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8单元质量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节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测试模拟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S 32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 、KCl 和Na 2SO 4B .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 2溶液、NaCl 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 3溶液D .用氯化钙溶液鉴别Na 2CO 3和NaHCO 3两种溶液2.若一个氖原子质量是a g ,一个12C 原子质量是b g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B .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C .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D .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3. 节日里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 .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 .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 与Na 2CO 3固体4. 某溶液含有①NO -3、②HCO -3、③SO 2-3、④CO 2-3、⑤SO 2-4五种阴离子。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 2O 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变化)A .①B .①⑤C .①④⑤D .①③④⑤5. 实验室按如图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 2的空气排尽B .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 2进入装置③AW aN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CO2转移到装置③中6.如图所示,甲、乙、丙常温下都为气体,2 mol甲反应生成1 mol丙和3 mol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B.甲的摩尔质量为17 g·mol-1C.同温同压下,生成丙和乙的体积比为1∶3D.标准状况下,将11.2 L甲溶于500 mL水中,所得溶液中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7.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水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 A B.1 mol氩气分子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N A C.0.5 mol碳酸钠中含有的钠离子为0.5N A D.0.5 mol硝酸中含有的氧原子为1.5N A 8.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O-+Cl-+H2O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4OH-+O2↑C.“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2H++Cl-+ClO-===Cl2↑+H2OD.“84”消毒液中加白醋生成HClO:H++ClO-===HClO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②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绿色的氯化铜 ③液氯就是氯气的水溶液,它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④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只有次氯酸钙A.只有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10. 如图所示,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2023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三)化学命题:沈阳市第一中学陈楠沈阳市第二中学王莹沈阳市回民中学郑跃审题: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黄南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用黑色水性笔答在答题卡上。
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Cl 35.5K 39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神药也”。
中药“自然铜”是天然黄铁矿,主要含2FeS ,易被氧化,通常煅制成FeS 再醋萃入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中药“自然铜”存在于地表附近B .中药“自然铜”经电解精炼可得纯铜C .“煅制”时制成1mol FeS ,则转移电子数为A 5ND .“醋萃”属于物理变化2.下列化学用语或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态Mn 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B .Fe 位于元素周期表d 区C .2CaCl 电子式:D .3ClO -空间结构:正四面体形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NaOH aq HCl aq 23s NaAlO aq Al OH s Al −−−−→−−−−−→过量B .()()()()2O 323g C N s C aq a s aCl NaH O N CO −−−→−−−→加热C .()()()()()2g 2q 2Cl NaI a a aq aq aq N Br Br I −−−→−−−→D .()()()()HCl aq A 2l33s s aq Fe O Fe FeCl −−−→−−−→高温4.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易燃物钠、钾、白磷未用完,不能放回原试剂瓶B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至接近终点时,需改为半滴滴加C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所配的溶液浓度偏高D .向4CuSO 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溶解得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无明显变化5.中科院通过调控N -carbon 的孔道结构和表面活性位构型,成功实现了电催化2CO 生成甲酸和乙醇,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单元素养检测卷(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C)A.生石灰与水反应B.木炭的燃烧反应C.盐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D.水的汽化【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木炭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时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C符合题意;水的汽化为物理变化,为吸热过程,不是吸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手机中的超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始终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蒸气放出的能量更多D.原电池中的两个电极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解析】手机中的超大容量高密度电池是可充可放的电池,是二次电池,A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不相等,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如果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如果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B错误;生成物相同,反应物中气态S比固态S能量高,且为放热反应,则硫蒸气反应放出热量多,C正确;原电池中的电极可能由导电的非金属和金属组成,如Zn、石墨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D错误。
