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卢纪和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100085)

摘要:配套系猪是充分利用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是一种更精细的系间杂交方式,配套系猪培育主要通过选优、提纯及配合力测定,最终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配套系繁育体系。

关键词:配套系猪;选优;提纯

配套系育种技术在培育配套系猪方面的应用,是猪育种及配套技术的一次创新,它是在系统地专门定向选育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交优势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固定组合。

1.配套系历史

培育猪配套系技术源于玉米的杂交技术的成功应用。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就开始了猪近交系的培育,先后培育了明尼苏达几个近交系,但遗憾的是这些近交系并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是近交衰退太严重。1958年,荷兰人F.D.艾登等人从国外引入20多个优良猪种,在研究了它们的种用品质和生产能力后,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杂交,获得了4个可利用的品系,仅用了8年时间,培育成功了优良的杂优猪—Hypor 。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品种间杂交逐渐探索了猪配套系的培育的路子,并开始为各猪育种公司所引用并成为一种种猪产业,其中美国迪卡公司(最早成功的开发了玉米杂交)在猪的配套系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英国PIC公司于1962年开始在剑桥、爱丁堡大学的协助下,培育了金保罗(Cambrough)、赛克斯(Sykes)等高性能的配套系猪。

我国开始引进配套系猪是在1991年,美国的迪卡(dekalb)配套系,后来又陆续引进了比利时的斯格(seghers)、荷兰的达兰配套系、英国的PIC等,这些配套系猪的引进和推广对我国的养猪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2.国内外猪配套系模式

目前国际上种猪配套系多采用三系、四系及五系配套方式,有些配套系还包含有1个合成系用以调整配套系商品猪的性能。

2.1 迪卡配套系:是美国迪卡公司培育而成。1991年5月,我国由美国引进迪卡配套系曾祖代种猪,由五个系组成,这五个系分别称为A、B、C、E、F。A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汉普夏猪、B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杜洛克猪、C系原始群体来源于父系大白猪、E系原始群体来源于长白猪、F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母系大白猪。

2.2 斯格配套系:是比利时斯格遗传技术公司培育而成。目前育成的4个专门化父系和3个专门化母系可供世界上不同地区选用。作为母系的12系、15系、36系三个纯系繁殖力高,配合力强,杂交后代品质均一。作为父系的21系、23系、33系、43系则改变较大,其中21系产肉性能极佳,但因为含有纯合的氟烷基因利用受到限制。其他的三个父系都不含氟烷基因,23系的产肉性能极佳;33系在保持了一定的产肉性能的同时,生长速度很快;43系则是根据对肉质有特殊要求的美洲市场选育成功的。河北斯格种猪有限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选择引进23、33这两个父系和12、15、36这三个母系组成了五系配套的繁育体系,从而开始在我国繁育推广斯格瘦肉型配套系优种猪和配套系杂交猪。

2.3 PIC配套系:是英国PIC公司育成。目前,PIC中国公司于1997年10月从其英国公司遗传核心群直接进口了六个品系共669头种猪。因为通过多层次杂交,整个生产体系中所需要的纯种公母猪的数量大大降低;因为所需纯种减少,通过改良的种猪能更有效地、更快速地、在更大的范围推广;通过专门化育种,在五元杂交系统中,可以把不同品系的优点更佳地组合在一起,从而生产更好的商品猪(五元杂交商品猪)。

其中:L64含有皮特兰血液、L11含有大白血液、L19含有杜洛克血液、L02含有长白血液、L95合成系含太湖猪血液。

2.4 达兰配套系:荷兰达兰-斯坦勃公司育成。目前荷兰有5个配套系模式,父系应用杜洛克、皮特兰、大白;母系应用大白、荷兰长白和芬兰长白合成。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两批引进了该配套系猪。

2.5 光明配套系: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育成,该配套系是以从国内引进匈系和美系杜洛克作为配套系的父系,原斯格母系作为配套系的母系,经专门化品系培育和配合力测定而育成。光明配套系属于二系配套,即光明父系╳光明母系,母

系猪为合成系。

2.6 深农猪配套系:深圳市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八年时间通过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以及一系列猪育种措施培育深农猪配套系。

配套系的利用是我国养猪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猪配套系是养猪育种技术的重要发展。我国猪种资源十分丰富,利用外国猪种的优良基因,结合我国猪种特有资源,培育有特殊性能的适合市场需要的配套系,将是我国今后猪育种工作的方向。

