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
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

海南大学食品学院

(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课程论文题目: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姓名:奥

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20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陈文学

职称:教授

2012年11月10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肠道菌群------------------------------------------------------------------------------------------------------------------ 1

1.1肠道主要益生菌及生理功能 ------------------------------------------------------------------------------------ 1

1.1.1乳杆菌生理功能 ------------------------------------------------------------------------------------------------- 1

1.1.2双歧杆菌生理功能 ---------------------------------------------------------------------------------------------- 1 2肠道微生态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一般性调整措施---------------------------------------------------------------------------------------------------- 2

2.2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殖促进因子 ----------------------------------------------------------------------- 2 3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2

3.1 有益活菌制剂 ------------------------------------------------------------------------------------------------------ 2

3.1.1定义----------------------------------------------------------------------------------------------------------------- 2

3.1.2含有益生菌的制剂及其作用机理 --------------------------------------------------------------------------- 3

3..2有益菌增殖促进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有益菌增殖促进因子 ------------------------------------------------------------------------------------------- 3

3.3有益菌及其增殖因子的综合制剂------------------------------------------------------------------------------ 4

3.3.1定义----------------------------------------------------------------------------------------------------------------- 4

3.3.2产品----------------------------------------------------------------------------------------------------------------- 4

4 现状及问题------------------------------------------------------------ 4 5小结与展望------------------------------------------------------------ 5参考文献 --------------------------------------------------------------------------------------------------- 6

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摘要:肠道菌群栖息在人体肠道的共同环境中,保持一种微观生态平衡。如果由于机体内外的各种原因,这种平衡会遭到破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1],某些或某种菌种过多或过少,外来的致病菌或过路菌的定植或增殖,或某些肠道菌向肠道外其他部位转移,引起一些不适反应,长期失调会引发疾病。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肠道微生态,并致力于其向有益于人体健康方向调整。所以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广受消费者的青睐。本文着重介绍肠道菌群的生理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态,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引言

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达100多种,总数有100亿以上。肠道菌群通常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微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1 肠道菌群

1.1肠道主要益生菌及生理功能

人体内的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属、双歧杆菌属、芽胞杆菌属及部分丁酸梭菌属的微生物[2],而双歧杆菌与乳杆菌是人肠道中有益菌的代表,其所以有益,主要是降低pH,抑制未永式球菌、梭菌等腐败菌的增殖,减少腐败物质产生,同时也因pH下降而对病原菌的生存与增殖很不利。

1.1.1乳杆菌生理功能[3]:

(1)抑制病原菌和调整正常肠道菌群:嗜酸乳杆菌对肠道某些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机制作用既归因于代谢产物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也有抗菌样物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嗜酸乳杆菌还能与过路菌或致病菌竞争性地占据肠上皮细胞受体而达到抗菌作用。

(2)抗癌与提高免疫能力:①激活胃肠免疫系统,提高自然杀伤(N K)细胞活性;②同化食物与内源性和肠道菌群所产生的致癌物;③减少β-葡萄糖苷酶、β-葡萄醛酸酶、硝基还原酶、偶氮基还原酶的活性,这些被认为与致癌有关;④分解胆汁酸。

(3)调节血脂:该菌能降低高脂人群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而对正常人群则无降脂作用。其解释机制为,对内源性代谢的调节与利用和使短链脂肪酸加速代谢。

(4)促进乳糖代谢:乳酸菌可分解乳糖,加速其代谢。

1.1.2双歧杆菌生理功能[3]:

(1)抑制肠道致病菌:1994年G.R.Gibson曾以双歧杆菌属5种菌种对8种病原菌作平板扩散法抗菌敏感性试验(平行3次),结果所有双歧杆菌菌种均显示出较显著的抑菌作用。

(2)抗腹泻与防便秘:双歧杆菌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通过阻止过路菌或病原菌的定植一维持良好的肠道菌群状态,从而呈现出既纠正腹泻又防止便秘的双向调节功能。

(3)免疫调节与抗肿瘤:双歧杆菌的免疫调节主要表现为增加肠道IgA的水平。另一方面,双歧杆菌的全细胞或细胞壁成分能作为免疫调节剂,强化或促进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免疫性攻击作用。双歧杆菌还有对轮状病毒的拮抗性,与其他肠道菌的协同性屏障作用以及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激活作用。

(4)调节血脂:双歧杆菌的调节血脂作用已有不少文献报告。

(5)合成维生素和分解腐败物:除青春双歧杆菌外,其他各种杆菌均能合成大部分B族维生素,双歧杆菌分泌的许多生理性酶是分解腐败产物和致癌物的基础。

2.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整

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失调引起一些不适反应,长期失调会引发疾病,所以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肠道微生态,并力求使其向有益于人体健康方向调整。调整措施可归纳为两大方面。

