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生门》鉴赏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7
《罗生门》初层赏析学生:叶璐彦院系:艺术学院美术系学号:18620102204536课程:电影教师:影片《罗生门》是电影大师黑泽明1950年的作品,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
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故事很简单:武士武弘带着妻子真砂远行,途中遇到强盗多襄丸,武士在树林里被绑了起来,妻子被强盗奸污,最后武士被杀。
六个人七次作证,七次说法各不相同。
每个人作证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事实的真相就在证明的过程中被模糊了。
一.影片《罗生门》剧情赏析导演用一场“雨”,让混沌的世界暂时停下了脚步。
由3个人开启关于另3个人的故事。
整个过程基本是由回忆的方式展现的。
透过叙述,强调各人的纯净和他人的肮脏。
影片一直在强调人心险恶,不可被人相信。
开场的第一个镜头便以牌坊“罗生门”为背景,夹杂在字幕下,可以看到一幕残破的,被遗弃或遭受战火所遗留下的建筑。
伴随着人物奇怪的交谈和压抑的背景音乐。
一下子就被渲染的气氛带了进去。
故事一开头叙述,是以山间路过的平民发现尸首为线索,接着报官后,案情似乎一步步明朗了。
“证人”一个个人模人样的讲着自己看到的“真相”(对其实是自己有利的,编造的剧情)。
更甚至其中的一个桥段:让女巫做法,附身来让死者说话(女巫狰狞的面目在黑白底片的效果下,显得尤为的诡异)。
让人仿佛不得不信,这起死回生的叙述(其审案过程还有其妻以及强盗的自首对白)。
发现死者的人为了最快逃脱干系,草草了事。
又回到现实,躲雨的“证人”在私下把看到的“真相”说给了路过另一个躲雨者(世俗圆滑小人)。
在一旁听的和尚不敢再继续,觉得人心太过险恶(因为口吻与在场的强盗和其妻都不同)。
这时一声婴儿的哭泣声打破了静。
另一个躲雨者赶忙跑过去,将婴儿身上值钱的东西抢走。
“证人”一边唾骂,一边想抢回来。
这时,对方一句话戳穿了他(其实最后所谓的“真相”也是带着灰色的)。
“证人”顺手牵羊带走了现场留下的一把名贵匕首(也就是为什么不说真相的缘由)。
《罗生门》是日本大师级导演黑泽明由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作的,情节并不复杂,出场人物也仅有八个。
故事就是樵夫与和尚向同在破庙躲雨的穷人讲述一件离奇的案件:一个强盗在山路上拦截欺骗了一个武士,并占有了武士的妻子,最后武士死了,尸体被樵夫发现。
看起来并不奇怪,离奇的是三个当事人讲述的案情与身为旁观者的樵夫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因此电影在樵夫喃喃自语“不懂”中开始。
这部电影使黑泽明的光芒得到了充分的绽放,同时也使电影业比较发达的西方电影人大为惊艳,黑泽明的这部成名作可以说突破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代沟,将东方文化带进了西方电影圈,并使西方人能以西方思维读懂。
贯穿电影始终的都是带有明显东方色彩的日本民乐,而音乐中尤为出彩的是鼓声,鼓声几乎在整部电影中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是把握影片节奏的关键,例如樵夫开始向穷人讲述故事开始时,从他上山时鼓声便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沉闷而响亮,仿佛敲在了观众的心上,观众自然的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樵夫身上,并因为预感前方有事发生而产生好奇。
鼓声到樵夫发现帽子时戛然而止,静止中出现樵夫的面部特写,而后就出现了挂在枝上的仕女帽,稍后鼓声才继续响起,并且敲击加速,以此步步推进展开整个案情。
黑泽明巧妙的运用鼓声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声来调节电影节奏,是影片中糅杂东西方文化手法的一个代表。
鼓声和情节相映成趣相互暗示,是人更易深入浅出的了解两者。
其他还有类似以人物对白表现日本当时社会现状,以及巫婆替死人说话的风俗、日本妇女妆容、武士文化等本身就完美的嵌入在电影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了解。
电影的出彩之处当是其拍摄剪辑技巧,电影开篇十多个镜头剪接勾勒出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的独特手法,强盗制服武士后狂奔下山那组流畅剪辑等都是值得载入教科书的经典。
抛开以上两点,我想着重分析的是樵夫上山那段。
先是一组客观镜头,采取远景镜头,横向跟随樵夫移动,构造出一幅完整的山林图,而后镜头转换,纵向自上而下特写拍摄一棵树,并由此描绘樵夫全身的全景镜头,此处的拍摄角度也极为巧妙,以仰拍的角度近写樵夫。
罗⽣门鉴赏电影《罗⽣门》鉴赏制⽚⼚:Daiei Motion Picture Co. Ltd. [⽇本]Daiei Studios [⽇本]编剧:⿊泽明、桥本忍导演:⿊泽明,20世纪⽇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
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的尊称。
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尔伯格曾说:“⿊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亚。
”由衷表达了对⼤师的赞叹。
主要成就:奥斯卡⾦像奖最佳外语⽚、奥斯卡⾦像奖终⾝成就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成就⾦狮奖。
代表作品:《罗⽣门》、《七武⼠》、《梦》、《影武者》、《丑闻》。
主演:三船敏郎、京町⼦、森雅之、志村乔、千秋实获奖情况:威尼斯电影节1951 ⾦狮奖1951年第24届奥斯卡⾦像奖最佳外语⽚奖奥斯卡奖1952 荣誉奖等奖项奥斯卡奖1953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提名英国学院奖1953 最佳电影提名威尼斯电影节意⼤利电影影评⼈奖国家评论协会奖(美)最佳外语⽚剧情简介:罗⽣门,⽇本京都的正南门。