3. 配套系猪技术理论探讨

配套系猪育种技术源于品系选育和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使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配套系商品猪上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品系选育来提高种猪生产性能大家易于理解,但杂种优势并不象有些人所误解的那样,“只要是杂种就必定有优势”。可见,运用配套系技术能使猪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得以充分体现。

3.1 组建配套系原始核心群

根据未来种猪和商品猪市场需求,组建配套系原始群,至少包括3个各具特点的品系,每个品系血统数量不少于4个、母猪数量不少于50头。

3.2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专门化品系是在特定的配套系中具有突出特点的猪群,专门化品系有父系、母系之分,这主要取决于在配合力测定后各专门化品系在配套系中所处的位置。

众所周知,我们希望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好又希望猪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但在一个纯种猪或品系猪上很难集中上诉多个优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具有一个或两个突出特点的专门化品系,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合适的配套模式,最终形成优质的配套系商品猪。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配套系育种的核心,也是配合力测定的前提。专门化品系的培育是对杂交亲本种群进行选优和提纯。选优是对各专门化品系制定不同的选育方案,选育方案中重点突出1~3个选育性状,专门化品系父系重点选择瘦肉率、生长速度等性状,专门化品系母系重点选择繁殖性状、生长速度及饲料转化率等性状,同时采用基因检测方法如:ESR、FSHβ和氟烷基因检测,使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能增大;提纯是通过选择和近交使得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减少,在培育专门化品系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近交情况。另外,专门化品系培育也可通过不同品系杂交、横交固定等合成方法培育,(培育成的专门化品系纯繁后代不能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现象),PIC、迪卡、达兰及法国的一些专门化品系都有自己的合成系猪。无论使用何种技术手段培育专门化品系,选优和提纯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数量遗传学杂种优势理论,HF=dy2 d为基因的显性程度,同一对基因其显性程度d是不变的,y为两杂交亲本群体的基因频率之差,可见通过选优和提纯使系间基因频率差别变大,专门化品系间杂交优势才会明显。

遗传力低的性状在杂交后优势明显,遗传力高的性状杂种优势却往往不显著。高遗传力的性状主要通过选优来提高,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那种不重视纯繁选育单纯进行胡交乱配来希望得到好的杂种优势做法是不可取得。

3.3 配合力测定

专门化品系间配合力测定是一项必不可少复杂的工作,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种优势好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多种组合,国际上搞配套系的公司一般多采用

定向配合力测定的方法,来节省时间和费用。

培育配套系猪就要形成一个从GGGP到GGP到GP再到MK完整的配套系繁育体系,配套系培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育专门化品系要纳入配套系体系中,不宜单独一个系一个系选育,要根据市场情况和系间配合力测定情况适时调整,因此说配套系培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另外,解释一个概念问题,目前市场上对种猪代次叫法混乱,原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这些概念是在猪配套系繁育体系中处于不同位置和功能上的猪称谓,把原种、祖代、父母代这些名称在纯种繁育体系中使用并不确切。

4.配套系猪特点及发展前景

配套系猪是经过专门化品系培育和大量配合力测定的成果,其生产性能和杂种优势比一般杂交生产猪有着很大的优势。

1.配套系猪各品系只突出选择少数性状,而不是面面俱到,因而选择快、遗传进展大、时间短,降低了制种成本。

2.配套系猪整齐一致性好、商品猪产品规格化程度高,便于工厂化生产并适合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对商品猪胴体的要求。

3.配套系猪整体性能优越,市场竞争力强。

4.配套系是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有利于集团化经营和养猪产业化的实现。

随着优质、高效和现代养猪业的进步,传统的以品种为单位的一般杂交日显粗糙和笨重,配套系以专门化品系间杂交最终生产商品猪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大家所认识。生物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如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杂种优势预测等技术,为猪的配套系培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培育出含有中国猪血缘的配套系,且配套系猪在肉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方面表现俱佳。

参考文献:

[1] 刘孟洲.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2000,(35)专辑:10

[2] 陈四清等.畜禽业[J],2000,(11):21

[3] 杨联. 合成系杂交猪选育方法的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动科院,2002.

