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生态市建设进程中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7.47 KB
- 文档页数:2
抚顺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色塑造研究城市特色是城市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不同于其它城市的综合外在表现,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源泉与结晶,本文对抚顺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塑造“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标签:绿地塑造特色城市特色是千百年来历史的积淀形成的,其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而且随之往往产生更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城市个性特征的塑造,越来越引起社会各层面的重视。
一、抚顺市绿地现状分析抚顺地区位于辽宁省的东部,属长白山支脉西南延伸部分,呈现东、南、北三面环山,东高西低的簸箕形地势。
在这其中又沟谷交错,中间有浑河由东向西流过,构成了抚顺市特殊的地理、地势环境。
抚顺市绿地系统结构并不合理,大斑块的绿地面积较高,而高质量的廊道绿地较少。
市区有高尔山公园、新屯公园、虎台公园、千台山公园、雷锋纪念馆等大片的绿地,然而这些绿地之间缺乏有效的连通。
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城市中部,东西两侧缺少大型及中、小型公园绿地。
按各级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计算,目前全市各级公园绿地的服务范围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9%。
城市公共绿地总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公共绿地的量上和分布的面上进行双重的优化(如表一)。
生产绿地匮乏,占城区建设用地的比重不足。
防护系统各绿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未能形成网络。
采煤沉陷区、舍场和矿坑的生态恢复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速度。
周边山林绿地破坏严重,目前还有正在开采挖掘之势,其与城市的通廊缺乏建设,影响了城市整体的绿地系统的构建。
二、规划目标及对策2.1 规划目标通过对我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使四周绿地逐步向城区延伸,外围防护、生态绿带紧密环绕,中心绿地均衡布局,经过对“一区、二坑、三场”的生态恢复和整治,构筑城市中心的“生态源林”,形成一个人居环境安全、优美、舒适的生态良好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2.2 规划对策(一)外围生态系统渗入城市规划中充分利用南北两侧自然山体,建设环城森林公园,突出城市与自然一体化,加强管理使自然山林不再被砍伐,河湖水系不再被填埋,组团间生态绿地不再被侵占,对裸露山体、采石场、重要水系进行生态恢复,使外围生态系统渗透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
2021年第2期辽宁林业科技2021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N q2抚顺市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明海(抚顺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抚顺113006)摘要:林业产业发展对于林农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结合抚顺市实际,详细论述了抚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抚顺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抚顺林业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抚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抚顺;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714(2021)02-0070-03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偏北,地处长白山余脉,地理为123°55'E,41°52'N,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5.6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8.48%,居全省第一位,是辽宁省重要水源涵养林和商品林建设基地['-2]o当前制约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是如何摆正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避免以发展林业产业为名而破坏生态环境或者一味地强调林业生态建设而抵制林业产业发展,本文就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加快抚顺市林业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抚顺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抚顺市现有林地面积85.66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6.6万hm2,森林覆盖率68.48%,活立木蓄积量7832.65万m3,居全省首位。
天然林面积约43万hm2,人工林面积37.44万hm2,其中公益林面积37.02万hm2,商品林面积48.4万hm2。
林地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近78%,农民人均占有林地面积约1hm2。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抚顺市逐步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立体式复合型生态林业发展模式,以2018年为例,林业一二三产业年产值达到109亿元。
在木材加工利用方面,培育和发展了南杂木、救兵、榆树等7个年产值亿元以上的木制品生产加工产业聚集区,年加工能力达到250万m3,除消化本地木材外,还大量进口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原材料,生产加工后再出口销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进出口生产加工销售链条。
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
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抚顺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2.27
•【字号】抚政发〔2024〕2号
•【施行日期】2024.02.2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
务清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抚顺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7日。
36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适老化建筑改造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人口约7.7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多,城镇用地不断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要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当前,在城市规划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已放在优先位置,通过系统性的生态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学者在城市规划中开展了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1-3],包括城市生态敏感性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生态空间的管控和生态资源的保护,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价值关注较少。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6.7%,预计到205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口保持占总人口的30%[4]。
面对这一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很多城市将健康养老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正是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资源基础[5],也是生态环境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本文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资源要求出发,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构建良性的城市山水生态格局,以山水生态环境价值体现为纽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养老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城市概况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北部,紧邻省会沈阳,处于东经123°4′28″-124°27′46″,北纬41°27′10″-42°4′1″。
市域东西长151公里,南北宽138公里,总面积11271平方公里。