2.1一般性调整措施

(1)强调婴儿的母乳喂养。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母乳喂养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占肠道菌群的比例远远高于人工喂养儿。

(2)膳食结构合理化,尤其是保持乳品在膳食构成上的适宜比例,由于乳品能提供乳糖、降低肠道pH及其他原因,而有利于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的增殖并有效地抑制腐败菌与致病菌。

(3)适当控制抗生素一类制菌药物的应用,尤其是长期应用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利用有益活菌制剂及其增值促进因子

利用有益的活菌制剂及其促进增殖制剂,保证或调整有益的肠道菌群构成,从而收到特定的健康利益,是当前国内外保健食品开发有效地、重要的领域。

3 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物质

微生态调节剂指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它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部分。

3.1有益活菌制剂(益生菌)

3.1.1定义

指含有活菌(或)包括菌体组分及代谢产物的死菌的生物制品,经口或其他粘膜投入,旨在粘膜表面处改善微生物与酶的平衡或刺激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

3.1.2含有益生菌的制剂及其作用机理[4,5]

(1)丽珠肠乐:又名回春生胶囊,含青春双歧杆菌,主要补充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恢复肠道的正常微生态平衡。

(2)整肠生:地衣芽胞杆菌,具有双向双重生物效应,其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的状态下,能迅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产生强大的生物夺氧作用,促进厌氧菌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抗菌活性物质。

(3)促菌生:蜡样芽胞杆菌制成的制剂,属于共生菌,其作用机理为生物夺氧作用。

(4)米雅:酪酸菌的活菌制剂,属厌氧菌,为人体肠道暂住的正常有益菌群,具有耐热、耐酸、保存时间长和对常见抗生素有抗性为特点,可以与许多抗生素同时服用。

(5)培菲康:三联菌制剂,主要含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肠球菌,三个菌种分别定植在肠道上、中、下部位,上部分定植是粪链球菌,中部为嗜酸乳杆菌,下部为双歧杆菌,这样组成了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

(6)金双歧:含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7)威特四联活菌片:由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和蜡杆芽孢杆菌构成。

3.2有益菌增殖促进剂(益生元)

3.2.1定义

指含双歧因子、各种寡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蔗糖寡聚糖和棉子寡聚糖及寡聚麦芽糖,只能被人体少数几种细菌利用,可以起益生菌同样效果,促进益生菌生长,抑制有害菌达到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目的的制剂。

3.2.2有益菌增殖促进因子

(1)大豆多糖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均有促进作用, 和低聚果糖作用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益生元的特性[6]。

(2)大蒜多糖,属菊糖类的果聚糖,具有抗氧化、抗病毒、保护心肌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它在胃肠道中不能被消化而直接到达大肠。结肠内有多种细菌参与非消化性多糖的降解,主要有拟杆菌属,促进拟杆菌的增殖[7]。

(3)低聚果糖通过刺激双歧杆菌的增殖,从而来影响或调节肠道内菌群,产生整肠作用[8]。

(4)谷物健康效应与全谷物食品中一些碳水化合物组分如β一葡聚糖、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有关。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谷物中一些难消化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结构[9]。

(5)魔芋膳食可能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大肠杆菌类需氧或兼性厌载菌活菌数的增加, 有利于双歧杆菌等有益优势专性厌氧菌类的生长繁殖。而结肠菌丛在分解利用魔芋纤维时, 产生短链脂

肪酸, 可刺激肠道蟠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可能是便秘者排便间隔时间和便量得以改善的原因[10]。

(6)水苏糖是优良的双歧因子,主要用作增殖肠道双歧杆菌,促进短链脂肪酸增加,使肠道酸性化,有抑制腐败产物生成,抑制胆固醇上升等阻毒、排毒、解毒和改善大便性状及提高钙、镁等微量元素吸收的功效[11]。

(7)褪黑素可增殖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拟杆菌等有害菌的增殖,也可抑制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增殖肠,,可减少肠道腐败,清理肠道,从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12]。

(8)异麦芽低聚糖是一类能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可溶性功能性低聚糖或称寡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也称双歧因子;由于人体肠道中没有水解这些低聚糖的酶系统,因此它们不能被消化而直接进入大肠,促进双歧杆菌成倍增殖,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改善肠道菌群,润肠通便,减少肠道内腐败物质与毒索的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代谢平衡的调节[13~15]。

(9)天然植物配糖体三七皂甙R1、Dio scin、Pr ot odioscin、Gr acillin、Gastr odin、Sw er oside 及Saponin D 等对正常人肠道厌氧菌群进行64h 生长培养, 用比浊法测定(10)培养液中厌氧菌的数量, 发现不同的植物配糖体对不同人的肠道厌氧菌群生长活性影响不同, 大部分的天然配糖体对人厌氧菌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但也有部分配糖体具生长抑制作用, 有可能引起正常生理菌群结构发生变化[16]。