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D.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解析】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加热是反应条件,与反应吸热或放热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D错误。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物质的化学计量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计量中,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
B. 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1摩尔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C. 化学计量中,摩尔质量是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单位为g/mol。
D. 化学计量中,相对分子质量是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单位为g/mol。
2、在化学反应2H₂ + O₂ → 2H₂O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的摩尔数是氧气的2倍B. 氢气的质量是氧气的2倍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氢气的2倍D. 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3、下列关于化学计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在原子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原子或分子的个数。
C、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
D、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
4、下列关于化学计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分子个数比B、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C、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单位是克D、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5、下列关于化学计量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量数是指该物质参与反应的分子数或原子数B. 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在反应中相互作用的比例关系C. 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不能为小数D. 化学计量数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但可以随着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质量大小的物理量B. 1摩尔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粒子数量的物理量D. 1摩尔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一半7、在化学反应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A. 1:8B. 2:16C. 4:32D. 1:168、在标准状况下,11.2 L的某气体与16 g氧气所含有的分子数相同。
单元素养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为了加强世界各国经济交流合作,我国举办了国际进口博览会。
下列参展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D )A.中国剪纸B.俄罗斯小麦粉C.埃及长绒棉D.巴基斯坦铜器【解析】金属是无机物。
2.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B )A.SO2B.MgOC.SiO2 D.CO【解析】SO2是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MgO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故属于碱性氧化物,B 项正确;二氧化硅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故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CO既不能和酸反应也不能和碱反应,故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错误。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B )A.食醋除水垢B.冰融化C.燃放鞭炮D.后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解析】食醋除水垢是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涉及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冰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故B项符合题意;燃放鞭炮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涉及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后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说明生成了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4.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10 nm)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下列关于纳米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溶液B.纳米Fe3O4磁流体可以通过半透膜提纯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该分散系能透过滤纸【解析】纳米Fe3O4磁流体粒子直径为1~10 nm,所以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胶体,A 项错误;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可通过半透膜提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可以通过滤纸,B、C、D项正确。
物质的量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与8g SO 3中氧原子数相同的是( )A .9.6g H 2SO 4B .6.6g CO 2C .6.4g SO 4D .6.72L CO(常温、常压)2.在反应3Cu 2S+22HNO 3 6Cu (NO 3)2+3H 2SO 4+10NO+8H 2O 中,1mol 还原剂失去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A .6molB .8molC .10molD .12mol3.将5mol/L 的Mg (NO 3)2溶液a mL 稀释至b mL ,稀释后溶液中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b a 5mol/L B .b a 10mol/L C .a b 5mol/L D .ba mol/L 4.在等体积的NaCl 、MgCl 2、AlCl 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 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2:3B .3:2:1C .1:1:1D .6:3:25.3.6g 碳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9.2g 。
