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316.09 KB
- 文档页数:3
tio2薄膜退火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解释tio2薄膜的退火过程及其对薄膜性质的影响。
tio2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光电、光催化、电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而退火作为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可以引起tio2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因此是研究和改善薄膜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先进行了概述,并解释了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tio2薄膜以及退火对其性质的影响。
然后,第三部分将阐述tio2薄膜退火实验方法与步骤。
随后,在第四部分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观察表面形貌、比较光学和电学性质以及解读X射线衍射数据等方面。
最后,在第五部分给出本次研究的总结发现及启示,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和解释tio2薄膜退火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机制,并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这些变化对薄膜性质的影响。
通过结合实验结果和分析,希望能够增进对tio2薄膜退火行为的理解,并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薄膜性能提供参考和指导。
2. Tio2薄膜退火解释说明:2.1 Tio2薄膜的概念与特性:Tio2薄膜是由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TiO2)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结构。
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高透明性、高折射率、低电阻率和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Tio2薄膜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光学涂层和催化剂等。
2.2 退火对Tio2薄膜的影响:退火是指通过加热材料然后缓慢冷却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在Tio2薄膜中,退火过程对其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退火可以减少或去除材料中的内部应力,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此外,由于Tio2晶体结构中存在一些非平衡位点或缺陷,经过退火处理后这些缺陷可能被修复或消除,从而改善了Tio2薄膜的光电性能。
《纳米TiO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光催化技术作为新兴的绿色技术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TiO2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催化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纳米TiO2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制备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因其操作简便、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备受关注。
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抗菌性能及自清洁等方面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一)实验材料实验中所需材料主要包括TiO2纳米粉体、表面活性剂、溶剂等。
所有材料均需符合实验要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制备方法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复合材料。
具体步骤包括:将TiO2纳米粉体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加入溶剂进行搅拌,形成溶胶;然后进行凝胶化处理,得到凝胶;最后进行热处理,得到纳米TiO2复合材料。
(三)性能测试本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TiO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同时,通过光催化实验测试其光催化性能,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为评价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表征结果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TiO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TiO2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分散性。
(二)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为评价指标,对制备的纳米TiO2复合材料进行光催化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能够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制备工艺提供依据。
五、讨论本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催化性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化学敏化的电池,其具有高效能转化、成本低廉、可替代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
本文将探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进展。
一、制备方法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一般由透明导电玻璃、导电层、染料敏化剂、电解质和另一导电层组成。
其中,透明导电玻璃为基底,一般采用氧化锡和氧化铟的混合物或者氧化铟锡(ITO)玻璃;导电层常用的是纳米二氧化钛(TiO2)薄膜,其表面积大、光学性能优良、稳定性好且易于制备;染料敏化剂则为光敏染料,其一般通过分子修饰的方法实现电子吸附和光吸收;电解质则为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流体,可以传递电子和离子,促进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另一导电层则为电子传输介质,可以减少电池的电阻,常用的是铂。