3.3有益菌及其增殖因子的综合制剂(合生素)

3.3.1定义

合生素: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合并使用的制剂,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持久。

3.3.2产品

双叉奶采用合生元的形式.益生元与益生菌合用.能促进外源菌的定植、肠道内有益菌生长活化,从而维持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宿主健康[17]。

4 现状及问题

随着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其对疾病的防治越来越重要。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的防治(缓解便秘,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肝病的治疗)降血脂、抗衰老、防止细菌移位、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尚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5]。

(1 )目前尚无微生态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的系统描述,益生菌在肠道发挥作用的有效剂量及定植所需剂量无法明确。

(2 )尚没有一种微生态制剂长期在肠道定植,停用益生菌后,其作用只能维持 1~2 d,最长一周作用即消失。

(3 )缺乏对微生态制剂的认识和使用经验,尤其是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前瞻性临床试验少,评价种类也少。

(4 )微生态制剂发挥作用确切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阐明,目前提到的有:生态占位,定植抗力,生物夺氧,免疫调节,降低肠腔和细菌代谢产物抗菌作用等。每一种益生菌作用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 5)大部分微生态制剂不能与抗生素合用,部分限制其临床应用。如果与抗生素合用,活菌也会产生耐药性,耐药因子是否被传递。

(6 )免疫缺陷或抑制的患者,使用益生菌的安全性,尚无确切结论。有学者认为,这些患者使用益生菌是安全的,这方面有待进一步观察。

5小结与展望

随着消费者对微生态产品的进一步了解和市场上益生元产品的不断深入推广,其市场和发展也将不断扩大。在未来的食品创新活动中益生元也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可用于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的益生元将会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郭贵海,王崇文. 肠道菌群调节剂的研究进展[A]. 临床内科,2002,19(2):88

[2]毕晋明, 王永军. 动物肠道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J] . 畜禽养殖, 2006, 11: 40~42

[3]白新鹏等.功能性食品设计与评价[TS].中国计量,2009,1:134

[4]成虹.胡伏连 .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 中国新药杂志,1999 , 8:276~278

[5]熊德鑫编著. 现代微生态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8~78

[6]张树和, 韩羿斌, 金双喜等. 大豆多糖对双歧杆菌及人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A]. 中国微生态学, 2008(2): 135-136

[7] 曾艳华,陈玛宁,张宁等. 大蒜多糖对人体肠道中拟杆菌生长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2010(05):445~447

[8]项明洁,刘明,彭奕冰等. 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增殖效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A]. 检验医

学,2005,20(01):49~51

[9]申瑞玲。党雪雅,董吉林. 谷物难消化碳水化合物益生元功效[A].粮食与油脂,2011(07):8~10

[10] 张朝武,刘衡川,曹晖等. 魔竿膳食对便秘者肠道菌群的影晌.华西医大学报,1990,21(03):344

[11] 高鹏, 黄晓春, 杨建武等 . 水苏糖改善人体肠道菌群作用的人体试食研究[].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09(08):7~7

[12] 张连龙,常蜀英,周晓江等. 褪黑素/低聚糖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研究[].临床合理

用药,2009,2(03):5~6

[13]王立生,潘令嘉,施理等.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5):456-7.

[14]黄纪明,白树民,朱德兵等.低聚异麦芽糖对模拟失莺大鼠肠道益生菌以及钙代谢和骨矿盐密

度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4):189-91.

[15]杨东升.双歧杆菌及寡糖类双歧因子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2:20~24.

[16] 刘锡葵 , 李海舟, 戴诗梅等. 植物配糖体对人肠道厌氧菌群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

志,2000,12(04):201~202

[17] 张勇,余倩,刘衡川等. 双叉奶中合生元对改善肠道菌群功效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02):78~80

功能性食品工艺设计

功能性食品工艺设计 一、功能食品的定义 我国定义:功能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查阅功能食品的定义: The term ‘Functional Foods’was first introduced in Japan in the mid-1980s as‘processed foo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that provide specific body functions’, when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 Welfare was hoping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Japanese ageing population and reduce escalating health-care costs (Arai, 1996). 功能性食品这个术语第一次被提出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日本,被认为是一类包含着能够提供特定生理功能因子的精加工食品” Globally, ‘Functional Food’is not a legal term and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define it. 在全球,‘功能性食品’不是一个法定的术语。 In Japan, the ‘Functional Foods’are known as Foods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 (FOSHU), and are regarded as influencing human body structure and ?or function by regulating particular human health conditions (Ohama et al., 2006). 在日本,功能性食品被认为是指一类可以提供特定健康功能的食品,并且它通过调节人类特别的健康状况影响着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功能性食品(参考)

