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甘肃省平凉铁路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17.2+欧姆定律》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4. 欧姆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5.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电阻R2 = 10Ω,电阻R3 = 15Ω,电阻R4 = 20Ω。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电流强度分别为:I1 = U/R1 = 10V / 5Ω = 2AI2 = U/R2 = 10V / 10Ω = 1AI3 = U/R3 = 10V / 15Ω ≈ 0.67AI4 = U/R4 = 10V / 20Ω = 0.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科学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欧姆得出欧姆定律的不易,学习科学家为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2.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干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1A)、定值电阻(5Ω、10Ω、15Ω)、开关、导线、小灯泡与灯座。
教师演示器材:家用调光台灯、实物投影仪、干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小灯泡与灯座。
五、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取出家用调光台灯,插入插座中,闭合开关,调节旋钮,让学生观察灯的亮度变化)向同学们介绍了滑动变阻器在家用调光台灯中的应用,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分析,画出家用调光台灯的电路图。
请几位同学把自己所画的电路图放在实物投影仪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动脑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电学知识,画出家用调光台灯的电路图。
小组间交流、讨论得出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调光台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和创造精神。
二、提出问题如果想知道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那么在这个电路要接入哪个仪器呢?该怎样连接到电路中呢?请画出电路图。
把错误的和正确的电路图放在实验投影上展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请2位同学按照电路图把讲桌上器材连成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请同学们观察灯光的亮度变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调光台灯的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在生活与生产中,很多地方需要改变电流的大小,那么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三、新课教学PPT课件展示探究活动:14.5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得出调光台灯亮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2节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深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能够准确阐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3.科学探究:经历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掌握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严谨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欧姆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I=U/R),并能灵活运用其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欧姆定律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数据准确归纳出欧姆定律,理解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
•灵活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复杂电路中的电流计算问题,尤其是涉及多个变量变化的情况。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欧姆定律的动画演示、实验视频等。
•实验器材(如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等),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用于知识点巩固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讲授法: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疑问和发现,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化。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个调节亮度的台灯,提问学生:“为什么通过调节开关,台灯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出欧姆定律的学习。
•复习旧知:简要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为学习欧姆定律做铺垫。
2. 新课教学•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值,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即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
第二节 欧姆定律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一) 知识链接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 探究新知
(一)阅读教材P78页,思考下列问题: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怎样?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四、汇报展示与精讲点播:
(一)利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欧姆定律中的 I 、U 、R 都是指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
同时欧姆
定律中三个物理量具有同时性。
(2)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为U = IR 、R =U I 。
(3)欧姆定律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二)完成下面例题:
五、拓展训练:
1.P79 1、2、3、4
2.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1与R2串联,则
总阻值为()
A.20Ω
B.15Ω
C.10Ω
D.5Ω
3.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30和10Ω,把它们串联起来,其总电阻是()
A.40Ω
B.30Ω
C.20Ω
D.7.5Ω
4. 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如果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
减少到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0.25A
B.0.5A
C.2A
D.3A
六、叙谈收获
七、有效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物理的基本定律之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概念,并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实验中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2.教学课件:PPT、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欧姆定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欧姆定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然后分析数据,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课件,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1、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2、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教学课时:3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新课: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1课时)猜想或假设:……学生完成设计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需要器材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电阻R/Ω电压U/V 电流I/A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结论:→(1课时)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Ω)公式变换:U=IR 或 R=U/I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3、例题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解:R=880kΩ=8.8×105Ω U=220VI=U/R=220V/8.8×105Ω=2.5×104A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例题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学生练习:完成21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1课时) 4、综合练习1、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17.2 欧姆定律教案课题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设计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2)根据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于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定律的内容以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通过上节课探究实验的学习,我们得到了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什么关系?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你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其实在十八世纪初期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得出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结论称为欧姆定律。
出示课题《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1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 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多媒体出示)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根据以自主学习为主不会的在讨论完成本内容,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小灯泡电脑平台、小灯泡、门铃、电源、IUR 2.欧姆定律的公式是I=U/R 。
(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即“同一性”“同时性”) 推导公式:U=IR ;R=U/I(让学生思考 :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I 电流 安培(A ) U 电压 伏特(V ) R 电阻 欧姆 (Ω)3、多媒体出示例题,请学生讨论、板演,纠正错误。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2节,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表达式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具体如下:1. 欧姆定律的发现: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数据、推理验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数据,观察并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推理验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推理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4. 应用拓展: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发现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V/R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电路中电流为2A,电阻为3Ω,求电压V。
答案:V = I R = 2A 3Ω = 6V2.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4Ω,求电流I。
答案:I = V / R = 12V / 4Ω = 3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涵、表达式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掌握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通过计算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欧姆定律: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欧姆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以及解题步骤。
6.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六、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的照明电路中,电压为220V,电流为0.5A,求电阻。
2. 答案:电阻 = 电压 / 电流= 220V / 0.5A = 440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仍有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的选购、电路的设计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欧姆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定律的应用在上述教案中,提到了欧姆定律的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欧姆定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下一节“电阻的测量"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边思索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2。
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知识回顾: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结论: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根据下面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 R=5Ω ) ,电流电压电阻在数值上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将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呢?学生讨论,得到完整的结论,教师复述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1分钟)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
自学提示(3~5分钟)阅读教材P78~79,自学欧姆定律及其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电流、电压和电阻它们三者有什么关系(欧姆定
律):
2.欧姆定律公式:
3.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
U————()
I————()
R————()
当堂检测(5~6分钟)
1.关于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I=U/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B.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C.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D.对同一导体来说,其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3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到原来的3倍
2.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因此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变形为:R= ;U=
3.一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8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10Ω,那么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是多少?
4.一个用电器电阻100Ω,工作时的电流是0.22A,那么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5.某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是50mA,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
巩固提高(7~8分钟)
1.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出R=U/I,对此表达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的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接在电压为12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为 mA。
如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15A,则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V。
若电阻两端没有电压,则通过他的电流为 A,它的电阻是Ω。
问题交流(2~3分钟)
课后反思(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