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设基地景观、地貌和日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1. 引言1.1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地貌是指地表上的自然形态,包括山脉、河流、丘陵、平原等地形特征,而地形则指地表的凹凸起伏、高低起伏等形态。
这些地貌和地形的特征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起到了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建筑师必须在考虑建筑规划和布局时充分考虑周围的地形地貌,以确保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相融合。
地形地貌也影响着建筑的结构设计。
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基稳定性、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地形地貌还影响着建筑外观设计和功能设计,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氛围和特色。
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建筑师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影响到建筑的外观、结构、功能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地形地貌对建筑外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会影响建筑在视觉上的表现,建筑师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进行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山地地形中,建筑可以利用山体轮廓的线条,融入周围的山景中,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
地形地貌也影响建筑的结构设计。
不同地形地貌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不同,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以确保建筑在地形环境中能够稳定地存在。
在土地不平坦的地形中,建筑师需要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地形地貌也会对建筑的功能设计产生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的环境特点会影响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方式。
建筑师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功能设计,以保证建筑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在湿地地形中,建筑师需要考虑到水的影响,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和防水措施,以确保建筑的功能正常运行。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师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建筑能够在环境中更好地融合和存在。
日照分析对建筑设计布局的影响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模拟手段正在逐步影响主观经验,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科学的解决问题,模拟及其数字化成为重要依据。
本文依据工程实例,探讨了在复杂周边环境下的建筑方案的衍变过程,尤其在减小对周边有日照要求的现有建筑影响的同时,如何取得对本建筑有利的空间布局,提供创作方法和思路。
同时,对灵活运用日照软件分析建设用地,进行了新的尝试。
关键词:日照;最大容积;体量;形体生成;数字化设计0 前言目前我国很多城市迎来了更新建设潮,旧城中的项目尤其是有规划要求古城保护区等,需要应对诸多问题,如对周边建筑日照的遮挡、建筑高度体量的限制、容积率、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
本文通过对西勘科研中心方案设计的数字化运用,探讨此类项目的设计思路。
1 项目概况西勘科研中心地块位于西安市雁塔区,规划用地为较规则的四边形,面积为4200㎡。
南侧为西影路,东临广德路,西侧与北侧为待拆迁用地(文化教育用地),基地东侧有较多老旧住宅建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密度的增加,使得建筑之间更容易产生采光遮挡的问题。
在高建筑密度的环境下进行建筑形体设计时,过大的建筑体量将不利于使周边建筑满足城市日照标准,而过小的体量又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根据《西安市规划局建筑日照分析管理规定》,新建建筑对周边已有建筑的遮挡条件: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为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满窗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
根据《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基地南侧需退线8米,东侧需退线4米,退距后的建设用地面积更小,这在客观条件上限制了基地可建建筑的容积率,与业主的容积率期望产生了矛盾。
因此,为避免新建建筑对周边既有建筑的日照现状造成过多的不利影响,在满足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营造更大的建筑空间便成为了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2 建筑形态与日照的关系在建筑规划布局中,满足日照条件通常与提高建筑高度,增加容积率,节约用地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该项目尝试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调和。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1. 引言1.1 地形地貌的定义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自然形成的地势和形态。
它包括地形的高低起伏、地势的坡度、地表的起伏等特征。
地形地貌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地形地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周围地形地貌的特征,以确保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
地形地貌可以影响建筑的结构、外观、功能等方面,对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形地貌的定义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研究地形地貌,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更加符合环境特点的建筑作品。
1.2 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的场所,更是承载着人们的文化、历史、情感等价值。
精心设计的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产力。
建筑还承载着社会的集体记忆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环境的影响。
