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会见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65.04 KB
- 文档页数:3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注意事项
在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可以为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和保护其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律师会见的注意事项:
1. 通知权:嫌疑人有权通知自己的律师,并要求会见。
律师也有相应的责任尽快赶到。
2. 协商时间和地点:律师和侦查人员应当协商会见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律师能够及时与嫌疑人会面。
3. 会见记录:律师会见应当有记录,记录应包括会见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和会见内容等。
确保会见过程的透明和可查。
4. 会见权限:律师有权与嫌疑人私下交流,而且此时没有扣押权。
然而,律师仍应遵守法律和法规,并不得干涉调查或阻碍证据收集。
5. 会见保密:律师会见内容应保密,并不得泄露给其他人员,以确保嫌疑人的隐私权和客户律师关系的保密性。
6. 法律援助:针对无法支付律师费用的嫌疑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律师需与嫌疑人讨论法律援助的程序和申请流程,以确保其能够获得合适的援助。
7. 合理时间:律师会见的时间应合理安排,不得给予嫌疑人太少的时间来与律师交流和讨论。
8. 安全保障:侦查部门应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律师在会见过程中的安全。
请注意,这些注意事项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和规定有所差异,嫌疑人和律师应按照当地的规定行事。
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需要注意的事项一、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需要注意的事项1、律师与当事人的信任关系有时并非一次会见就能够建立,因此在第一次会见时不宜操之过急,有时需几次会见加深双方的信任关系之后再展开涉及案情的深入沟通;2、会见中应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及双方地位的平等性。
比如称、语气等。
同时个案的当事人不同,会见时所使用的语气、表达方式应各不相同;3、会见时,除了知晓当事人接受讯问的内容外,还需让当事人知道律师在本阶段能做哪些事,起什么作用;4、若当事人有转达家人的话语,应进行甄别,不能甄别有无风险或确定有风险的应向当事人释明不予转达,无风险的则可以转达;5、注意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比如强奸案中,不要对具体细节追问到底;6、注意笔录记载内容,与案件无关的相关问题可不记入笔录,与案件相关的问题应全面、客观,并让当事人核对签名确认。
由于个案的差异性,会见内容各不相同,需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调整;7、每一次律师会见都是根据案件的进度,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特定的问题而进行的,而非为了会见而会见;比如第一次会见是为了建立信任关系、授权、为律师下一步辩护收集素材;8、律师可以解释法律关于定罪与量刑的相关规定,但不得教唆当事人讯问时如何陈述;9、当事人在会见时向律师提出违法、违规要求后,应技巧性的予以拒绝;10、虽授权委托书有当事人的家属签名确认,让当事人本人确认,更有于保障律师办案及规避某些麻烦;11、会见笔录中通常会记载对当事人有利的内容,同时也有不利的内容,若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需附会见笔录中的相关内容的,可将相关内容单独作一份会见笔录;12、会见监视居住的当事人,笔录中的相关内容须调整。
二、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有哪些侦查阶段律师享有以下权利:1、代理权律师的代理权分全权代理和一般代理两种。
律师有权依法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犯罪嫌疑人提出申诉、控告。
2、提出意见权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
律师会见准备计划
律师会见准备计略
一、会见目的
本次会见的目的是与律师就某案件相关事宜进行商谈,取得初步的法律意见。
二、需要准备的材料
1. 案件相关的主要证据和文件材料;
2. 个人情况说明,例如事件经过、本人立场等;
3. 其他可能帮助律师了解案情的辅助材料。
三、需要问询的重点问题
1. 从现有材料判断,本案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2. 律师建议该案的处理方向和策略是什么;
3. 如果需要诉讼,律师估计该案赢诉可能性如何;
4. 接下来的诉讼流程和预计费用情况;
5. 有没有其他补充材料和信息需要提供给律师等。
四、会后跟进事宜
1. 根据律师指示将需要的补充材料及时提供;
2. 继续保持与律师的良好沟通,随时咨询进一步问题;
3. 根据律师的建议探讨案件处理方案,并做出决定。
以上为初步思路,会见时需要保持敏锐和应变的态度,全面利用与律师
的交流时间。
