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的通知正文:---------------------------------------------------------------------------------------------------------------------------------------------------- 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7〕47号)精神,促进我市矿业经济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市实际,现就开展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坚持“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优化结构、有偿使用”的方针,以建设大中型矿源地、大中型矿业集团、高标准现代化矿山为重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采取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山企业依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
按照市场价格对矿业权有偿出让,进行资产化管理,切实做到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综合考虑开采现状、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坚持资源储量与生产规模匹配、矿石产量与资源加工平衡、统筹规划与有序开发并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根据矿产资源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规定,科学合理地编制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方案,并按照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工作。
忻州市煤炭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忻州市煤炭工业局2014年4月1日一、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一)煤炭生产情况。
2011-2013年全市分别完成原煤产量4753.49万吨、5615.58万吨、6161.5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9%,其中地方煤矿分别完成原煤产量2910.13万吨、3168.58万吨、3743.91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8.5%。
2014年1-2月份全市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84.28万吨。
(二)煤矿建设情况。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后全市43座地方煤矿中重组整合建设矿井和新建煤矿共38座,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建成矿井17座,其中12座“六证”齐全,2座已通过验收正在办理相关证件,3座正在进行联合试运转;建设矿井仅有1座矿井未取得开工批复;全市地方煤矿建设矿井概算总投资198.9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48.94亿元,完成概算投资的74.85%。
(三)煤炭经营情况。
2014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进口煤炭代替等因素影响,煤炭企业利益大幅下滑,进入“微利时代”,对我市煤炭产业形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2014年1-2月全市地方煤矿煤炭销量338.2万吨,库存44万吨,较去年年底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增加1.7%。
应收账款22亿元,资产248亿元,负债132亿元,资产负债率53.48%,生产企业贷款16亿元。
2011年全市地方煤矿利润总额21.9亿元,净利润17.7亿元,资产负债率43.8%,生产企业贷款7.4亿元,原煤平均销售价格358.75元/吨。
2012年全市地方煤矿利润总额18.02亿元,净利润15.8亿元,资产负债率43.2%,生产企业贷款10.2亿元。
2013年全市地方煤矿利润总额18.1亿元,净利润14.6亿元,资产负债率53.5%,生产企业贷款16.4亿元。
(四)煤矿安全情况。
全市煤炭系统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忻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产融关系实证分析作者:张俊峰来源:《经济师》2017年第11期摘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适时适度调整及优化升级。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产业结构分析、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衡量,投资在产业结构的影响、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劳动力就业结构等六方面的考察得出了忻州市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从三次产业的比例来衡量,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偏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从投资因素看,目前忻州已经加大了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高效率不太稳定。
从产融关系看,忻州市要从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进行支持,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融关系金融实证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7)11-158-03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复苏之路崎岖艰辛。
国内方面,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特殊经济阶段。
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大背景下,山西省忻州市经济增长速度从2014年的5.4%下滑到2015年一季度的-3%,随后虽呈逐季上升趋势,二、三、四季度分别为-1.0%、1.3%、2.4%,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016年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措施下,有所回升,达到4.9%,但整体财力、城乡居民收入等综合性指标还未根本性好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究其原因是忻州工业基础脆弱,产业结构以能源重化工为主,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忻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全市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底全市有贫困人口35.3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5.2%。
