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7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
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
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
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意义二、提名单位:保定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三、申报奖种及级别: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项目简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肠道急症,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病死率。
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NEC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
基于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调控上皮发育,是指导先天性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
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已经应用到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我们团队就肠道微生态与NEC感染展开研究,系统阐述益生菌制剂在NEC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选取NEC患者临床病例研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与NEC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动物研究细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
在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现败血症、腹膜炎等细菌感染是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喂养是影响NEC 预后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我们对比了临床NEC患儿微生态调节剂应用前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也证实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从理论上验证了益生菌喂养可以改善NEC预后。
基于N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且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我们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经口灌胃小鼠,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且肺炎克雷伯菌可以进一步从肠道易位到肝脏引起肝脓肿感染。
因此,我们团队从临床病例NEC预后风险因素分析、动物感染模型构建,以及临床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NEC患儿临床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核心杂志及SCI期刊发表论文三篇。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1. 第一完成单位: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保定市首批医学重点专科,河北省重点发展专科。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2018年度)
一、项目名称及简介
推荐号:奖励类别:
二、第三方评价
三、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完成单位应用情况和直接经济效益(单位:万元)
2.推广应用情况和经济效益(非完成单位)
3.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限600字)
所学专业水工建筑力学现从事专业土木(水利)工程
所学专业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现从事专业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
理
所学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现从事专业水利工程建设
所学专业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现从事专业水利工程、岩土工程
所学专业水工现从事专业水工
所学专业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现从事专业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所学专业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现从事专业水利工程科研及设计工作
长(主持)
经理
所学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现从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所学专业工程管理现从事专业水利工程施工
2日
所学专业船舶设计与制造现从事专业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所学专业岩土工程现从事专业土木工程
五、完成单位合作情况说明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六、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负责承担波浪动力数值模拟研究、海堤砌石护面结构破坏型式与机理分析,现
六、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2项)多功能防波堤
八、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10项)。
XX单位提名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辽科奖办发(2024)1号)的规定,现将XX单位申报2023年度辽宁省科技奖励评审项目予以公示。
自即日起7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XX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
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XXXXXXX
通讯地址: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
附件:XX单位提名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X单位(盖章)
2024年X月X日
附件:
X单位拟申报的2023年度省科技奖励项目。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一、项目名称废蒸汽余热回收利用低温真空浓缩干燥系统及成套装备二、提名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提名书及其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本项目提出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高效节能技术、及其配套的废蒸汽回收利用专用系列辅助装备技术,实现了对废蒸汽几近全部的回收利用;而且通过对废蒸汽的回收利用,极大地减少了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不但为相关生产企业节约了能源,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预计蒸汽节能效果65%以上,废蒸汽残余量小于15%,综合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生产人工减少50%以上,达到极其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
公司根据本项目已在山东威海、日照、青岛等地升级改造23条生产线,运行稳定可靠,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实现产值1570余万元,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6700多万元。
同时,于201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承办的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组第七名,有效解决利用蒸汽生产企业的高耗能及高排放问题。
本项目相关授权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对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完成单位:荣成惠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四、项目简介1、所属科学领域:新能源及节能技术2、研究背景:目前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加工面临能源消耗大、原料新鲜度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需解决鱼类多维度精深加工、贝类连续化加工与全效利用、海藻活性产品开发、特色资源加工与生物提取等的新技术和自动化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成套装备的研制。
显然,这些问题是现有的MVR蒸发器之类的产品无法解决的,而是需要对生产工艺、关键设备、辅助设备等,结合海洋渔业资源的物性特点和成品要求,做深入的、创新性的攻关研究和研制。
3、项目创新点:1)研究提出基于动态优化补热的废蒸汽压缩余热回收利用浓缩蒸发生产工艺,压缩浓缩蒸发系统产生的二次废蒸汽,实现对接近全部二次废蒸汽的循环利用,对生蒸汽需求量降低到50%以下,减少废蒸汽或废气的排放,减少冷却水的用量和废气处理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浙江省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
系统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1部。
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
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格式)(注意:不要改变各标题字体、字号,填写内容用宋体小四)《干眼诊疗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提名意见:该项目历时20余年,解决了干眼领域一系列理论与诊疗技术问题:发现了干眼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多种分子机制;发现了睑板腺分泌的蛋白成分在眼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提出了针对眼表微环境治疗干眼的学说,建立了多种干眼模型;建立了干眼的精准诊断体系,首次开发拉曼光谱泪液检测新技术;创立了我国唯一的干眼分类方法,并被国际眼科广泛接受;提出了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及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原则,在国际上最先开展4项干眼治疗新技术,发明了11种治疗干眼的药物。
该项目已发表文章4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5项,其中2项已转让。
创建了我国干眼诊疗体系,多项成果被国际指南、共识以及我国共识、教材采用,在我国以及国际上广泛应用。
权威专家组的鉴定认为该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我国干眼的诊治水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部分成果分别获2002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2010年、2013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部门对推荐书材料进行了审查,并进行公示,确认该项目符合国家科技奖推荐要求。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干眼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占眼科总就诊病人的30%以上,我国的发病率在16-21%,严重者导致盲目,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该项目在20 余项基金的资助下,历时20余年,解决了国际上干眼的病理机制及精准诊治等方面的多个重大理论与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使我国干眼的诊疗水平由空白状态进入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内容如下:(一)阐明了干眼关键病理改变--眼表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眼表微环境理论,解决了干眼精准诊疗体系建立的理论难题。
发现了睑板腺分泌EDA蛋白,被2018年国际眼科权威杂志IOVS列为近年来世界此领域唯一的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