的分离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厂区内的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者其他硬质材料;空地应采取必要措施,如铺设水泥、地砖或铺设草坪等方式,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正常天气下扬尘和积水等现象的发生。
1.所有进入车间人员必须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工鞋、佩戴工帽,工帽必须完全覆盖头发、耳朵;口罩必须完全罩住口、鼻。
2.生产一线员工及任何进入车间的人员,均不得佩戴手表、耳环、戒指、手链、项链等饰物,任何与生产无关的物品都不可带入车间.3.员工必须按规范要求从人流通道进出车间,严禁从物流通道进出车间。
4.进入车间、如厕后,必须严格按照洗手消毒程序进行手部、脚底消毒,完成消毒程序后方可进入车间。
5.任何人员不得穿工衣、工鞋、戴工帽离开生产车间,进入非工作区,更不得进出洗手间。
6.上班前严禁饮酒,严禁在车间、更衣室内吃零食、就餐、吸烟、饮酒;不得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7.员工必须定期修剪指甲、不得涂指甲油、工衣、工鞋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
8.生产操作中不得有抠鼻孔、挖耳朵等不文明的举止;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掩住口、鼻,然后彻底洗手、消毒9.工鞋必须保持干净,穿袜子,不允许穿高跟鞋,拖鞋或凉鞋,不能踩鞋跟。
10.一切工伤事故,特别是流血事故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有严重割伤,烫伤或伤口有化脓性感染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产品原料、包装材料及湿水的工作。
11.凡有呕吐或腹泻、皮肤病的员工应停止工作,必须有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12.员工不得将手表或锁匙悬挂于腰间,腰间以上部位不准携带笔、工具或松动物品,以防落入产品中。
1.开工前对所使用的设备、工作台、生产用具、容器等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方可进行生产。
2.生产设备、工作台及容器等使用前要认真检查是否洁净、有异物,确保干净无异物后方可使用。
3.所有容器及物料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必须在物料垫板或车子上离地摆放。
4.落地产品(如原物料、半成品、成品)都不得再利用,集中作废品处理,掉落在地上的生产用具必须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
5.每次完成非生产性操作后(如:清扫垃圾、处理废料、清理设备等),都必须彻底洗手消毒。
6.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清洁毛巾必须经常清洗、保持干净;每天生产完成后要彻底清洗干净并用消毒水消毒,集中放于指定的地方晾干。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eneral hygienic regulation for food enterprise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食品企业的食品加工过程、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基本卫生要求及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工厂,并作为制定各类食品厂的专业卫生规范的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41 锅炉烟尘排放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 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3.1 采购3.1.1 采购原材料应按该种原材料质量卫生标准或卫生要求进行。
3.1.2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
3.1.3 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3.1.4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3.1.5 盛装原材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 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3.1.6 重复使用的包装物或容器,其结构应便于清洗、消毒。
要加强检验,有污染者不得使用。
3.2 运输3.2.1 运输工具(车厢、船仓)等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设施,根据原料特点和卫生需要,还应具备保温、冷藏、保鲜等设施。
3.2.2 运输作业应防止污染,操作要轻拿轻放,不使原料受损伤,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
3.2.3 建立卫生制度,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洁净卫生。
3.3 贮存3.3.1 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
3.3.1.1 新鲜果、蔬原料应贮存于遮阳、通风良好的场地,地面平整,有一定坡度,便于清洗、排水,及时剔出腐败、霉烂原料,将其集中到指定地点,按规定方法处理,防止污染食品和其他原料。
3.3.1.2 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
3.3.1.3 其他原材料场地和仓库,应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
3.3.2 原料场地和仓库应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按时清扫、消毒、通风换气。
3.3.2.1 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
3.3.2.2 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
3.3.2.3 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
4 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4.1 设计4.1.1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有关食品卫生部分均应按本规范和各该类食品厂的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4.1.2 各类食品厂应将本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备查。
4.2 选址4.2.1 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的水源的地区。
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4.2.2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
4.2.3 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
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
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另行规定。
4.3 总平面布置(布局)4.3.1 各类食品厂应根据本厂特点制订整体规划。
4.3.2 要合理布局,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4.3.3 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生原料与熟食品均应杜绝交叉污染。
4.3.4 建筑物和设备布置还应考虑生产工艺对温、湿度和其分工艺参数的要求,防止毗邻车间受到干扰。
4.3.5 道路4.3.5.1 厂区道路应通畅,便于机动车通行,有条件的应修环行路且便于消防车辆到达 GB 14881-94 各车间。
4.3.5.2 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辅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4.3.6 绿化4.3.6.1 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