2. 制备过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化学浴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喷墨印刷法等方法。
其中,化学浴沉积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制备步骤包括:先采用ITo材料进行导电玻璃的制备;接着,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材料;然后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将染料敏化剂吸附于二氧化钛薄膜表面;最后,将电解质液体倒入腔体,再覆盖另一块玻璃,用硅胶密封电极即可制备完成。
二、性能研究1. 能量转换效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主要表现在能量转换效率上。
目前,众多研究成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和三层TiO2结构的电极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2. 光电流密度另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密度也是其性能衡量指标之一。
利用优化的TiO2薄膜、合适的染料敏化剂和电解质,可使得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较高的值。
3. 稳定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也是制约其应用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降低电解质质量、用纳米二氧化钛或无机金属离子替代有机电解质等方法,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光伏纳米双成膜涂层自清洁材料研究摘要:由于光伏纳米涂层其在光催化下的降解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TiO2薄膜是一种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过率、高折射率、坚固稳定、在可见、近红外线区域透明、在紫外光区具有很强的吸收性。
TiO2具有优良的双亲和性,可杀死细菌及其它微生物,使其不容易粘附于其表面,而附着于其上的污垢,在外部风力、冲刷力、自重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从纳米TiO2表面脱落;SiO2膜拥有硬度高,耐磨性好,膜层牢固,结构紧凑,透光率高,散射吸收低,透明区向紫外区扩展等良好的光学性能。
关键词:光伏;纳米双成膜涂层;自清洁材料1制备方法1.1制备A层薄膜(1)将90mL的0.5mol/L的TiCl4溶液,在70℃下磁力搅拌30分钟,然后缓慢地加入10毫升、20毫升、30毫升;40毫升0.3mol/L的Na2SiO3溶液,然后继续搅拌20分钟,然后将0.5毫升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添加到其中。
(2)将NaOH溶液滴入,调整pH值到8,使得(1)所获得的溶液发生沉淀,当沉淀充分时,用去离子水清洗、过滤所获得的白色沉淀,以去除大部分Na+和Cl-。
(3)对上述的沉淀混合物进行抽滤,然后将沉淀物取出,置于马弗炉中,在400~700℃的热处理温度下锻烧1小时,得到TiO2-SiO2的复合光触媒材料。
(4)向100毫升容器中称重(2~5)克以上制备的复合光触媒材料,添加15毫升蒸馏水和35毫升无水乙醇,使浆料缓慢地搅拌并逐渐添加到容器中,随后超声波使其充分溶解;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A膜复合胶浆。
(5)将厚度为0.1微米的膜在衬底上涂布,以获得纳米级的自洁A膜。
1.2制备B层薄膜(1)制备3毫升蒸馏水和24毫升无水乙醇的水溶液,在0.4mol/L的硅酸钠水溶液中溶解硅酸钠,然后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0.5mL。
(2)将1.5mol/L的氯化铵溶液配置成,将氯化铵溶液放在恒温的磁性搅拌机上,将其温度控制在40℃,然后缓慢地向氯化铵溶液中滴入1.2步(1)得到的溶液直到pH值为8,然后继续搅拌1小时。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响应1简介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和水处理等领域的半导体材料。
为了提高其性能,制备高质量的TiO2薄膜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是一种制备高质量TiO2薄膜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二氧化钛薄膜使用该方法制备后的光响应性能。
2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气相沉积方法,能够生长具有高结晶度、低缺陷密度和优异光学性能的TiO2薄膜。
其制备过程中,较稳定的Ti目标与氧气混合气体在反应腔室内相互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TiO2薄膜。
通常,在300至400°C的温度下进行制备。
通过改变反应气氛中的含氧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可以控制TiO2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能。
3二氧化钛薄膜的光响应性能二氧化钛薄膜在光学和光电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制备的二氧化钛薄膜中,晶体的晶格常数、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对其光学性能影响显著。
TiO2薄膜中纤锌矿型与金红石型之间的转变会影响其吸收能力和能带结构,因此会进一步影响薄膜的光电性能。
经过实验观察发现,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响应性能。
在紫外可见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样分析中,可以明显观察到样品具有非常强的吸收能力,证明了制备出的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阳极化单元。
4结论综上所述,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是制备Titanium dioxide(TiO2)薄膜的一种有效方法。
经过该方法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响应性能。
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制备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提升TiO2薄膜的性能。
二氧化钛在太能能电池上的应用一、太阳能电池分类及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太阳光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反应。
这种光电转换装置称为光电池或太阳能电池。
光电池可分为固体光电池和液体光电池。
前者如硅太阳能电池; 后者如半导体电解质太阳能电池。
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 太阳能电池又可分为:(1) 硅太阳能电池;(2) 无机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如砷化镓、硫化镉、铜铟硒电池(3) 有机/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4)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
