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9
1 / 9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歼.灭(qiān) 要塞.(sè) 翘.首(qiáo) 锐不可当.(dāng)
B.悄.然(qiǎo) 发髻.(jì) 默契.(qì) 屏.息敛声(bǐng)
C.镌.刻(juàn) 绯.红(fěi) 教诲.(huì) 眼花缭.乱(liáo)
D.长髯.(rán) 咽.喉(yè) 炽.热(zhì) 正襟.危坐(jīn)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
D.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
2 / 9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
6、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相传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块巨石,跳过金沙江
②形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大峡谷,峡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虎跳峡景观
③当年尧茂书的探险队就曾经在此漂流,虽英雄壮志未酬身先去,此地却因此而名声大振
④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忽然掉头北上
⑤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
A.①④⑤③② B.④⑤②①③
C.①⑤②③④ D.④⑤②③①
7、默马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 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④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 ________ 》)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⑧春冬之时,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王淮传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幼颖悟,登绍兴十五年进士第,时郡守萧振一见奇之,卜为异日伟器。
淮与李彦颖同行相事时,淮曰:“授官当论贤否,不事形迹。诚贤,不敢以乡里故旧而废之。”上称善。上尝言武臣岳祠之员宜省,淮曰:“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时辛弃疾平江西寇,王佐平湖南寇,淮皆处置得宜,论功惟允。上深嘉之。
枢密都承旨王抃①恃宠为奸,淮极陈其罪,谓:“人主受谤,鲜不由此。”
3 / 9 上即罢之。章颖论事狂直,上将黜之,淮曰:“陛下乐闻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此风可贺也。黜之适成其名。”上说,颖复留,淮拜左丞相。
(注释)①王抃:人名,南宋时期人物。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2处)
陛 下 乐 闻 直 言 士 大 夫 以 言 相 高 此 风 可 贺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上称善.
②黜之适.成其名
③上说.,颖复留
④时郡守萧振一见奇.之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有战功者,壮用其力,老而弃之,可乎?
4.孝宗帝对王淮评价极高,曾对王淮说:“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王淮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
4 / 9 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5 / 9 D.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 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父亲的“外公纸”
丰一吟
①我箱子里珍藏着一叠小小的宣纸片,宽约二寸,长约三四寸,是父亲用画画写字废弃的宣纸裁成的。这种纸在我们家里有一个特殊的专用名称,叫作“外公纸”。
②提起这种“外公纸”,我总是叹佩舞文弄墨的父亲竟也如此善于安排日常生活。一般艺术家似乎总是给人落拓不羁或生活零乱的印象。父亲却不然。他的生活虽然朴素,却是有条不紊,而且他善于采取合理的措施。“外公纸”便是其中的一例。
③作画写字时废弃的零星纸,父亲从来不丢掉,总是把它们裁成小片,叠成一叠,收藏着备用。这种纸的用途可多呢。书桌上有了一点墨迹水滴,只要取一片小宣纸来一擦,便擦掉了。作画时,放几片小宣纸在桌上,纸的一端压在调色盘下,当着色的毛笔笔端水分过多时,只要往小纸片上一捺,水分被吸了去,画面便不致化水。调色盘里的颜料要更换,可以用这种纸片把先前剩余的一点颜料擦去,再挤入新的水彩颜料。在画面着色时,如果着好的颜料水分太多,要越出轮廓,也只要用这种纸吸一下,便不再渗出了。所以父亲给画着色时,桌上常备这种纸,供必要时用。
④那么,写字桌上用的这种纸,为什么被称为“外公纸”呢?原来这种纸在和外孙共同进餐的食桌上也有它的妙用。所以父亲经常带一点在身边。他不仅用来擦自己的嘴,也给当时还挂鼻涕的外孙、外孙女擦鼻子用,或者给他们在用餐时抹桌子擦碗筷揩手用。
⑤我姐姐们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来父亲家。喜欢作乐的父亲也时常带他们上馆
6 / 9 子或者去杭州等地游玩。一到吃饭的时候,老老小小在桌前坐下来,父亲总是在他们需要时掏出这种纸递过去。孩子们习惯了,认为这种纸是父亲专有的。有时父亲还没来得及把纸拿出来,就有人喊着:“外公,纸!”
⑥这样一喊,父亲就笑嘻嘻地掏出纸来。渐渐地,“外公,纸!”也就变成了“外公纸”这一名称。
⑦这种“外公纸”上,常常有一些作画打草稿用的木炭条印,有时还写着几个不完整的字,甚至会出现一只燕子或人的身躯的一部分。
⑧用“外公纸”比用抹布更吸水,比用抹布更干净,只用一次就丢,很卫生。我也很喜欢用,有时也向父亲讨“外公纸”。“外公纸”源源不断地产生,我们当时却不懂得珍惜它。如果不把“外公纸”裁碎,即使是画坏了写坏了的,留下来做个纪念该多好啊!
⑨有人认为,名画家是下笔成画,不可能废弃。父亲并非这样。不知是他对自己要求高,还是每天画的画写的字实在太多,总会产生一些“外公纸”。当然其中也包括他习字的纸。父亲到老也不放弃临摹自己喜欢的字帖。
⑩如今我箱中还保留着最后一叠“外公纸”,我再也舍不得用它了。但使用“外公纸”的习惯已经养成。画画写字后,我也把废弃的纸留下来供画桌上用。至于给外孙们擦嘴擦鼻子的“外公纸”,早已被餐巾纸所代替了。
其实,“外公纸”就是餐巾纸的先行者!
—— 选自《回忆父亲丰子恺》
1.文中所提“外公纸”具体指什么?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他不仅..用来擦自己的嘴,也.给当时还挂鼻涕的外孙、外孙女擦鼻子用,或者给他们在用餐时抹桌子擦碗筷揩手用。
3.作者将父亲作画写字时废弃的零星纸称作“外公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说说第⑨段中画线句子表现了父亲的什么品格。
5.本文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写出三点即可)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