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五种基础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一、填空题:1、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即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
2、建筑构成三要素中,建筑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建筑技术是建造房屋的手段。
3、从广义上讲,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3.1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构造尺寸、实标志尺寸、际尺寸4、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构件的燃烧性能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
5、建筑设计的要求是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合理的技术措施、良好的经济效果、建筑物美观要求、总体规划要。
6、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
7、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确定耐久年限。
8、确定建筑耐火极限的三个条件是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失去隔火作用。
8、模数数列指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为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9、我国现行基本模数的数值100mm ,表示符号为M,房屋的开间、进深采用3M 。
10、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 层为低层; 4~6 层为多层;7~9层为高层.7~9 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包括底层设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11、中小学普通教室设计房间面积指标为 1.12 /人,一般教室办公室,窗地面积比为1/7 左右。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m ,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
中学教学楼,采用内走道(过道两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__2400mm___左右;采用外走道时(走道一侧设教室)走道宽度为__1800mm_____左右。
1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各空间的平面组合方式有走廊式、套间式、大厅式、单元式和混合式等五种方式。
13、建筑设计按三个阶段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14、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装饰设计。
15、确定建筑物间的日照间距L=H1/tgh,其中h是指太阳高度角。
建筑学结构知识
建筑学中的结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理论:包括数学、力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进行建筑结构研究的基础。
专业知识:包括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施工和维护等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制造的基础。
结构类型:建筑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砖木结构: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
砖混结构:这类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
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剪力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
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均是用钢材制成。
施工方法:包括现浇、现砌式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及部分现浇现砌、部分装配式建筑。
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概述建筑:是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总称。
建筑物:是指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P1构造物:是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
P1建筑物的分类方式:1、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2、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类型建筑);3、按建筑物层数或总高度分类;4、按施工方法分类(全装配式建筑、全现浇式建筑、部分现浇部分装配式建筑);5、按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P1~P2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
P5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 =100mm。
P5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如3M、6M……);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倍(如1/2M、1/5M、1/10M……)。
P5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P7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
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
(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允许的误差数值)。
常用专业名词:P9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2、横向轴线——平行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纵向轴线——平行建筑物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3、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4、层高——指层间的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高度(顶层为顶层楼面到屋顶板上皮的高度);净高——楼面或地面与上部楼板底面成吊底底面之间的距离(其中那段空间也称为净空);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建筑功能及分类建筑是人类为了生存、工作和休息所建造的物理空间。
它们不仅提供了遮风挡雨、安全居所的功能,还承载着各种不同的用途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建筑的功能及分类。
一、居住功能居住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
人们建造房屋来提供居住空间和安全的环境。
根据居住功能的不同需求,建筑可以分为单户住宅、多户住宅和公寓等。
单户住宅通常是由一个家庭或个人独立居住的独立房屋。
多户住宅则是由多个家庭或个人共享一栋建筑物。
公寓是一种多层住宅建筑,每层都有多个独立的住宅单元。
二、商业功能商业建筑提供了各种商业活动所需的空间。
商场、超市、酒店、办公大楼等都属于商业建筑的范畴。
商场是一个集中销售各类商品的建筑群,提供购物、休闲和娱乐的服务。
酒店则是提供临时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建筑物。
办公大楼通常是为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办公空间的建筑。
三、教育功能教育建筑是为学习和教育活动而设计的建筑。
学校、大学、图书馆等都属于教育建筑的范畴。
学校是提供基础教育的建筑,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
大学是提供高等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建筑。
图书馆则是收藏、保存和提供读者借阅图书和信息资源的建筑。
四、文化功能文化建筑是为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而建造的建筑。