[4] 陈四清等.上海畜牧兽医通讯[J],2001,(4):14

种猪育种方案

恒利源种猪有限公司育种方案 遗传育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公司各部门都要树立为育种工作服务的观念。种猪选育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司选种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下列种猪选育方案。 一、种猪选种方案的有关说明 1、目的:为了规范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猪的选种程 序与选种标准;加强各猪场的选留标准工作,使选留的后代产生最大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2、适用范围:荣昌恒利源原种猪场。 3、人员分工:恒利源公司育种部门管理负责本方案的拟 定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猪场场长带领本场员工严格执行方案,若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或遇到困难时,须及时向集团公司养殖事业部咨询。 4、选留程序: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5、记录管理: 所有记录由育种录入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周内录入计算机保存。负责向公司引种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种档案,将一些与育种相关的数据录入

Headsman软件。 6、去势: 曾祖代、祖代猪场,每次选种不合格的公猪及时去势。父母代猪场对所有公猪一律进 行去势处理。 7、罚责 凡违反以上相关管理规定,使其情节轻重,处以100—500元罚款,由育种部门管理监督执行。 二、种猪测定选育原则 (1)、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 (2)、育种值和表观性状相结合; (3)、父、母品系分开选择 (4)、与国内顶尖猪场交换血缘,加强合作,进行联合育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联络 (5) 与全国著名高牧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肉质选育,选育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系。 三、种猪测定选育流程 (1)、第一阶段选留与淘汰(初生初选,含:LP5选择) A、对1—3日龄初生仔猪进行初选,合格种猪编耳号,(窝号+个体号)+场别+年号+品种字母(15位)有中国剪耳法和美国剪耳法二种。 B、初生重小于0.9千克的仔猪和畸形应计入总产仔活仔数

现代化猪分子育种技术

现代化猪分子育种技术 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育种技术也经历了表型选择→育种值选择→基因型选择的过程。表型选择是依据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虽能获得一定进展,但速度慢,效果不稳定。育种值选择是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尤其是动物模型BLUP方法使得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属的信息,预测出个体的育种值,是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基因型选择是通过确定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型进行选种,即分子育种。这种方法获得遗传进展的速度快,效果稳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分子育种主要是以分子标记为基础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然后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进行转基因育种。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检测影响猪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并进行QTL精细定位。 1影响猪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和QTL 1.1影响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 1.1.1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SR基因 1.1.2促卵泡素(FSH自亚基基因) 1.2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 1.2.1氟烷基因Hal 1.2.2RN基因 1.2.3抑激素基因 1.3已发现的其他QTL 2标记辅助选择 标记辅助选择就是利用DNA水平的选择来补充以表型值或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对已知基因,通过测定其基因型进行选择,又叫基因辅助选择;其二,基因本身不知,但已知与之连锁的标记,可通过标记信息来间接选择与之连锁的基因。由于标记辅助选择不受环境的影响,且无性别的限制,因而允许进行早期选种。可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从而提高选种的效率和选种的准确性。据此,可在QTL检测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标记的信息来辅助基因的导入,尤其是对于低遗传力的性状,如繁殖性状,有助于加快其遗传进展。基因诊断盒技术,从广义上讲,也是标记辅助选择的一部分。基因诊断盒的应用可以说是当前猪标记辅助选择最成功的例子,如利用高温应激综合症MHS 基因诊断盒检测猪的高温应激综合症,利用雌激素受体ESR基因诊断盒固定猪的高产仔数基因等。 3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geneknockout又称基因打靶,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精细地定位修饰和改造基因DNA片段的技术。它是在胚胎干细胞技术和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位点专一性强,打靶后目的片段可以与染色体DNA共同稳定遗传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了以汽车、石油、钢铁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成为改造和拉动传统产业迈向数字时代的强大引擎和雄厚基石。1999年全球集成电路的销售额为1250亿美元,而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GNP的3%,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每l~2元的集成电路产值,带动了10元左右电子工业产值的形成,进而带动了100元GDP的增长。目前,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相关;美国国防预算中的电子含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为43.6%)。预计未来10年内,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将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达到6000~8000亿美元。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拥有自主版权的集成电路已曰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命脉、社会进步的基础、国际竞争的筹码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据专家预测,今后20年左右,集成电路技术及其产品仍将遵循这一规律发展。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生产过程包括:开发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利用EDA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在硅圆片上加工芯片(主要流程为薄膜制造、曝光和刻蚀),对加工完毕的芯片进行测试,为芯片进行封装,最后经应用开发将其装备到整机系统上与最终消费者见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集成电路的加工水平为5微米,其后,经历了3、1、0.8、0.5、0.35微米的发展,目前达到了0.18 微米的水平,而当前国际水平为0.09微米(90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2-3代。 (1)设计工具与设计方法。随着集成电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个芯片容纳器件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设计工具也由最初的手工绘制转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相应的设计工具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EDA工具供应商。目前,EDA主要市场份额为美国的Cadence、Synopsys和Mentor等少数企业所垄断。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EDA开发和产品供应商。 由于整机系统不断向轻、薄、小的方向发展,集成电路结构也由简单功能转向具备更多和更为复杂的功能,如彩电由5片机到3片机直到现在的单片机,手机用集成电路也经历了由多片到单片的变化。目前,SoC作为系统级集成电路,能在单一硅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储、处理和I/O等功能,将数字电路、存储器、MPU、MCU、DSP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功能。它的制造主要涉及深亚微米技术,特殊电路的工艺兼容技术,设计方法的研究,嵌入式IP核设计技术,测试策略和可测性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SoC以IP复用为基础,把已有优化的子系统甚至系统级模块纳入到新的系统设计之中,实现了集成电路设计能力的第4次飞跃。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文件 牧站(种)[2000]60号 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我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经过三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现印发你们试行。 附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

