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公民科学素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民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那么,在社会实践中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呢?首先,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科普讲座、阅读科学书籍和关注科学新闻等途径,增加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此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参与在线科学课程和学习平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水平。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其次,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巩固和发展。
我们可以主动参与科学实验、科学展览和科学研究等活动,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实际应用和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同时,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公民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包括怀疑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我们应该保持对事物的怀疑,不断追求真理;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勇于面对挑战;保持对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接纳,勇于创新;保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科学的发展。
科学态度包括客观公正、理性思考和质疑权威等。
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勇于质疑权威和传统观念。
通过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科学进步。
最后,加强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的教育。
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到道德和伦理的层面。
我们应该注重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的教育,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全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根据中发[2012]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但就目前状况,我国科学素质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现简要的分析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一、新时期面临的的困难和挑战
1,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普遍较低,我县只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少数科普带头人和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具备。
2、科普资源建设发展极不平衡,我县没有一座科普资源馆。
3、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严重滞后,科普服务能力难得提升。
4、公民科学素质的动员机制不完善。
5、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保障条件不足,我县科普经费人均不足0.15元
二、对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1、推动共建机制有效落实,健全全社会动员机制,不能仅靠科协这单一社会团体。
2、抓住大数据时代重要机遇,大力加强推进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
3、面向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
4、着眼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推动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5、促进科研和科普有机结合,加大科普资源开发与开放力度。
6、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拓宽公众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途径和渠道。
7、加强科普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都昌县科协刘翔供稿。
自然辩证法-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浙江大学医学院【摘要】根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养成和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大学教育,探讨大学教育对公民科学素质养成和提高的地位和意义,并提出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大学教育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即所谓的“四科两能力”1。
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2003 年我国公民中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98%,2007 年是2.25%,其中2007 年的调查数据表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 3.0%,而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0%。
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差别很大,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6%,远远高于乡村居民的1.0%。
而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其中,东部地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9%,中部地区为1.8%,西部地区为1.3%2。
2010 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目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近几年有较大提高,从2003年的1.98%提高到2010年的3.27%,但仍远远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还只相当于它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而且,我国具有科学素质的人群分布不平衡,城镇高于农村,受教育多者高于受教育少者,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总体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论全民科技素养能力的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民科技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
科技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适应、利用科技产品和服务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我们应对日益发展的科技时代、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的重要要素。
本文将探讨全民科技素养提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方法。
一、全民科技素养提升的必要性1. 现代社会大量应用科技技术科技飞速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科技产品和服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如通讯、医疗、教育、生产、交通等领域。
通过科技技术,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而这些科技技术的应用,都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科技素养水平。
2. 提高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拥有一定的科技素养水平,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使自己更具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自己的科技素养是必然趋势。
3. 促进国家创新随着科技革新的推进,创新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而创新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来支持,全民科技素养的提高也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的创新能力。
二、全民科技素养提升的重要性1.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快速获取并筛选信息成为了每个人必修的生存技能。
只有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才能够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准确、快速地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并识别出真假。
2. 方便的工作环境随着电子化的推广,很多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
具有一定的科技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供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3. 多元化生活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生活方式和娱乐内容,科技素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方便地使用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和娱乐内容,还可以增强社交能力,拓宽知识面。
三、全民科技素养提升的方法1. 自学通过自学的方法提升科技素养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进行学习,不断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
2. 合理使用工具对于不懂科技的人来说,每个新工具都可能是一个难以适应的挑战。
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对于科学素养的概念,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
科学素养的定义要求,每个人都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技能和对科学的支持态度。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这显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在与2001年的欧盟15国、美日等国比较时发现,中国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排名倒数第一。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
一、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体制性因素妨碍提高。
“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正规教育中,科学技术教育环节太薄弱了。
”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新闻与科学传播系教授李大光,是我国第一批致力于科学素养研究的学者,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近日,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不是没意识到这些问题,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在实行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逾越的体制上的障碍。
”“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并不一定是因为对于调查中的问题,我们回答得不好。
像“地球围绕太阳转”等浅层次的科学知识问题,中国人答得比较好。