则在标准状况下,生成物CO 和CO 2的体积比为( )A .3:2B .4:1C .5:1D .7:46.1L A 气体与0.5L B 气体反应,恢复原温度和压强时,生成气体的体积为1L ,已知生成物的化学式为X 2Y ,则A 的分子式为( )A .XY 2B .XYC .X 2D .Y 27.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8.将标准状况下,将VL A 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 )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为( )A .)2240(+MV V ρ B .)2240(100+MV V ρ C .ρ)1.0(4.22+V MV D .100V ρM (MV+2240) 9.M (NO 3)2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M (NO 3)2 △ 2MO+4NO 2↑+O 2↑,加热29.6g M (NO 3)2使其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收集11200mL 的气体,那么M 的摩尔质量是( )A .64g/molB .24g/molC .65g/molD .40g/mol10.实验中需2mol/L 的Na 2CO 3溶液950mL ,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 2CO 3的质量分别是( )A .1000mL ,212gB .950mL ,543.4gC .任意规格,572gD .500mL ,286g11.V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有Al 3+a g ,取41V mol 溶液稀释到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S0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V a 9125mol/L B .V a 18125mol/L C .V a 36125mol/L D .V a 54125mol/L 12.若某氖原子质量是a g ,12C 的原子质量是b g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12a/bB .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C .Wg 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aN W mol D .Wg 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13.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包括离子)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0.5mol NH 3②22.4L 氦气(标准状况)③4℃时9mL 水 ④0.2mol Na 3PO 4( )A .①④③②B .④③②①C .②③④①D .①④②③14.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B .体积C .质子数D .质量1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 0.6moL ·L -1NaOH 水溶液 ②20mL 10.50moL ·L -1H 2SO 4水溶液③30mL0.40moL ·L -1HCl 水溶液 ④40mL0.30moL ·L -1CH 3COOH 水溶液 ⑤50mL0.20moL ·L -1蔗糖水溶液。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综合与测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9全国出)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2.下列关于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的有色产物溶于浓硝酸C.在铜分别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中,两种酸都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D.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12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02反应制取Na2O2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2O2吸收C02产生0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C10 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6.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A.Fe(NO 3)2 溶液B.Ba(NO 3)2 溶液C.无色溶液* TWCh用液f白色沉淀+过・拉酸- Nwt SO.溶液f白色沉淀■ 山。
窗就f白色沉淀十过增总解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Fe 点燃FeCl2 N A OH(HQ)Fe(OH)2立B.S SO3 H2SO4国5C.CaCO3 CaO CaSiO3NO HNO38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 2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大多数金属反应9 .N 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直接转化为 NO 2 C.硫是一种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硅是应用广泛的半导体材料,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10 下列实验中金属或氧化物可以完全溶解的是 ( )A.1 mol Cu 与含2 mol H 2SO 4的浓硫酸共热B.1 mol MnO 2与含2 mol H 2O 2的溶液共热C.常温下1 mol Al 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D.常温下1 mol Cu 投入含4 mol HNO 3的浓硝酸中 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11 .类推思想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 ,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单元质检卷(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2021山东青岛高三教学质量调研)新型冠状病毒正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均可用于杀菌消毒C.过氧化氢干雾空气消毒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被广泛使用D.冷链运输和冷藏储存抗病毒疫苗,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2.《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外化而内不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为铜”表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可用足量稀硝酸除去铜中的杂质铁C.“内不化”是因为内部的铁活泼性较差D.反应中溶液由蓝色转化为黄色3.(2021河南信阳高三模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钾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氧化钾是电解质B.强电解质一定含有离子键,弱电解质中一定含弱极性共价键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D.纳米铁粉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与H2O反应:Na+H2O Na++OH-+H2↑B.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Ca2++HC O3-+OH-CaCO3↓+H2OC.向含0.2 mol FeI2的溶液中滴加通入0.25 mol Cl2:2Fe2++8I-+5Cl22Fe3++4I2+10Cl-D.电解MgCl2溶液:2H2O+2Cl-2OH-+H2↑+Cl2↑5.Cu2HgI4是一种红色固体,常用作示温涂料。
制备反应为2CuSO4+K2HgI4+SO2+2H2OCu2HgI4↓+K2SO4+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产物Cu2HgI4中,Hg的化合价为+1价B.上述反应中Hg元素与Cu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C.上述反应中生成1 mol Cu2HgI4时,转移的电子数为4N A(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D.由以上信息可推知:反应2CuSO4+2NaCl+SO2+2H2O2CuCl↓+Na2SO4+2H2SO4可发生6.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A卷单元质量检测(第8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溶于水:NaHS===Na++HS-,HS-+H2O H3O++S2-B.KH2PO4溶于水:H2PO4- 2H++PO43-C.HF溶于水:HF===H++F-D.NH4Cl溶于水:NH4++H2O NH3·H2O+H+2.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冰醋酸在25 ℃下的稀释过程,有如下思辨,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醋酸的电离常数不变B.溶液中[H+]持续增大C.pH先变小后增大D.醋酸的分子数不断减少3.向ZnSO4溶液中加入Na2S溶液时,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向白色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发现沉淀变为黑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为ZnS,而黑色沉淀为CuSB.