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定义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载体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自动识别的对象:生物、图像条码目前常用的几种条码包括EAN条码、UPC条码、39条码、交叉25条码和EAN128条码。
条码技术的核心是条码符号,我们所看到的条码符号式有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相应的数字字符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提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这些条和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从而构成不同的图形符号,即各种符号体系(也称码制)EAN/UPC条码:用于零售商品的标识(商品条码)EAN128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联合开发、共同推广的一种主要用于物流单元表示的条码。
用以表示生产日期、批号、数量、规格、保质期、收货地等更多的商品信息。
(物流条码)39条码也是物流条码二维码改进:手机二维码,需要手机密码原理: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光的类型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上反射后,反射光照射到条码扫描器内部的光电转换器上,光电转换器根据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根据原理的差异,扫描器可以分为光笔、CCD、激光三种。
优点:1.简单。
条码符号制作容易,扫描操作简单易行2.信息采集速度快,是用键盘录入的20倍3.可靠性高。
误码率仅有百万分之一4.灵活、实用。
可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和其他控制设备联系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5.自由度大6.条码自动识别系统所涉及到的识别符号成本以及设备成本都非常低条码识读系统由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三部分 P57 图2-28射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
与其他自动识别系统一样,射频识别系统也是由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装置组成的。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题中的7题]1。
自动识别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条形码识别技术]和[光学字符识别(OCR)]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将识别对象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后台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
信息载体(标签)与相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有机结合,形成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零售]连锁经营系统,如公众熟悉的商品条形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是一种实现[无]接触信息传输并通过传输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一些RFID标签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缩写为[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而言,网关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连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
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包括[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Ethernet接口]和[USB接口]。
2.1自动识别技术概述物联网的宗旨是实现万物的互联与信息的方便传递,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首先要对物联网中的人或物进行识别。
自动识别技术提供了物联网“物”与“网”连接的差不多手段,它自动猎取物品中的编码数据或特征信息,并把这些数据送入信息处理系统,是物联网自动化特征的关键环节。
随着物联网领域的不断扩大和进展,条码识别、射频识别、NFC 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卡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中。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物联网不但能够自动识别“物”,还能够自动识别“人”。
2.1.1 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机器自动数据采集技术。
它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认定或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猎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通过特别设备传递给后续数据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处理。
即自动识别确实是用机器来实现类似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检测与分析,并做出辨别的过程。
自动识别技术的标准化工作要紧由国际自动识别制作商协会(Association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Mobility,AIM Global)负责。
其下属的条码技术委员会、全球标准咨询组、射频识别专家组以及该产业在国际上的其他成员组织,积极推动自动识别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AIM China)是中国本土的自动识别技术组织,该协会是AIM Global的成员之一,它是由从事自动识别技术研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企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AIM China的要紧工作内容是负责中国地区自动识别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以及相关成果、产品、应用系统的评审和鉴定。
2.1.2 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按照被识别对象的特征,自动识别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即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如图2-1所示。
1. 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的差不多特征是需要被识别物体具有特定的识别特征载体,如唯一性的标签、光学符号等。
第一章测试1.物联网的英文缩写是()。
A:Internet of ThingsB:IoT答案:B2.物联网系统的关键技术有()。
A:网络技术B:传感技术C:自动识别技术D:短距离传输技术答案:ABCD3.物联网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A:智能处理B:全面感知C:可靠传输答案:ABC4.自动识别技术主要有()等。
A:生物识别技术B:射频识别技术C:条形码技术D:卡识别技术答案:ABCD5.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三层()。
A:感知层B:应用层C:网络层答案:ABC6.自动识别技术通常可依据()进行分类。
A:特征提取技术B:数据采集技术答案:AB7.常用的条形码技术主要有()。
A:一维条形码B:二维条形码答案:AB8.所有的卡识别都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实现()传递信息进行物体识别。