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还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和风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建筑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充分重视和加以研究。
只有加强对建筑设计的重视,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宜居的城市和社会。
1.3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在建筑设计中,地形地貌可以影响建筑的选择、设计和施工。
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师需要考虑周围的地形特征,以确保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地形地貌对建筑结构和建筑外观也有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需要建筑师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和外观风格,以适应周围环境。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它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还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选择、通风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对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改善建筑设计质量、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和布局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选址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会影响到建筑物的选址,比如在山地地形中,选择合适的坡度和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平原地区,要考虑到水文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场地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地形地貌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布局,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朝向、形状和结构风格等方面。
2. 结构和材料选择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建筑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比如在地震活跃地区,建筑物需要采用抗震设计的结构形式和选择抗震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而在高寒地区,建筑物需要考虑到低温和雪压等因素,采用能够御寒和承受压力的建筑材料。
地形地貌可以指导建筑师在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做出合理的决策。
3. 通风和采光地形地貌对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会影响到周围的气流和光照条件,这就需要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如何利用地形地貌来改善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
比如在山地地貌区,建筑师可以利用山间的气流和阳光照射角度来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系统,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4. 生态环境保护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设计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问题。
地面的高差和不同地貌类型的环境特征,会对植被的合理种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影响。
比如在山地地貌区,建筑师需要保护山地植被和水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和地形形态,如山脉、平原、丘陵、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形态设计。
地形地貌对建筑形态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山区地形中,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地势的起伏和山体的坡度,以及不同方向的风向和光照角度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的位置、形状和高度。
在平原地区,建筑师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建筑的形态,但也需要考虑到地面的强度、承载力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
二、建筑布局与环境景观。
地形地貌对建筑布局和环境景观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山区地形中,建筑师可以利用山脉和丘陵的起伏来创建层次感强的建筑布局,同时充分利用山水资源来打造美丽的景观。
在平原地区,建筑师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布局,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三、材料选取与建筑结构设计。
地形地貌对建筑材料的选取和建筑结构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山区地形中,建筑师需要选择具有抗震、抗风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以及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应对地面的不规则起伏和陡坡。
而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建筑师可以选择更为轻便的材料和简化的结构设计。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还有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
在山区地形中,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地的保护、水资源的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因素,以确保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平原地区,建筑师需要注意地下水的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防止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特点,合理选择建筑的形态、布局、材料和结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美观、舒适的生活空间。
