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鱼类的鳞片和鳍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熟悉各鳍的名称,功能及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了解盾鳞和骨鳞的基本结构,能够写出实验鱼的鳍式和鳞式。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解剖盘,解剖镜,鲤鱼标本,盾鳞,骨鳞(圆鳞和栉鳞)标本

三、实验内容:

1观察鲤鱼的鳍式: D代表背鳍A代表腹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以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数目。如花

鲈: D.XII, = 1 \* ROMAN I-13表示第一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一枚鳍棘和13枚鳍条组成。鲤:D.3—15~22表示背鳍由3枚不分枝鳍条(假棘)和15到22枚分支鳍条组成。

①软条:柔软、分节

a分枝鳍条:末端分支

b不分枝鳍条:末端不分支

②硬刺:坚硬

a真硬刺(棘):鳍条变形,1根,不分节。

b假硬刺:两鳍条骨化成,水煮可分开,分节。算作一枚分枝鳍条。

2观察鳞片的结构: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

骨鳞为真骨鱼类所特有。每一鳞片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骨质层,比较脆薄,为骨质组成,使鳞片坚固,下层柔软,为纤维层,由成层的胶原纤维束排列而成。表面可分四区:前区,亦称基区,埋在真皮深层内,后区,亦称顶区,即未被周围鳞片覆盖的扇形区域,上、下侧区分别处于前后区之间的背腹部。表面结构有骨质凹沟的鳞沟(辐射沟),骨

质层隆起线的鳞嵴(环片)及鳞中心位置的鳞焦。依后区鳞嵴的不同结构可将骨鳞分成圆鳞与栉鳞。

(1)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整个鳞片表面都有鳞嵴环绕中心排列,后区鳞嵴常变异成许多瘤状突起。鳞焦偏于基区或顶区。鳞沟辐射状或仅向基区或顶区辐射,许多鲤科鱼类属之,如鲤的鳞。

(2)栉鳞:后区缘具齿状突起,手感粗糙。鳞沟仅向基区辐射。鳞焦偏顶区,如脂科的鲈。

(3)侧线鳞:侧线鳞是被侧线管所贯穿的鳞片,从头后纵列至尾基,外观呈点线状,其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侧线管在基区开口于外表面,在顶区开口于内表面。观察时可用一条黑细线穿入前后侧线鳞的侧线管中。

侧线鳞:沿身体两侧从头的后方到尾部末端穿有小孔的鳞片,

侧线上鳞:背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侧线下鳞:臀鳍或腹鳍起点到侧线鳞的一行鳞。

鳞式:记录鱼类侧线鳞及其上下鳞片数目的方式。例如长蛇鲻55-66/4/5~6-V表示侧线鳞55-66,侧线上鳞4/,侧线下鳞5~6(到腹鳍)。

四、作业

1.写出鲤鱼的鳍式和鳞式

2.画圆鳞和栉鳞,并在图片上标明鳞焦,鳞嵴(环片),鳞沟,前侧区,后侧区,上侧区,下侧区,色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