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体态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发挥的效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不仅依靠有声语言来实现,而且有赖于无声语言来完成。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有声语言这种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却往往忽略了无声语言的传媒作用。
其实,无声语言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深化,而且还有着有声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功用。
那么,它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教学目光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师的体态语言中,目光显然是最重要的一种。
教学中,眼神的合理使用,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果。
人和机器的最大区别是:人具有复杂的感情。
在这点上,机器和人不可同日而语,而眼睛在传递感情的过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教师带着祥和的目光教学,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科学研究表明:人眼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信息,占到了所有感官从外界所获信息量的90%以上。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目光和学生的目光相碰撞时,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出无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会从教师的眼神中读懂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眼神来传递各种信息。
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眼神的细微变化,从而察觉内心的细小反应,以合适的目光,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
当教师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地踏进教室,父爱般的目光从每个学生脸上掠过时,学生会感到阳光般的温暖,内心无比激动!这无形中会给学生强烈的精神感染,它将胜过千言万语的死板说教。
教师应显示出一种炯炯有神的目光,因为这是对事业热烈追求的表现;应显示出一种明澈坦荡的眼神,因为这是心怀博大的表现;也应显示出坚定执着的目光,因为这是志存高远、奋勇向前的表现。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也并不总是绝对畅通的。
事实上,总会在某些时候,某个场合发生受阻现象,从而使课堂气氛产生暂时不和谐的局面。
但是,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投以不满甚至厌恶的目光,这种目光,不但不能改变被动局面,相反,会使课堂气氛更不尽人意。
教师的体态语言摘抄
1.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传递温暖和友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师的身体姿势应该端庄大方,站立或坐立时要保持挺直的姿态,展示出自信和专业。
3. 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适当的手势可以强调重点、比划大小、指示方向等,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所学知识。
4. 教师的眼神交流可以建立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尊重。
教师应该保持与学生的眼神接触,传递出信任和鼓励。
5. 教师的身体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走近学生、走动在教室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调节课堂氛围。
6. 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丰富而真诚,通过微笑、皱眉、瞪眼等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态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7. 教师要注意体态语言的适度性,过于夸张或频繁的体态语言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体态语言修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浅谈小学教学中的体态语摘要:本文从信息量大、具有信息的连续性、变化性、暗示性、直观性等探讨体态语的特点,并从面部表情、手势的运用、眼神交流、身姿、服饰、间距探讨了体态语的运用。
本文还从情感魅力、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的交流、教学内容的深化论述了体态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体态语体态语的特点体态语的运用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body languag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bulky volume, the continuum, the variety, the suggestion and the directive perception. The paper also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s such as facial expressions, gestures, eyes, posture, clothes, distance. And finally the paper expound the functions of the body language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emotions, harmonious classroom atmosphere, easines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xtens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Key words: body language, features of body languag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一、引言现代心理学也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具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丰富活跃的想象力,较强的记忆力,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体态语言,也称为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也有人称之为一种亚文化,是与语言技能发展相伴的.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等的影响,体态语在帮助儿童学习英语中起到重要作用,可是,在日常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体态语言。
浅谈小学教师的体态语言与教学摘要】体态语言又称无声语言,即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眼神、体态等交往,其含意十分深刻。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要能把学生教好,不但要能够组织好有声语言,而且应该充分运用好体态语言。
【关键词】教师;体态语言;教学;运用1.体态语言的涵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这些动作行为都包含一定的内容和意义,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
它包括服饰、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等。
1.1服饰;人们穿衣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身体和遮羞,它显示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精神状态、情感态度等内容。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服饰已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语言,让对方接受,建立良好的关系,护自我形象等,都要运用服饰语言。
一个人的穿戴会在其内心产生一种微妙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交际的另一方。
例如,当我们看到穿制服的警察或军人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可信赖,可依靠的感觉。
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首先就是从服饰开始的。
因此,协调、适中的服饰既能对着自身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同时也给他人以好的认同。
1.2目光语在交际中是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信息的,也称眼神。
说话人的视线往下接触,一般表示“爱护、宽容”的语义;视线平行接触,一般多为“理性、平等”的语义;视线朝上接触,一般体现“尊敬、期待”的语义。
视线斜行,可能表示“怀疑、疑问”的意思。
初次见面时,一个人的视线左右扫描,表明他已占据优势。