浅谈日照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作者:沈涛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1期摘要:在强调建筑设计中日照分析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日照对于建筑设计中建筑布局、建筑间距、房屋朝向等设计的影响,以提高现代住宅中日照设计的质量,从而提高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日照,建筑设计,影响1 引言日照是指物体表面被太阳照射的现象。
日照对于建筑有着很大的作用:(1)日照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2)日照能提高建筑室内的温度,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
(3)日照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
但是过量的日照也有着不利的作用:(1)过量的日照造成夏季炎热地区室内过热;(2)直射阳光容易产生眩光,损害视力;(3)直射阳光对物品有褪色、变质作用。
因此,适宜的日照对于建筑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以及人们能够享受到最低限度的日照,国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了日照标准,即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因此,日照影响着建筑设计中的总图布局,包括了建筑群的组合、建筑,单个建筑的朝向、形体等。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讨论日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 日照对建筑布局的影响日照对于居住建筑的影响最大,在居住建筑中,人们更关心的是阳光的摄取与遮挡。
因此建筑组群需要通过合布局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温暖的居住空间。
在建筑组群布局设计时,需要改变单纯的按日照间距南北向列式排列的布局,而需要充分利用太阳方位角的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排列方式,既要丰富空间环境,又要提高日照质量。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1)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2)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3)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4)适当布置一些东西向住宅。
3 日照对建筑间距的影响在居住建筑组合中,为保证每户都能获得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而要求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日照间距。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表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自然形成的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的不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当中。
本文将探讨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地形地貌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地形地貌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选址、风格、结构和材料等方面。
在建筑物选址方面,地形地貌的高低起伏和坡度大小,决定了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在山地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山势的起伏、岩石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地形地貌的建筑风格,同时要考虑到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风险。
而在平原地区,建筑师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但也需要考虑到水系、湿地等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影响。
不同地形地貌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山地地区,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较高,建筑师需要选择能够抵御地震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而在湖泊地区,建筑师需要选择防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以应对水域的湿润气候。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确保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地形地貌也对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地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建筑师可以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设计出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在山地地区,建筑师可以选择采用山地民居、藏式建筑等特色建筑风格,使建筑物与周围的山水风景相得益彰;在平原地区,建筑师可以着重考虑灯具建筑的永恒性和稳定性,以强调与平原地貌相适应的建筑特色。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形地貌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建筑位置、结构和材料,设计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与自然相和谐共存的建筑作品。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地形地貌的影响对建筑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特定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平原等。
这些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将从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相关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有着多方面的表现。
地形地貌对建筑的选址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山地地区,建筑师需要考虑到山体的坡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建筑地点,并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测和工程设计。
而在平原地区,可能面临洪水和地质沉降等问题,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地形地貌对建筑风格和造型也产生了影响。
在山地地区,建筑可能会采用多层次的建筑结构,利用地形的高差来进行设计,而在平原地区,可能会更注重建筑的水平展开与分布。