其支柱产业为煤炭、铁矿粉、电力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能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构刻不容缓。
在此情况下,金融业如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忻州转型跨越发展的新目标,是我们当前或今后长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16•【字号】忻政办发〔2015〕31号•【施行日期】2015.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忻州市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忻政办发〔2015〕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局、办:《忻州市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2月16日忻州市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矿产资源规费征收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简化规费征收程序、优化发展环境、维护公平竞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忻州市行政区域内依法从事煤炭、铁矿、铝矿生产、经营或加工企业的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
第三条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相结合;依法征收与科学核定相结合;自觉缴费与联合稽查相结合。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四条各级财政、收费、监察、审计、煤炭、国土、环保、水利、国税、地税、公安、供电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具体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定期召集国税、地税、收费、煤炭、统计、供电等部门召开矿产资源税费分析联席会议,加强信息数据的交流、比对和分析工作,办理排污费多交退库工作;市收费管理局:负责对全市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工作的协调指导,矿产资源规费的征收,全市矿产资源生产、销售数量、规费收入的统计汇总工作;市审计局:负责对矿产资源规费征收的审计监督;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环境保护局:负责提供矿产资源有关规费征收管理的政策依据,指导矿产资源有关规费统一征收标准的测算和核定工作;按污染物排放当量清算预征的排污费;市国税局:负责境内洗储(经营)煤企业增值税计税数量信息统计工作;市地税局:负责境内煤、铁、铝矿产品资源税计税数量(含代扣代缴计税数量)信息统计工作;市煤炭工业局:负责境内煤炭生产企业产销量统计信息工作;市监察局:负责对矿产资源规费集中征收管理单位或部门的履职情况实施监察,并依法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市公安局:负责境内铁矿、铝矿采选业企业炸药供应数量信息统计工作;忻州供电公司:负责境内铁矿、铝矿采选业企业用电数量信息统计工作。
2024年山西省砂石开采市场规模分析简介本文将对山西省砂石开采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山西省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砂石开采市场的规模和趋势,并探讨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最后,我们将总结市场规模的发展前景。
山西省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山西省位于中国的北部,东临河北省,西与陕西省接壤,南接河南省,北濒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省地处中国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砂石储量。
砂石开采市场规模和趋势山西省的砂石开采市场规模庞大。
砂石主要用于建筑、道路、桥梁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对砂石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砂石开采市场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山西省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城市扩建、交通建设和水利工程方面,对砂石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2.经济发展:山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砂石市场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动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各类工程项目的兴建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
3.政府支持和政策促进: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等途径,积极推动砂石开采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规模的发展前景山西省砂石开采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砂石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积极引导,也将为砂石市场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
总结山西省砂石开采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受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砂石开采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将为山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山西省铝土矿资源概况胥 瑾摘要:山西省铝土矿矿资源丰富,分布较集中,截至2020年底,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18亿吨,列全国首位。
本文综合分析了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概况。
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勘查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矿山水工环保相关信息,揭示了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发潜力。
关键词:山西省;铝土矿概况;地质勘查1 概况铝是轻金属之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国际上已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