但涉及“辐射”、“抗菌素只能杀死病菌”、“大陆板块漂移学说”,以及一些物理基本概念时,比如“电子”和“原子”,近年来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知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各个国家对科学知识的提问,基本上都是围绕正规教育的内容,是学校里教的科学知识。
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的变化趋势说明,我们的正规科学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
这些年来,中国科学素养水平最高的,正是18~24岁之间的人,但这个群体在整个国民群体中所占比例很低,而我们整体水平确实不高。
中国公众随着年龄增大,科学素养水平急剧下降,这和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形成巨大反差。
欧美国家科学素养分布比较平均,日本唯一例外,越老科学素养越高。
还有一个因素,我们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仅限于正规教育阶段,在工作中没有提高的机会。
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摘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文章在分析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途径,并结合高等教育,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质;养成和提高;高等教育综观世界各国,一些国家(如中东产油国)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却较弱,而一些资源奇缺的国家,如日本、以色列却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其原因在于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本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巨大差异[1]。
由此可见,全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碰撞的重要因素。
一、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务院颁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对科学素质给出了一个定义:“全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众事务的能力。
”[2]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科学素质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①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②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③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3]。
概括来讲,公民科学素质即为“四科两能力”[4],而“两能力”比“四科”更根本。
“四科”的内容中,相当多的是认识性、理解性、或者观念性的东西。
对于一个人来说,掌握了“四科”,更重要的是运用它们去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众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检验我们对“四科”的理解程度的标准,也是科学[1]王章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1):124.[2]马来平.《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基本认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08(8):4.[3]龚雄.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孙自法.关于公民科学素质.中国青年报,2010年9月28日素质水平的标志。
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总体状况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旧很大。
浅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因为越来越多的决策和行动需要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公民科学素质不仅指个人的科学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能够理性思考、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个人自我提升。
个人作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最基本单位,应当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实践科学方法。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科学素质和素养,也为社会迈向科技强国注入全面的人力资源。
同时,我们也应该有学习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这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必要前提。
其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公民科学素质的最初育种场,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有深远的影响。
从小就让孩子接触科学,培养孩子观察、发现、探究的好奇心和精神,从而引导孩子产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他们在今后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时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公民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科学教育,教授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与此同时,要加强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现代科技学科的教育,推进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
第四,社会环境的塑造。
社会环境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塑造非常重要。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鼓励科学探究、倡导科学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一种支持和保障。
此外,应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科技情报的宣传,让广大民众更广泛地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热爱科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科学知识、发挥科学智慧,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总之,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个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加强个人自身素质的塑造,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深化学校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够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普及和提升,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谈一谈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每个人的追求,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的成功,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
以下是一些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方法:1.科学素养的提高:-多读科学书籍和文章:阅读科普书籍、科学文章和期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发现新知识和思考问题的逻辑。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科普作品,如《时间简史》、《物种起源》等。
-注重科学教育:参与课堂上的科学实验和观察,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此外,参加科学俱乐部和科学竞赛也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好方法。
-追踪科学新闻和研究:关注科学新闻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发现。
通过阅读科学新闻报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的应用和对社会的影响。
2.人文素养的提高:-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历史和文化。
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雨果的小说等,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视野。
-学习艺术与音乐:参加艺术和音乐课程,学习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艺术和音乐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培养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了解社会问题和现实状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他人的生活。
关注新闻、参与公益活动或组织,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文关怀和公民意识。
3.综合素养的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多视角的思考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提高我们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可以促进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宽容心态。
-创造性思维和实践: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写作等实践活动,能够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够促进我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跨学科学习: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相互关系。
怎样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公众的科学素养,不仅关乎个体的知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
科学素养的提升,既需要个体的努力与学习,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以及其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与定义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修养和理解能力。
它不仅包括对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态度,使个体能够面对复杂问题时,采取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方式。
提高科学素养的必要性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公众若无足够的科学素养,将难以理解和应对新技术、新发现带来的社会影响和个人选择。
科学素养的提高能够增强公众的社会参与和决策能力。
在现代社会,科学问题经常涉及到公共政策、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等方面,只有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提升科学素养的途径与策略为了有效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施:1. 加强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深化首先,教育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关键。
学校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通过系统的科学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基本科学能力。
