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第12课时人体的生殖系统【要点展示】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人体生命活动的起点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部位在母体的内,胚胎发育的场所是母体的。
3、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其功能是,所以它既属于生殖系统也属于内分泌系统的器官。
4、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其功能是产生,并且分泌。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5、激素是身体内产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的一类物质。
6、生殖过程是指在输卵管内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的过程。
7、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怀孕周胎儿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
8、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有,靠近母体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绒毛与绒毛间充满了母体的血液。
9、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与精子在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胚胎在内完成发育。
10、青春期的身体变化:①形态发育方面: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②功能发育方面:系统以及和等器官的功能增强,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的黄金时期。
③性发育和性成熟。
第13课时人体的营养(消化系统)【要点展示】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作用1.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具体来说有、 (无机物),、、、 (有机物)等等。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身体发育及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一般是备用能源物质。
3.水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营养物质和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水参与生物体内的作用、作用等生理活动。
4.缺含钙的无机盐儿童易患,成人易患。
缺含铁的无机盐易患,缺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幼儿会患呆小症。
5、维生素不构成,也不为人体提供,但它的作用是其它物质所不能替代的。
既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又构成细胞的三大能源物质是。
6.缺维生素A易患皮肤干燥、等,缺维生素B1易患、等,缺维生素c易患,缺维生素D易患、。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教版七下生物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观察与思考1.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资料分析1.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图中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练习;1.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2.1 000万~2 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书答案对待易的七年级生物书本习题——我易人易我不大意!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书答案,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书答案(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标签:标题]篇一:初中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七上)参考答案《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基础练习1.D2.B3.C4.A5.B6.D7.A8.B9.B10.B能力提高11.C12.C13.(1)生长与发育现象。
(2)生殖现象。
(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15.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拓展练习16.是生物。
证据是能够吸收人们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基础练习1.A2.A3.B4.B5.C6.D7.A8.B9.A10.A能力提高11.D12.C13.A—b,B—c,C—a14.(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动物:鲫鱼、奶牛、蚂蚁;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
(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5.答案提示:近视率=近视人数÷班级人数×100%拓展练习16.(1)调查目的:调查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宠物向人类传播疾病。
(2)调查方式:采用访谈法、查阅资料等。
(3)调查对象:饲养的宠物。
(4)调查范围:所有的宠物。
(5)调查方案:①制订调查计划;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⑤归类、整理分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基础练习1.D2.A3.B4.A5.C6.A7.D8.A9.D10.C能力提高11.A12.D13.(1) —D,(2)—B,(3)—A,(4)—C14.开放性试题,回答正确即可。
要点:人类对野生动物滥捕滥杀,造成某些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会破坏生态平衡。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基础练习单选题:1.D 2.B 3.C 4.A 5.B 6.D 7.A 8.B 9.B 10.B能力提高双选题:11.AD 12.B C填空题:13.(1)生长与发育现象。
(2)生殖现象。
(3)遗传现象。
(4)变异现象。
(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4.(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15.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拓展练习16.是生物。
证据是小球藻能够吸收人们排除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排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基础练习单选题:1.A 2.A 3.B 4.B 5.C 6.D 7.A 8.B 9.D 10.A能力提高双选题:11.BC 12.AB填空题:13.A—b, B—c, C—a14.(1)植物:银杏树、海带、白菜;动物:鲫鱼、奶牛、蚂蚁;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
(2)水生生物:海带、鲫鱼;陆生生物:银杏树、木耳、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5.答案提示:近视率=近视人数÷班级人数×100%拓展练习16.(1)调查目的:调查清楚宠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如何防止宠物向人类传播疾病。
(2)调查方式:采用访谈法、查阅资料等。
(3)调查对象:饲养的宠物。
(4)调查范围:所有的宠物。
(5)调查方案:①制订调查计划;③设计合理的调查路线;⑤归类、整理分析。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基础练习单选题:1.D 2.A 3.B 4.A 5.C 6.A 7.D 8.A 9.D 10.A能力提高双选题:11.BC 12.AC填空题:13.(1) — D,(2)— B,(3)— A,(4)— C14.开放性试题,回答正确即可。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开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答复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不同点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工程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使用自然工具质量为1500g,无语言文字能力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质量到达4500g,语言文字能力人类直立行走工具强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标准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局部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局部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局部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基础练习1.B2.A3.B4.C5.C6.A7.B8.B9.C能力提高10.B 11.B12.达尔文森林古猿非洲、亚洲、欧洲13.(1)树栖地面地形和气候的变化(2)前大脑制造和使用工具(3)人类不但会使用还会制造工具拓展练习14.(1)①使森林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②前肢解放并使用工具。
(2)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前肢解放,双手通过使用和制造工具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促使人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适应地面环境。
第二节人的生殖基础练习1.C2.B3.D4.C5.D6.A7.B8.B9.D 10.B能力提高11.D 12.D13.(1)B 四肢(2)脐带胎盘物质(3)不对,造成男女比例失调(4)卵细胞显微镜蝌蚪游动14.(1)[7]睾丸(2)[1]卵巢雌性激素(3)[3]输精管不会15.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拓展练习16.(1)[2]卵巢(2)[1] 输卵管(3)[3]子宫新生命(4)胎盘和脐带(5)分娩第三节青春期基础练习1.B2.A3.B4.B5.D6.C7.C8.D9.C 10.D能力提高11.A 12.D13.喉结增大长胡须、阴毛腋毛(或月经来潮乳房增大)14.青春精液子宫内膜脱落,血管破裂出血15.突增神经系统智力发展拓展练习16.(1)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青春迅速发育(3)月经遗精(4)胚胎发育的场所分泌黏液(5)b c d (6)生理心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基础练习1.A2.A3.C4.A5.C6.B7.A8.D9.D 10.B能力提高11.D 12.A 13.D 14.C15.(1)- B (2)- A (3)- D (4)- C拓展练习16.(1)252 (2)273 (3)核桃仁所含能量大于花生仁所含能量。
人教版七下生物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观察与思考1.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进行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加之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以及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都使得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1)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没有语言文字能力;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资料分析1.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
“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骨盆的髋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2.图中的石块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以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由此可以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手的解放使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练习;1.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体形、使用工具和是否着衣这三个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半直立行走到直立行走;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到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2.1 000万~2 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