10个题:名词解释4个,问答6个。 1、功能(保健)食品系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2、亚健康:身体的确有不适但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出于健康与疾病知道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功效成分: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4、牛初乳:是指母牛分娩产犊后乳腺在7d内(有时仅指2~3d内)所分泌的乳汁。 5、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 6、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 7、疲劳:在劳动或运动过程中,由于劳动或运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改变而导致或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 8、低聚糖(功能食品配料)或寡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9、膳食纤维:指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性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10、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先进的管理系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11、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过程大体都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必须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某项保健功能。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保健功能,还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的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及其作用机理。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12、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和药品的区别: 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集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的目的。 2,功能性食品要求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没有剂量的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一般食品为健康人所摄取,从中获取各类营养素,并满足色、

功能性食品

1.功能性食品的毒理学评价包括哪几个阶段:1、急性毒性试验2、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4、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2.功能性食品的评价包括哪三方面: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卫生学评价。 3.低能量食品的配料主要有:1、蔗糖替代品,含强力甜味剂和填充型甜 味剂2、脂肪替代品含代脂肪、模拟脂肪和改性脂肪3、低(无)能量填充剂,含膳食纤维和一些多糖填充剂。 4.列举出5种具有促进化学毒物排出功效的典型配料: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Vc、VE、VA、VB(B1、B2、B12)铁、锌、硒、谷胱甘肽、金属硫蛋白。 5.化学毒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有:1、氧化、还原与水解反应2、结合反 应3、自由基反应 6.列举出6种具有排铅功效的典型配料:蛋白质、硫化物、Vc、VD、 VE、VB1、植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碘、多聚氨基酸。 7.列举5种具有保护肝脏功效的典型配料。高F值低聚肽、乳酮糖、 肌醇、硒、谷胱甘肽、大豆磷脂、谷氨酰胺、脑磷脂。 8.磷脂酰胆碱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有哪些? 9.化学毒物损伤肝脏的机理主要有哪些? 10.列举出6种具有抗疲劳功效的典型配料 11.列举出8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功效的典型配料:乳酸菌、双歧杆 菌、低聚木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大豆低聚糖、壳聚糖、溶菌酶 12.列举出6种具有改善睡眠功效的典型配料 13.在四类血浆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的是: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是双层结构,外层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内层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14.为什么说维生素B6是心血疾病发基本原因? 15.请列举5种与高血脂症相关的矿物元素: 16.预防性高血脂模型法的评价指标有:1、血清胆固醇含量测定2、血 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测定。 17.简述开发糖尿病专用功能性食品营养素的搭配原则1、能量:以 维持正常体重为宜2、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55%-60%3、蛋白质:与正常人一样按0.8g/kg体重供给,老年人适当增加,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可能会延缓糖尿病患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4、脂肪:占总能量的30%或低于30%,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5、胆固醇:控制在300mg/d 以内,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6、钠盐:限制在1g/4.18MJ范围内,不超过3g/d以预防高血压。 18.列举出6种具有调节血糖功效的配料: 19.在调节血糖的功能评价时常用于制造高血糖模型动物的物质是:四氧嘧啶 20.与调节血压相关的矿物元素主要有:钠、钾、钙、镁 21.列举出5种具有改善慢性疲劳综合症功效的配料: 22.列举出10种具有增强免疫功效的配料: 23.简述高脂肪膳食影响大肠癌的发病机制。 24.简述高脂肪膳食促进乳腺癌发生的机制。 25.简述改善骨质疏松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 26.根据脂蛋白分子密度的不同,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乳糜蛋白,较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引起龋齿的口腔细菌是:突变链球菌 27.龋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1、牙齿的支撑结构与抵抗力2、口

【完整版】水果类食品网络营销方案策划书

水果类食品网络营销方案策划书 目录 一、淘宝网店介绍 二、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一)产品分析 (二)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三)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三、网络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一)市场细分 (二)目标市场 (三)市场定位 四、SWOT分析 五、营销策略 (一)营销目标 (二)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2、价格策略

3、渠道策略 4、促销策略 5、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六、网络营销实施计划 七、实施过程 八、效果测评 一、淘宝网店介绍 水果精品店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7f13156194.html,/ 注册时间2012年6月10日。经营人:麻成林、齐瑞华、王延冬、武永艳、陆书云、蔡永峰。主营水果有葡萄干,.巴旦木,.纸皮核桃,.和田玉枣,.哈密大枣,.精河枸杞,.杏干,.无花果等。我们将以“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白勺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白勺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白勺服务。诚信是我们白勺宗旨,.您白勺满意永远是我们白勺最高追求! 二、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一)产品分析 本店主营水果有葡萄干,.巴旦木,.纸皮核桃,.和田玉枣,.哈密大枣,.精河枸杞,.杏干,.无花果等。具有以下特点: a、营养性食品:具有非常高白勺营养价值、滋补身体白勺绝佳产品。 b、安全性食品:产品白勺安全、质量有绝佳白勺保证,.能给客户承诺性白勺产品。 c、功能性食品:调节身体机能、缓解三高、失眠等医药性白勺产品。(二)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1、水果精品店有众多竞争对手,.淘宝里有同类淘宝网店2316家,.