抚顺市属长白山西南余脉地区,市域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326米(西露天矿矿坑)至1337米(新宾县钢山)面向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抚顺市生态规划探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熊林 胡小凤 李雅琳摘要关键词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生态文明理念日益融入城市规划,生态规划已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抚顺市作为辽宁省的林业大市和大伙房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集水区,林业工作在全省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位置,但也面临着林业管理体制不顺,社会关注度不高,发展缺少长远规划等问题。
本文立足抚顺林业发展现状,着眼新时代下林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规划设想,希望能为抚顺林业草原发展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推动作用。
一、林业草原发展建设主要成就1、林草资源稳步增长到2020年,全市实现林业用地面积85.6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74.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44%,林木绿化率69.85%,森林蓄积量8038.29万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全市完成植树造林4.9万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0.2万公顷,义务植树2600万株;完成环城林带造林0.36万公顷;完成小开荒还林3100公顷,闭坑矿山生态治理17.8公顷、生产矿山生态治理37.53公顷;3、资源管护力度加大全市共组建和完善了3处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国家级中心测报点、7处省级中心测报点、17处监测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3.53万公顷;查处各类涉林案件4910余起,打击处理各种违法犯罪人员7340余人(次),收缴木材9872.15立方米;实现连续3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4、林业产业稳步发展累计新增林地经济开发面积17.63万公顷;争创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4家;到2020年,全市林业贴息贷款总额31.08亿元,向上争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5737.77万元。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凸显。
林业改革后,抚顺市林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单位的设置,人员和机构的转变仍处于改革后的调整、适应和完善阶段。
当前,全市森林资源,林地资源保护压力空前增大,林地和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
2、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森林经营理念长期依赖于数量扩张、重造轻管、人种天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森林经营水平不高、森林固定二氧化碳能力仍低于同纬度地区157.81吨/公顷的平均水平。
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张伟东;王雪峰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年(卷),期】2007(028)002
【摘要】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以辽宁省生态系统为对象,在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基础上,形成了辽宁省生态功能的区划方案,将辽宁省分为3个生态区、14个生态亚区、30个生态功能区.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张伟东;王雪峰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大连,116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
【相关文献】
1.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辽宁省农业厅《关于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J],
2.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辽宁省农业厅《关于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J],
3.沿江化工园生态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
——以宜都园区为例 [J], 刘杨赟;陈芳清;黄永文;雷宇
4.大清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J], 宋友城;田毅;安拴霞
5.辽宁省抚顺市生态功能区划 [J], 任建新;李爽;马会强;韩泽治;初兆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推进县域第一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4.03•【字号】抚政办发〔2018〕28号•【施行日期】2018.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抚顺市推进县域第一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抚政办发〔2018〕2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抚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抚顺市推进县域第一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4月3日抚顺市推进县域第一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推进县域第一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辽政办〔2017〕59号),推动抚顺市县域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2018—2020年,全市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三县和东洲区各发展1个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2.24亿元。
籽粒玉米调减8万亩以上,设施蔬菜产量达到4万吨以上,生产规模实现食用菌1.75亿段、中药材100万亩,山野菜稳定在23万亩,中药材、山野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在全省同行业内领先;新增特色经济林6万亩、林下经济3万亩;肉产量达到10.66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稳定在13万亩,产量达1.7万吨。
具体年度目标:——2018年,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1家;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4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6亿元、力争达到14.3亿元;玉米调减2.6万亩以上,设施蔬菜产量达到4万吨,生产规模实现食用菌1.68亿段、中药材97万亩,山野菜稳定在23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1.75万亩、林下经济0.75万亩;肉产量达到10.66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稳定在13万亩,产量达1.7万吨。
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顺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抚顺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31•【字号】抚政发[2007]14号•【施行日期】2007.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抚顺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若干政策的通知(抚政发〔2007〕1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抚顺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政策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市山区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以下政策:一、林地经济1. 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所拥有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流转,但不能改变公益林性质。
国家、集体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个人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时是否评估可自行决定。
支持县区建立林权交易市场。
林权可抵押贷款。
2. 商品林地和一般保护地区公益林地,在不造成水土流失,保证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鼓励开发林下经济;对重点保护地区的公益林地及林下资源实行有限制地开发利用。
以村为单位林地开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形成特色的,经市林业主管部门确认,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3. 在保证林相完整的前提下,根据林下种植作物生长需要,适当放宽抚育林龄和抚育强度界限,发展林地经济的天然林抚育、疏伐和卫生伐采伐限额优先安排并单列。
4. 疏林地和散生林木地,榛子盖度达40%以上,林分改造后,采用榛林垦复、补植等人工诱导行为,能够形成榛子经济林的,其林分改造限额满足需要。
野生刺五加、五味子、猕猴桃、木贼、大叶芹等药用、食用植物集中或团块状分布的地块,可采取有利于植物群落生长、繁衍的森林经营行为,实行定向培育。
天然商品林、一般和重点保护地区的天然公益林冠下更新红松、云杉、冷杉,长势良好,林龄满16年,亩株数达到60株以上的,可按有关规定伐除上层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