云游和尚、砍柴⼈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三⼈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个武⼠和他妻⼦路过荒⼭,遭遇了不测。
妻⼦被侮辱,⽽武⼠惨遭杀害。
惨案如何酿成?凶⼿、妻⼦、借武⼠亡魂来做证的⼥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个,但是各⼈提供证词的⽬的却各有不同。
为了美化⾃⼰的道德,减轻⾃⼰的罪恶,掩饰⾃⼰的过失,⼈⼈都开始叙述⼀个美化⾃⼰的故事版本。
荒⼭上的惨案,成了⼀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过天晴。
砍柴⼈在罗⽣门旁发现⼀个哭泣的弃婴。
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阳深处⾛去。
赏析:电影《罗⽣门》是⽇本1950年出品的⼀部出⾊的电影,曾获得威尼斯电影节1951 ⾦狮奖、1951年第24届奥斯卡⾦像奖最佳外语⽚奖和奥斯卡奖1952 荣誉奖等奖项,所以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电影⾛向世界的第⼀步。
影⽚的主题深刻,包含了深刻哲理,纵观影⽚,影⽚主要揭露的是⼈性的虚伪、矫饰和⾃私。
《罗生门》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说】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具有哲理穿透力的电影导演导演:黑泽明主演:三船敏郎(“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三船敏郎是黑泽明的御用演员。
合作的好就一直合作,这是电影界的一种良好风气,就象吴宇森和周润发、王家卫和梁朝伟、马丁*斯克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等等。
他们的合作使世界电影领域诞生出一部部杰作。
另外晚期的黑泽明同三船敏郎的关系开始不佳,他在八十年代以后导演的《乱》、《八月狂想曲》等电影中不再能看到三船敏郎这位“东方约翰*威恩”的身影。
获奖情况:第2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1951年威尼斯影展金狮奖黑泽明简介:黑泽明,20世纪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
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的尊称。
美国商业上最成功的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曾说:“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由衷表达了对大师的赞叹。
1990年,80高龄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1999年。
黑泽明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罗生门》,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获得金狮奖,这是西方电影节第一次把头奖给了一位亚洲导演。
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因为,从此西方社会不仅认识了日本导演黑泽明,还通过他的影片真正认识了亚洲电影。
身高1.81米的黑泽明,拥有当时日本人少有的高大体格,据说事事要求完美的他,扯着嗓子大吼的声音经常把工作人员吓得浑身打颤。
全写镜头,下着大雨,淋过罗生门三个字,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与任何世俗礼法对抗,不理会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或规范。
只凭借自己的信念或目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前面几幅图一直下雨,使观众心情烦躁,也说明故事中的人物心情烦躁不安。
引出下面的说谎话的樵夫与僧人,二人心中不安。
远景,引出樵夫与和尚,二人坐着发呆,进入故事情节中景,樵夫书不明白,他的迷惑,是我们也迷惑“他不明白什么?”,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近景,和尚表情迷惑,和尚也是不明白,不明白人性的险恶。
远景,二人再次陷入沉默,也是观众好奇他们呢到底发生什么事。
下着大雨,表明樵夫、和尚心情的不安,心虚,烦躁,用雨来衬托人物的不安。
在雨中奔跑,更能说明雨下的很大,乞丐破旧的衣服能表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很不好。
中景,乞丐跑到破庙,又多了一个人物,故事又有新的发展,接着从乞丐这转向和尚和樵夫。
全景,包括三人,乞丐看向二人,引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
全景,乞丐看向樵夫,樵夫低头,乞丐就类似我们观众,好奇樵夫讲的故事。
中景,二人对视,一个人好奇,一个人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中景,樵夫说“我从来都没听说过如此奇怪的事情”,这句话更能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全景,和尚说完,乞丐就说“我们这碰巧有个剥削的和尚”,和尚也是有故事的人。
和尚说死了一个人,死的什么人呢,更接近故事的发展,而乞丐的满不在乎,已经泯灭人们的善良。
说明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人们心里没有一点醒悟,没有一点反省。
感叹社会的残酷,同时也点出和尚有同情心,人们的软弱。
中景,樵夫听到和尚说的话看向和尚,引出樵夫要说话和尚看向樵夫,接下来来有话要说。
镜头只有二人,从他们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背景下人类的软弱无能,自私。