上述现象说明ZnS的K sp小于CuS的K spC.利用该原理可实现一种沉淀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D.该过程破坏了ZnS的溶解平衡4.测得室温下0.1 mol·L-1的某酸HA溶液的pH=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A是弱酸B.若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5D.由HA电离出的[H+]约为水电离出的[H+]的108倍5.(2011·西安质检)常温下的下列情况中,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离子组是() A.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Mg2+、Cl-、NO3-、AlO2-B.K W[H+]=0.1 mol·L-1的溶液中:Na+、Cl-、NO3-、ClO-C.由水电离出的[H+]=1×10-12 mol·L-1的溶液中:K+、Cl-、Rb+、Na+D.澄清透明溶液中:K+、Cu2+、Na+、Cl-6.欲使0.1 mol/L的NaHCO3溶液中[H+]、[CO32-]、[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C.通入氯化氢气体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7.25 ℃时,水的电离达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SiO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所得固体的成分是SiO2B.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C.AgI沉淀可以转化为AgCl沉淀D.为绘制中和滴定曲线,在滴定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用pH计测定一次锥形瓶中溶液的pH9.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 Ca2+(aq)+2OH -(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CaO,可以使溶液中的Ca2+浓度增大B.给溶液加热,可以使溶液的pH升高C.给溶液加入固体Na2O2,可以使固体质量增加D.向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Ca(OH)2固体质量不变10.常温下,按下列操作进行实验,所得溶液的pH一定等于7的是()A.将10 mL pH=5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1 000 mLB.0.1 mol·L-1的某二元酸和0.1 mol·L-1的某二元强碱等体积混合C.将pH=2的某一元酸和pH=12的某一元碱等体积混合D.pH=2的某二元强酸和pH=12的某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11.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mol·L-1B.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C.醋酸溶液中的[CH3COO-]和硫酸溶液中的[SO42-]相等D.向等体积的两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12.某二元酸(H2A)按下式发生电离:H2A===H++HA-;HA- H++A2-。
现有下列四种溶液:①0.01 mol·L-1的H2A溶液②0.01 mol·L-1的NaHA溶液③0.02 mol·L-1的HCl溶液与0.04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④0.02 mol·L-1的NaOH溶液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关于上述四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②中存在水解平衡:HA-+H2O H2A+OH-B.溶液③中有:[HA-]+2[A2-]=[Na+]C.溶液④中有:[OH-]>[H+]+[HA-]D.四种溶液中[HA-]浓度大小:③>①>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0分)已知在0.1 mol/L的NaHSO3溶液中有关微粒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 +]>[HSO3-]>[SO32-]>[H2SO3]。
(1)则该溶液中[H+]________[OH-](填“<”、“>”或“=”),简述理由(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向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①硫酸②醋酸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铵⑤醋酸铵⑥硫酸铵⑦硫酸氢铵⑧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_______。
(2)④⑤⑥⑦⑧五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3)将③和④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t℃时,K W=1×10-13,则t℃(填“>”“<”或“=”)________25 ℃。
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a∶b=________。
15.3乙同学认为:该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________NaHCO3的水解程度(填“大于”或“小于”)。
丙同学认为甲、乙的判断都不充分。
丙认为:(1)只要在加热煮沸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试剂X,若产生沉淀,则________(填“甲”或“乙”)的判断正确。
试剂X是________。
A.Ba(OH)2溶液B.BaCl2溶液C.NaOH溶液D.澄清石灰水(2)将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 ℃,若溶液的pH________8.3(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则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正确。
(3)查阅资料,发现NaHCO3的分解温度为150 ℃,丙断言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NaHCO3饱和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Na+]=[HCO3-]+[CO32-]+[H2CO3]b.[Na+]+[H+]=[HCO3-]+[CO32-]+[OH-]c.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16.(14分)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盐酸HCl 36.5 密度:1.20 g/mL,质量分数:36.5%,无色易挥发氢氧化钠NaOH 40 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的固体(1)配制溶液:甲同学配制100 mL 1.5 mol/L氢氧化钠溶液,乙同学取20 mL 36.5%的盐酸稀释到200 mL。
甲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X溶液滴入的量一般为________,使用酸式滴定管前要检查活塞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设计完成了另一个实验,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够发生反应。
他在盛有20 mL稀盐酸的锥形瓶里,用碱式滴定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振荡溶液,同时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直到氢氧化钠过量。
则在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附近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中,________(填“甲”、“乙”或“甲和乙”)的实验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4)丙同学为了测定上述36.5%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锥形瓶中加入测定次数盐酸的体积/m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1 25.00 1.02 21.032 25.00 2.00 21.993 25.00 0.20 20.20B卷阶段滚动检测(含6、7、8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1·铜陵质检)已知某温度下,下列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2NiO(s) 2Ni(s)+O2(g),2CO(g)+O2(g) 2CO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