当一个人的视线朝下,眼皮也下垂时,这是明显的“不耐烦”的表现。
1.3表情;面部表情主要是相应于感情所表现出来的面部变化,也是一种非语言的人际沟通和自我表征。
人们能够通过表情正确认知情感。
国外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言十38% 的音调十55% 的面部表情。
可见面部表情在表达和心理状态的流露方面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心有所想,必有所露,也就必须有面部变化。
表情主要是表达感情的,感情的变化会引起表情的变化。
1.4手势语是以手和手指动作为信息符号的语言。
浅谈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体态语言的类型主要包括眼神、表情、手势、距离等几个方面,一、眼神的运用技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信号,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主要工具。
在教学中,眼神的表达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眼神可以用来表扬、赞同、默许,也可以用来批评、限制、否定,还可以用来启迪、提示。
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眼神来传递。
如学生不懂或听得不耐烦时,眼神就会发出情绪的信号;反之,学生答错了题目或答非所问时,教师眼睛也会发出指示的信号。
教师在运用眼神时,要自然、亲切、讲究美感,注意目光运用的合理性,充分运用眼睛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注意全体学生,以便教师通过学生的目光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由此获得更好的信息,力求发挥眼神这种目光语的作用。
二、表情的运用技巧表情语是人的面部所显露的内心世界的体验,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关注的核心部位,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能表达非常丰富的情感,表情语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罗曼o罗兰曾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用面孔说话和表演,做到端庄中有微笑,严肃中有柔和。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微笑的表情是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又不失尊严的表情,教师的微笑应是庄重里渗透着自然,微笑里含着慈爱,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亲切的表情可以使教师易于让学生接受,从而使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许多教师能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的神态。
三、手势的运用技巧手势,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
浅谈教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6-06-21T10:12:21.6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作者:林高印[导读]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审美“趣味中心”。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林高印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审美“趣味中心”。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从知识、情感、意念三方面塑造着青年的灵魂,在交流感情、反馈信息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运用得体,对于优化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体态语言一般表现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人际距离以及整个身体姿态等方面。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与学生建立和洽关系的桥梁。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建立视线的接触,面向全体学生亮出自己的眼睛,把学生尽收眼底,不能留下遗忘的角落,以满足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发展、希望得到老师注意的心理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组织起来,专心致志聆听教师的讲解。
可用目光给予信号,控制学生的分心。
对于不太专心的学生来说,尽管没有注意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但老师讲课的声音是感受到了的。
当这种一直持续着的声音突然消失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抬头观望何故,而老师也正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着他,四目相对,虽然彼此不言,却心领神会,而其他同学不一定知道老师的行为意图和具体指向。
提问和课堂讨论时,对不同的情形可采用不同的目光交流。
对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报以信任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当学生答题不畅时,老师应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学生用心思索,力求回答准确,而不能显得不耐烦;如果学生的回答跑了题,教师的目光应带着安抚和惋惜;当学生的发言富有创造性,老师应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在课堂讨论时,出现分歧是难免的,面对这一情形,从老师眼里表现出的态度应是民主的、开放的,以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二、脸是心灵的镜子,是学生得到鼓励的信号。
浅谈教学中体态语言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中学:常莉
有声语言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手段。
但如果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辅以表情、手势、眼神、服饰等体态语言,那么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谓无声胜有声。
一、表情
愉快的表情(例如微笑)象春风,使学生感到温暖、亲切,给教与学带来融洽平和的气氛。
如学生准确答题以后,教师可用微笑予以肯定,学生会领悟到,此时老师给他的极大鼓励。
当学生不安心听讲、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可稍停片刻,以整眉、凝视、紧抿嘴唇表示不满,学生定能迅速调整自己的表现。
冷若冰霜的面孔常叫人捉摸不透,而实际上它比露骨的愤怒或厌恶更能传达出拒绝的信号。
班里曾有两位学生因误会而打架,一个衣服被扯破,一个脸孔被抓伤。
我知道这时他们情绪都很激动,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一定听得进道理,因此我就采用“冷”的战术,面如寒霜,闷声不响。
帮他们一个揩净血迹,另一个换上我的衬衣。
之后,我坐着独向一边,猛抽香烟,不多时,他们都局促地低下了头,面带愧色。
这时,我略一挥手,示意他们走。
放学以后,他俩主动找了我,各自作了自我批评。
我见时机已到,帮他们分析了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并让他们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又诱导他们以后处事要冷静,发生矛盾多为他人着想,多作自我批评。
二、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身精神具乎两目”,眼睛具有反映深层心理的特殊功能,“眉目传情”可见奇效。
教师进教室眼光一扫,可令室内顿时鸦雀无声;教师鼓励的目光可以让胆小的学生读完课文;考前教师对学生深切注视,能使考生信心倍增,考出好成绩;教师严肃的眼光能逼出学生内心的真话。
眼神可以填补有声语言的空白,平添教学艺术的魅力。
三、手势
毛主席延安机场的挥手动作,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拍案而起的情景之所以感人至深,很大程度上借助了体态语言这一特殊的交际工具。
教师也可以利用某些手势,带给学生一定的教育暗示,强化教育效果。
教师可以用手遮住次要的板书内容,而突出主要的;学生回答问题令人满意,可以轻轻地用手示意他(她)坐下;对学生的回答有异议时,可以轻轻地摇摆食指以示否定;学生不安心听讲,心思有所旁鹜时,教师可以边授课,边用手指轻点他的课桌或轻碰他一下,达到暗示提醒的目的;诗词朗诵时可以用手势打节奏,增强诗词的韵律美;表扬时手前挥或上场增加气势。
适时适度配合一定的手势不仅省时、简洁,而且常常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服饰
得体的服饰能够体现教师的内在精神风貌,在教学过程中,服饰要力求整洁美观大方。
既不要不修边幅,也不要奇装异服、不伦不类。
必
要时也可让服饰为教育服务。
笔者上《十月的哀思》时,全身黑西装,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凝重感和沉痛感。
上单口相声《连升三级》时借穿了学校的戏装,以表演形式来授课,增加了喜剧色彩。
当然,体态语言还远远不止以上的几项。
在重视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如果能把体态语言引到教学领域中来,不断探索,形成体系,使之为内容服务,为情绪表现服务,服从场合、对象、审美的需要,自然、简洁、适度、灵活,它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