乞丐不想听他们反复说的这几句,也是观众不想听了,想要听故事。
樵夫想找个人倾诉,乞丐在剧中成了听众,而我们也成了听众,樵夫不仅是讲给乞丐的还是讲给我们的。
在一次出现罗生门,点出影片主体,,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一切手段,不惜与任何世俗礼法对抗,不理会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或规范。
《罗生门》电影影评黑泽明的《罗生门》作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对日本电影走向西方甚至走向世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罗生门”也不再只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它已经成了我们词汇的一部分,用来描述矛盾的目击证词使人失去判断能力的情况。
《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小说《筱竹林中》,讲述了一个谋杀的故事。
一、拍摄手法《罗生门》对快速跟拍、特写镜头以及光影效果的巧妙运用一直以来都广受称赞。
影片中森林的戏占据了大部分。
当强盗在森林中奔跑的时候,观众仿佛感受不到摄影机的存在,镜头平滑移动,就像是观众的眼睛在追随着强盗的运动轨迹。
特别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能达到这样高超的表现效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另外,影片的特写镜头也非常令人赞叹。
例如当强盗、武士、妻子三人对视在丛林中,视角在三人之间轮流转换,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强烈的情绪强盗的傲慢、武士的屈辱、妻子的恐惧。
另外最值得注意的应当是影片中光影效果的运用。
影片中有多个片段都是阳光和树影的结合。
当妻子遭受凌辱时,镜头转向头顶晃动的树叶和零碎的阳光,即使是黑白片,我们也仿佛能感受到那阳光的温暖和让人眩晕。
另外就是在奔跑的场景里,通过光影的晃动也可以感受到影片紧张的气氛以及人物内心的慌乱。
这种手法直到现在也在被广泛的借用,如最近非常火热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片头也是借用了这样的手法,借用阳光和树影的交错效果模糊了摄像机的存在,让人仿佛是随着剧中人一起经历了那场青春的盛宴。
二、情节分析《罗生门》是以倒叙的手法通过在罗生门避雨的三人讲述了一个发生在 12 世纪动乱的日本的故事:一位武士带着妻子远行,却在经过森林时被杀害。
但凶手究竟是谁?贪恋妻子美色的强盗、妻子还是武士本人?三人各有说辞,在最后樵夫也坦白说自己目睹了整个过程,于是共有四种说法。
三人对这桩奇怪的案件感到疑惑不解,纷纷感慨人心的复杂阴暗。
就在这时,三人意外发现了以为弃婴。
罗生门影评
《罗生门》是一部由黑泽明导演的经典日本电影,它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引
人入胜的剧情而闻名于世。
影片讲述了一对夫妻在一场暴风雨中寻求庇护时,卷入了一起谋杀案的故事。
整个故事以多个视角展现,让观众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件,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真相的思考。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独特,通过多个角色的回忆和描述,呈现了一个复
杂的谜团。
这种叙事方式让人难以捉摸真相,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观众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故事,而是被引导着去思考、推理,这种互动性让影片更加引人入胜。
其次,影片对于人性的描绘也是非常深刻的。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动机和内
心的挣扎,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种对人性的描绘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也是影片给予观众的共鸣点之一。
最后,影片的视觉呈现也是非常出色的。
黑泽明导演以其独特的摄影手法和画
面构图,将暴风雨中的废弃的罗生门和森林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影片的配乐也是非常出色的,配合着剧情的发展,让人更加沉浸在故事中。
总的来说,《罗生门》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深刻人性描绘的经典之作。
它以
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人性描绘和出色的视觉呈现,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这部电影无疑是黑泽明导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
《罗生门》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罗生门》主要剧情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罗生门》 1950 黑白片 90分钟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摄制导演:黑泽明编剧:桥本忍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原作《筱竹丛中》改编) 摄影:宫川一夫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真知《罗生门》1950 黑白片 90分钟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摄制导演:黑泽明编剧:桥本忍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原作《筱竹丛中》改编) 摄影:宫川一夫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真知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武弘)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剧情简介】大雨滂沱中的古老的罗生门。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却包含如此丰富的信息量,实在让我大脑运转跟不上情节的速度。