尽管制作电池的材料不同, 但其材料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2) 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 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 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性能稳定。
第一个现代太阳能电池是由贝尔实验室于1954 年制造的, 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虽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 但其制作工艺苛刻, 材料价格昂贵, 因而难以普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晶体太阳能电池, 由于具有许多硅太阳能电池所不具有的优点, 从而迅速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硅系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根据不同硅晶体材料又可分成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 技术也最为成熟。
单晶硅电池是由高质量的单晶硅材料制成的。
现在单晶硅电池的制作工艺己近成熟, 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 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
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靠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
2、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就开始了。
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 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
科技成果——染料敏化复合薄膜太阳能电池
成果简介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目前各国研究的重点,它具有清洁、不需要燃料、能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等优点。
由于成本低,转化效率高,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近年来成为纳米技术和光电转换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发展可解决硅电池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氧化钛广泛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制备,但因TiO2薄膜结构缺陷的存在,不利于电子的传输,制约了光电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可通过制备TiO2/ZnO复合薄膜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天然色素(黑果枸杞色素和河湟红花黄色素)或染料对光阳极进行敏化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简化工艺流程。
该项目成果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过程中无污染等优点,比传统硅电池具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可实现太阳能电池的轻量化、薄膜化,并易于设计成不同形状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技术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由纳米晶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液、导电基底以及对电极等几部分组成的。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源于光合作用的启发,其具体实现的方式是通过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中的光能,从而激发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变成受激发的状态,通过与之复合的多孔薄膜传导出来。
本项目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ZnO复合薄膜,进而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技术水平实验室成熟阶段
应用前景
生产成本较低,仅为硅太阳能的1/5-1/10,且使用寿命较长,如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可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适用范围
太阳能发电站、电子设备、太阳能建筑等,逐步取代硅太阳能电池。
TIO2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 SS Cs)作为一种颇具潜力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光阳极作为D SS Cs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对电池性能发挥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TI O2光阳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DS SC s中的应用。
TIO2光阳极的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T IO2光阳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胶的成分和制备条件,可以得到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优良孔结构的T I O2膜。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适量的钛酸四丁酯(TB OT)加入有机溶剂中,形成透明的溶胶。
2.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一定量的醋酸,调节溶胶的p H值。
3.继续搅拌数小时,使得溶胶中的成分充分溶解和混合。
4.然后,将溶胶进行热处理,通常采用烘箱干燥或水热法。
5.最后,经过退火处理,得到结晶完备、高质量的T IO2膜。
水热法水热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T IO2光阳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利用水热条件下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促使TI O2的晶体生长,得到晶体尺寸较大的T IO2膜。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适量的钛酸丁酯(T B T)加入水溶液中,形成透明的溶胶。
