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棉区棉花生产经济效益分析和节本增效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76.29 KB
- 文档页数:2
收稿日期:2018-07-12*通信作者:sjcwdr@ 基金项目: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7ZD2NA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101602)甘肃省植棉历史悠久,是我国植棉较早的省份之一。
据资料记载,植棉最早始于河西,早在唐五代时,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白叠子”(即非洲棉,因其植株矮小,又称草棉、小棉)传至敦煌和河西走廊等地[1]。
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植棉面积在0.44万~0.75万hm 2,占全省植棉面积的95.3%~97.5%,总产量占全省的95.2%~99.4%;90年代植棉面积在0.67万~3.15万hm 2,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2.6%~97.1%和91.0%~98.2%;2001―2013年植棉面积达到3.74万~7.39万hm 2,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0.1%~98.6%和86.3%~99.8%[2]。
多年来,棉花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4年以后,棉花生产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低迷,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植棉比较效益下滑,棉田面积不断萎缩,河西走廊棉花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稳定棉花生产,确保甘肃省棉花生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棉花产业现状自然条件概况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海拔1500m 左右,南北长1000多km ,东西宽500余km ,棉花集中分布在其北部和西北部热量条件较好的敦煌、瓜州、金塔、玉门、高台、民勤等县(市)。
植棉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8.0~9.4℃,5―9月日较差15.1~17.5℃;无霜期140~170d ,≥10℃的年有效积温3100~3600℃;全年日照时间达2550~3500h ,光照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区内虽然年降水量仅为39.0~79.3mm ,但祁连山冰雪融水水量丰富,灌溉条件优越。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它是纺织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对于农民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棉花的种植效益。
一、土壤管理1. 合理施用农家肥利用农家肥合理改良土壤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农家肥中含有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对植物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外,农家肥的施用还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地肥力。
2. 实施轮作实施轮作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的肥力。
3. 合理耕作在耕作时要保持适当的深度,避免对土壤造成破坏和土壤水分的流失。
同时,要注意将深层土壤翻到表层,以提高表土的肥力。
二、肥料管理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施化肥的用量。
2. 施用化肥化肥的使用对于提高棉花产量也有很好的效果,但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土壤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
在施肥的时候要注意合理配比,尽量避免肥料过量或者不足,以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三、病虫害防治1. 测土配方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棉花喜欢酸性土壤,如果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容易引发棉花的病虫害。
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调整土壤酸碱度,在施肥时控制土壤的ph值。
同时,测土配方施肥,合理施用肥料,增加棉花的养分供应,提高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
2. 预防性喷雾在棉花生长期内,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预防性喷雾,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侵袭和极大的损失。
预防性喷雾应该选择专业的药剂,施药的方法也要正确,不要误伤棉花,而且要注意控制药剂的浓度和施药的时间。
3. 选择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在种植棉花时应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这样即使病虫害持续侵袭,也能够适应其环境,稳稳站立在地球上。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新疆棉花在新疆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12.9万t ,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9.5%;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又是新疆的特色产业,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因此,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指出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棉花品质[1]。
新疆棉花供给质量和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推动新疆棉花产业高效发展,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新疆乡村振兴,走质量兴农之路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1现状1.1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产和增收放缓由图1可知,在2011—2021年中新疆棉花产业种植面积与总产量都是稳步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波动上升到逐渐趋于平稳的状态。
由于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在新疆进行试点,2013—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调动了棉农种棉积极性。
2015—2016年由于科学地调整农业棉区,棉花播种面积相比较2014年有所下降。
随着2017年新疆继续深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趋于平稳,稳固了新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
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为82.76%,播种面积250.61万hm 2,相较于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增加86.8万hm 2,棉花产量增加了223.1万t 。
从图1可知,近1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收缓慢,且增收效果不理想[2]。
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图12011—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收稿日期:2023-04-10作者简介:蒙贞(1999—),女,新疆博乐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E-mail :*********************。
浅谈库尔勒市发展棉花产业的措施近年来,库尔勒市始终将发展棉花产业作为重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利用、科技创新、产业协调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就库尔勒市发展棉花产业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库尔勒市拥有丰富的棉花种植土地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增加棉花产量和品质是发展棉花产业的关键。
库尔勒市政府通过农业政策的调整,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棉花品种,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加大投入,改善棉花种植条件,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保障棉花的生长需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库尔勒市发展棉花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库尔勒市政府注重对棉花种植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引进新的种植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增加棉花产量和品质。
通过建立现代化的棉花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培育优质种植技术人才,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还加强对棉花生产环节的科技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棉花的综合利用价值。
科技创新是提高库尔勒市棉花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三、产业协调库尔勒市政府通过产业协调,促进棉花产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对棉花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协调,推动棉花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
通过建立棉花产业联盟、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整合棉花资源,提高棉花的整体利用效益。
促进棉花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利用棉花的副产品,发展纺织、纺织化工等产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棉花的附加值。