所以,在影毕后,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各位自私角色所述故事,再加以分析他们的动机。
从第一个讲完整故事的强盗开始。
他遇上美妇人起了歹心,以小利骗走其丈夫,将其制服绑缚,然后因女人的担忧心生嫉妒,便带她到丈夫面前,证明他是比她丈夫要强大的男人。
女人行刺未果,终于屈服。
强盗在施暴后本欲逃逸,却因美妇人的要求,为争夺一个男人的胜誉而与其丈夫一战。
据其所言,女人的理由是,让两个男人知道她的耻辱,不如死亡。
两男人应战斗,胜者可以占有她。
于是,在一番惊天动地、英勇无畏的大战之后,强盗战胜丈夫。
但这时女人已逃逸。
根据这个故事,强盗把自己和丈夫塑造成把荣誉看得比命还重的男人,非常符合传统的东亚价值观。
女人是附属物,是战利品,没有话语权和自由,只能跟随强壮的男人。
强盗的行为,虽然是抢掠,但也仅止于抢掠。
抢掠不能说是耻辱丢人,而传统的应受赞誉的品质,如“勇敢”、“刚毅”、“强大”、“重誉”和“自尊”,他统统不缺。
同样,那个死者也不缺。
这个故事和其中角色都非常符合男权主义社会的要求,十分的日式传统价值观教科书情节,皆大欢喜。
女人的故事出现了一些出入。
在她被胁迫后,强盗取走男人身上的绳子,大声取笑后离。
女人向丈夫求助,但他对她没有怜悯和安慰,只有含有强烈憎恨的眼神。
女人大为难过,于是切断绑缚丈夫的最后一根绳子,要求他将她杀死。
可丈夫不肯动手,仍然是那副冷笑、憎恶的眼神。
她忍受不了,于是用匕首将丈夫杀死,随即昏迷。
苏醒后,她不知如何来到了山脚下河边,尝试多种方式自杀,始终未能成功,终于被找到,带到了衙门。
女人也把自己塑造得非常高尚,但却有一定的漏洞。
她的故事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贞烈、高傲的女子,因招丈夫以外的男人侮辱,应当自愿赴死。
但是,她的丈夫是个心怀憎恨却又无情无义的男人,明知应当杀死她,却不动手,硬生生地要让她承受这种痛苦。
迫于自尊,她杀死了这个不够格的丈夫。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言片奖,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
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
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
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
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
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
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中大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
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
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罗生门》叙事手法赏析看完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感觉这部在1950年拍摄的黑白电影质朴璞真,却甚至比之现在的票房大片更具表现力。
《罗生门》讲述了一场在古代日本的谋杀案。
某日一对夫妇经过一个丛林,强盗见到美貌的妇人生了歹念,就绑了妇人的丈夫,强奸了她,妇人的丈夫最后也死了。
然而关于事件的真相,四个当事人,强盗,夫妇两人,路过的樵夫却对事件的描述很不一样。
电影的开头映在一场大雨中,僧人樵夫和杂役在罗生门下避雨。
僧人和樵夫的表情呆滞茫然而阴晦,像丢了魂一样。
樵夫和僧人在念叨着,“想不明白”“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奇怪的事”“骇人听闻”。
就这样,影片在开始就渲染了一种诡秘的气氛,引起观者对僧人和樵夫所听闻的事情的巨大好奇。
然后在樵夫忍不住像杂役的倾吐叙述中,镜头为我们倒回去那在署堂上的杀人案审理现场。
整个电影富有层次,主要有三个场景,一个是大雨中的罗生门,一个是审理案件的署堂,一个是案发地点丛林。
叙述的线索两条,一是有僧人杂役樵夫的议论,二当事人对事件的复述。
在影片叙事过程中,细节和心理刻画十分到位,音乐和背景的强调,镜头的转换步步引人入胜。
同时,电影对光影的掌控布置也相当精巧,例如对层层树叶中投射下来的阳光和天空的拍摄,这是一种无声的电影语言,使影片更富艺术感染力。
整场电影的绝大部分时间是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倒回到当事人描绘的情景中,其中夹杂着僧人,樵夫和杂役对事件的评论。
电影运用了重复性叙事的手法。
影片中的当事人男人,女人,强盗和樵夫对同一件事进行叙述,内容却大相径庭,听到越多人的叙述我们越觉得疑惑,究竟是谁在说谎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被灵媒召回的男人已经死了,不是说死人说的话最真实吗,可是路过的樵夫与事件也没有什么过深的纠葛那又何必说谎,被抓的强盗洒脱不羁又必死无疑似乎也不需说谎,那女人也许就是害死她丈夫的间接凶手也许还可能编出谎言。
这种手法往往表现在侦探片的叙述中。
同一个事情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必定至少有三个人在说谎甚至全部都在说谎,影片却没有为我们作哪怕一点的分析,只是客观地为我们呈现四个叙述者叙述的主观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