【讲座实录】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笔录如何标准化?本文是牛律师刑辨标准化系列公益培训讲座(第五讲)主讲人秦建军律师的讲座内容,侦查阶段首次会见中容易忽略哪些问题?如何和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关押过程中如果有办案机关的提审,律师应当提醒当事人做些什么?讲座为律师办案提供了指引。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笔录如何标准化?主讲人|秦建军一、律师会见常见问题1、会见前没有做会见预见,不熟悉程序上、实体上的法律规定;2、没有事前确定要和当事人核实什么问题;3、缺少预见、提纲、模板,不全面不细致,增加会见工作量,不利于辩护思维的准备;对策:准备会见工具包——会见手续(三证);印泥、笔、白纸、手表;刑法一本通、刑诉法一本通;事前准备会见笔录模板。
二、会见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一)目的建立信任、明确授权、确认代理合同、犯罪嫌疑人在授权委托书上签字,为下次辩护收集素材;无罪罪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辩护并收集材料;告知当事人律师的作用和权利。
(二)注意事项1、第一次会见没有建立完全信任关系的,需多会见几次,可借助案外的话题展开谈话;2、对当事人尊重,律师在本阶段能做哪些事情、有哪些功能;3、如果介入办案机关提审,当事人易忘记,建议当事人回去后记录什么时间、几个办案人员、问了什么问题等情况;4、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点到为止,不要刨根问底;5、当事人向家人带话,要甄别,不能传递的要和当事人明示;6、与案件无关的不记入笔录,有关的笔录要如实记录并要求当事人签字;7、每次会见根据案件的进度,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会见,不是为了会见而会见,遇到家属要律师经常会见的情况,要和家属进行沟通,有心理辅导的成分,但这不是律师会见的主要内容;8、向当事人解释法规、量刑,情节符合犯罪,罪名成立,否则无罪;9、当事人在会见过程中,向律师提出违法违规的要求,律师有技巧地处理;10、第一次会见额外准备一份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需本人签字同意的;11、个案差异,每次会见内容要相应调整,杜绝生搬硬套;12、由于个案当事人不同,适用的语言和语气不同,根据教育经历、社会地位设定不同打交道策略,和当事人形成有效沟通;13、会见笔录中记载对当事人有利和不利内容,需要提交笔录时,需要加以甄别,对有利内容单独做材料递交办案机关;14、会见监视居住的当事人,会见笔录要调整;15、会见时间从当事人进入会见室起算,地点建议写成第几会见室,有记录人要写明。
律师会见注意事项.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律师会见注意事项侦查阶段的律师会见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在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的内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二是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主要是了解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或参与了侦查机关认为其涉嫌的犯罪及有关情况。
三是了解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何种强制措施及已被羁押的期限。
四是了解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有无刑讯逼供、骗供、诱供和变相拘禁等违法行为。
依据会见时所了解的内容,受委托的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如下法律帮助:(1)提供法律咨询。
指就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罪名的实体法问题、在侦查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问题等提供法律咨询。
(2)代理申诉、控告。
律师根据向侦查机关了解的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向犯罪嫌疑人了解的案件情况,认为犯罪嫌疑人没有涉嫌犯罪,不应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代为申诉,请求侦查机关撤销案件。
(3)代为申请取保候审。
如认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即可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4)代为申请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对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受委托的律师可以代犯罪嫌疑人申请要求解除或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在目前的司法环境下由于律师在侦查阶段不具备“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因此在维护被追诉人权益上作用有限。
与律师不具备辩护人地位的规定相对应,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不仅不能享有选择律师的权利、得到及时有效的律师辩护和帮助,也不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
律师如果要会见在押犯罪嫌疑⼈应该遵守哪些规定因为刑事诉讼是对涉嫌犯罪的⼈的⾃由、甚⾄⽣命的处罚,所以法律上允许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通过辩护律师来帮助犯罪嫌疑⼈维护合法权益。