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同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以满足节能和环保要求。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这种影响也得到了一些实例的验证。
例如位于山地地区的建筑,通常会考虑到山体的坡度和稳定性,建筑结构可能会采用多层次的设计,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更注重稳固性和耐久性。
又如位于平原地区的建筑,可能会考虑到洪水和地质沉降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筑的设计来预防和减轻这些影响。
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地形地貌研究的加深,对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可能会出现更多针对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特点的建筑设计方案,以及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地形地貌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也将更加凸显在建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广泛涉及了选址、风格和造型、节能与环保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以实现建筑的稳固性、实用性和美观性。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地形地貌是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布局、外观和结构等方面。
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地形地貌影响着建筑物的布局。
不同地形地貌会影响到选址和建筑物的摆放方式。
如果地势平坦,可以灵活选择建筑物的布局。
而如果地形起伏较大,需要考虑地形对建筑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位置和高低差来布置建筑物。
不同地貌还会影响到建筑物周围的景观和环境。
研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利用地势特点,设计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建筑。
地形地貌对建筑物的外观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貌的起伏和形状,会对建筑物的外形和立面造型产生影响。
在山区地形中,建筑物的外观可能会与周围的山脉、山丘相呼应,形成独特的风景。
而在平原地区,建筑物的外观可能更加简洁、规整。
研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外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地貌特点,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地形地貌也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地形的稳定性和地质条件会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结构设计产生影响。
在土壤松软的地区,需要考虑土壤承载力,采取相应的基础处理措施。
而在地震频繁的地区,需要设计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
研究地形地貌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地区的地质特点,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布局、外观和结构等方面。
对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对于合理的建筑设计至关重要。
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使建筑物更加符合自然环境,更加美观、实用和稳定。
住宅小区设计日照分析在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与设计中,日照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还对小区的整体布局、建筑形态以及环境营造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日照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充足的日照能够提供自然的采光,让室内明亮舒适,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从而节约能源。
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有助于保持室内的卫生和健康。
此外,良好的日照条件还能让人心情愉悦,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在住宅小区设计中,进行日照分析首先要考虑的是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纬度。
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存在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布局和朝向。
例如,在北方寒冷地区,为了获取更多的冬季日照,建筑物通常会采用正南向或稍偏东、偏西的朝向;而在南方炎热地区,为了避免夏季过多的阳光直射,可能会适当调整朝向,增加遮阳设施。
建筑间距也是日照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间距过小,会导致后排建筑的日照时间不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不同地区对于住宅建筑的间距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每套住宅都能获得一定时间的日照。
在计算建筑间距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宽度、朝向以及当地的太阳高度角等因素。
此外,小区内的公共空间也需要充足的日照。
如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绿地等,这些区域如果日照充足,能够吸引居民前来活动和交流,增强小区的活力和凝聚力。
同时,良好的日照条件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升小区的绿化品质。
在进行日照分析时,通常会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小区规划参数,如建筑物的位置、高度、朝向等,模拟出不同时间段内的日照情况,并生成直观的日照分析图。
通过对这些分析图的研究,可以及时发现日照不足的区域,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日照分析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需要与其他设计要素相互协调和平衡。
例如,在追求良好日照的同时,也要考虑小区的交通流线、景观布局、通风条件等。
如果仅仅为了满足日照要求而过度拉大建筑间距,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加开发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小区的整体美观和功能布局。