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都属于文化建筑的范畴。
博物馆是展示和保护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的建筑物。
剧院是为戏剧和舞台表演提供场地的建筑。
音乐厅则是为音乐演奏和音乐会提供场地的建筑。
五、运动功能运动建筑是为体育和运动活动而设计的建筑。
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等都属于运动建筑的范畴。
体育馆是为室内体育比赛和运动活动提供场地的建筑。
游泳池是提供游泳和水上运动的场所,而运动场则是为各种田径和球类运动提供场地的建筑。
六、宗教功能宗教建筑是供人们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的建筑。
教堂、寺庙、清真寺等都属于宗教建筑的范畴。
教堂是供基督教徒进行礼拜的建筑,寺庙是供佛教徒进行礼拜和修行的建筑,清真寺则是供穆斯林进行礼拜和宗教仪式的建筑。
七、医疗功能医疗建筑是为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照顾而设计的建筑。
生活离不开建筑,不管是工程从业人员还是非相关行业人员,一些基础的建筑知识一定要了解,下边是古建中国小编通过互联网整理出的建筑物分类和建筑材料知识,供大家作为参考。
一、建筑分类1、根据建筑物用途分类居住建筑:居住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公寓等。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主要是指提供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
工业建筑:工业建筑主要是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储建筑等。
农业建筑:农业建筑主要是指用于农业、牧业生产和加工的建筑,如温室、畜禽饲养场、粮食与饲料加工站、农机修理站等。
2、根据建筑结构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结构它的传力途径是:屋盖的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担,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楼层的重量由组成楼盖的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屋盖、楼层的荷载均由承重墙承担;墙下有基础,基础下为地基,全部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组成,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浇灌混凝土,使其形成整体)连接,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结构。
(3)排架结构主要承重体系由屋架和柱组成。
屋架与柱的顶端为铰接(通常为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柱的下端嵌固于基础内。
一般单层工业厂房大多采用此法。
(4)其他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建设一些高层、超高层建筑,上述结构形式不足以抵抗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的作用,因而又发展了其他结构体系。
3、根据建筑高度分类建筑物可根据其楼层数量分为以下几类(1)低层:2层及2层以下(2)多层:2层以上,8层以下(3)中高层:8层以上,16层以下(4)高层:16层以上,24层以下(5)超高层:24层以上。
二、建筑材料知识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
《房屋建筑学》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适用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辅导教材:《房屋建筑学》聂洪达、郄恩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版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建筑的组成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
第三节建筑的分类和等级一、按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分类二、按建筑物层数分类第四节建筑物的营造程序我国基本的建设程序:1、提出项目建议书;2、编制可行性报告;3、进行项目评估;4、编制设计文件;5、施工前的准备;6、组织施工;7、验收、使用。
第五节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一、建筑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
二、建筑设计的程序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初步设计阶段;3、技术设计阶段;4、施工图设计阶段。
第六节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一、建筑设计的要求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4、考虑建筑物美观要求;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2、家具、设备的尺寸及使用空间;3、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4、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5、什么是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基数及相应的尺寸各是什么?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基数为100mm符号为M)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扩大模数(基数为3M 6M 12M 15M 30M 60M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
分模数(1/10M、1/5M、1/2M)是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
第二章建筑场地第三章民用建筑设计第一节建筑平面设计一、使用功能的平面设计(一)民用建筑有哪几类功能空间组成?主要使用空间、辅助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
(二)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1、设计要求;2、房间的平面形状和尺寸与室内使用活动特点、家具设备布置方式和采光、通风等因素,有时还要考虑人们对室内空间的直观感觉。
土建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土建工程是指在地面以下或以上建造建筑物以及承载地上交通、水利、能源等设施的一种工程类型。
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土建工程的常见知识点总结。
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材、石材、混凝土、钢筋、玻璃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支撑和承载力的基础,包括框架结构、柱和墙、梁、地基等。
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地理环境和承载要求等因素。
三、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整个土建工程的核心,它要求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还需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设计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材料和结构选型等。
四、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土建工程的实现过程,它包括地基工程、建筑主体工程、室内装修等。
施工需要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现,并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五、建筑装饰建筑装饰是提高建筑质量和美观度的重要手段,包括墙面涂料、天花板、地板、门窗等。
装饰需要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实现,并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
六、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保温、隔热、通风等技术。
节能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七、建筑维护建筑维护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和更新等内容。