拍拍里同类淘宝网店40家,.京东水果店铺,.除此之外还有水果网,.中国水果网,.水花果业等知名水果淘宝网店。主要竞争对手主要有: a、大唐丝路 b、水果网 c、大漠风情风味 2、竞争对手基本状况大明:大唐丝路白勺淘宝网店已经经营很久出具规模,.存在较多白勺老顾客,.而价格也相当优惠。 3、竞争对手策略 A、信誉是销售白勺保障,.而且服务到位,.24小时全天营业。 B、经常有优惠活动和网络宣传。 (三)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近年来,.水果越来越受到大家白勺喜爱,.消费者分布在全国南北方各个地区,.而在购买绿色水果食品白勺消费者中,.有80%是年龄在25至55岁之间白勺中青年人,.而他们购买白勺绿色食品档次比较集中,.一般在30元至350元之间。 三、网络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一)市场细分: 1、以价格分:低端市场、中端市场、高端市场 2、以种类分:单一类、混合类 (二)目标市场: 我国绿色产品市场。 (三)市场定位:我们在上白勺定位是在中端市场,.商品属于水果类优质产品,.自然价格以国内市场白勺水果白勺价格为标准。 四、SWOT分析

功能性食品设计说明书--莲子心玫瑰红茶

一种功能性茶饮料设计说明书 摘要:功能性食品具有特殊的生理效应,是可调节身体机能的特殊食品。而茶饮料具有天然、保健和止渴等特点。此次功能性食品设计首先分析莲子心、玫瑰花、大叶红茶等基本原料的主要成分及保健功能,然后通过试验材料预处理,浸提,过滤,精滤等步骤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加以适量的辅助材料制得具有特殊风味的功能性茶饮料。 关键词:功能性,莲子心,红茶, 本组成员: 前言 功能性食品是可调节身体机能的特殊食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健康需求。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退行性疾病发生率急速升高。与这些国家一样,中国也开始面临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威胁,老龄化速度逼近世界之最。伴随现代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也迅速增加。据分析,我国约有70%的群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造成了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文明病”或“富贵病”的高发。人类健康状况和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满足自身的健康需要,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功能性食品的诞生它是时代发展对传统食品的深层次需求。符合人们“回归自然,崇尚健康”的消费理念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 茶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时代饮料”。从长远的观点看,是可以与碳酸饮料相抗衡的产品,其特点是天然、保健且能解渴,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追求健康保健的消费心理需求。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13年的饮料市场,茶饮料已经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成为饮料市场的主角,且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当前市场上的茶饮料大致有80多种,主要包括红茶、绿茶、花茶、乌龙、黑茶以及拼配的“乌龙香茶”、“茉莉红茶”等。尽管茶饮料的生产量呈飞速发展趋势,但在茶饮料的加工储藏工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难点。由于茶叶中营养成分复杂,含有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果胶、茶多糖、色素、咖啡碱等,它们在茶饮料制造及储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反应而引起茶汤感官品质的下降。 2.消费者特征分析 (1)l5—24岁的消费者是茶饮料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5—34岁的消费者。可以说青少年是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茶饮料的人数也在递减。因此,众多商家都把青少年作为广告诉求的目标,强调茶饮料的“天然、健康、快捷、方便”的特点,并以在青少年中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明星作为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以扩大产品在青少年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和好感度。 (2)茶饮料消费女性略多于男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消费者更注重健康、天然、时尚等因素,而茶饮料就很好地满足了女性消费者的这一需要。另外,喝茶饮料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茶饮料的主要原因。 (3)健康、时尚是茶饮料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天然、健康、回归自然”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潮流,而茶饮料之所以发展迅速,正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品”,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下面,XX为大家分享功能性食品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1)对功能性食品概念的了解:54%的人对其有所了解;27%的人对其根本不了解;19%的人对其比较了解;2)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认识:群众不太清楚什么样的产

