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的第一本书》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步骤
导 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作 者 和 作 品 简 介
结合配套 熟悉作者 学生通过 了解作者, 初步感知 课文 学生串读 课文,初步 感知文意。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调整与 思考
1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初 读 课 文 整 体 感 知 文 意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掺杂 混合在一起。酷似:极像。 知书识礼:有知识, 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二)学生通读全文,研读文意。 1.生默读课文, 或快速浏览全文, 讲述 “第一本书” 的故事。 (教 师提示:详见板书设计)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 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 它有什么含义?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相机提示: (1) “我的第一本书”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 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 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如果说 课文主体部分写的“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第一课的话,那 么写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则是交待“真正的第一本 书” ,也即走进求知的世界。这贫困境遇中的人生第一课,蕴含着生 活的艰辛、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 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相机提示: 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 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 “书和红薯在我们村 里都是希奇东西。 ”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 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四、学生浏览课文,进一步理解本节课学习过的内容。
标示段序 并积累左 边字词 学生根据 教师提示 准备复述 学生再读 课文,揣 摩、理解左 边的问题 学生畅谈 阅读体会 学生批注 相关知识 学生再读 课文,揣 摩、理解左 边的问题 学生畅谈 阅读体会 学生批注 相关知识 学生朗读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1、朗读课文,复习研习的内容。 (朗读要求流畅而有感情) 。 2、 完成“理解•分析”题。 复述要点及结构: 写作顺序:采用顺叙与插叙、补叙相结合的写法。插叙交代乔元贞的爹的情况,补叙 “我”改名和训练狗背书的事情。 人物:我、乔元贞、 “弄不成” 、我的父亲 环境:20~30 年代、动荡;贫困落后的乡村 情节: 分书——深厚的同学情谊 补书(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之间情谊的) ,对 孩子乐于负责,同时也乐与助人,对友情的珍惜(与乔海的友情) 送书——真挚的同学情谊 主题: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通过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的情感、同学之间的真 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资源
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2、培 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 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品评重点语句,深刻透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联系自己的 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1、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2、注重激活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朗读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 胡适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 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 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 忘。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去感受作者给 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和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1、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 1923 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 40 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 色的生活》 、 《祖国》 、 《爱与歌》 、 《温泉》 、 《海上蝴蝶》及《牛汉诗 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 了不少诗作。例如:我们在七年级学过的《华南虎》 。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 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 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的第一本书”这 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 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初读,整体感知文意 (一)串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1、字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酷( )似 掺( ) 脊( )背 枉( )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联想 回顾相关 知识 调整与 思考
教 学 周 次 学 科 课 题 语 文 授 课 班 级 《我的第一本书》(第一课时) 知识目 标 三 维 目 标 能力目 标 情感目 标
第二周 八(1)
教 学 时 间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周二——周三 周二第一节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速读并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把握本 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2、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1、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 学 反 思
2
学 科 课 题 三 维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资源
教 学 周 次 第二周 教 学 时 间 周二——周三 授 课 班 级 八(5) 教 学 时 间 周三第三节课 《我的第一本书》(第二课时) 两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知识目 1、速读并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把握本 标 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2、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 1、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标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2、培 情感目 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 标 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品评重点语句,深刻透彻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联系自己的 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语 文 1、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2、注重激活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朗读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 胡适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 二、再读课文,研读探究 探究问题1、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 更应以情打动人, 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 有哪些,各是什么? 教师补充归纳: (1)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 问“我”考了第几名, “我说: ‘第二名。 ’ ”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 又是夸奖。 “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 翻来覆去地看” 。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 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 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 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 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 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 乐于助人。 (2)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 “我” 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后来父亲又把它修补成两 本书。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 “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 之后说: “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 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 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 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 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 问题默读 课文准备 讨论 小 组 讨 论,组员 作好讨论 记录 调整与 思考
教学步骤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研 读 探 究
学生在教 师的补充 基础上在 批注理解 内化
教学步骤
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活动
调整与 思考
3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 题 探 究
对友情的珍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 “我”便把这惟一的一 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之间淳厚 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3)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 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 “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 ,我有意 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 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 ,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 狗叫’ ,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 ,应是最 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 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 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 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当然, “生命最初的快乐 和梦幻” ,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探究问题 2 、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 情? 教师补充归纳: “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 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 “还 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 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 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 本。 ” 探究问题 3、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 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 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 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则失去了意义,变 得毫无价值, 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你忘记了过去, 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 ,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 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指同学的友情、父亲的深情、童年的乐趣, 人性中的善良、淳朴。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探究问题 4、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 “我” 有出息,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 “出 息” : “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 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 这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 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 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 但是, 当 “我” 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乔元贞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 上学了。 教师活动 这样,那半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 “我”后来到条件好 一些的学校上学去,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 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 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 !在这里,这就促使我们 更深入的思考了。 总之, 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 “诉说” , 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 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5.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 四、写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