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2
四年级下科学说课简单电路_教科版四年级下科学说课-简单电路教科版一、说教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电》学的第三个教学内容。
在前两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电路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
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认识了一些装置后,就引导学生探究用更多的材料来组装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学的认识。
二、说学生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建立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简单电路。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学会使用新的装置一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
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三、说学法、说教法教师介绍必要的设备使用方法,学生自主探究电路的不同连接方法。
四、说过程整节课分两大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带灯座和电池盒的电路关于电路,学生们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使小灯泡发光了。
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这样用手来按住导线的两头与电池和小灯泡连接,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本课中,一开始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给每个小组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元件的构造。
电池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头,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接头的弹簧夹、小灯座的螺口,以及旁边的两个接线头,想想这些构造的用处。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简单电路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简单电路”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的状态以及电路图的认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简单电路,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认识电路的组成,能正确绘制简单电路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和电路图的认识。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及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简单电路一套,实验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用简单电路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电路图的认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制作简单电路,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绘制电路图,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2. 电路图的认识3. 电路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绘制一个包含电池、导线、小灯泡的简单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正确绘制简单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电路图的认识,但在绘制电路图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如串并联电路、电路的故障排查等。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教科版科学四下1.3《简单电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单电路》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以及掌握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
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电路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对电路有所接触,如家中的开关、灯泡等。
但学生对电路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电路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
2.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掌握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法和讲授法。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电路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电路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中的开关和灯泡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电路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教师通过PPT展示电路的基本组成,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
3.实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用电器的作用。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布置一些课后小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电路的奥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简单电路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第七章“电”的第二节“简单电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电路的概念,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探索简单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状态,以及安全使用电池和开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识别并正确使用电池、导线、开关等基本电路元件。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制作简单电路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状态,以及电路元件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电路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等)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本,画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简单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电路的原理。
2. 知识讲解:a. 介绍电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b. 结合教材,讲解电池、导线、开关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各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c. 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状态,让学生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a.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电路的制作,要求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注意安全。
b.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c. 完成实验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一道关于简单电路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b.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电路的概念与组成2. 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状态3. 制作简单电路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 答案:参照教材和课堂讲解,正确画出简单电路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路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掌握较好,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电路元件的使用不够熟练。
四年级下册科学优质课件简单电路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简单电路”一章节内容。
具体包括:电路基本组成部分、电路闭合与断开、开关作用以及电路中电流流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并描述电路中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