(完整版)高中生物育种方法原理汇总

一多倍体育种 定义: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的方法。 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 多倍体产生机制:通过卵细胞第二极体的保留或受精卵早期有丝分裂的抑制而实现。 多倍化后,多个等位基因互作产生了更多的组合和更多样的功能变化,从而比二倍体亲本拥有更高的杂合性和更迅速的环境适应力,表现为抗逆性增强及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特点 经典理论认为,植物天然多倍体基因组主要起源于体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未减数分裂配子融合和种间杂交三个途径。 诱变方法: 人工诱变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诱变法、化学诱变法和生物诱变法。 物理法包括:机械损伤、高低温和射线照射等 生物学诱导途径包括:不同倍性材料间杂交育种,胚乳培养,细胞杂交等 化学诱变:主要利用化学诱变剂与细胞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阻止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使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全部进入一个子代细胞中而产生多倍体。化学药剂包括秋水仙素、萘乙烷、异生长素、吲哚乙酸、氨磺灵...... 二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原则 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 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的品种。 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 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 三诱变育种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状况和未来发展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中技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如图1所示,是基于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的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纷争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如图2所示。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 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程的l:4步进扫描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5~0.25μm:NIKON以提供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覆盖0.8~0.35μm和2~0.8μm;CANON以提供前工程的1:4步进重复系统和LCD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分辨率也覆盖0.8~0.35μm和1~0.8μm;ULTRA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1:5步进重复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薄膜磁头等等)的1:1步进重复系统为主;而SUSS MICTOTECH以提供低端前工程的l:1接触/接近式系统和特殊用途(先进封装/MEMS/HDI等等)的1:1接触/接近式系为主。另外,在这个领域的系统供应商还有USHlO、TAMARACK和EV Group等。 深紫外技术

GBS猪育种手册范本

目录 一、系统简介 (1) 二、个体号规范 (1) 三、测定性状 (2) 四、选择指数的计算公式 (2) 五、遗传进展分析 (3) 六、BLUP模型定义 (3) 七、某些性状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6)

一、系统简介 现代家畜育种的主要特征是 ●全面采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实际育种工作; ●广泛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分析。 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的,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实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而计算机的应用如不与前者相结合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这二者相结合的最佳媒介就是计算机软件,也就是说,将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化,再通过计算机(结合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功能)将其体现出来。 种猪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集种猪个体基本资料和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的采集、管理与遗传统计分析为一体,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方法,将猪育种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定量化。本软件即是实施育种措施的必备工具,又是开展现代育种工作的指南。适用于大中型种猪场或地域性联合育种组织。 本系统可完成种猪个体遗传评定、种猪选配方案制定、群体遗传进展分析、群体遗传参数估计等基本育种工作,还可根据需要打印多种用于育种分析的报表和种猪卡。 二、个体号规范 ●耳号是场内猪只的编号,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由各场自行设定,例如可以将前四 位设为窝号,后两位设为窝内个体序号。对小于6位数的数字,系统会自动在其前面 加0,以补齐6位数。 在同一场(子公司)、同一年度和同一品种内,耳号不可重复。 ●一个个体的个体号(ID)由15个字符组成,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XXXXX 耳号 出生年份 出生场代码 品种代码 其中场代码和品种代码需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定,应符合国家统一规定。 一个个体的个体号应是全国唯一的。 三、测定性状 系统中目前有7种模型可供选择,均为个体动物模型,分别是: - 日龄-背膘厚两性状模型:用于对目标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同时进行育种值估计; - 总产仔数模型:用于对总产仔进行育种值估计; - 目标体重日龄模型:用于对目标体重日龄进行育种值估计; - 背膘厚模型:用于对背膘厚进行育种值估计; - 饲料转化率模型:用于对饲料转化率进行育种值估计; - 日增重模型:用于对日增重进行育种值估计; - 瘦肉率模型:用于对瘦肉率进行育种值估计。 四、选择指数的计算公式 ∑=+=n i i i A w I 1 ?100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及展望

