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物态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4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以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等现象,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种类,讲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冻、融化、蒸发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自制冰棍、观察水的沸腾等,增强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活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和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作为生活实践情景,是因为这些现象学生们都曾经经历过,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1.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沸水的温度定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3)常考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约为℃;②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③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1个标准大气压下)。
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和读数:①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③选:根据估测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④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⑤读: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的相平,如图中视线。
(注:若液面所在处刻度由下至上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反之为“零下温度”)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读数时可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因为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很低,水银从缩口处断开,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使用前需用力向下甩,使液柱回到玻璃泡内。
4.六种物态变化:注意:“白气”实际是(选填“小水珠”或“水蒸气”),是由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气体) 形成的。
5.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子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点熔点熔点熔化图像性质(1)OA 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AB 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 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 ,但温度 ,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 1); (3)BC 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内能不断 ,无确定熔点。
6.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达到一定温度,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梳理与训练—物态变化(含解析)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1)概念: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温度;(2)常用单位: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1等份就是℃。
(3)读数:4℃读作__________,-4℃读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4)估测:人的正常体温是37℃;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___;(2)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和________,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②使用时:a.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b.看——不能在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_________时读数,且要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______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__回玻璃泡.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2.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提示】(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知识点3:汽化与液化1.汽化和液化2.蒸发和沸腾【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它们是液化形成的.知识点4:升华与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答案】知识点11.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沸水4摄氏度负4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2.热胀冷缩零刻线量程分度值全部浸入容器壁和容器底被测液体稳定相平可以甩知识点22.有没有吸热放热相同知识点31.液态吸蒸发沸腾液态放加压降温温度计秒表防止热量的散失下上小升高大水蒸气不变沸点吸热高低2.表面内部表面缓慢剧烈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气压不变汽化吸知识点4固态气态吸气态固态放考点一温度和温度计【典例1】(2023·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笑笑同学在做“探究水在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246810水的温度/℃808692989898(1)水沸腾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时刻温度是℃;(2)水在持续沸腾过程中(选填“质量”或“温度”或“内能”)保持不变;(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
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
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白草叶上的露珠2.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华、汽化B.熔化、凝华、汽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放热C.煲汤时,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班上同学扫地往地面上洒水,水过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升华现象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C.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8.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洗完了衣服,下列举措中能使衣服更快晾干的是()A.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晾晒在阴凉处C.把衣服折叠起来晾晒D.将衣服放在无风处晾晒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收热量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手被干手器烘干D.千里冰封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热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温度升高,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B.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是液化C.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D.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5.把塑料袋套在浓密的树叶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B.由原料袋中空气直接液化而成C.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D.由树叶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6.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7.把100℃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若此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传递,最后的温度和状态是(冰的溶解热为3.36×105J/kg,水在100℃时的汽化热为2.26×106J/kg)()A.温度高于0℃低于100℃的水B.温度100℃的水C.温度0℃的冰水混合物D.温度100℃的水和水蒸气8.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是某地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0m/s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因为要吸热,所以感觉很冷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6度”10.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二、填空题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 物态变化的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如冰淇淋熔化、水蒸气凝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原理。
七、教学步骤1. 熔化与凝固:通过实验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汽化与液化:利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观察蒸汽的形成和冷却凝结成水的过程,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 升华与凝华:展示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其在冷凝器中凝华成固态的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物态变化一、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在0 ℃到10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需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③读数时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④液体温度计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
二、三种常用温度计1、实验用温度计:①实验室里测量物体的温度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20℃~110℃③温度计中的液体是水银或煤油2、寒暑表①用寒暑表测量室温②分度值是1℃,量程是-30℃~50℃③寒暑表中的液体是酒精3、体温计①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人体正常体温是37℃③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使用体温计前,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三、物态变化1、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汽化吸热。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液化放热。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4、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5、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6、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四、热学现象1、气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需要温度达到沸点。
③蒸发是缓慢的气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气化现象。
2、(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的快慢。
中考复习物态变化
一、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
2、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和读数
4、能识别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
5、理解熔化凝固和沸腾三种图线
7、水循环,有节水意识
二、考点复习:
考点一: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南京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我省,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
2、如图1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分度值
为。
温度计是根据性质而制成的。
考点二:水循环,识别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并会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情况
3、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
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
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
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4、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
湖面结冰:;烧水时看到“白气”:;自来水管“出汗”:;冬天嘴里呼出“白气”,,深秋晚间会“下霜”;洒在地上的水干了;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
段时间就消失了:。
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
考点三:利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
5、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 进行消毒
C.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 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6、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份的______________;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______________过程,需___________。
7、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维中添加一种微胶囊物质,在常温下是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其原因是
考点四:理解熔化凝固和沸腾三种图线
9、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从图中我
们可以判断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
是℃,该晶体加热 min后开始熔化。
10、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水和使用,能正确描述温度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考点五、物态变化的温度条件
11、如图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
上方均盖有一块
玻璃,过—会儿会看到( )
A. A、B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玻璃外侧,B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A玻璃内侧,B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12、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上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冰花在室内
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冰花在室外
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冰花在室内
D、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冰花在室外
13、如图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的
汤()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1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
慢加热,如图,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不熔化
C、全部熔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考点六、熔点、凝固点、沸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5、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都不可以。
16、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用钨做灯丝。
C表中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 D在-40℃时,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物质水银金铜钢钨
熔点℃-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357 2500 2360 2750 5900
三、点击中考
1、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2、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
3、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___,但温度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4、小是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
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
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
5、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上海世博园区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
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
A.水的密度大 B水蒸发时要放热 C水汽化时要吸热 D水雾透光性差
6、如图6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
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7、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8、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4 -2 0 0 0 0 1 2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加热1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数据表明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比处于固态时大(选填字母序号)。
A.质量B.密度 C.比热容D.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