2.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热溶液,使其达到一定温度。
3.继续加热并保持一定压力,使溶液处于水热状态。
4.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促使TI O2的晶体生长。
5.最后,用冷却水迅速冷却,得到晶体尺寸较大且具有良好结晶性质的T IO2膜。
TIO2光阳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T I O2光阳极作为D SS C s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的光吸收、电子传输和电荷注入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光吸收和光散射T I O2光阳极具有优异的光吸收和光散射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由于TI O2具有较宽的带隙,可以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使得光的利用率更高。
基于PMo12修饰的TiO2纳米管薄膜光电转换效率提升研究王汐璆;孙淑艳;罗新泽;历凤燕【摘要】为了抑制TiO2纳米管薄膜发生光电转换时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该纳米管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文章利用H3PMo12O40(PMo12)修饰TiO2纳米管薄膜,然后将修饰后的纳米管复合薄膜组装成光伏电池,最后测量该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以此来研究PMo12对TiO2纳米管薄膜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Mo12修饰的TiO2纳米管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为5.4%,未利用PMo12修饰的TiO2纳米管薄膜的光电转化效率为0.36%,这说明PMo12能够极大地提升TiO2纳米管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8(036)012【总页数】5页(P1764-1768)【关键词】多酸;TiO2纳米管薄膜;光电转换效率;光伏电池【作者】王汐璆;孙淑艳;罗新泽;历凤燕【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伊犁 835000;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伊犁 835000;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伊犁 835000;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5130 前言近年,太阳能电池产业迅速发展,太阳能电池广泛地应用于航天、军事等领域。
目前,光伏材料仍以单晶硅为主,这导致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等不足,从而制约了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与推广[1],[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光伏材料成为学者们的主要研究方向[3]。
光伏材料的开发已从单晶硅材料向多晶硅、非晶硅和染料敏化等材料发展[4]。
1991年瑞士联邦高等技术学院的Gratzel小组研制出纳米晶TiO2多孔电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该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使用寿命较长和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5],[6]。
但是,TiO2纳米材料在进行光电转换时易发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从而导致TiO2纳米管薄膜的光电转化效率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纳米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一、前言1.1实验目的(1)了解纳米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合成纳米二氧化钛溶胶、组装成电池的方法与原理。
(3)学会评价电池性能的方法。
1.2实验意义随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量急剧增长,寻找干净的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太阳能是唯一种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
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种类较多,其中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占了绝对的优势,另外还有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p-n结型太阳能电池等。
1991年Gratzel等制备了TiO2太阳能电池,把多吡啶钌配合物吸附在多孔膜上,制作成染料敏化纳米晶TiO2太阳能电池,简称DSSC。
该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0%,且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
只要有太阳光,DSSC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
1.3文献综述与总结1991年瑞士学者Grätzel等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以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薄膜为光阳极的光伏电池,现称为Grätzel型电池。
这种电池的出现为光电化学电池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目前,此种电池的效率已稳定在10%左右,成本比硅太阳能电池大为降低,且性能稳定。
纳米TiO2的粒径和膜的微结构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很大,纳米TiO2的粒径小,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吸附染料分子越多,光生电流也就越强,所以人们采用不同方法使之纳米化、多孔化、薄膜化。
只有紧密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单层染料分子才能产生有效的敏化效率。
[1](1)半导体电极的制备目前,合成纳米TiO2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水热反应法、溅射法、醇盐水解法、溅射沉积法、等离子喷涂法和丝网印刷法等。