品属于功能性食品,受广告宣传的影响很大;3)对功能性食品效果的认可度:57%的人其对身体有作用,但效果不大;20%的人认为益处很大;21%的人不清楚是否有用;没有人否定其效果;4)对功能性食品的适用范围的认识:11%的人认为适用于儿童;1%的人认为适用于青少年;54%的人认为适用于中老年人;17%的人认为适用于处于伤病孕哺等特殊阶段的人;31%的人认为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5)对功能性食品形式的好恶情况:31%的人觉得片剂胶囊形式更易被接受;39%的人觉得冲剂颗粒形式更易被接受;21%的人觉得液状膏状形式更易被接受;11%的人提出了其他形式,如饮料、糕点形式;6)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渠道:9%的人不知道功能性食品;30%的人通过他人宣传介绍了解;54%的人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的媒体广告了解;10%的人通过社区活动或医生推荐了解;6%的人通过其他形式了解;7)对功能性食品的功能的看重点:63%的人看重其平衡人体机能的功能,如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记忆力等;33%的人看重其预防并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如心脑血管疾病等;24%的人看重其促进排除体内毒素、美容焕肤的功能;37%的人看重其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体质的功能;4%的人看重其其他的功能,如增强体质等;8)影响人们对功能性食品选择的因素:23%的人选择了品牌包装;36%的人选择了成分;56%的人选择了价格;59%的人选择了功效;13%的人选择了广告;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亮、吃出长寿。食品业和医学在不断进步着,于是功能性食品便应运而生了。 功能性食品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为了解人们对功能性食品的了解程度,并在社会上普及功能性食品,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各种年龄层次、各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社会调查 1、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随机人群的调查发现,约15%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食品,更不清楚功能性食品有什么功效;约62%的人对功能性食品不是很了解,对其功效不认可,觉得效果不明显,同时对功能性食品的鉴别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只有23%的人了解功能性食品,了解其功效,并且知晓很多种类的功能性食品和国内外大品牌。以下为部分被调查者的问卷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了解;其效果不明显,开始有作用,后来就没感觉;对于功能性食品不信赖;从广告等媒体知道某些品牌的功能性食品。 20-30岁的男士:多少了解一点,不是很明白;其功能应是抗疲劳;用过脑白金,效果不错;价格有点偏高,应有适当下调,仍需改进,要适合长期服用。 30-40岁的阿姨:不太了解,也不用;孩子用过清华同方的产品,家人用过海藻类的产品,使用过对肠胃有帮助的产品;看过产品说明书和广告,但是仍然觉得对功能性食品的常识不了解。 3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了解一点;功能性食品应补充微量元素,力量蛋白元素,蛋白质;用过如安利、完美等产品;觉得是无聊的消费;鉴定要有国家体系认证、说明、用法。 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解;认为功能性食品纯属吵作;用过如深海鱼油、螺旋藻、天然维E;不看宣传;广告要务实,可信度要提高。不能看广告,要看疗效。 目前人们知晓的市场上销售的品牌主要有:钙尔奇、虫草乌鸡精、脑轻松、血尔、血乐、太太口服液、氨基酸口服液、口服免疫球蛋白、成长快乐等。 同时,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于功能性食品普遍常识的介绍几乎没有,消费者对起其处于零概念,也导致了虚假广告活动猖獗。中国的功能性食品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标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功能性食品市场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虚假、夸大广告问题严重,造成消费群体视听混乱,判断失误等。另外,保健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对于其普及有很重要的影响。 2、调查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法律法规,完善和规范功能性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市场。 (2)普及功能性食品的普遍常识,让消费者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3)提高功能性食品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其功效,争取消费者的信任。 (4)降低其成本,使价格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功能性食品的优势。 二、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设计