建筑与地理地形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建筑设计的过程并非简单,它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地理地形。
地理地形对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建筑物在空间上的位置和外观形态,进而影响了建筑物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审美效果。
一、地理地形对建筑设计的定位影响地理地形的起伏程度、土质状况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定位。
例如,在山区地带,由于地势陡峭,建筑物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地势特点,选择合适的位置来建设建筑物。
另外,地质状况也是建筑定位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因素。
如果一片土地地质条件不稳定,容易出现地陷等问题,需要特别慎重对待,以避免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二、地理地形对建筑外观的影响地理地形会对建筑物的外观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平原地区,建筑物的外观往往更注重几何形状的规则性,因为平整的土地更容易打造规整的建筑。
而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建筑物的外观形态更多地受到地形特点的影响,可能会采用跟随山势的曲线设计,以融入自然环境。
三、地理地形对建筑功能的影响地理地形也对建筑物的功能性产生影响。
在海滨地区,设计师常常会考虑利用地理地形的优势,将建筑物对海洋景观的观赏性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创造出更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另一方面,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如地震带或飓风频发地区,建筑物的设计必须特别注重其抗震、抗风等能力,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四、地理地形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地理地形在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营造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在临水的地区,建筑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水的影响,比如防洪、排水系统等。
又如,在高海拔地区,建筑物需要应对较低气温和较大的气候变化,设计师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地理地形是必须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
建筑师需要仔细研究地理地形,了解其特点,以便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特性来实现建筑物的设计目标。
通过与地理地形的融合,建筑物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同时还能够凸显其独特之处,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建筑艺术品。
简述建筑日照对规划设计的影响及解决方法摘要: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不但要满足设计的规划需求和各类法律法规,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和宏观需求,同时如何与周边现状环境和建筑和谐共生,也是设计评价体系中很重要的问题。
其中,建筑日照问题不只是对那些自身有日照需求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现状建筑日照环境需求问题也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协调。
往往很多建筑因为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要求的规划设计,在进行周边项目设计时又需要充分的给予考虑,造成项目无法进行的案例较多,因此,建筑日照对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设计时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建筑日照;规划设计;解决措施前言:建筑日照分析是国家对有光照需求的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学校建筑、幼儿园、老年活动建筑、病房楼等)在法律条文上的规定,使此类建筑符合人们生活生产需要,满足自然规律和生物成长环境的要求。
建筑规划设计从宏观上讲是根据城市控制规划指导,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符合各项法律法规,满足业主实现项目开发建设增值服务为目的而进行的设计活动,需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城市构成中的一个单位;从微观上说,在符合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满足业主项目开发建设的目的,同时规划设计内的各个建筑之间以及与相邻周边建筑之间应满足功能以及防火、日照采光等相关的要求,建筑日照是其中比较基本的要求之一,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建筑日照和规划设计之间的矛盾在进行建筑项目设计时,一般会有多种解决方案,不同解决方案的建筑日照情况也有所差异,但最终满足日照要求的方案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甚至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建筑日照要求决定了只能采用一种建筑规划设计方案。
因此,建筑日照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有着重大的影响或者决定性的影响,直接决定项目方案是否成立。
在某些重要的城市节点位置或者标志性城市轴线位置,建筑日照直接决定了此位置是否可布置建筑,或者建筑的高度、比例、尺度等的各个方面,对城市空间效果起到决定性因素。
日照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论述摘要:对于建筑物使用者而言,建筑日照时间不仅会影响房屋的采光、通风,还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视野和情绪,因此,建筑物使用者追求的是合理的建筑日照时间,以获得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同时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其采光情况,在确保室内环境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建筑日照时间,以期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进而满足建筑物各项功能需求及民众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日照分析;建筑设计;影响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楼群密度不断提高,对原有房屋日照的遮挡也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了高层建筑与日照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对拟建建筑的建设规划时,对建筑的设计,传统方法主要依据《城市规划设计规范》等要求,但是,如果对日照要求严格的地区,进行精确分析和规划设计,只根据一般的日照标准,传统方法就显得过于粗略和简单。