同时,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也应提供科学素养课程,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和了解科学知识。
2. 倡导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其次,社会应倡导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这包括培养公众对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辨别和评估科学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虚假科学观点。
3. 拓展科普活动和科学传播再者,加强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工作。
政府、学术机构和科研单位应加大科普资源的投入,开展多样化、生动化的科学普及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科技节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和方法,增强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4. 建立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最后,建立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意识。
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下的原因和提高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数据结果,解剖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并从社会制度变革的迟滞、物质经济条件的匮乏和教育模式的贻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最后结合原因从自身出发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公民,科学素养,原因,提高方法
1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
“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有一定的应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众事务的能力”是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具体表现。
①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目前各国普遍采用这个标准,我国也一直沿用此标准进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
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是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自1992年以来,我国曾进行了7次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
②最近的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的,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展开。
经综合测算,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
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
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
1991年,日本的比例为3%,1992年,欧共体的比例为5%。
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
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10年的公民科学素养至少落后他们20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如此低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社会制度变革的迟滞、物质经济条件的匮乏和教育模式的贻害等三个方面。
2 形成原因
2.1 社会制度变革的迟滞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曾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在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实用科学有着惊人的发展。
可是到了现当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来说非常落后。
我认为这跟中国社会制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比较发达,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方封建社会发达。
强大的封建社会使得20世纪初想在我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最终都失败了。
但当西方社会纷纷由封建社会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时,科学技术得到极大的推崇与普及,而中国仍然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睡梦之中。
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于1911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傅仪退位,总计长达2232年。
漫长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陋习,比如迷信。
人对未知的事物总是有种恐惧,可是古代的人不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反而认为是
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年—2010年)》{EB/OL}.www. bjkxsc gov. cn/zywj/gwywj/112475. shtml
②何薇. 公民科学素养研究在中国的十九个春秋. 科普研究. 2008年8月(总第(015)期):34页
③中国青年报,2010年09月28日,责任编辑:news1;中国新闻网,2010年11月25日,作者:孙自法
“鬼”、“神”在作怪。
这些封建迷信的陋习在现在的农村仍然很常见,甚至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愚昧无知盈利。
这也成为科学知识难以普及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2.2 物质经济条件的匮乏
在19世纪下页和20世纪初,欧洲国家都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迅猛提高,而此时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列强的欺凌。
当欧洲各国步入现代文明的时候,中国又在经历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频繁的战乱使原本比较富裕的中国成为了物质的贫穷者。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层的,意识是第二层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普很大程度上是温饱后才去思考的事。
④如果一个人食不饱穿不暖,怎么可能要求他去读书看报逛科技馆学习科学知识呢?
2.3 教育模式的贻害
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大光认为:“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正规教育中,科学技术教育环节太薄弱了。
”⑤据2010年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5.6%,虽然是调查的人群里比例最高的,可是美国在2000年全民的比例就为17%了。
不得不说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是很低的。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只为获取高分,很多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学以致用,而书本内容与实际脱节严重,学过的知识只不过是空白的概念。
长久以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家庭和社会也将学生分数奉为至上,学生只要死记硬背获得高分便能得到家长与社会的认可,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却被忽略。
调查还显示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越小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60-69岁为0.5%)。
可以看到中国公众随着年龄增大,科学素养水平急剧下降,这和欧美国家以及日本形成巨大反差。
欧美国家科学素养分布比较平均,日本唯一例外,越老科学素养越高。
说明我国公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此外,我们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仅限于正规教育阶段,在工作中没有提高的机会。
这和日本等国家也形成巨大反差。
3 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养
前面陈述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的原因,谈及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学界的诸多专家一直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社会制度的历史问题我们无法改变,物质经济的发展正如日中天,教育体制的改革未见成效,这不是一个人乃至一代人就能改变的,我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改变这种现状。
在此,我只想谈谈作为一名在读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如何从自身出发,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上网参与了新浪网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在线调查。
我发现超过60%的人都是18-30年龄段的人,有47%的人是大学及以上的学历,却有超过70%的人没有参加过科普活动。
这个现象真是太可怕了。
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学习新东西热情很高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但是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没有参加过科普活动呢?我想,一是身边的科普活动太少,二是人们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科普,即“科学普及”,是将目前人类所掌握和获得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传播的过程。
科学普及本身应该是一个科学大众化、民主化
④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15日,作者:陈娉舒
⑤中国青年报,2010年10月14日,作者:甘晓
的过程。
我想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得先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保持“学习”的良好心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如果不保持学习,可能今天有“科学素养”的人,到明天就不是有“科学素养”的人了。
然而作为研究生,我觉得学习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也就是创新。
然后,科普要从我们身边的人做起。
比如我们比较年长的亲人,他们可能因为时代的因素没有受到完整的教育,我们可以在与亲人团聚的时候讲讲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普及科学常识。
在遇到封建迷信活动的时候,不仅要拒绝参加,而且要告诉亲人们这样做的危害。
在节假日可以和亲朋好友去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不仅能享受天伦之乐,更能学习科学知识。
此外,我们可以成为科普工作的志愿者,组成团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以讲座、问答等形式的科普活动。
4 总结
公民科学素养是国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而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至少落后发达国家20年,这个情况实在是很严峻了。
虽然形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用自身的力量为改善这个现状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