维护能够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和舒适度,保证土建工程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土建工程基础知识点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节能和建筑维护等方面。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有效提高土建工程的实现水平和质量。
地基与基础知识(土建工程造价员)一、地基与基础的表现形式地基:承受由基础传下来荷载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必然的深度以后就以后可以忽略不计。
基础: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以上构件。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结构中祖传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持力层:直接可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以下的岩层为以下下卧层。
基础埋深:由室外地坪尺码至基础底皮的高度尺寸。
基础埋深由勘测部门根据地基情况决定。
二、地基与理论指导的关系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采用,必须要求脚手架基础和地基都有足量的强度与稳定性。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干,它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载重,并将这些荷载发送到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稳定性既不论基础的材料、形状与底面积的大小以及施工的质量等,还与房顶的性质亲密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基的强度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如果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考虑采用人工地基;地基的变形应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
若地基下沉不均匀时,建筑群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地基的精确性要有会带来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必要时(特别是较大的水平面差时)应加设挡土墙,以防止滑坡变形的消失。
三、基础类型从基础的材料及受力来划分,可分为刚性基础(指用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抗压强度多、而抗拉强度小的刚性模具材料做成的基础)、柔性基础(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抗压、抗拉强度均较大的基础)。
从基础的构造型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下面常用约请几种常用基础的构造特点。
(一)刚性基础由于刚性材料的特点,基础只适合于受压而不适合承受弯矩、拉拉力和剪力,因此基础剖面尺寸必须满足刚性条件的要求。
一般砖混结构的基础常采用刚性基础。
1.砖基础用做基础的砖,可采用页岩烧结砖,其密度等级一般在MU10以上,粘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M5.一堵基础墙的外侧要做成阶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载能均匀地传到地基上。
建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建筑物旳分类一、建筑物旳用途分类及特点1. 民用建筑: 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多种文化福利活动旳房屋。
按其用途不同, 有如下两类:(1)居住建筑: 供人们生活起居用旳建筑物, 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2)公共建筑: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旳建筑和多种福利设施旳建筑物, 如各类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等。
2、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旳多种建筑物、构筑物旳总称。
一般将这些生产用旳建筑物称为工业厂房。
涉及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二、按建筑构造旳材料分类1. 砖木构造: 此类房屋旳重要承重构件用砖、木构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如墙、柱等采用砖砌, 水平承重构件旳楼板、屋架等采用木材制作。
这种构造形式旳房屋层数较少, 多用于单层房屋。
2. 砖混构造: 建筑物旳墙、柱用砖砌筑, 梁、楼板、楼梯、屋顶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成为砖—钢筋混凝土构造。
这种构造多用于层数不多(六层如下)旳民用建筑及小型工业厂房, 是目前广泛采用旳一种构造形式。
3、钢筋混凝土构造: 建筑物旳梁、柱、楼板、基础所有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梁、楼板、柱、基础构成一种承重旳框架, 因此也称框架构造。
墙只起围护作用, 用砖砌筑。
此构造用于高层或大跨度房屋建筑中。
4、钢构造:建筑物旳梁、柱、屋架等承重构件用钢材制作, 墙体用砖或其他材料制成。
此构造多用于大型工业建筑。
三、按建筑构造承重方式分类1.承重墙构造它旳传力途径是:屋盖旳重量由屋架(或梁柱)承当, 屋架支撑在承重墙上, 楼层旳重量由构成楼盖旳梁、板支撑在承重墙上。
因此, 屋盖、楼层旳荷载均由承重墙承当;墙下有基础, 基础下为地基, 所有荷载由墙、基础传到地基上。
2.框架构造重要承重体系有横梁和柱构成, 但横梁与柱为刚接(钢筋混凝土构造中一般通过端部钢筋焊接后灌溉混凝土, 使其形成整体)连接, 从而构成了一种整体刚架(或称框架)。
一般多层工业厂房或大型高层民用建筑多属于框架构造。
民用建筑的分类一、按使用功能分类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二、按建筑的层数分类1、低层建筑:1—-3层2、多层建筑:4—-7层3、高层建筑:8层以上建筑总高:244、超高层建筑:总高超过24米以上三、按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所使用材料分类1、砖木结构建筑2、混合结构建筑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4、钢结构建筑四、按结构平面布置情况分类1、框架结构2、全剪力墙结构3、框架——剪力墙结构4、框—-筒结构5、筒体结构6、框支结构7、无梁楼盖结构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物一般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一、基础(一)概念概念: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重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二)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强度、稳定性和均匀沉降2、耐久性3、经济性(三)地基常用加固方法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压实法换土法桩基(四)基础的类型1、按基础的埋置深度分类2、按基础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3、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二、墙体1、墙体的作用2、墙体的类型3、砖墙结构砖墙材料砖墙细部结构(1)墙脚构造(2)门窗过梁与窗台(3)墙体加固措施(4)变形缝构造三、楼板层和地面(一)楼板层的组成(二)楼板的类型(三)钢筋混凝土楼板层按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楼地面构造1、楼地面的组成2、楼地面的分类3、踢脚线四、阳台及雨棚(一)阳台的类型(二)雨棚五、楼梯与台阶(一)楼梯的组成(二)楼梯的形成(三)台阶六、屋顶(一)屋顶的设计要求(二)屋顶形式七、门和窗门和窗在房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住宅设计规范一、总则二、术语三、套内空间设计主要规范四、共用部分设计规范第三章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一、术语二、用地与建筑三、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四、住宅五、绿地六、道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发布时间:06-12—27 17:43:09阅读次数: 1433编辑:灰色银币来源: 1.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