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游褒禅山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褒.禅(bǎo)玫瑰.(ɡuì)喜不自胜.(shènɡ)B.梵.文(fàn) 怠.慢(dài) 退避三舍.(shè)C.庐冢.(zhǒnɡ) 骀.荡(tái) 相.机行事(xiānɡ)D.窈.陷(yǎo) 道观.(ɡuān) 前仆.后继(pú)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终于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相:帮助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悲:感叹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类的一项是()A.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于是余有叹.焉C.火尚足以明.也D.则其至.又加少矣4.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5.下列短语中的“名”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的“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名.存实亡B.莫名.其妙C.师出无名.D.名.缰利锁E.难以名.状F.名.垂青史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褒禅(bǎo)庐冢(zhǒnɡ)奴仆(pú) 荒谬(miù)B.华实(huā)窈窕(yǎo)懈怠(dài)瑰丽(ɡuī)C。
蛮夷(yí) 负咎(jiù) 迷惑(huò) 幽暗(yōu)D。
渔父(fù) 谨慎(shèn)罕至(hǎn)梵语(fàn)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
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顺流而东C.下江陵 D。
火尚足以明也4、下列加粗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
褒之庐冢也D.人之愈深,其进愈难6、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7、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②③④/⑥C。
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⑥/②③④⑤8、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 是姓,第一个“君"是对人的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庐冢.(zhǒng)何可胜.(shèng)道漫.(màn)灭B.盖音谬.(miù)也窈.(yǎo)然懈怠.(dài)C.安上纯父.(fù) 无物以相.(xiàng)之孰.(shú)能D.咎.(jiū)其欲出者瑰.(guī)怪罕.(hǎn)至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⑩C.①③④⑤⑥⑨/②/⑦⑧/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3分)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③不出,火且.尽。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A.①和②的“然”相同,③和④的“且”不同B.①和②的“然”不同,③和④的“且”相同C.①和②的“然”相同,③和④的“且”也相同D.①和②的“然”不同,③和④的“且”也不同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0题。
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或许②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④其文漫.灭漫:潦草不清⑤独其为文犹可识.识:辨认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⑦有怠.而欲出者怠:怠慢⑧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非常A.①②③⑧B.②④⑤⑦C.①④⑦⑧D.③⑤⑥⑧解析:选C①有的人;④模糊;⑦懒惰无力;⑧尽,这里是尽情享受。
2.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其.孰能讥之乎解析:选D D项中的“其”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
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选B A项,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选B A项,古义为“十分之一”;C项,古义为“不寻常”;D项,古义为“求学的人”。
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解析:选C C项,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况。
11 游褒禅山记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王回深父.fǔ动辄得咎.iù
有穴.窈然ué 有碑仆.道óu
庐冢.hǒnɡ仆.人安石的胖iù,“未雨绸缪”的“缪”才念móu。
C项“胜”,作副词用,念hēng。
D项“华”字作名词念huà。
)
(D项的“可以”古今同义,要连读,停顿在“以”后“不”前。
)
“文”应解释为“文字”。
(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做动词,D项为动词活用做名词,到的人。
)
(D.所用来……的。
其余均为“……的原因”。
)6①不善与人相处;②仪表邋遢,不重衣食;③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
7①“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②敢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③有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
根据文意,综合起来看,王安石是个自信、有政治理想、有才干,且自负、不善与人相处的人。
因此,偏居一方做小吏,自为首领,又能躲避当时朝廷大臣众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惬意。
8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失道路。
9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幽默好笑;再读《阿Q正传》,觉得阿Q无聊下流。
阿Q率真、质朴、自尊、任性、愚昧、自贱,几乎集合了所有中国人身上的奴才的特征。
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寻找到现实中自己的影子。
课时跟踪检测(十)游褒禅山记(时间:40分钟满分:62分)一、基础巩固(25分,第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往往有得.得:心得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盖音谬.也谬:错误解析:选A A项,“文”,应为“残存在石碑上的文字”。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独其为.文犹可识于人为.可讥解析:选C C项,两个“乃”都相当于“是”,表肯定,副词。
A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它。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D项,动词,有/动词,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解析:选C A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或表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作宾语)。