功能性食品的设计

产品的设计——陈皮普洱茶饮料工艺 一、简介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就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与紧压茶。普洱茶如今已成为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及欧美国家茶叶市场上倍受消费者推崇的特种茶。普洱茶能抑菌减肥、生津止渴、醒脾解酒、开胃消滞,称为不可一日无的保健饮料。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陈皮药材分“陈皮”与“广陈皮”。 所以将一定量的普洱茶辅配以陈皮,研制一种出营养保健的茶饮料产品。加了陈皮的普洱茶会寄居有些苦味,但对于化痰、止咳都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二、成分及保健功能 (一)、普洱茶 1、主要成分 茶多酚类:俗称"茶单宁",就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茶多酚就是茶叶中许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与酚酸。儿茶素就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约占茶多酚总量的50~70%。儿茶素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可防止血管硬化、抗癌、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还有灭菌、解毒作用。 咖啡因:带有苦味,就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色素:茶叶中的色素分脂溶性色素与水溶性色素两大类。脂性色素包括叶绿素与类胡罗卜素。它们对人体健康都就是有益的,由于大部分不溶解于水,只有当吃茶或使用茶粉时才能被利用 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C与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2、保健功能 (1)、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 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明显抑制体内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为血脂主要成分)含量的上升,并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还能发送毛细血管壁的弹性;维生素C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因此,喝茶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而且对防治动脉粥硬化、高血压都具有重要作用。 (2)、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以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有显著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3)、降压 高血压指收缩压或扩张压增高,超过正常水平。动脉硬化不但导致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课程论文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学生姓名:梦梦 学号: 任课教师:包鸿慧 所在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2012年12月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摘要: 随着我国各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中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隐蔽的方式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从污染方面来看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人和动物体通过食物吸收和富集大量重金属,严重时可出现中毒症状,重金属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几种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以便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维护人体健康。 关键词:重金属食品污染人体健康危害 一、概述 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10-5kg/cm3以上的金属,如金(Au)、银(Ag)、汞(Hg )、铜(Cu)、铅(Pb)、镉(C d)、铬(Cr)等。有些重金属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干扰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危害人体健康,被称为有毒重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卞要有:汞、镉 ,铬(Cr)、铅、砷(As)、锌(Zn)、锡(Sn)等。其中,砷木属于非金属元素,但根据其化学性质,又鉴于其毒性,一般将其列在有毒重金属元素中。根据这此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危害不同,又将它们区分为中等毒性(Cu, Sn, Zn等)和强毒性元素((Hg, As,Cd, Pb, Cr等)。 食品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一部分来自于农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另一部分则来自于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浓缩,浓度提高千万倍,最后进入人体造成危害。进入人体的重金属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刁一显小出毒性,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性。 二、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是汞、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卞要渠道。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所产生的气体和粉尘。除汞以外,重金属基本上是以气溶胶的形态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人土壤。农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富集重金属,也可通过叶片从大气中吸收气态或尘态铅和汞等重金属元素。据研究,蔬菜中Pb含量过高与汽车尾气中 Pb污染有很大的关系。作物中积累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农业上施用的农药和化肥是造成食品污染的另一渠道。磷肥含有镉,其施用广泛且量大,可造成土壤、作物和食品的严重污染。长期使用含Pb, Cd, Cu, Zn的农药、化肥,如磷矿粉、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也将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积累。有机汞农药含苯基汞和烷氧基汞,在体内易分解成无机汞化合物。目前我国已禁止生产、进口和使用有机汞农药,除拌种常用的醋酸苯汞、氯化乙基汞外,各国都已禁比使用有机汞农药。但民间剩余的农药,仍有间断使用的,应引起重视。 贮藏食品的大多数金属容器含有重金属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污染食品。另外,重金属元素还

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Functional Food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 课)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对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功能性食品被誉为“21 世纪的食 品” ,它是当今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涉及到化学、生化、医学、药学、食品工程等众多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和发展,将前面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利用我国食品资源、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和开发出保障人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系统地学习和理解与功能性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 2、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因子或成分的生理功能; 3、了解各类功能性食品资源的特点; 4、了解或掌握各类功能性食品的作用机制; 5、理解和掌握功能性食品的设计原则; 6、了解我国各类功能性食品的评价方法;

7、为学生从事有关功能性食品的生产、科学研究和产品创新打下基础。 三、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涉及功能性食品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内容,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应用及市场状况。 (二)教学内容: 1.掌握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或定义; 2.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演替过程; 3.了解功能性食品基本特征及分类; 4.了解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功能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因子的概念(在功能性食品中起生理作用的成分。又叫生理活性成 分或有效成分); 2.了解功能因子的种类; 3.理解功能因子产生功能作用的原因及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一类预防疾病,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促进康复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分类:(一)根据消费对象:1.日常功能性食品(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老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2.特种功能性食品(二)根据科技含量:1.第一代产品(强化食品)2.第二代产品(初级产品)3.第三代产品(高级产品) 功能性食品作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去痤疮;去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肠粘膜有辅助保护。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而药品则允许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存在。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没有剂量限制,可按机体的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我国功能性食品存在问题:1.低水平重复2.基础研究不够3.不以传统食品为载体,价格偏高4监管难度较大5.缺少诚信,夸大产品效果。 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Ig的生物学功能: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2.活化补体3.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4.通过胎盘传递免疫力 乳铁蛋白Lf的生物学功能:1.刺激肠道中铁的吸收2.抑菌作用,抗病毒效应3.调节吞噬细胞功能4.调节发炎反应,抑制感染部位炎症。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是一种碱性球蛋白,广泛存在于鸟和家禽的蛋清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防御氧化损伤的一种重要的酶,能催化底物超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维持细胞内超氧自由基处于无害的低水平状态。 SOD分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铁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生物功效:1.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提高人体对由于自由基侵害而诱发疾病的抵抗力3.提高人体对自由基外界诱发因子的抵抗力4.减轻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放疗时的疼痛及严重的副作用5.消除机体疲劳,增强对超负荷大运动量的适应力。 生物活性肽: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1.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2.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菌和感染的抗体,提高免疫功能3.促进伤口愈合4.在体内制造酵素,有助于将食物转化为能量5.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能起到防癌的作用6.促进蛋白质、酶、酵素的合成与调控7.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8.预防心脑血管疾病9.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10.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11.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12.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13.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 生物活性肽的应用:1.功能性食品2.肽类试剂3.肽类药物 酪蛋白磷酸肽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促进成长期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2.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3.促进骨折患者的康复4.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5.抗龋齿 谷胱甘肽的生物作用:1.作为解毒剂,可用于丙烯晴、氟化物、重金属以及有机溶剂的解毒上2.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可保护细胞膜,免遭氧化性破坏防止红细胞溶血及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3.对白细胞减少症起到保护作用4.能够纠正乙酰胆碱、胆碱酯酶的不平衡,起到抗过敏作用5.对缺血症、恶心以及肝脏疾病所引起的不适具有缓解作用6.可防止皮肤老化及色素沉着,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改善皮肤抗氧化能力。 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膳食纤维的分类: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道酶消化且不溶于热水的那部分膳食纤维,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水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酶消化,但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性又能被4倍体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膳食纤维。 按来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阿拉伯胶等(植物)甲壳素、壳聚糖和胶原等(动物)海藻酸盐、卡拉胶和琼脂(海藻多糖类)黄胶原(微生物多糖类)羧甲基纤维素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681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