由于它比重小,具有良好的传热性和导电性,耐酸碱、防锈,结构性能好,易于加工,能提供坚韧性强、强度高的合金,用途十分广泛,而主要用于军工、建筑、交通运输、包装、电力、轻工日用品六大行业中。
我国是世界上铝土矿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五位。
但过去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率很低,多年来所需铝金属近半数依靠进口解决。
人均铝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人均消费量的1/2,工业国家人均消费量的1/10,美国人均消费量的2.9%。
我国又是一个缺铜的国家,以铝代铜势在必行。
因此,急需大力发展我国的铝工业。
山西省铝土矿资源丰富,其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40%。
山西省又是我国四大铝生产基地之一,山西河津铝厂是我国最大的氧化铝厂,经多次扩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并实现了煤电铝联营,晋北铝厂已在原平市动工兴建,山西省的铝工业,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18亿吨,保有资源储量约16亿吨。
2 铝土矿矿资源特点铝土矿是山西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现已查明的铝土矿区134个,其中规模大型的矿区37个,规模中型的53个,规模小型的44个。
我国铝土矿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型铝土矿、堆积型铝土矿以及红土型铝土矿,我省保有铝土矿资源全部为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矿床;矿床主要分布在宁武-原平、兴县-保德、阳泉、沁源、临县-中阳、孝义、交口、平陆等8个铝土矿矿集区内。
忻州市煤炭发展基本情况一、忻州市煤炭资源基本情况忻州市煤炭资源丰富,全市14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有煤炭资源,其中8个县(市)产煤。
忻州市煤炭资源主要为宁武煤田大部、河东煤田的北段及五台、繁峙两个煤产地,全市含煤面积达3939.3平方公里,其中侏罗系含煤面积598平方公里,含煤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64%,占全省含煤面积的6.35%。
我市预测2000米以浅资源总量为809.85亿吨,预测2000-2500米浅资源储量约54亿吨,其中宁武煤田预测资源总储量606.43亿吨,河东煤田预测地质储量256.2亿吨,五台、繁峙两个煤产地地质储量分别为8000万吨和4000万吨。
表1-1:忻州市分地区煤炭资源储量根据我市查明以及2000米以浅资源储量煤种结构来看,煤炭资源储量为809.85亿吨,炼焦煤和非炼焦煤资源储量分别为639.67亿吨、170.18亿吨,占比分别为79.98%、21.02%,忻州市炼焦煤资源较为丰富。
表1-2 忻州市查明及2000以浅分煤种资源储量(一)宁武煤田基本情况宁武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自北向南分布于朔州和忻州两市,整个煤田面积3538平方公里。
该煤田在我市主要分布在神池、宁武、原平、静乐等4县(市),煤田面积2272.56平方公里,占宁武煤田总面积的64.23%,占我市全部储煤面积的57.69%。
我市宁武煤田资源总量606.43亿吨,其中2000米以浅资源储量552.43亿吨,2000-2500米以浅资源储量54亿吨。
全煤田以石炭系、二叠纪含煤岩为主,侏罗纪煤层分布在煤田中央,煤种为气煤、肥煤、焦煤为主,煤田深部有瘦煤存在。
主要可采煤层为石炭系2#、3#、5#,总厚度11.5-22m;侏罗系2#、3#,总厚度为1.1-8m。
宁武县批准开采的井田面积228.32平方公里,批准保有地质储量36.15亿吨,可采储量20.03亿吨,煤种主要为气煤、肥煤及少量1/3焦煤,主要可采2#、5#,发热量在5000-6000大卡,是优质的动力煤和配焦煤。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25•【字号】忻政办发[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通知(忻政办发〔201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1号)文件精神,巩固和扩大我市矿产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成果,认真汲取一些地方发生非法违法采矿的深刻教训,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大力度,坚决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市作为矿产资源大市,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十分重视,连续多年部署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和矿产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保持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基本稳定。
但是,一些地方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并未禁绝,擅自开采浅层煤、浅层矿现象时有发生。
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危害极大,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而且破坏了资源、流失了资产、影响了环境,更为主要的是造成了安全隐患,危及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定要充分认识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定决心,坚决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明确打击非法违法采矿的目标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工作实际,正确处理整治与发展、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使无证开采、无证勘查、私挖滥采、浪费资源等非法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等非法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
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
矿业作为忻州市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应特别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策略分析。
本文以忻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目标为准,对忻州市的矿产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探究了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标签: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
引言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占地面积约25157.641平方公里,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6.2﹪,居山西省第一位。