那么,律师如果要会见在押犯罪嫌疑⼈应该遵守哪些规定?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律师如果要会见在押犯罪嫌疑⼈应该遵守哪些规定1、律师办理会见在押犯罪嫌疑⼈或被告⼈时,看守所应当查验律师有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委托书或⼈民法院的指定辩护通知。
2、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或被告⼈应当2⼈,以便互相监督和确保安全;律师会见时⾄少1⼈为执业律师,其他随同⼈如⾮执业律师,应是与会见律师同⼀单位并持有律师管理机关印发的证件的⼈员。
3、在侦查阶段,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凭公安机关经办单位开具《会见在押犯罪嫌疑⼈通知》办理会见。
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凭公安机关经办单位开具的《批准会见犯罪嫌疑⼈决定》办理。
4、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受聘律师可以直接由看守所安排与被告⼈会见,出⽰起诉意见书或起诉书和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办理,不需经侦查、检察或审判机关批准和安排;⾮律师职务的其他辩护⼈经检察院和法院的具体办案部门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犯罪嫌疑⼈会见。
5、会见时带聘请的翻译⼈员的,须出⽰经办机关批准的⽂书。
6、律师会见时,在押犯罪嫌疑⼈或被告⼈应⼀⼈⼀室。
7、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或被告⼈是时,公安机关可以派员在场。
8、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或被告⼈时,不准私带犯罪嫌疑⼈或被告⼈的亲友参与会见;禁⽌为犯罪嫌疑⼈或被告⼈提供与外界联络的各种通信、摄影器材等⼯具;会见期间禁⽌为犯罪嫌疑⼈或被告⼈提供任何财物及携带任何物品出所。
9、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或被告⼈时,如违反法律规定或者会见场所的规定,在场民警应当制⽌,必要时可以决定停⽌本次会见,视情节轻重,通知律师管理部门。
10、看守所的⼯作⼈员不按规定办理会见⼿续的,律师可以向移案或者受案的机关投诉,也可以通过司法⾏政机关向有关部门反映。
2009年10月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Oct.2009第5期(总第108期)Journal of Henan Public Security AcademyNo.5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会见策略殷莉利(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北京100088)摘要:会见是律师介入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法律权利,其关系到律师作用的发挥和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
但是在执业过程中,许多律师感叹在会见方面困难重重。
在会见前应如何准备、具体会见时的思路、如何处理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降低执业风险,成为了刑辩律师必备的职业技巧。
关键词: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律师权利中图分类号:DF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33(2009)05-0057-03收稿日期:2009-06-05作者简介:殷莉利(1984-),女,广东东莞人,中国政法大学2007级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侦查阶段律师会见的现状关于会见的“批准”。
律师准备好各种手续,承办人一句“等通知吧”,就把律师拒之于千里之外。
或是“领导不在,没法批”,就一再拖延。
可见,一些侦查机关仍将批准作为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必经程序。
关于会见的“安排”。
许多侦查机关对“重大复杂”做宽泛的理解,只要是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无论是否复杂,都在5日内安排会见。
同时,立法上规定的“安排”也被侦查部门曲解,演变为一种变相的“批准”,即使在法定时间内“安排”,也不一定就在“48小时内”或“5天内”能让律师与犯罪嫌疑人见上一面。
绝大部分案件律师会见都有侦查人员在场,会见过程受到监控,使得律师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秘密交流、充分沟通受到严重损害。
另外,某些办案机关将谈话内容限制为“不准涉及案情”,而办案人员对“案情”的理解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甚至某些侦查部门不允许律师制作会见笔录,要求律师向看守所提供会见内容或会见的内容提纲,会见时不允许超过提纲的询问范围。
一些看守所要求律师会见时自备手铐,会见前先为犯罪嫌疑人戴上手铐[1]。
国内一位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曾经说过:“会见时,承办人监视在旁,稍有差池,或侧目或制止,整个会见不仅嫌疑人紧张得哆嗦,律师也直冒冷汗。
”[2]二、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会见策略关于会见前的准备。
在接受犯罪嫌疑人或亲友的委托,并办理好法律手续后,可以先请委托人的亲友介绍案件概况,对涉嫌罪名的有关法律规定、刑事侦查的程序法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整理清楚,以备会见之需。
具体的司法文件有:六部委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司法部制定的《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等。