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日照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1日照分析下建筑设计的原则人们在选择建筑时,会综合考虑到房屋结构、建设质量、通风、朝向、采光以及楼层高度等因素,其中光照是影响居住质量的关键性要素之一。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标准,严格设置向阳房间获得的日照量,而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则是决定日照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在一套建筑中,日照量会影响到这个房间的潮湿程度和采光,继而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中衣服晾晒等行为,甚至由于光线而影响到心情,因此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日照设计达标的建筑。
日照是衡量建筑功能性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在一些国家请执行标准的指令中,都涉及到关于建筑日照设计的质量标准,例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318-93)中,明确规定了根据居民活动规律进行日照设计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来决定的要求;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发布了关于建筑日照设计的具体要求,比如说每套建筑中至少需有一个建筑空间获得日照,而且当居住室大于4个日照居住空间数量则不得低于两个。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具有重大影响,在建筑设计之前,必须对地理地形进行深入的研究。
地形地貌是指地表地壳的自然地形形态和构成要素,包括起伏、坡度、地形、平均高度、地形高度差、山峰和山脉等。
地形地貌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因为它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
首先,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建筑物的定位和布局方面。
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定位和布局。
比如,如果建筑场地陡峭或者是沼泽地区,就需要采用特殊的建筑技术,比如使用土壤加固技术来解决土壤不稳定的问题;如果场地周边是陡峭的山脉,建筑物的定位和布局也要遵循山体的结构和坡度,并考虑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
其次,地形地貌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和建筑风格。
地形地貌是地面形态的表现,所以建筑物的外观设计需要符合地形地貌的特征。
比如,在山地地区,传统的建筑风格会更为受欢迎;在海滨地区,则更喜欢使用现代风格的建筑。
此外,地形地貌还会影响建筑物的颜色和材料的选择,如在沙漠地带,建筑物普遍采用与沙漠环境相符合的色调和建筑材料。
最后,地形地貌对建筑物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物的建造需要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气候、日照条件、风向等。
比如,在多风的区域,建筑物的朝向应该避免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以充分利用天然气流来调节室内温度;在山脉地区,则需要采用相应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应对高海拔、低氧等问题。
总之,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建筑师必须对地形地貌进行详尽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
只有这样,建筑物才能融入自然环境,同步呼吸。
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研究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的因素。
不同的地形地貌可能需要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来适应其特征,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地形地貌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及需要研究的内容。
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考虑因素。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比如在山区、沙漠等地区,建筑物可能要面对地壳运动、地质灾害、风沙等自然因素的挑战,因此需要用更加牢固的建筑材料和更加合理的建筑结构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地形地貌也会对建筑物的风格产生影响。
比如在山区,建筑物的外观通常会采用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设计风格,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而在平原地区,可能更多的采用现代化、多功能化的建筑设计风格。
地形地貌对建筑的节能和环保同样产生影响。
在山区或贫瘠地区,物资维持不易,建筑物需要考虑节约能源和环保等因素的同时,又要满足基本的人居条件。
二、需要研究的内容1、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大自然环境、地势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灾害等因素。
这些特征将有助于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提供基本的依据。
2、建筑物适应性研究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环境因素,需要研究出不同的建筑物适应性方案。
在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功能及选材等方面,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特征灵活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
3、环保节能研究地形地貌不同,也会对建筑物的环保节能产生不同的挑战。
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展开研究,提出合适的节能环保方案,如利用降雨量丰富的山区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利用海风冷却等等。
结论:。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房屋建设基地景观、地貌和日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也是一个从已知条件出发的求解过程,对基地条件的分析如同仔细探讨习题的限定条件,并以之为起点进行演绎和推理,以寻求最佳的结果。