光刻技术及其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1 引言 光刻技术作为半导体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光刻技术在应用术问题的增多、用户对应用本身需求的提高和光刻技术进步滞后于其他技术的进步凸显等等,寻找解决技术障碍的新方案、寻找COO更加低的技术和找到下一俩代可行的技术路径,去支持产业的进步也显得非常紧迫,备受人们的关注。就像ITRS对未来技术路径的修订一样,上世纪基本上3~5年修正一次,而进入本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修正和新的版本出现,这充分说明了光刻技术的重要性和对产业进步的影响。2005年ITRS对未来几种可能光刻技术方案进行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一轮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量的研发和开发资金投入到了这场竞赛中。因此,正确把握光刻技术发展的主流十分重要,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同时可以缩短和用户使用之间的周期、缩短开发投入的回报时间,因为光刻技术开发的投入比较庞大。 2 光刻技术的现状及其应用状况

众说周知,电子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不可阻挡的趋势是“轻、薄、短、小”,这给光刻技术提出的技术方向是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即提高可以完成转印图形或者加工图形的最小间距或者宽度,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光刻工艺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的多次性使得光刻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艺成品率对产品的质量、良率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要求光刻技术在满足技术需求的前提下,具有较低的COO和COC。因此,光刻技术的纷争主要是厂家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分辨率和产能的设备及其相关的技术。 2.1 以Photons为光源的光刻技术 在光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以光子为基础的光刻技术种类很多,但产业化前景较好的主要是紫外(UV)光刻技术、深紫外(DUV)光刻技术、极紫外(EUV)光刻技术和X射线(X-ray)光刻技术。不但取得了很大成就,而且是目前产业中使用最多的技术,特别是前两种技术,在半导体工业的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外光刻技术是以高压和超高压汞(Hg)或者汞-氙(Hg-Xe)弧灯在近紫外(350~450nm)的3条光强很强的光谱(g、h、i线)线,特别是波长为365nm的i线为光源,配合使用像离轴照明技术(OAI)、移相掩模技术(PSM)、光学接近矫正技术(OPC)等等,可为0.35~0.25μm的大生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目前任何一家FAB中,此类设备和技术会占整个光刻技术至少50%的份额;同时,还覆盖了低端和特殊领域对光刻技术的要求。光学系统的结构方面,有全反射式(Catoptrics)投影光学系统、折反射式(Catadioptrics)系统和折射式(Dioptrics)系统等。主要供应商是众所周知的ASML、NIKON、CANON、ULTRATECH和SUSS MICROTECH等等。系统的类型方面,ASML以提供前工

现代猪育种技术

现代猪育种技术

现代猪育种技术 摘要: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选种由表型选择发展到育种值选择,再到基因型选择(即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诊断盒),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性能测定的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猪育种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选种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的提高。可以说,现代猪的育种已经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 其中,“超级猪”生产计划的提出与实施便是现代猪育种技术应用于生产的一个示例。关键词:畜牧学;育种;综述;性能测定;基因诊断盒;超级猪中国分类号:S8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033(2003)01-0041-02 1 猪主要经济性状的选择 1.l内用性状 1.1.1 生长与食欲:生长速度是猪育种中的重要性状。由于日增重遗传力高,且容易度量,因此个体选择的效果较好。同时由于日增重与耗料比之间有较高的负遗传相关,选择日增重可使两者都受益。一些研究表明,猪的食欲对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有一定影响。食欲的下降可能会限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长期选择进展,低食欲还会使哺乳母猪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影响泌乳。因此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食欲也是一个应该予以考虑的性状。 1.1.2 瘦肉:用瘦肉率或瘦肉量表示。虽然瘦肉率是一个高遗传力性状,但因其在活体无法直接度量,因此一般是通过选择那些在活体易于度量而又与瘦肉率有较高遗传相关的性状(如活体背膘)来进行间接选择,或者是根据同胞等亲属的成绩来进行选择。 1.1.3 脂肪:猪的脂肪包括皮下脂肪、腹内脂肪、肌间脂肪和肌内脂肪,不同部位的脂肪,其脂肪酸的类型有所不同。对脂肪的选择目标是,降低皮下脂肪和腹内脂肪,保持适量的肌间和肌内脂肪以保持良好的肉质。 1.1.4 肉质与风味:猪的肉质包括pH值、肉色、系水力、嫩度、大理石纹、