应用在DSSC中的TiO2多孔薄膜常用制备方法有胶体涂膜直接低温烧结法、水热法烧结、热液法烧结、微波烧结、紫外-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1]溶胶凝胶法是用水解钛酸正丁酷(或无机钛盐,如TiCl4)制得TiO2胶体溶液,后经由浸渍、提拉、丝网印刷、旋涂等方法在导电基底上生长纳米高温锻烧制备出纳米TiO2电极,向溶胶中加入聚合物则有助于TiO2纳米晶粒径的大小的控制。
TiO2在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攀钢集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2016年4月目录1 前言 02 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开发进展 (1)2.1钙钛矿的基本结构及太阳能电池构造 (1)2.2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开发进展 (2)3 TiO2在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3.1T I O2致密层的研究进展 (4)3.2T I O2骨架层的研究进展 (9)4 结论与展望 (15)TiO2在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钙钛矿及其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阐述了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及开发进展以及TiO2在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调研了基于纳米TiO2的器件结构、材料形貌和制备方法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前言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不可再生,还会在使用过程中给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
太阳能电池因能够利用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应对能源危机、解决环境问题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单晶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单晶硅基太阳能电池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过程能量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成本回收时间长等问题。
因此,人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开发更廉价的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
经过多年研发,基于CuInGaSe、CdTe、多晶硅、非晶硅等材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这些电池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CuInGaSe薄膜电池需要使用地壳中非常匮乏的元素In和Ga,不利于这种电池的大规模持续应用;CdTe中含有重金属元素Cd,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为此,探索高效、廉价、环保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努力仍在继续,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不断涌现,包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
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结构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以全固态钙钛矿结构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TiO2综述纳⽶TiO2的性能、应⽤及其制备⽅法综述摘要: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效应以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 在光催化剂、化妆品、抗紫外线吸收剂、功能陶瓷、⽓敏传感器件等⽅⾯具有⼴阔的应⽤前景。
国内外⽂献对纳⽶TiO2的性质、应⽤及其制备⽅法进⾏了⼤量的性能、应⽤及制备⽅法研究进⾏了综述。
的研究报道, 本⽂对有关纳⽶TiO2关键字:纳⽶TiO2、性能、应⽤、制备⼀、简介:纳⽶⼆氧化钛,亦称纳⽶钛⽩粉。
从尺⼨⼤⼩来说,通常产⽣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微粒的尺⼨在100纳⽶以下,其外观为⽩⾊疏松粉末。
具有抗紫外线、抗菌、⾃洁净、抗⽼化功效,可⽤于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油墨、涂料、油漆、精细陶瓷等领域。
⼆、分类:①、按照晶型可分为:⾦红⽯型纳⽶钛⽩粉和锐钛型纳⽶钛⽩粉。
②、按照其表⾯特性可分为:亲⽔性纳⽶钛⽩粉和亲油性纳⽶钛⽩粉。
③、按照外观来分:有粉体和液体之分,粉体⼀般都是⽩⾊,液体有⽩⾊和半透明状。
三、纳⽶TiO2的性能:纳⽶TiO2除了具有与普通纳⽶材料⼀样的表⾯效应、⼩尺⼨效应、量⼦尺⼨效应和宏观量⼦隧道效应等外, 还具有其特殊的性质, 尤其是催化性能。
3. 1 基本物化特性纳⽶TiO2有⾦红⽯、锐钛矿和板钛矿3种晶型。
⾦红⽯和锐钛矿属四⽅晶系, 板钛矿属正交晶系,⼀般情况下,板钛矿在650℃转变为锐钛矿,锐钛矿915℃转变为⾦红⽯。
结构转变温度与TiO2颗粒⼤⼩、含杂质及其制备⽅法有关,颗粒愈⼩,转变温度愈低,锐钛型纳⽶TiO2向⾦红⽯型转变的温度为600℃或低于此温度。
纳⽶TiO2化学性能稳定,常温下⼏乎不与其它化合物反应,不溶于⽔、稀酸,微溶于碱和热硝酸,不与空⽓中CO2、SO2、O2等反应,具有⽣物惰性和热稳定性,⽆毒性[1]。
3. 2光催化性3.2.1光催化原理纳⽶TiO2是⼀种n型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较宽,其中锐钛型为3.2eV,⾦红⽯型为3.0eV,当它吸收了波长⼩于或等于387.5nm 的光⼦后,价带中的电⼦就会被激发到导带,形成带负电的⾼活性电⼦e-,同时在价带上产⽣带正电的空⽳h+,吸附在TiO2表⾯的氧俘获电⼦形成?O2-,⽽空⽳则将吸附在TiO2表⾯的OH-和H2O氧化成具有强氧化性的?OH,反应⽣成的原⼦氧、氢氧⾃由基都有很强的化学活性, 氧化降解⼤多数有机污染物,同时空⽳本⾝也可夺取吸附在半导体表⾯的有机物质中的电⼦,使原本不吸收光的物质被直接氧化分解,这两种氧化⽅式可能单独起作⽤也可能同时起作⽤,对于不同的物质两种氧化⽅式参与作⽤的程度有所不同[2]。
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共3篇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1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电转换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成为当前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光敏染料,而TiO2作为光电转换层的常见材料之一,是大多数光敏染料所用的基础材料。
然而,TiO2基太阳能电池存在着光吸收范围窄、电荷分离率低、光电转换效率不高等问题。