B项,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C项,古今意义相同,所说的。
D项,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选A例句与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B、C两项,为动词作名词;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选B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
课时跟踪检测(十) 游褒禅山记(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25分,第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B.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往往有得.得:心得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尽盖音谬.也谬:错误解析:选A A项,“文”,应为“残存在石碑上的文字”。
2.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D.独其为.文犹可识于人为.可讥解析:选C C项,两个“乃”都相当于“是”,表肯定,副词。
A项,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代词,它。
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D项,动词,有/动词,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解析:选C A项,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或表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作宾语)。
B项,古义,不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C项,古今意义相同,所说的。
D项,古义,到了;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选A 例句与A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B、C两项,为动词作名词。
D项,为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③此余之所得也④所谓前洞也⑤遂与之俱出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②③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D.①⑥/②③④⑤解析:选B ①⑤是省略句,“有碑仆(于)道”,“(余)遂与之俱出”;②③④是判断句;⑥是状语后置。
11 游褒禅山记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王回深父.(fǔ) 动辄得咎.(jiù) 有穴.窈然(xué) 有碑仆.道(pū) B .褒.贬分明(bāo) 盖音谬.也(móu) 庐冢.(zhǒnɡ) 仆.人(pú) C .人迹罕.至(hǎn) 禅.悟(chán) 非常之观.(ɡuān) 何可胜.道(shènɡ) D .瑰.怪(ɡuī) 西岳华.山(huá) 遂.与之俱出(suì) 无悔.(huǐ) 2.下列各句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此/余之所得也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碑文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C.⎩⎪⎨⎪⎧ 往往有得. 得:心得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盖音谬.也 谬:错误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阅读探究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6、7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
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
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游褒禅山记(时间:40分钟 分值:56分)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全都 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穷尽,走到尽头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 D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叹惜 解析:选A A 项,漫:模糊。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良乃.入,具告沛公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解析:选D A 项,动词,“在”的意思/副词,于是,就;B 项,连词,而且/表转折,却;C 项,助词,无义/代词,指自己;D 项,均为介词,“因为”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解析:选C A 项,“所以”表“……的缘故”;B 项,“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C 项,“所谓”,“所说的”,与现代汉语同;D 项,“至于”是“到……”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火尚足以明.也解析:选A A项,形容词,“奇特”;B项,名词作状语,“从旁边”;C项,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D项,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5.下列各句中,与示例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示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D.然力足以至焉解析:选C C项与示例的句式都是判断句。
A项,状语后置句,现代语序为“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观”;B项,省略句,“随”后省略“之”。
D项,省略句,“焉”后省略“而不至”。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分)译文:(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分)译文:参考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出来),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快乐。
(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且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游桂林诸山记(清)袁枚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
余寓太守署中,晡食①后即于于②焉而游。
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
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
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
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③。
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
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1.“余寓太守署中”中的“寓”,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居住。