高中生物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育种的方法和应用 生物育种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针对不同的生物应采用不同的育种方式,要对各种育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简易、可操作的方式。同一种育种方式应用于不同的生物也会有不尽相同的育种过程,所以我们无论在生产实践中还是有关习题训练中都应灵活应用。 一、几种育种的方法的比较 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 (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 (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1射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生物因素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的时候)。 (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3、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4、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等诱导剂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 5、细胞工程育种 (1)方式: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猪遗传育种现状及现代种猪场发展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们不是养猪强国。我国的现代化遗传育种工作比较落后,迄今还没有一个完全国际化的现代化商品瘦肉型种猪,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在引种过程中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引入(圆环、蓝耳),给我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必需转变我们的思想,对我们引进的种猪进行不断的选择育种,使其保持优秀的生产性能,并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选育,提高其产品性能。 猪育种就是从遗传上来改良种猪和商品猪,形成新的品种(系),主要包括纯种(系)的选育提高,新品种(系)的育成,杂种优势的利用等,从而提高养猪业的产量和质量。在过去的30多年来,猪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背膘厚,提高胴体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现在降低背膘厚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二元杂交商品瘦肉型猪胴体瘦肉率为60%左右。遗传育种的方向正在发生变化,除要求提高瘦肉生长率、饲料报酬外,更强调提高繁殖率和肌肉品质。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选种由表型选择发展到育种值选择,再到基因型选择(即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诊断盒),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得性能测定的形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猪育种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选种准确性和育种效率的提高。可以说,现代猪的育种已经不再是某一单项技术的应用,而是遗传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育种学家实践经验的一个集合。目前众猪场大都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种猪数据,但基本上停留在记录日常数据的水平上,没有利用已有的数据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也没有与选种选配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育种工作主要停留在制种、用种上面,还没有真正的育种。因此在现代化的种猪场开展有计划的育种工作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猪育种;性能测定;基因诊断盒;生物技术;分子遗传育种 1 猪育种技术的发展 动物育种有关的遗传学理论大致经历了孟德尔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即四代遗传学。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猪的育种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表型值选择→育种值选择→基因型选择的过程。 1. 1表型值选择顾名思义,表型值选择就是依据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这是畜禽育种早期的选种方法。虽然依据表型值进行选种也能获得一定的进展,但其进展的速度是缓慢的,效果也是不稳定的。 1. 2 育种值选择随着数量遗传学理论的发展,育种学家们可以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即育种值,使畜禽育种由表型值选择发展为育种值选择,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尤其是动物模型BLUP方法的应用,使得有种值的估计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属的信息,在对场、年度及其他环境效应进行估计的同时,预测出个体的育种值,从而指导科学、准确地选种。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 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 生物技术综合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免疫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信息学及计算机科学 等多学科技术,可用于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等。随着基 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 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21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上的应用主要有:作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细胞杂 交技术、农作物人工种子、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等。农作物组 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其次用于无性繁殖作物的脱毒和快 速繁育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体细胞杂交可以创造出更有经济价值或更广泛适 应性的作物新品种;人工种子可对一些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作物进 行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并可人为控制作物生长发育和抗性,防止种性退化;转基因育种是对农作物进行基因转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出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抗逆特性及品质优良的作物新品系;分子标记辅 助育种技术是利用与目的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的分子标记,鉴定和筛选具有目 的性状的种质资源和育种后代,或分析和评价种质资源、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 的一种方法,与传统育种依表现型进行选择相比,该项技术具有选择效率高, 结果准确等特点,特别是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选择更为有效。 现代生物技术在棉花育种中已经广泛应用。细胞工程中, 通过胚珠培养、 体细胞培养等技术获得了一些新种质材料;基因工程方面, 随着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轰击法及花粉管通道法等技术的突破, 在棉花抗病虫害和及抗除草剂等 方面的育种获得成功, 相应的新品种已开始了商业化生产。我国棉花生物技术 在抗棉铃虫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他方面尚有差距。 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 生物技术手段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 开辟了玉米 育种的新途径。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已经成为自交系选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应用, 转基因玉米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 并将很快实 现产业化。而高成本、掌握难、重复性和通用性差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生物技术 在玉米育种中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大大加快了育种速度,缩短了育种年限, 同时也为品种改良开辟了新的道路,是现代育种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应加 大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投入与研究力度,因为我国的生物技术水平,在现阶段,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配套系猪育种配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卢纪和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100085) 摘要:配套系猪是充分利用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是一种更精细的系间杂交方式,配套系猪培育主要通过选优、提纯及配合力测定,最终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配套系繁育体系。 关键词:配套系猪;选优;提纯 配套系育种技术在培育配套系猪方面的应用,是猪育种及配套技术的一次创新,它是在系统地专门定向选育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杂交优势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固定组合。 1.配套系历史 培育猪配套系技术源于玉米的杂交技术的成功应用。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就开始了猪近交系的培育,先后培育了明尼苏达几个近交系,但遗憾的是这些近交系并不成功,其原因主要是近交衰退太严重。1958年,荷兰人F.D.艾登等人从国外引入20多个优良猪种,在研究了它们的种用品质和生产能力后,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杂交,获得了4个可利用的品系,仅用了8年时间,培育成功了优良的杂优猪—Hypor 。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品种间杂交逐渐探索了猪配套系的培育的路子,并开始为各猪育种公司所引用并成为一种种猪产业,其中美国迪卡公司(最早成功的开发了玉米杂交)在猪的配套系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英国PIC公司于1962年开始在剑桥、爱丁堡大学的协助下,培育了金保罗(Cambrough)、赛克斯(Sykes)等高性能的配套系猪。 我国开始引进配套系猪是在1991年,美国的迪卡(dekalb)配套系,后来又陆续引进了比利时的斯格(seghers)、荷兰的达兰配套系、英国的PIC等,这些配套系猪的引进和推广对我国的养猪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2.国内外猪配套系模式 目前国际上种猪配套系多采用三系、四系及五系配套方式,有些配套系还包含有1个合成系用以调整配套系商品猪的性能。 2.1 迪卡配套系:是美国迪卡公司培育而成。1991年5月,我国由美国引进迪卡配套系曾祖代种猪,由五个系组成,这五个系分别称为A、B、C、E、F。A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汉普夏猪、B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杜洛克猪、C系原始群体来源于父系大白猪、E系原始群体来源于长白猪、F系原始群体来源于母系大白猪。