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2015.5 免疫球蛋白的开发和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功能性食品成分之免疫球蛋白的分类,研发情况,检测标准,开发技术,产品应用状况及前景。 关键词: 功能性食品免疫球蛋白检测加工开发应用 一、功能性食品介绍: 1.1 功能性食品的产生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越来越繁多,对食品功能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维持人的生存,消除饥饿,到现在的食品功效学研究,从构建、维持和修复机体组织,到可以帮助我们降低疾病风险,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关节炎等多种老年疾病。食品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事物的成分,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国际上食品研究瞩目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功能性食品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食品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份额。 1.2 了解功能性食品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易治疗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品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 对功能性食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其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要求。 (3)功能性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1.3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1)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

功能性食品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课程主要讲授功能食品基本理论、功能食品分类、活性成分提取和分离技术、功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功效成分检测技术及进展等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及国内外功能食品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原理、技术要点、生产管理、申请审批流程、功能评价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日后从事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功能性食品开发基本程序为主线,结合理论传授、案例分析、专家讲座、课后练习和小组研讨等学习方式,使学生们掌握的功能食品开发基本原理、生产管理、审批流程、功能评价等知识要点,让同学们掌握作为功能性食品研发人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功能食品的研发思路与配方设计,规范的评价方法,注册管理及申报流程。 (1)功能食品的理论基础: - 1 -

理论课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重点强调基础规范的学习、训练和掌握。明确《功能性食品》的内容范围,了解和掌握常见功能活性成分,如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活性肽类、活性多糖、功能性甜味剂、自由基清除剂、矿物质、维生素、功能性油脂等的类别、特性、功效等内容。 (2)功能食品的开发、评价、管理、配方、加工及检测技术: 通过课堂教授、案例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a.具有不同功效,如延缓衰老、减肥、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血糖、辅助改善记忆等功能性食品的类别、分离与稳定方法、提取和纯化技术、生产技术等主要内容;b.了解和掌握对食品功能性成分的不同测定方法和技术;c.了解毒理学评价、功能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d.了解功能性食品的监控与品质管理相关内容; e.了解功能性食品管理和申报等法规。 (3)功能食品设计课程答辩: 根据兴趣,使学生自主选题,模拟研发一种功能性食品,使用PPT手段高效、清晰、准确的展示同学们的设计成果,邀请学院及企业专家对设计进行考评,从而有效提高同学们的对功能食品研发的理解及设计能力。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与生理学、食品工艺学。本课程与这四门课程密切相关,构成了食品功能及营养系列课程群,功能性食品是前四门课程的延伸和应用,而只有在前面四门课程的基础上,功能性食品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第一,了解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第二,了解和掌握功能活性成分的类别、特性和功效;第三,了解具有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食品的类型,熟悉掌握功能性食品的不同加工技术; - 1 -

功能性食品和健康的论文

学号:2012220031 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功能性食品与健康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生:王晓龙 实习单位: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六月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再是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而是转变成为如何安全饮食,在利益面前,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现象挑战人们的身体素质使得人们的健康更加倾向于亚健康状态,然而如何让亚健康人群转变为健康人群,成了人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食品安全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功能因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people's ideology is no longer the solve the problem of basic food and clothing, but how into a safe diet, in the face of interests, phenomenon of more and more food safety challenges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s physical quality makes people more inclined to inferior health, but how to make the healthy crowd into a healthy people,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 Keywords Food safety sub-health functional food Function factor

0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 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 1.1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1.2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 1.3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1.4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1.5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2.1 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2.3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 3.1 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折算为每公斤体重的剂量)的5倍(大鼠)或10倍(小鼠),且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摄入量的30倍(特殊情况除外),受试样品的功能实验剂量必须在毒理学评价确定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3.2 给受试样品的时间应根据具体实验而定,一般为30天。当给予受试样品的时间已达30天而实验结果仍为阴性时,则可终止实验。 4 对受试样品处理的要求 4.1 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4.2 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4.3 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