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优秀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83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二部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

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

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出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出示作者简介、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_____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

著名的_______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也称“_____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_______ ”。

死后谥“文”,故又称“―”,作品收录于《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

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 ② 吾师道也(

⑤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

( ) (2) 之:①择师而教之(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

⑤句读之不知(

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③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 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4) 于: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③ 不拘于时,学于余(

)(

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 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古之学者必有师( ()

今之众人() 愚()() 则耻师焉() 士大夫之族() 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矣(

或师焉,或不焉()

吾从而师之()

) 无贵无贱 是故圣益圣,愚益 小学而大遗() 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

) 作《师说》以贻之()

③或师焉,或不焉( ) ④吾从而师之 ( )

) ⑥十年春,齐师伐我 ③古之学者(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展示教学目标)

1、朗诵点拨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

内容

(设臵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穿插朗读

回答)

【明确】择师的原则: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点拨分析】

韩愈阐述古人从师之道,其真正的意图是引出对择师原则和标准的阐述,作者认为择师的原则是不分高低贵贱,年长年幼,道存在的

地方就存在老师,同时,作者打破传统观念,认为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比老师差,只要他有我比不上的地方,他就是做我的老师,详细地展现了择师的原则。

【延伸小结】

以上是古人的从师之道,也是韩愈对于从师的观点,许许多多的成功者正是得益于这种古道,才成就了他们的辉煌,相信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的。

【问题五】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

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明确】

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

作者在课文的第二段给我们展示了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并通过三组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此段中韩愈用了大量强烈语气的句子,来表明了自己的对“耻学于师”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和痛心,^口:“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等,朗读时注意语气。

全文通过对师的讨论,表达了作者对古人从师之道的赞扬,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的无情批判。我们深切体会到作者那因“师穿插朗读

(2)引导学生体味收获,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道不传”而痛心疾首的情感的同时,也为这位伟大文豪非凡的斗争勇气和正直的品行所倾倒。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

第二课时(练习与反馈)

七、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PPT )

—、虚词

1.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 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再次齐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