截至2017年,人口总数约316.7万人,下辖1区1市12县。
忻州市地处中国黄土高原东缘,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相间。
忻州市境内有被称为“华北屋脊”的五台山,市域内有黄河、汾河两条大河流过,还是滹沱河的发源地,可谓山水相映,钟灵毓秀。
2017年,忻州市生产总值完成87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665元,能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49.5亿元,矿业支撑着忻州市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合理地改善忻州市矿业结构,可对本市的经济体系改革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促进本市的工业化进程,减小本市生态环境所承载的压力。
一、忻州市矿产资源形势
忻州是一个能源及矿产资源大市,拥有煤、铁、铝、钛、金、钼、白云岩等50余种有开采价值的矿产,煤炭探明资源储量占山西省的9.4﹪,铁占48﹪,铝占27﹪,钛占54﹪,金占74﹪,钼查明资源储量15.46万吨,其中铁、金、金红石、钼4种矿产名列全省首位。
依托这些资源,忻州已初步建立起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
忻州市的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矿产资源丰富;二是矿产分布兼具广泛与集中两个特点;三是矿产资源态势不均,贫矿多,富矿少,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四是共伴生矿产多。
二、忻州市矿产勘查现状
忻州市的矿产勘查工作起步早,先后进行了区域地质勘查、区域土地化学性质勘查、区域水质勘查以及个别优势矿种的勘查。
但地质勘查工作整体程度还较低,大部分矿种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少,保有资源储量增长缓慢,高级别的后备储量不足,铝土矿、金、铜多金属、部分非金属、地热水等资源保证程度低,矿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5年底,忻州市已开发利用矿产37种,主要开发矿种有煤、铁矿、铝土矿、金矿、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
尽管政府工作已经尽善尽美,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支柱性矿产后劲不足,备用型矿产资源储量尚不足
随着对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矿产勘查工作,但新增的资源储量,特别是高级别资源储量不足以应对高强度的开发。
尤其是作为支柱性产业的煤炭,每年的消耗量巨大,但备用型资源储量准备不足,目前仅有河东煤田以及宁武煤田作为煤炭的主要产地。
铝土矿、金、铜多金属、部分非金属、地热水等资源保证程度尚较低。
(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尚不先进
忻州市内多数矿山的开采存在注重眼前利益和指标,内耗严重。
矿山开采未能较好的根据矿产资源赋存特征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而合理布局,存在大型矿山缺乏、大矿小开、小型矿山不规范开采,开采技术尚不先进,利润率低下,设备更新周期过长等状况,拖慢了忻州市矿业的高速发展。
(三)矿产品的深度加工能力欠缺
由于矿产品深加工的起步晚,探索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够完善,对矿山企业约束力较低,矿山企业存在重视眼前利益,不重视产品加工的科研与开发。
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低下,深度加工不够,多出售原料或者初级加工产品,矿产品残渣过多,伴生矿和共生矿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大。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较大。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山体被掏空造成地形地貌、岩石受到较大破坏;由于矿产加工方式低效,废弃物大量排放,对矿山区域的水质、植被、生物种类等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忻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深化矿业结构改革
进一步调整矿业结构,加强支柱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保障资源储量足以支撑长期开发利用。
要确保煤、铁、铝土矿等本市优势矿业稳步发展,加大金红石、钼矿等优势矿种的开发力度。
此外,要优化矿山企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强化对矿山企业的监督与领导,推动矿业发展转型升级。
(二)完善矿业开发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注重对矿业开发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统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信息公示以及相关的申报认责制度等,确保不随意颁发矿山开采许可证,对矿山企业施行多方监管,确保矿山企业没机会打法律的擦边球,对违规矿山企业有公平的惩处措施,对触犯相应法律法规的企业予以相关处罚直至取缔其开发资格,确保矿山企业不以损害整体利益为代价攫取自身利益。
(三)提升科技开发水平
提高矿业开发领域的科研水平,引进矿业开发相关技术人才,促进企业的转型与升级,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进而提高矿山企业的利润率;同时,政府要不断寻求与矿业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研究生院、大学合作,强化对区域勘查、采矿及选冶等方面的研究、创新,促进本市矿业的高速发展。
(四)做好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
矿业发展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发展,切实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节能减排,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不以牺牲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为代价而获取短暂的利益,创建绿色矿山。
加强对随意浪费矿产资源、污染物排放超标、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等不到位企业的监管,并依法予以规范、整改、关停等。
五、总结
忻州市矿业发展迅速,但后劲不足,解决矿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诸多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郝排山,郝金玉.浅述加强忻州市小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90+292.
[2]韩颖,白雪峰,张欣.山西省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调查,2018,5(05):13-20.
[3].忻州:嚴厉打击私挖滥采违法行为[J].南方国土资源,2018(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