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38
历史专题十大国崛起一、19世纪-20世纪初,英国领先于世界,号称“日不落”。
1、①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③对外侵略,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其聚敛大量财富。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被美、德所超越。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英国都是主宰国之一。
参与签订了相关的各个条约。
4、二战前采取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
5、1942年参与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参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参与了二战中的重要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6、二战后,接受美国经济援助恢复经济,加入北约和欧共体组织。
二、法国1、17——18世纪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
2、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封建专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1919年巴黎和会上对德签订《凡尔赛和约》,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削弱老对手德国。
5、二战前后同样采取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6、二战后至50年代初,接受美国经济援助,致力于发展经济。
欧洲走向联合,1967年加入欧共体。
促进经济发展。
“冷战”期间加入北约组织。
三、德国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经济状况:德国的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外交: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人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2、一战前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
1914年挑起一战,对协约国宣战,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
3、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4、1919年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受到严厉制裁。
5、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法西斯势力抬头。
6、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建立法西斯政权,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7、制造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干涉西班牙内战8、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9、二战期间:①1939年9月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专题十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点考纲内容考核要求备考指南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b1.高频考点依然不会回避: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英国工业革命。
2.英国史一直是某某卷考查重点方向,英国工业革命须与英国的代议制、洛克主X、克伦威尔等联系掌握。
3.全球化一直是长效热点,故“世界市场的形成”估计会成为考查热门。
4.围绕热点“工匠精神”,可能要关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X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c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 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b 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b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4.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b 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b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c第21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及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考点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X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b)(1)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美洲。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c)(1)对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X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对世界: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专题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是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2.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自然经济解体的客观进步作用体现在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取消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4.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
“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6.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导向( )。
7.决定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历史命运的根本因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8.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9.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趋势是由闭关自守转变为面向世界,由固守传统转变为向近代化迈进( )。
10.从动力上看,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更新发展的过程是人力、畜力到机械动力( )。
11.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看,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是满足大众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则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12.广播、影视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而来的,而互联网是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而来( )。
答案1.√ 2.√3.×正确答案: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 5.√ 6.√7.√8.×正确答案: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强烈冲击9.√10.√11.√12.√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国的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