未来种猪育种策略.

未来种猪育种策略我国种猪育种的总体策略(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良种猪资源,在种猪生产和研究的优势地区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积极开展分子育种与遗传评估有机结合的现代猪育种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公司化育种体系的建立,实现种猪质量的快速、可持续遗传改良。总体战略是:建立能够长期进行瘦肉型种猪持续改良的繁育体系,实现“以种猪选育为基础,核(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心群种猪自给、有计划地少量引种、保持国际同期种猪水平”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以消化、吸收、创新和推广为主体,新种质资源引进为辅,积极创建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国家种猪遗传评估系统和瘦肉型猪育种体系,同时重点开展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建立区(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域性和国家级联合育种体系采用区域性联合育种的方式,在几个主要种猪生产地区,如北京、华南、华中、西南等地,选择有条件的技术依托单位,组织有关养猪企业共同建立联合育种体系,加快以区域性中心公猪站为纽(更多养猪知识,请单击右侧更多养猪技术)带的种猪遗传联系网的建立,选育我国自己的优质瘦肉型种猪专门化品系,利用地方资源选育高繁殖力和肉质优良的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国家级的联合育种体系。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的种猪信息库,开发基于“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系统”3层网络体系结构的网上种猪遗传评估系统,推动大、中、小型种猪场遗传联系的建立,建立跨场间遗传联系,提高场内和跨场间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开展区域性跨场间遗传评估、遗传参数评估、经济加权系数的研究。育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和配套系在建立国家级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基础上,开展跨场间新品系的培育与配套系选育,达到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的目的。实现大规模跨场间种猪配合力测定,筛选适合规模饲养、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高效杂交组合、区域性优化组合的配套系。建立优质瘦肉型种猪可持续的高效繁育体系建立以“引进种猪资源核心群→育种核心群→种猪扩繁群→种猪生产→商品肉猪生产”的种猪繁育生产体系,探索在现有种猪生产体系中,以大型养猪企业为依托的公司化育种体系,通过“技术中心+育种公司+种猪公司+种猪专业户+养猪户”的新模式,协调不同功能群生产者的利益,开展长期的种猪

(整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2000 年 3 月)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第一生产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8%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完成这一目标是十分艰巨的。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显得格外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猪的育种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集中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的育种工作基本处在传统和常规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以这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去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增加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必要大力开展关于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四川平昌县驷马中学 杨阳 近几年来,在高考生物试题中经常出现育种方面的问题,为帮助同学们理解,现归纳如下. 一、含义: 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包括两种情况: 1.从不良性状中把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相对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如利用基因分离的原理从高秆小麦中分离出能抗倒伏的矮秆小麦品种;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把小麦中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两种性状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矮秆抗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2.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如利用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创造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种。 二、育种方法: (一)根据“变异的来源”原理进行育种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 已知小麦的高秆(D )对矮秆(d )为显性,抗锈病(R )对易染锈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参见右面图解)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 1 ; ②让F 1自交得F 2 ; ③选F 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 3; ④留F 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 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 ①该方法常用于: a .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 b .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 3.单倍体育种 P DDRR × ddrr ↓ F 1 DdRr ↓自交 F 2 F 3 离个体(纯合子) 个体(杂合子)