对基地的分析是别墅设计的第一步,基地往往以自身的形态和条件成为制约设计形态自由发展的限定因素,同时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基地的人文环境条件,基地本身的地形、地貌、日照、景观等条件也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线索,使别墅成为特定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对基地条件的仔细分析为赋予别墅丰富的个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并使设计有所依据,并非凭空想象。
基地分析包括基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和基地的人文条件分析。
一、基地的自然条件分析
基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包括分析基地周围的景观、日照条件,以及基地本身的地貌、植被、地形和基地的形状等等。
通常,基地本身的诸多因素极大地限定了设计的自由。
比如基地的坡度往往直接影响别墅的平面形态和剖面设计。
然而,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细腻而准确的处理,也可以化解基地原有的不利因素。
(一)基地景观分析
某地的景观包括基地周围的自然风光:海景、山景、植被、林木等等;人文景观:古迹、文物等;以及基地范围内的可以成为景观的一切有利条件。
对基地周围的景观条件的细致周全的把握,可以成为预先设定别墅开窗主要方向的根据,并利用对景、借景等手法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使人文、自然风光引入别墅内部,同时把杂乱、嘈杂的不利因素阻隔在别墅的视野范围之外。
景观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基地地形图的仔细分析和标注,以及对基地进行现场勘察。
许多建筑师往往是亲自在基地上踏勘,在地形图上详细标注目力范围以内的自然造物,以及其从基地看去的视角和视距,甚至包括山的高度、仰角等,以便确定别墅开窗的方向和角度。
在Roto事务所进行太格住宅设计的开始阶段,建筑师通过踏勘,在地形图上详尽标注了基地上的树木、地貌、景观以及它们之间彼此的相互关系,以求使建筑完全与基地相吻合。
对基地的分析也有利于把握建筑建成后对基地所在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预见影响的结果。
赖特的许多住宅作品依山而建,在选择建筑位置时,赖特分析了建筑物对山体形态的影响,认为别墅不宜建于山顶,而应该选择山腰的位置,一方面使建筑融于自然,另一方面不破坏山体形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分析景观条件以后,在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借景和对景手法往往对基地与建筑形成有机联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谓借景就是借用环境中的景观因素作为建筑景观的一部分.对景就是通过特别设计的一系列空间限定,使环境景观中的特定因素成为建筑视野中的对应物。
对基地的景观分析可以在设计之初确定所选的借景或对景物体。
马里奥·博塔1971年设计的独户住宅,屹立于圣乔治奥山脚,与鲁甘诺湖对岸的古老教堂隅岸而立,红色的桥是从外界通往建筑的主要入口,从门厅上回眸望去,桥体如同一个红色的画框把对岸的古老教堂容纳其中,使古老与现代产生了视觉上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景完成了古今的对话,这种建筑与环境的对应是必然建立在建筑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的。
当然,基地环境有时也不尽人意,建筑师不希望一些杂乱的景物进入别墅的视野,因而需要在基地分析时做出标定,以利取舍。
尤其在建筑密集的城市地段,基地周围的建筑往往已经建成,基地处于这样的缝隙中,必须考虑与周围建筑的关系,比如与相邻建筑的山墙的关系,周围建筑对别墅造成的影响,别墅对邻里建筑的影响等。
这些影响包括建筑间彼此对日照、主导风向的遮挡,视线之间的干扰,以及别墅自身及邻里的建筑风格对街景的影响等。
安藤忠雄的作品“住吉的长屋”建于大阪市中心的狭长基地上(图3),周围环境嘈杂混乱,多为零乱的多层建筑,没有建筑师所需要的天光云影、湖光山色。
为了回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建筑师把建筑外墙完全封闭,除了入口,不开其他的洞口,同时在建筑中心设计一个庭院,从庭院感受风霜雨雪、四季变换。
当然,安藤所采用的是最为极端的设计手法,通常许多建筑师多采用封闭某些视野范围的方法,如回避不利的景观条件或邻里环境。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二)日照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日照是重要的自然因素。
日照影响着别墅的采光和朝向设计,以及各个功能空间的建筑布局。
通常别墅的生活起居空间需要比较充分的日照,并争取布置在南向以及东南或西南朝向,而别墅的服务、附属空间则多布置于没有直接日照的北向。
对日照的分析要把握太阳的运动规律,动态分析一日内太阳由东向西的运动轨迹,以及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太阳高度角变化,在争取日照的同时,做到夏季的遮阳。
对一日内太阳的日照方式把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早晨太阳位于东面,早晨的阳光明亮,但温度不高,在此日照范围区域适于布置早餐空间房;(2)上午至中午阳光的照射使温度逐渐升至最高,亮度也同步强到中午太阳运动到正南向,在此日照围内适宜布置起居室、餐厅以及温室等空间;(3)中午到下午太阳从烈日空而渐渐西沉,西面的阳光比较烈,通常会以遮阳板或花架遮阳。
另外在许多地处郊野的基地,日落的景色也壮丽的自然馈赠,在建筑设计需要考虑。
另外,一年中随着四季的更替,各个季节太阳高度角也有所不同,夏季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冬季小,因此需要据此对别墅房檐的出挑宽度进行设计,以求夏日遮阳和冬季阳光尽可能多地射入建筑内部。
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对光影的考虑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瞬时变化的光影会使建筑的层次更加丰富,色彩更加生动。
把阳光作为建筑塑造中的动态造型元素,分析和把握每日、每季的太阳高度、温度亮度的特征,有利于建筑设计细部的深入。
(三)基地地貌条件分析
基地地貌条件包括基地上的现存建筑物、树木、植物、石头、池塘等等现存的物质因素,这些地貌因素通常限了别墅平面的形状和布局,需要在地形图上做出详细的标定,以便设计的深入和完善。
通常基地上有现存的建筑物时,新的部分往往是对旧有部分进行增建,需要新旧的结合和配合。
旧建筑不占据了部分基地,同时也包含部分的使用功能,新建部分必须与旧有部分携手合作,成为一个完整的别墅。
对旧有部分所具备的功能与空间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新旧结合的方式、空间的组织,并使其具有协调的风格。
如哈里里姐妹设计的新卡南住宅是为一个老建筑进行增建,在分析了旧有建筑平面的基础上,建筑师以旧建筑的人口部分作为新与旧的结合点,以具有乡土特征的廊桥连接二者,并重新分割了住宅的室内空间。
而戴恩·多那设计的马什住宅的基地上,原有一个作为业主的画室的单层石材建筑物,建筑师不仅对它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住宅的一部分,同时在建筑的底层选用与原有画室相同的石材作建筑材料,以求风格上的统一。
基地上无法移动的巨石、不能伐倒的古树虽然局限了建筑平面的自由发展,但如果处理得好,也可能成为建筑设计的点睛之笔。
住宅平面围绕一棵参天大树展开,或以之作为庭院中的视觉焦点、空间序列的高潮’都可以不辜负自然造物的天成情趣,使设计与基地固有特征有杌融合。
在贝聿铭的香山饭店设计中,大师在地形图上相应标注每一棵古松的位置,使基地上的绝大部分古松得以保留,令建筑平面在曲折碾转具有自然的雅趣,新建的建筑也可以掩映在松风自重。
在罗伯森住宅中,基地坐落于巨大的岩石之上,为与水线条的自然景观对比,建筑采用12M*12M的四层的立方体的简单体形,在建筑的底层采用与岩石户应当建筑料,以求色彩和质感的统一,使住宅产生从岩石中破土而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