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杂交育种2015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66 MB
- 文档页数:86
第五章杂交育种第五章杂交育种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意义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
自然界通过生物群体间的天然杂交而产生变异,成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物质基础,具有重大的创造性意义。
人类通过人工杂交和选择,有意识地将不同亲本的理想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新的种质资源,选育前所未有的优良新品种,具有更大的创造性意义。
杂交育种是当前作物育种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育种方法。
我国作物育种工作,通过杂交育种获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小麦据《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1983)统计,以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品种占50%。
又据统计,1986到1988 年间各单位育成并通过审定的品种28个,其中27个是杂交育成。
蚂蚱麦×碧玉麦→碧蚂1号,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八个省推广面积曾达9000多万亩。
我国20世纪60至70年代小麦推广品种育成途径水稻(品种间杂交指籼稻或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主要途径。
粳稻亚种内的品种之间的杂交。
籼稻品种和粳稻品种之间的杂交,则为亚种间杂交。
)20世纪50年代迄今,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大批优良品种。
如:早籼广陆矮4号(广场3784/陆财号)、二九青(29矮7号/青小金早)、湘矮早9号(IR8/湘矮早4号)、南京11号(南京6号/二九矮4号)等。
棉花我国50年以来育成的新品种中,约有1/3 是应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
如鲁棉1号、泗棉2号等,这些品种丰产性好,但品质较差。
丰产而品质较优的品种有徐州514 、豫棉1号、冀棉8号、鲁棉6号等。
大豆杂交育种是迄今大豆育种最主要、最通用、最有成效的途径。
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育成的新品种,大都由杂交育成。
如北方夏大豆区的冀豆4号、豫豆8号、鲁豆7号、中豆19,南方多播季区的南农73-935、浙春2豆、湘春豆13等。
中国采用不同育种途径分年代育成的大豆品种数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1)基因重组(2)基因互作(3)基因积累(1)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可将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集中于新品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