此外,传统TiO2粒子的大小对光敏染料的光吸收和电荷分离产生了制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采用纳米级量子点敏化TiO2电极的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具有尺寸小、光谱特性可调、光吸收强度高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
在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量子点作为敏化剂,通过光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从而促进了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主要涉及到量子点的制备和修饰、TiO2电极的处理和组装等方面。
其中,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共沉淀法等,而修饰方法则包括表面修饰、离子掺杂等。
在TiO2电极的处理和组装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涂覆、浸渍、喷雾等多种方法。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TiO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量子点的尺寸可以控制在纳米级别,使其具有更好的量子效应和光电性能;其次,量子点的光吸收范围更广,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太阳能;最后,量子点与TiO2之间存在很强的电子转移效应,能够促进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TiO2/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储能性能研究一、推荐单位铜仁学院二、拟推荐等级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三、项目简介发展先进的大规模能量存储技术是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的重要策略。
在现有成熟的储能技术中,可充电电化学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池、新型室温钠离子电池及锂/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等因其能大幅提升储能效率而极具发展前景。
其中,储能器件中储能材料是实现高效能源存储的关键。
TiO2具有低成本、安全系数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作为锂(钠)离子电池、锂/钠离子混合电容器阳极材料具有明显优势,但未经改性的TiO2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低,严重限制了其在阳极材料中的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从TiO2的晶相调控、缺陷引入、形貌结构设计及碳复合取得了系列创新性进展,获得了长寿命、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的TiO2负极材料。
项目以提升TiO2阳极材料储锂、储钠特性为目的,筛选了有效钛源、还原剂及杂原子来源,实现了对二氧化钛晶相组成、掺杂、微结构设计及碳材料复合有效调控,系统研究了其储能特性及离子扩散动力学,特别是对TiO2的掺杂方式及与碳材料复合策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 晶相调控: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嵌锂、嵌钠动力学差别极大。
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合成了金红色、锐钛矿和青铜相TiO2,发现热力学最稳定的微米级金红色TiO2几乎无储锂、储钠活性,经过纳米化处理之后,可以大幅提升其储锂、储钠容量。
通过控制热处理温度获得了锐钛矿/青铜相共存TiO2,二者协同提升了离子存储过程赝电容的贡献,大幅提升了电化学性能。
该研究为TiO2阳极材料的晶相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2) 掺杂设计:针对钛基化合物倍率性能差的问题,开发了电化学法合成了三价钛自掺杂的TiO2纳米晶,引入了空位缺陷,减小了其能带间隙,提高了TiO2的电子电导率。
据此设计的自掺杂型黑色TiO2显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
介观CH3NH3PbI3/TiO2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摘要:我们首次报告,在一个通孔导体的介观甲基氨碘化铅(CH3NH3PbI3)/TiO2钙钛矿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通过从CH3NH3I和PbI2的γ-环丁内酯上的400nm厚的溶液中沉积的钙钛矿纳米颗粒的制备二氧化钛膜(锐钛型)纳米片曝光(001 )面。
CH3NH3PbI3顶部上蒸发的金膜作为向前连接处。
重要的是,CH3NH3PbI3纳米粒子在这同时扮演着捕获器和连接孔的作用,呈现多余的附加孔作为运输物质的实用。
简单的介观CH3NH3PbI3/TiO2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呈现出很惊人的光伏性能,短路感光电流JSC = 16.1 mA/cm2时,开路光电压的V oc = 0.631 V,填充因子FF = 0.57 ,对应于标准调幅(AM)为1.5的四氟乙烯太阳能灯在光强为1000 W/M2时的光电转换效率为5.5 %。
在100W/m2的低光强下,测定的四氯乙烯得转化率为7.3%。
这种简单的解决过程,为介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合成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做成了成本低、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
由于其有较大的光截面,纳米颜料在太阳光转化系统中作为光的捕获器。
提别是量子点(油溶性量子点QDs)有可调的带隙而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已经有多种分析方法将量子点整合到太阳能电池上,包括聚合物的量子点混合太阳能电池,肖特基势垒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敏化的二氧化钛(TiO2)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还有混合型双层膜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最近的一些调查研究都集中在被耗尽的异质结器件上,采用介观宽带隙半导体氧化物,例如TiO2或者ZnO作为量子点和透明氧化物电流收集器之间的薄膜隔离层。
观察到这些简单的结构的合并效率是5%~6%。
同时,串联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也被证明了有相同的结构。
具有多重同类的激发子的聚乙醇(MEG)也证明了在这种简单的量子点是基于太阳能电池结构的。
虽然这种异质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表现出很有前景的光伏性能,但他们仍然面临着稳定性低、开路电压低、快速载流子复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则会异质结量子点达到更高的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