A:有接触B:无接触答案:B2.电感耦合系统中电子标签向阅读器的信息传递采用()技术。
A:频率调制技术B:负载调制技术C:相位调制技术答案:B3.低频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13.56MHZB:433MHZC:2.4GHZD:125KHZ答案:D4.高频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433MHZB:13.56MHZC:2.4GHZD:125KHZ答案:B5.超高频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2.4GHZB:433/860-960MHZC:125KHZD:13.56MHZ答案:B6.微波电子标签的典型工作频率是()。
A:2.4GHZB:125KHZC:13.56MHZD:433MHZ答案:A7.射频识别的英文缩写是()。
A:RFIDB:RF答案:A8.射频识别系统中天线通常是由()谐振回路组成。
A:RLB:LCC:RC答案:B9.RFID技术的主要优点是()。
A:无需直接接触B:识别距离远C:操作快捷便利D:可高速识别移动物体答案:ABCD10.RFID基本组成系统是由()组成。
电大天堂【物流信息技术】形考作业一:(第1~3章)一、名词解释:1、软件工程:P20答:软件工程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
其核心内容是以工程化的方式组织软件的开发,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物流信息:P46答:是指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3、条码:P72答: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4、射频识别:答: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1、(A)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灵魂。
A、计算机B、条码C、网络D、GPS2、经过处理的、有含义的有用数据就是(C)。
A、数据库B、数据仓库C、信息D、数据集市3、(A)是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以一种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的,与公司或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B、数据仓库C、信息D、数据集市4、(A)协议是Internet网中进行通信的标准协议。
A、TCP/IPB、NetBEUIC、DLCD、AppleTalk5、软件生存期模型中的(D)是迭代和演进的过程。
A、瀑布B、原型模型C、螺旋模型D、增量模型6、构成EDI系统的要素是EDI软件、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其中,EDI(A)是整个EDI最关键的部分。
A、标准B、软件C、硬件D、网络7、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称为(D)技术。
A、EDIB、CADC、GISD、GPS8、20世纪80年代,各国相继制定了各自行业或国家EDI标准,其中(C)中制定的ANSI X12国家标准最具代表性。
A、中国B、日本C、美国D、法国9、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C)理论。
A、机械B、信息C、电磁D、力学10、一般来说,自动识别系统由标签、标签生成设备、识读器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模块一物联网概念和体系结构学习单元一问题与思考问题:结合国内外对于物联网的定义,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物联网的?答:物联网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精确且被公认的定义,之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 时最早提出来的物联网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中,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即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最简洁明了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和状态信息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综上所述,“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如果说互联网是通过网络连接计算机并实现网络两端“人与人”的沟通,那么物联网则是实现网络两端“人与物”或者“物与物”的连接沟通,人们需要做的是将网络两端的物赋予“智慧”和“感知”,即通过嵌入智能技术和传感技术,将物赋予智慧和感知能力,从而使得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成为一个能够为人类提供智能化和系统化服务的环境。
也可以说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自动识别技术识别的概念:识别是一项人类社会活动的根本需求。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uto-ID,AID〕:自动识别以模式识别为根底,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信息编码进展定义、代码化,并装载于相关的载体中,借助特殊的设备,实现定义信息的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采集,并输入信息处理系统的识别。
自动识别系统体系:信息载体、信息获取装置、信息处理、信息识别、结论信息信息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指纹分类自动识别的技术体系: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第二章编码:将事物或概念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于人或机器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图形、颜色或缩简的文字。
根据编码的对象可分为:信息编码和物品编码。
什么是信息编码?为什么要对信息进展编码?⏹信息编码实际上是采用*种原则或方法编制代码来表示信息。
⏹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对信息进展有效的处理,有时也是为了对信息加密,使其不为局外人所知。
⏹计算机只能处理"0〞、"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所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先要对信息进展二进制编码物品分类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物品编码:用一组有序的符号〔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组合,来标识不同类目物品的过程。
物品信息编码按作用分类:☐物品分类编码;☐物品标识编码;☐物品属性编码。
物品编码的作用:〔1〕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人们可以通过代码对物品进展管理。
〔2〕载体是物品编码的承载对象,可自动识别。
〔3〕信息化条件下,物品编码作为"关键字〞,是计算机方式进展信息处理的前提。
〔4) 以物品编码和载体技术为根底的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物品编码信息的自动化识读与传输,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
〔5) 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已成为商业零售结算、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产品追溯等应用领域的根底支撑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建立的基石。
代码的校验方法:代码库检索校验方法、带校验位的代码校验方法第三章条形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及其对应的字符或图形组成的标记,用来表示一定的信息。