库尔勒市政府加大对棉花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兴办棉花产业,促进更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产业协调是促进库尔勒市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保障棉花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环节。
浅谈棉花节本增效的措施作者:王永为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棉花新品种不断涌现,地膜覆盖、滴灌技术的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完善,棉花产量迅速提高,但由于棉花生产中投入的成本较高,职工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团场棉花生产中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出棉花节本增效的措施。
一、棉花生产中发生的成本1.机力费由于近年来团场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力上也不断的更新换代,基本上所有的棉田生产都由机力完成。
机力费用大大增加。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主要影响它的是市场上的油价和作业的要求。
表1棉花一年机力费2.棉花的物资成本棉花的物资成本包括种子、化肥、滴灌带和地膜等。
市场上的物资价格不稳定。
造成了当年前期投入的成本过高,而后期棉花的价格又打不到预期,致使职工的收入不高。
棉花的精量播种节约了种子用量,也节约了优质种子,深受广大职工的好评,但由于机械水平不够完善,在播种时常常出现两粒穴和三粒穴甚至多粒穴,如能在技术更加完善,可以节约10~15%的种子,就大大的节约了成本。
3.水肥运筹水是棉花生长的要素之一。
新疆干旱少雨、土地盐碱较大的,对水的需求尤其大。
棉花需在10~11月份灌一遍冬灌水进行压减洗盐,2月份需灌春水进行保墒化冻。
这两遍水要占棉花全年用水的50%多。
进一步完善棉花膜下滴灌管理运行机制,做到滴水均匀(灌水定额见表2),使棉花生长均匀一致。
4.棉田农药的投入棉田农药的投入的多少与棉田草情、虫情的发生情况成正相关。
棉田的草情可以通过一些农事操作降低一些;随着近年来测报技术和抗虫棉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在防虫治虫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的不断加强,使我们在防治一种虫上不断的更换药物或不断的加大药量,成本也不断的加大。
5.棉花的采摘投入棉农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找采摘的季节工,而且随着物价的提升,生活成本增加季节工的采摘费用也随之增加,且出现了有钱找不到人的境况。
提高植棉效益的出路与措施
1.提高植棉效益的出路
(1)采用新型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
(2)制定相关补贴政策;
(3)改进和提高耕作技术;
(4)推行“联合种植”服务模式;
(5)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
(6)推行高新技术改造;
(7)加强农户的素质改革。
2.提高植棉效益的措施
(1)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加大植棉行业技术服务力度。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来提高植棉的生产技术;
(2)加强植棉公路和水利建设:政府可以加快农村公路和水利建设步伐,有效地改善植棉种植的条件,使农业发展健康稳定地进行;
(3)加强植棉的科技研究:政府和科研院校应当加强对植棉的科学研究,不断改进新品种,并根据产区环境情况选择品种,提高植棉可持续种植潜力;
(4)重视土壤肥力恢复:应当加强土壤肥力恢复,拓宽植棉基地物质营养充足,减少输入农药投入,帮助植棉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植棉的效益;
(5)发展植棉贵宾模式:应当鼓励农户采用植棉贵宾模式,引入外资或专业合作社加工植棉,提高植棉产品市场价值;
(6)弘扬先进技术:要帮助农民弘扬先进技术,推动植棉行业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广植棉让利种植模式;
(7)丰富农户娱乐活动:提高植棉效率,也要加强农民的娱乐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以激励农民广泛参与植棉产业。
提高植棉效益,是植棉生产行业发展的一项政策性任务,明显有利于提高植棉增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由此,为了提高植棉业的生产能力,消除植棉行业的低效和萧条,有必要采取以上出路和措施,以建立全新的植棉服务模式,实现最大化发挥植棉效益的目标。
敦煌市棉花种植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黄慧【摘要】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我国的优质棉花产地之一,棉花种植收入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本文通过对姚家沟村棉农的调查,对2012-2014年棉花种植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棉花种植成本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在促进棉花种植效益提升的同时,提高棉农收入。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16-17,19)【关键词】棉花;种植成本;经济效益;敦煌市【作者】黄慧【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21.1 敦煌市棉花生产概况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相对稳定,平均海拔1 138 m,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58 d,非常适宜优质棉花种植,是我国的优质棉花产地之一,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种植棉花的记录,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多年来敦煌市棉花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7万hm2左右,主要植棉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近60%来自棉花产业,棉花产业为敦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敦煌市棉花种植了徘徊和下滑的趋势,植棉效益有所下降,直接影响农村发展与农民收入。
1.2 调查区域棉花生产概况针对近年来敦煌市棉花种植所出现的徘徊及下滑趋势,为摸清棉花种植成本高居不下、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选取棉花种植比重较高的肃州镇姚家沟村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到姚家沟村的现有居民124户,共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24份,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105份,问卷有效率为86%。
由表1可知,姚家沟村有可耕地面积为95.48 hm2,2012年棉花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高达91.44%以上,2013年、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85.16%、80.96%,但棉花总产量有起伏,主要源于棉花产量的波动,2012—2014年棉花总产值连年下降,主要是受到了市场价格逐年下降和总产量波动两方面的影响。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市。
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对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升棉花产量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技术。
科学施肥是提高棉花产量的关键。
棉花对营养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生长需求进行施肥,并注意合理配比,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还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棉花的抗病虫害能力。
合理调控棉花的密植度。
适度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密度过大会导致棉花植株之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光照和气流不良,影响花器官的发育和采光质量。
根据不同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调控棉花的密植度,保证植株之间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棉球的形成和发育。
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也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环节。
在棉花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土壤含水量和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机和灌溉量。
特别是在旱季和棉花开花结果期间,要加强灌水管理,确保棉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加强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棉花产量的关键。
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可以采用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防病虫害的棉花品种、轮作休耕、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以减少病虫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要加强棉花的采摘和贮存管理。
在棉花成熟后,要及时采摘,并注意保护棉铃,避免损伤,以免影响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在棉花贮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措施,确保棉花的质量和市场价值。
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调控密植度、科学灌溉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和采摘贮存管理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棉花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这些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也需要加强科研力量的支持和提供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技术素质,进一步推动棉花产量和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