4.3.6.2 厂区内各车间的裸露地面应进行绿化。
4.3.7 给排水4.3.7.1 给排水系统应能适应生产需要,设施应合理有效,经常保持畅通,有防止污染水源和鼠类、昆虫通过排水管道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
4.3.7.2 生产用水必须符合GB 5749 之规定。
4.3.7.3 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要时应采取净化设施达标后才可排放。
净化和排放设施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主风向的上方。
4.3.8 污物4.3.8.1 污物(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上风向。
4.3.8.2 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要便于清洗、消毒。
4.3.9 烟尘4.3.9.1 锅炉烟筒高度和排放粉尘量应符合GB3841的规定,烟道出口与引风机之间须设置除尘装置。
4.3.9.2 其他排烟、除尘装置也应达标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4.3.9.3 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季节性生产厂应设置在季节风向的下风向。
4.3.10 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4.4 设备、工具、管道4.4.1 材质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做。
4.4.2 结构设备、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清毒。
4.4.3 设置4.4.3.1 设备设置应根据工艺要求,布局合理。
上、下工序衔接要紧凑。
4.4.3.2 各种管道、管线尽可能集中走向。
冷水管不宜在生产线和设备包装台上方通过,防止冷凝水滴入食品。
其他管线和阀门也不应设置在暴露原料和成品的上方。
4.4.4 安装4.4.4.1 安装应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与屋顶(天花板)、墙壁等应有足够的距离,设备一GB 14881-94 般应用脚架固定,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
传动部分应有防水、防尘罩,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4.4.4.2 各类料液输送管道应避免死角或盲端,设排污阀或排污口,便于清洗、消毒,防止堵塞。
4.5 建筑物和施工4.5.1 高度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4.5.2 占地面积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低于3m。
4.5.3 地面4.5.3.1 生产车间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应有适当坡度,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
其他厂房也要根据卫生要求进行。
4.5.3.2 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
4.5.4 屋顶4.5.4.1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4.5.5 墙壁4.5.5.1 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瓷砖或其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0m的墙裙。
4.5.5.2 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面交界面要呈漫弯形,防止污垢积存,并便于清洗。
4.5.6 门窗4.5.6.1 门、窗、天窗要严密不变形,防护门要能两面开,设置位置适当,并便于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4.5.6.2 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度。
4.5.6.3 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于拆下洗刷。
4.5.7 通道4.5.7.1 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
4.5.7.2 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
4.5.8 通风4.5.8.1 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4.5.8.2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GB 14881-94 护罩。
4.5.8.3 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增设水幕、风幕或空调设备。
4.5.9 采光、照明4.5.9.1 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
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Ⅳ级;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l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x;其他场所一般不应低于110lx。
4.5.9.2 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
4.5.10 防鼠、防蚊蝇、防尘设施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贮存等特点,相应设置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防止受其危害和污染。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6 卫生设施4.6.1 洗手、消毒4.6.1.1 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
4.6.1.2 要配备冷热水混合器,其开关应采用非手动式,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1个,200以上者每增加20增设1个。
4.6.1.3 洗手设施还应包括干手设备(热风、消毒干毛巾、消毒纸巾等);根据生产需要,有的车间、部门还应配备消毒手套,同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涤剂、消毒液等。
4.6.1.4 生产车间进口,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卫生监督部门认为无需穿靴鞋消毒的车间可免设)。
4.6.1.5 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呈45度坡形,其规格尺寸应根据情况务使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才能进入为目的。
4.6.2 更衣室4.6.2.1 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cm以上,如采用衣架应另设个人物品存放柜。
4.6.2.2 更衣室还应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4.6.3 淋浴室4.6.3.1 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
4.6.3.2 淋浴室应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
4.6.4 厕所4.6.4.1 厕所设置应有利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适当设置。
4.6.4.2 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GB 14881-944.6.4.3 设置坑式厕所时,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并应便于清扫、保洁,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
5 工厂的卫生管理5.1 机构5.1.1 食品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1.2 管理机构应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