自动识别技术序论:背景:据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自动识别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
条码产业已初具规模,RFID射频技术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在中国也正飞速发展。
国家已把“大力发展现代RFID技术”列入“十一五”计划纲要。
概况: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将数据自动识别、自动采集并且自动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自动识别技术近些年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已成为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是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作用与优势: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输入,解决计算机应用中由于数据输入速度慢、出错率高等问题。
目前它已在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物资管理、物流、仓储、医疗卫生、安全检查、餐饮、旅游、票证管理以及军事装备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自动识别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初步形成规模,在近40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门包括条码技术、磁卡(条)技术、智能卡技术、射频技术、光字符识别、生物识别和系统集成在内的高技术学科。
应用最早、发展最快的条码识别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的发展,将会带来新的革命。
第一章自动识别技术概述一、自动识别(automatic identification,简称Auto-ID)的概念自动识别是通过将信息编码进行定义、代码化,并装载于相关的载体中,借助特殊的设备,实现定义信息的自动采集,并输入信息处理系统从而得出结论的识别。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数据编码、数据采集、数据标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的标准化手段。
二、自动识别技术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以信息处理为主的技术系统,它的输入端是将被识别的信息,输出端是已识别的信息。
分类:自动识别系统的输入信息分为特定格式信息和图像图形格式信息两大类流程:被识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识别信息——已识别信息 1、特定格式信息识别系统特定格式信息就是采用规定的表现形式来表示规定的信息。
二维码及其识别技术什么是二维码二维条码是指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一维条码的宽度记载着数据,而其长度没有记载数据。
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
二维条码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定位点”和“容错机制”。
容错机制在即使没有辨识到全部的条码、或是说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资讯。
二维码的分类二维码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机构开发出的二维码具有不同的结构以及编写、读取方法。
主要有堆叠式二维码(又称:行排式二维条码或堆积式二维条码或层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条码)两类:(1) 堆叠式二维码●PDF417●Code49●Code16K●Ultracode(2) 矩阵式二维码●QR码●Code One●Aztec●Data Matrix●Maxicode●龙贝码●矽感网格矩阵(GM)●矽感紧密矩阵(CM)●汉信码其中龙贝码、矽感网格矩阵(GM)、矽感紧密矩阵(CM)和汉信码具有国内专利技术的二维码。
国外的二维码主要类型见下图国内技术的二维码主要类型见下图PDF417码PDF417条码是一种高密度、高信息含量的便携式数据文件,是实现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自动存储、携带并可用机器自动识读的理想手段。
PDF417码是由留美华人王寅敬(音)博士发明的。
PDF是取英文Portable Data Fil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意为“便携数据文件”。
因为组成条码的每一符号字符都是由4个条和4个空构成,如果将组成条码的最窄条或空称为一个模块,则上述的4个条和4个空的总模块数一定为17,所以称417码或PDF417码。
PDF4-17码PDF417二维条码是一种高密度、高信息含量的便携式数据文件,是实现证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自动存储、携带并可用机器自动识读的理想手段。
PDF417条码可表示数字、字母或二进制数据,也可表示汉字。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纽带。
感知层是由大量的具有感知、通信、识别(或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与感知网络组成.其主要技术有: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Zig-Bee 和蓝牙技术。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即人的思维)和处理,再指挥人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
但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例如,人总不能利用触觉来感知超过几十甚至上千度的温度吧,而且也不可能辨别温度的微小变化,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
同样,利用电子计算机特别象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那么计算机类似于人的大脑,而仅有大脑而没有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官”显然是不足够的,中央处理系统也还需要它们的“五官"——即传感器。
基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技术是对感知节点的不同定义与探索.比如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地传输它所测量到得环境温度,这是基于温度利用汞的液态与温差变化而形成的;声控灯安装在楼道之间,有人路过就亮,这是基于人走路时声音的分贝大小来进行控制;高速路上的收费站人们开车经过时,在地面的称重传感器会将车辆重量反馈给电脑,以便确认其是否超重,这是基于弹簧弹性收缩变化的张力长度来进行测量。
未来传感器技术可能是温度、湿度、声音、压力等物理参数,亦可以是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等化学参数.把这些物理与化学集合而成的传感器是现在人们追求的技术,及机器人得目标。
2.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将不同的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综合在一起,如高频技术、微波与天线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半导体技术、数据与密码学、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等。
二维码技术在移动商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商务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手机二维码技术作为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在移动商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推动了移动商务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本文在概述了二维码技术、手机二维码技术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二维码扩展产品包装信息、实现线下到线上的移动购物等移动商务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商务;手机二维码;移动购物0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和及移动终端性能的提升,以手机为终端的各种应用不断普及,同时也带动相关技术的应用。