猪配套系

伊比得配套系 伊比得配套系猪是法国古龙--桑得斯集团下属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选育的种猪,伊彼得种猪优选公司成立于1972年,公司致力于优秀配套系种猪选育和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肉食品原料。在种猪选育上,伊彼得种猪突出健康、持续高繁殖力、生长速度快和饲料转化率高,确保食品的安全、富有营养和符合需要的口味。为实现这个目标,公司选用世界上优秀的猪种,如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等猪种作为配套系猪选育的素材,运用生物技术、测定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经过30余年的系统的性能测定、选择淘汰和配合力测定等,分别育成了若干个专门化父系和母系。父系主要选择生长速度、背膘厚度、氟烷敏感基因状况、眼肌面积及肉质等性状,为确保商品猪的性能好,选择母系时,同时对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和饲料转化率进行选择,但选择标准与父系不尽一致,而主要对繁殖性能进行选择,如奶头发育、产仔能力等,各专门化品系各具特点,通过杂交试验,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方式,确保杂种后代具有优秀的生产性能。 根据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2000年选择引进FH016、FH019这两个父系和FH012、FH025这两个母系的原种,组成了伊彼得四系配套的繁育体系,这是目前在我国饲养的伊彼得配套系猪。 ㈠伊彼得配套系种猪配套模式与繁育体系 伊彼得配套系猪配套模式与繁育体系见图 ㈡母系和父系的一般特征特点 选育母系突出繁殖性能好,但要求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和饲料转化率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选做继代种用,主要表现在:体长结实、体躯高大结构好,第二性征明显,如奶头、外阴部发育好,发情明显、产仔数多而整齐、健壮活泼,母猪泌乳力强。

父系的选育方向是育肥性能好,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氟烷敏感基因阴性,腰、臀、腿部肌肉发达丰满,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等。 终端商品育肥猪(又称杂优猪)体重大,整齐,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屠宰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无应激、肌内脂肪2.8%,肉质细嫩多汁。 ㈢曾祖代原种各品系猪的特点 1、母系 FH012 1971组群,经历十年系统选育后,1981年开始闭锁繁育,不再有新的种猪进入至今。 ①外貌 FH012系种猪在配套系中的位置是母系母本,长白猪体型,四肢粗壮,背腰宽、体躯长,性情温顺,发情症状明显,奶头发育好,有效奶头数平均14.5个。 ② 性能生长速度快,35~100千克期间平均日增重1094克,138日龄达到100千克体重,100千克体重背膘厚15.6毫米,育肥期饲料转化率1:2.46,无应激反应。 2、母系 FH025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浅谈猪育种操作规程 鲁春刚北京养猪育种中心 育种工作对于纯繁场而言尤为重要,一个品种如果不对其实施育种措施,它的优良基因很可能丢失,生产性能发生退化,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回顾中国育种工作,只是停留在理论及种猪性能测定方面,在育种工作的整体计划措施方面做的不够,由于对育种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及种猪市场需求偏差(50kg出售种猪),使中国育种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育种工作大致分为几部分:1、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2、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3、后备猪的选留和补充;4、选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6、基础猪的淘汰和补充计划制定等。 一、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 核心群就是在基础群中目标性状估计育种值优于基础群平均值的优秀个体组成的小群体称为核心群。对于母系猪主要表现在高产(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对于父系猪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因不同品系其主次不同。 对于母系猪如:大白、长白主要考虑总产仔数EBV和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 对于父系猪如:皮特兰、杜洛克主要考虑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背膘EBV值和总产仔EBV值等。 核心群母猪数量 以基础群母猪数量的20%~25%即可。 每批母猪断奶后都需要对每个品系基础群猪评估一次,使用BLUP方法估计繁殖指数(包括总产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结合现场猪的情况确定核心群个体(有些原核心群猪性能优秀会继续留在核心群、有些原核心群的猪由于性能及其他原因会离开核心群转到生产群或被淘汰、还有一些原生产群的个体在这次评估中成绩突出会进入核心群),因此核心群猪的组成是动态的、可变的。为加强选育进展,一般核心群母猪使用不应超过3胎,公猪使用不应超过9个月。 二、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 进行纯繁的猪场必须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测定的数量越多后备猪选择的强度会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