出于效率考虑,拟定会见谈话的提纲,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程序方面,包括侦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相关法律文书的制作及出示、宣读是否合法,是否履行告知义务,是否符合法定的期间标准,是否具备回避的条件,搜集证据的渠道是否合法,采取的强制措施有无违法之处等;二是实体方面,主要从犯罪构成要件的角度,包括行为主体资格是否合法,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法律界定及数量标准是否达到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主观过错的认定是否存在瑕疵,行为与危害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以及相关法定与酌定情节等;三是其他影响刑事责任的特殊情节,包57括:不按犯罪处理的情况,如职务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共同犯罪案件各行为人的地位确定,不按数罪并罚处理的情况等;四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是否需要代理申诉、控告以及相关的法律咨询。
关于具体会见的思路。
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
可见,新《律师法》对比《刑事诉讼法》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会见制度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凭“三证”即可会见,无需经任何单位个人批准,将“可以”修改成“有权”,会见权正式成为一种法律权利;其次,关于涉及国家秘密案件,是否需要批准的问题,对比旧法,没有了“法律另有规定的例外”,“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被删除,可见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也无须批准,有意放开限制;再次,会见不被监听,所谓“监听”,需要进一步明确,陈光中先生认为,不被监听意味着侦查人员既不能公开监听,也不能秘密监听,侦查人员不得在场。
关于新《律师法》和1996年《刑事诉讼法》之间的衔接问题有很多讨论,我们知道全国人大已经确认《律师法》的规定优先于《刑事诉讼法》,但在实践中二者的冲突到底是怎么协调的、各地的公检法机关在工作中到底遵从哪一部法律,各地有不同的做法,有些地方还在协调过程中。
律师到各地办案时,有必要事先了解当地公检法机关适用法律的现状,适当调整自己的安排。
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关于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于北京涉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前仍需要经过批准,而且需要事先填写申请表,所有事项填写完毕后,需要加盖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的公章。
律师在会见前必须详细阅读该规定,会见前准备好相关的手续。
律师在与犯罪嫌疑人初次会见时应当告知其在侦查阶段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作出解释。
由于犯罪嫌疑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律师应当讲明来意,打消犯罪嫌疑人的顾虑,明确告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职责,分析该案件沿着诉讼的轨道走下去可能出现的情况,注意绝不能向犯罪嫌疑人作出任何超越法律规定的承诺,也不能向其披露自己与司法部门存在的各种关系,更不能贬损同行。
同时,当律师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事实时,对其陈述的内容要仔细辨别,因为许多犯罪嫌疑人在“坦白从宽”心理的影响下,为追求“坦白”会盲目夸大案件事实,企图得到“从宽”的结果,或是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胡编乱造,避重就轻。
针对这种情况,律师应当利用与犯罪嫌疑人会见的机会,建立起其对律师的信任,讲明法律规定的精神实质,规劝他们如实讲明案件事实,向其明确说明“以事实为依据”的事实必须是有确切、充分的证据支持的事实,树立起“证据事实说”的观念[3]。
对于出现律师意见与犯罪嫌疑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必须明确律师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关系以及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角色定位。
理论界对侦查阶段律师活动的性质存在分歧,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法律帮助的性质,二是代理的性质,三是辩护的性质。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即认为律师在侦查阶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辩护人,但可以视为广义上的辩护人[4]。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一方面进行诉讼活动要严守法度,另一方面需要利用知识和经验深刻体会立法的精神实质。
实然很多法律的立法原意可能已经说不清楚了,也并没有立法者专门阐述当初立法是怎么想的、意图是什么,这就需要法律执业人员在运用法律过程中弥补立法的漏洞,实现立法与司法反向的良性互动。