二维码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种形式与手机相结合,所形成的手机二维码技术在移动商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推动了移动商务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商务活动方兴未艾,对传统的电子商务活动带来强烈的冲击。
1二维码技术及手机二维码概述1.1二维码技术介绍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
在代码编制上二维码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由于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同时表达信息, 与一维码相比,可存储信息容量量大,能表达文字和图像等信息,并具有制作成本低廉、抗损性能强、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译码可靠性高等特点。
目前,在市场上有较多的二维码编码标准,根据编码原理可以分为堆叠式二维码和矩阵式二维码两种。
堆叠式二维码是指在一维条码基础之上开发而来,有代表性的堆叠式二维码有:Code 16K、Code 49、PDF417等。
矩阵式二维码是指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
有代表性的矩阵式二维条码有:QR Code、Data Matrix、Maxi Code等。
1.2手机二维码技术手机二维码以二维码技术为核心、手机为载体而展开的码制编码、译码、识别、被识别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是二维码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手机拍照功能对二维条码进行扫描,快速获取到条码中存储的信息。
自动识别技术是指通过非人工手段获取被识别对象所包含的标识信息或特征信息,并且不使用键盘即可将数据实时输入计算机或其他微处理器控制设备的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门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它以获得信息、加工(识别)信息为主要的技术实施过程,利用其结果可作为管理工作的决策信息或自动化装置等技术系统的控制信息自动识别系统是一个以信息处理为主的技术系统,它的输入端是将被识别的信息,输出端是已识别的信息。
自动识别系统的输入信息分为特定格式信息和图像图形格式信息两大类。
特定格式信息就是采用规定的表现形式来表示规定的信息;图像图形格式信息则是指二维图像与一维波形等信息。
信息载体(被识别信息)-信息获取装置-信息处理-信息识别(自动识别系统)-结论信息(已识别信息)条码技术:一维条码表示的信息量小,强调对物品的标识。
二维条码表示的信息量大,强调对物品的描述。
物品标识代码-程序生成-一维条码-译码-还原代码-检索-数据库;物品描述信息-程序生成-二维条码-译码-还原信息-输出。
一维条码对物品的标识,就是首先给某一物品分配一个代码,然后以条码的形式将这个代码表示出来,并且标识在物品上,以便识读设备通过扫描识读条码符号而对该物品进行识别。
物品、代码与条码的关系:代码是物品的惟一表示信息,条码是代码的信息载体。
条码符号的结构:分为空白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终止字符、空白区以及下面的供人识读的字符。
条码符号的字符结构:条码符号的字符都是由表示数据信息的图形模块构成。
图形模块是组成条码符号字符的基本单位。
图形模块具有标准的宽度,一维条码符号字符一般由若干个深色或浅色的长方形图形模块按规律排列构成。
条码的码制:条码的码制是指条码符号的编码规则。
不同码制的条码都具有所规定的字符集,图形模块的尺寸和条、空的编制规则及其二进制的逻辑表示设置,条码符号的结构以及条码符号的字符的编码方法。
字符集:字符集是指某种码制的条码符号可以表示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的集合。
物联网之二维码标签易际明、赵玮航、袁路寅、周小松一、什么是物联网?通俗一点而言,就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系”。
在物联网的产业链中,感知与识别技术是无线网络产业的核心基础技术。
条码识别,尤其是二维码识别技术则是感知技术的重要组成。
因此,在整个物联网的发展中,二维码是最好的实现手段。
二维码不仅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信息容量巨大,还可查询到产品的来源地、真伪、厂家等。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最近两年,二维码已经在物流、金融、交通、制造业、电子商务、传媒、旅游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在商业流通领域,二维码技术正在引发一场商业模式革命。
二、什么是二维码呢?二维码,一个黑白的方块,再简单不过了,但其中却能暗藏深意。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二维条形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
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海南省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技术科考试试卷第一卷信息技术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0分)1. 小说家张爱玲在香港求学期间学业优秀,是班上最有希望被送往英国深造的学生,但因战火烧毁了香港大学的档案文件而未能成行。
这主要说明信息具有A. 适用性B. 实效性C. 载体依附性D. 共享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特征。
因战火烧毁了香港大学的档案文件而未能成行。
这主要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故本题选C选项。
2. 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A. URLB. HTTPC. TCP/IPD. IT【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URL是指统一资源定位器,故选项A错;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故选项B错,TCP/IP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故选项C错;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故选项D正确。
3. 下列图标所示智能手机APP中,不能用于发布信息的是()A. B. C. 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发布相关知识。
信息发布是指对外发信息。
微信、QQ、微博能往外发消息,故选项ABC可以发布;备忘录是用来保存信息,没有往外发信息,故选项D不能用于发布信息。
4. 下面()不是说信息有价值。
A. 读书以明理B. 腹有诗书气自华C. 书中自有黄金屋D. 春雨贵如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特征相关知识。
春雨贵如油的意思是:春天的细雨像油一样可贵,形容春雨宝贵难得,但春雨不是信息,故选项D错误。
5.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计算机病毒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程序B. 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犯罪行为C. 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一样,是天然存在的D.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磁盘和网络进行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病毒相关知识。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特殊程序代码或指令。
计算机病毒会破坏硬件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