2. 使学生解电路闭合与断开,理解开关在电路中作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独立搭建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中电流流动原理,搭建简单电路。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组成部分,开关作用,电路闭合与断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简单电路实验箱、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简单电路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发光小灯泡,提问:“这个小灯泡为什会发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简单电路。
2. 新课导入(1)介绍电路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
(2)讲解电路闭合与断开,强调开关作用。
(3)通过动画演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过程。
3. 例题讲解搭建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讲解电路搭建步骤,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操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简单电路,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电路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2. 电路闭合与断开。
3. 开关作用。
4. 电流在电路中流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电路基本组成部分,并解释为什电路中小灯泡会发光。
2. 答案:电路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
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泡,使其发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电路基本知识。
课后反思,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简单电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搭建更复杂电路,探索电路更多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具与学具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这个小灯泡会发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样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电路,揭开这个神秘面纱。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说课稿2
开场白: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简单电路》,我主要从两大板块展开:说研究和说教学
第一板块:说研究
(一)说教材
《简单电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第三节,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静电和电流的关系,清楚点亮小灯泡需要导线、电池;进而建构简单电路的科学概念,为接下来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也为第7节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串并联做铺垫。
引领学生从前概念--科学概念--概念的迁移进行转化,而本节课正是构建科学概念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知识基础】学生对简单电路认识停留在表面,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电池和导线等材料,能动手连接电路,但缺乏对内部回路的认识。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在认识闭合回路的基础上连接电路
【认知困难】
学生能尝试连接点亮两只灯泡,但较难理解不同连接方式内部电流的流动规律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难点设置为:探究电路的不同连接方式,了解内部电流流动形成回路是点亮灯泡的基础
(三)说目标
基于学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四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简单的电路由电池提供电能。
2、了解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知道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科学探究】
1、通过实物图与电路图的对比观察,了解闭合回路的形成。
2、通过“设计—实践”环节,发现让更多灯泡亮起来的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
【科学态度】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电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板块:说教学
我将从以下5点展开
一说教材处理
(1)教材以谈话法进行导入,缺乏直观感知与兴趣,对此我做了以下处理:以校庆晚会需要点亮灯装饰树作为情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点亮小灯泡。
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加直观感受,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2)由多次试教发现,学生容易连接电路成短路或断路,本质是对回路的认识模糊。
故导入还加入了对短路断路通路的分析,经多次试教记录单总结发现,没有加入短路断路分析前只有15%的同学能够连接准确,改进后有75%的同学能够连接准确。
(1)带灯座的电路:经多次试教发现,学生相比关注结构更容易关注连接方式,但对其内部结构与电流流动的关系缺乏思考。
基于此,我做了以下处理:结合情景,通过点亮灯泡装饰树发现松手灯泡就不亮,引出用电池盒和灯泡座解决问题,静儿引导学生观察内部结构与电流流动的规律,在理解回路的基础上尝试连接,并画出电路图,结合对比得出电路简图更方便表示电路。
(1)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受前两个活动的影响学生较容易分析两只灯泡被点亮与电流流动形成回路的关系,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学会用已知去探究新知,且学生对电流流动形成的回路认识清晰。
基于此,我的处理如下:
通过任务提升点亮多一盏灯泡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尝试连接,留意电流流动与形成的回路,发现相同材料电路有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用灯泡装饰树可以用并联。
(2)本环节从学生的经验迁移入手,基于原有的回路认识去突破不同连接方式电流流动规律的重点,使知识建构更加系统化
二说创新点
1、加入任务驱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从情景入手校庆晚会需要灯装饰树,引导回顾点亮灯泡---松手无法点亮的灯泡,引出电池盒灯泡座---任务提升,点亮更多灯泡,探究新知,一步步驱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从原有知识中一步步建构出新知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
从回顾旧知,点亮灯泡中认识回路,从关注灯泡座电池座的内部结构中理解回路,再从探究新知中运用回路,实现了知识的一步步掌握。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教学过程:
1、学校举办校庆晚会,需要点亮灯装饰一棵树,你们能否帮忙?
2、回顾点亮小灯泡需要导线和电池,尝试连接
3、引导说出电流的流动方向:从电池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和小灯泡回到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从而引出课题:简单电路
4、引导学生对比通路分析断路和短路灯泡不亮的原因:没有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5、师引导学生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条件是:
电池有电
形成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闭合回路。
1、提出问题:我们用这个简单电路去装饰树会有什么问题?
2、引导解决问题:可以用灯座电池座固定
引导观察电池座和灯泡座的结构,思考问题: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如何连接?哪些结构可以使电流通过?
3、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内部结构特点
4、尝试利用灯座和电池座连接电路,引导学生画出电路图和关注电流的流动
5、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电流流动形成回路,点亮了灯泡
发现问题:对比电路图,引出电路简图更清晰方便的表示电路
1、任务提升:我们点亮了一盏灯泡,灯光不够亮,能否再点亮多一盏?
2、交流、尝试连接:学生交流连接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点亮两只灯泡的关键是形成回路
3、连接电路图,分析交流:不同连接方式电流的流动以及形成的回路
指出错误的连接方式是由于没有形成回路。
4、引导关注不同连接方式形成的回路不同,由电池正极出发一个接着一个经过灯泡回到电池负极形成了一个回路的称为串联;由电池正极出发像河流分支一样分开分别经过一个灯泡回到电池负极形成了2个或以上回路的称为并联。
总结:相同的材料,电路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1、提问:仔细观察灯泡,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串并联电路灯泡的亮暗
2、根据实际选择并联的连接方式装饰树
五说评价
本节课采用一人一张记录单的方式进行课堂评价,拖过对学生记录单填写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
总结:受上节课《点亮小灯泡》的知识迁移与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灯泡、电池和导线。
因此,本课由学生前概念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中建构简单电路的概念,加入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有内驱力去解决问题,尝试利用材料进行连接电路,从而探究简单电路的更多连接方式。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