2.“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中的“于于”的意思是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焉”解释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如七穹龟团伏地上”在句式上省略了介词“于”,为状语后置句。
可译为(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趴在地上。
4.“以横石牵挂为栋梁”中的“牵挂”为古今异义词,解释为牵拉、勾连。
5.“率类是矣”中的“率”应解释为大概。
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窞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
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
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
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
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
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
洞甚狭,无火不能入。
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④,离离可摘。
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
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
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
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
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⑤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
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
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 ①晡食:晚餐。
②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
③窅(yǎo)渺:深远广袤。
④郁肉漏脯:不新鲜或腐败的肉。
⑤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6.“改险为平”中的“险”是形容词用作名词,解释为险要的地方。
7.“但欠啼耳”中的“但”解释为只是。
8.“突然而起”中的“突然”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高耸的样子。
9.“下足喻其多且怪也”中的“喻”解释为比喻。
10.“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中的“得毋……乎?”是固定句式。
本句可译为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11.“虑其忘,故咏以诗”中的“虑”解释为担心。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三百六级诣.其巅诣:达到B.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俾:使C.吁,其危.哉危:高D.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省:明白解析:选C C项,危:危险。
8.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B.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C.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D.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解析:选A “……时候”一般充当句首状语,其后往往为逗号,据此排除B、D两项;据前面“如……”语境,可知是将自然景观“附会”为某些事物形象,“附会”间不可断开,故C项不正确。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诗传达的理趣是相同的。
D.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年前游览桂林的经历,以年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解析:选C C项,作者在文中传达的理趣是“貌似明白了事理,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与苏轼传达的理趣不同。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5分)译文:(2)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5分)译文:参考答案:(1)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2)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参考译文:凡是山,总是离城市较远,唯独桂林那些山峰离城市较近。
我居住在太守的官署中,晚饭后,就悠然自得地游山。
先攀登独秀峰,登三百六十级台阶,到达山顶,俯视城中,一城炊烟袅袅,灯火闪烁,如同画中一样。
从北面下山到达风洞,远望七星岩如七只龟背隆起的大龟聚在一起趴在地上。
第二天,经过普陀山,到达栖霞寺。
万仞高山如墙壁那样陡立,旁边有个山洞,僧人手持火把领着进去。
开始洞里还算明亮,不久就黑沉沉的一片,给人以幽深的感觉。
这洞上面是岩石,下面是沙土,深沟里是水池,以悬崖为帐幕,石柱的根部插在地下,横放着的石头互相拉着搭着像是房子的栋梁。
还没有进洞时,当地人就拿出列有八十余种洞中的岩石的名目单子给我看,如狮、驼、龙、象、渔网、僧磬之类,虽然是附会,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到了洞的东头,方才见到光亮,也就是到了洞的尽头,可以出洞了。
算起来大约走了二里路。
把白天变成了黑夜,假使持火把的人没有跟着或是堵住洞口,那么游人就如三贤臣为秦穆公殉葬一样,永远陷在洞穴里,除非再开辟,否则永远不见太阳。
呀,真危险啊!所说的亮的地方,向东头望去,正发亮,赶紧朝“门”走过去,用手一摸,竟然是绝壁。
才知道日光从西边的石缝中穿入,映照在石壁上发亮,不是门。
世上有以为自己明白道理、行为合乎礼仪的,但一辈子面对着墙壁的人,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第三天,往南熏亭游览,那里堤上绿柳成荫,青山淡远,回旋环绕,景致改险峻为平和,别具一格。
最后一天,游览木龙洞。
洞口甚是狭窄,没有火把照明,就无法入洞,洞内的钟乳石有的像半开的莲蓬,有的又像溃烂的肉脯,在那里一行行挂着,似乎随手可摘。
就像人有心腹肾肠,山大概也是如此。
再到刘仙岩,登阁眺望斗鸡山,斗鸡山就像展翅奋飞的雄鸡,只是不会鸣叫罢了。
山腰中有山洞,空明透亮如一轮明月。
大凡桂林的山,都有许多岩溶洞穴,高耸挺拔,像剑和野兽的牙齿一样锋利。
又如神龙,看不到起点和终点,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陡峭壁立,周围没有和它一样的山,比起其他山很有独特之处,我从东粤过来,经过阳朔,山的奇异变化多端让我应接不暇,有单个耸立的,有并峙的,有形态丰满的,有瘦削的,有似揖让行礼的,有像角斗的,有绵延相连的,有像用刀切的,尽管奇鸧有九个头,獾只有一只角,也不足以比喻桂林山峦数量多而且怪异。
莫非西粤出生的人物,也都是孤高自赏,自成一家吗?记得丙辰年,我在金中丞的官署中,偶尔出去游览,当时年轻,尚不明白山水之中的乐趣。
如今隔了五十年重新来到桂林,一座山丘,一条沟谷,动不动就让自己生出感慨,何况桂林的那些山让人喜爱,令人惊讶呢?我担心忘记了这里的山川美景,就写诗歌来吟咏;又担心记叙不详细,所以又写成游记来补充。
三、语言表达专练(12分)1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
(3分)志:力:物:参考答案:(志)是引导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