深挖诉讼的实质可以发现,律师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会见是为辩护做准备的,并且这两项权利的行使不受当事人意志的约束;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一般都会涉及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此罪还是彼罪,有无法定或酌定的情节等等。
这种咨询不是一般的法律咨询,而是指导犯罪嫌疑人准备辩护理由,帮助其防御控方,这类活动明显地具有辩护性质。
一般而言,在侦查阶段律师接受委托运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时也会考虑到随后的起诉和审判的辩护意见。
至于代理申诉控告和申请取保候审,也属于律师依据事实和法律,为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也是广义辩护的一个方面。
因此,应当把律师在侦查阶段定位为“广义上的辩护人”,执业律师应牢牢把握此种理念开展辩护工作。
律师作为广义的辩护人介入侦查,就具有相对独立的诉讼地位,对于犯罪嫌疑人提出的辩解事实和理由,一些新情况和新证据,不要轻易否定,要仔细核实。
至于偶尔遇到犯罪嫌疑人与律师意见不一致时,律师应该认识到作为专业人士精通实体法、程序法及证据原理规则,而犯罪嫌疑人毕竟懂法不多,对案件感性的认识会多一些,因此,在关键问题上,58不能盲从犯罪嫌疑人或委托人的意见,而应当有主见。
只要充分与犯罪嫌疑人沟通,解释法律辨明案情,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接受律师的意见,或经过反复沟通达成共识。
如果在关键问题上有原则分歧,经沟通无法达成共识,则可以考虑建议犯罪嫌疑人另行委托律师,这样可以避免其对律师产生敌对心理,也可以避免对律师的执业声誉造成损害。
三、如何在会见中降低执业风险降低执业风险总的原则是律师要非常熟悉法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漏。
根据现行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没有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而且《刑法》第三百零六条规定的辩护人伪证罪,有许多律师把它比作悬在律师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出现律师调查的证据与控方证据不一致的情况,由控方的证据一旦形成就不能轻易推翻,而且从逻辑关系上看,对立双方的证据肯定有一方是真的,一方是假的,侦控方的力量太强大还随时会持着宝剑裁判律师的生死,相当于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因此,刑事律师取证是需要冒极大的风险的。
如果在侦查阶段的会见中,律师遇到犯罪嫌疑人提出有证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线索,希望律师能帮忙取证时,需要根据案件情况,对其提出的证据种类进行仔细辨别,分析当事人说话时的心理,向犯罪嫌疑人耐心说明现行法并没有赋予律师在这个阶段当中的调查取证权,但对于物证和书证,由于客观性稳定性较强,可以尽量帮忙核实,而对于证人证言尤其是与犯罪嫌疑人有密切关系的证人如亲友,最好不要擅自取证,如果了解情况后觉得可能属实的话,为了避免风险,不做笔录,而是让相关证人出庭作证。
参考文献:[1]钱列阳,仇晓敏.论审前程序中的律师参与[A].石少侠,徐鹤南.律师辩护制度研究———以审前程序中的律师作用为视角[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127.[2]许兰亭.审前程序中律师作用的现状分析[A].石少侠,徐鹤南.律师辩护制度研究———以审前程序中的律师作用为视角.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245.[3]马宏俊.律师办案思路与技巧[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2.47.[4]李宝岳.律师参与辩护、代理存在问题及对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44.Interviewing Tactics of Defense Lawyers in Detecting ProcedureYIN Li-li(Chinese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 China100888)Abstract:Interviewing a criminal suspe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gal rights of a defense lawyer who is taking part in the criminal detecting procedure,which relates to the lawyer’function and the suspect’defence.However,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a great many of lawyers complai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heavy difficulties in the interview.how to prepare before the interview,the steps dur-ing the interview,how to deal with the criminal suspect,and how to reduce the risks in the practice,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defense lawyers.Key words:Detecting procedure;Interview a criminal suspect;Rights of defence lawyers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