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你能做出什么伟大功业,而 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 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 做到这一点,没有自省是办不到的。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 慎独和曾子的三省吾身,这两个方法都注重内在的感悟。而 孔子这里提出的方法则是由外而内,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 来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贰
国学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儒家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最初指的是司仪,后 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 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国学内容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 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 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 之学;其中六艺,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经 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 技术:礼、乐、射、御、数、术。在古代,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 要深入学习,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 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 是排在首位的。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 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类似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五常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 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 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 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 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