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2014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虽文面上较往年有大变化,但考纲的主体内容,包括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则沿袭以往,呈现尊重规律、稳中求变的特色。
“典型题示例”也做了调整,除保留部分历年江苏高考精题外,增加了部分外省高考精题,如实用文中有说明性小品文、两种类型的材料作文题,这些应该有很强的暗示性。
局部看,现代文阅读把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重要词语、概念,重要句子含义)、“分析综合”(结构、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概括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论述类文本体类上增添说理散文。
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结合“典型题示例”《古弼传》的例子,有考文字表达理解的迹象;名句名篇默写初中名篇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达27篇,高中部分不变。
语言文字运用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增加“提炼语意”,更适应信息时代对学生提取与理解繁杂信息能力的要求。
作文最大变化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终于给了抒情散文合法的地位。
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飞鸟集》《子夜》,达11部。
这些表面的变化背后,是对学科能力体系的更清晰认识,是对生活所需能力的反映,是对学生素养养成构成的尊重与更高要求,是对考试实践经验的总结。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开展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 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分)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①写出浓浓春意,②把视觉与听觉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场面感。
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般人可能都经历过,③,④,像李清照这样的高手⑤能传神地将这精微的心理描写出来。
答:①②③④⑤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C(3分)2.A(3分)3.B(3分)4.D(3分)5.C(3分)二、文言文阅读(8分)6.B(3分)7.B(3分)8.(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4分)评分细则:全句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2分。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语意1分;“薄”,释意1分。
“仆脆怯,尤不足当也”,语意1分;“脆怯”,释意1分。
例一:你是有名望的人,才会看轻世人的嘲笑讽骂,我懦弱胆怯(1分),还不足够抵挡。
(1分)例二:如果你是有名气的人,正被薄凉(1分)的世间嘲笑谩骂,而我脆弱胆怯,实在不能当老师(1分)。
例三: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正在被浅薄(1分)的世道中人嘲笑怒骂,我脆弱胆怯(1分),尤其不足够当老师啊。
(1分)8、(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4分)评分细则:全句文意1分;“亟”、谋、“知道”各1分。
“亟”,“尽快”。
释为“尽快、屡次、多次”,亦可。
“知道者”释为“知道道理的人”;“明白为师之道的人”等都给分。
例一:焦急地寻求懂得为师之道的人(1分),并且考证于古人,这样的老师并不缺少。
例二:就是向明白道义的人(1分)询问,并且考究各类古人书籍,也不缺乏老师来指导啊!(1分)例三:急切的向精通学问的人(1分)询问,并考证于古人,老师就不少啊!(1分)9、担心世人笑骂,不愿承担老师之名;自认实际才能和勇气都不足,不能做老师。
(4分)评分细则:(外)担心世人笑骂,不愿承担老师之名;(2分)(内)自认才能、勇气不足,不足以做老师。
(2分)例一:①逃避名利,不愿被世人诽谤:②认为自己学识不足以为师;〈2分)不敢当其礼;不是章句师,愿为人言道.讲古穷文辞,例二:作者认为自己学问不够,(2分)比不上孔子,不能学他当老师,自己的才华比不上韩愈,担心被天下人所耻笑,(2分)严生的文章很好,很有才华。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江苏2014年高考说明强烈暗示:语文仍考材料作文社会新闻新华网江苏频道2013-12-07 07:33 我要分享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25转播到腾讯微博昨天,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及《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新鲜出炉,对语数外和政史地物化生等9门课程的高考考查内容做了详细说明。
其中明确,江苏高考仍是语数外三科计分,总分480分。
而政史地物化生6科选修科目,以等级计。
高考计分科目语文变化大,预计仍考材料作文解读老师:江苏教院附中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邱兼顾新变化:2014年语文“考试说明”从整体看,“命题指导思想”去掉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把高考最终意义定位在“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典型题示例”也做了调整,除保留部分历年江苏高考精题外,增加了部分外省高考精题,如实用文中有说明性小品文、两种类型的材料作文题,这些应该有很强的暗示性。
从局部看,现代文阅读把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论述类文本体类上增添说理散文。
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结合“典型题示例”《古弼传》的例子,有考文字表达理解的迹象;名句名篇默写初中名篇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等达27篇,高中部分不变,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
语言文字运用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增加“提炼语意”。
作文最大变化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终于给了抒情散文合法的地位。
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飞鸟集》《子夜》,达11部。
复习建议:精练多思,学会感悟与归纳,注重能力训练,做清醒的学习者,而非储存罐;不急功近利,重视文本阅读,重视作文表达个性认识情感;研究“典型题示例”及其他高考精题,总结命题答题规律。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传达报告2013.12.6南京何永康: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高考作文的几点注意1、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走向: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风头猪肚豹尾》)——→题目+提示语(《人与路》骆冬青命题)——→新材料作文继续关注新材料作文,但是题目+提示语的形式不能丢掉。
2、所谓材料作文,不管新旧,必须阅读材料,根据材料,联系实际。
新旧材料作文的唯一区别,就是新材料作文可以写记叙文。
3、关于议论文:必须紧扣材料(起码要用材料中的话),考生写新材料作文的议论文,一定要让阅卷老师明确的知道你是在写命题规定的材料作文,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开头就提到材料(全部抄是不行的,变换句式,巧妙提一下,并亮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400-500字时再点击一下材料,最后再点一下。
注意:阅卷老师很关注文章一节和最后一节。
4、关于记叙文:无须提到材料,审题强调“神似”(不同于议论文的“形似”),所谓“神似”,即人事所包含的意思、精神与材料所述相通,记叙文的灵魂与材料吻合(来自材料)。
具体表现在:(1)审题扣题,易达到“神似”,即使达不到,阅卷老师也会帮你想到;(2)含义多样:材料所给出的含义是多义的,记叙文的理解也是多义的,多对多(相对议论文是一对多,即议论文中心论点是“一”的,一旦论点出错,肯定偏题),不容易跑题;(3)阅卷:议论文批量生产,阅卷易产生疲劳感,自然、环保、美,大撞车,记叙文有个性,会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有个考生写养蜥蜴的故事,逃跑——抓回——死掉,最后这个考生语文115分,作文至少55分,原来这个学生语文一直95分左右,一下子从本三到了本二。
(4)材料的边界:今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相互影响。
这些分号里任何一个都算在边界中,边界很广强调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一个小集团,而不是单一的。
(5)今年江苏46万考生,仅约6万考生写记叙文,阅卷老师持珍惜态度,所以易得高分。
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C.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人:南京市教研室徐晓彬【变化】初步分析,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有五大变化。
其一,删去了原说明考试内容每条下的解说。
在全国众多考试说明的体例中,考查内容条目下再加解说的,本不多见;再加上解说文字,有的切实,有的空疏,未必尽能与条目相吻合;在各地高三复习实践中,也颇多将解说文字零敲碎打、机械切割,使复习更加僵化的,因此,斫去桂婆娑,清光应更多,复习的要点反而更明晰了。
其二,现代文阅读将几种文本的考试内容整合表达。
原说明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分A类“文学类文本”和B类“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先后各有数条从理解到探究不同能力层级的考查内容,其中不乏重合牵扯之处。
此次将三种文本等量齐观,将考查能力层级统一合并,强调了现代文阅读教学和考查的异中之同,可称得上是清通的认识。
其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部分删掉题型限制。
原说明试题类型分类值得商榷。
如“表述题”“要点归纳题”与“简答题”并列,难以区分;修订后,只保留“简答题”。
在原说明“试题内容、题量、赋分”之下还规定了考查题型,如加考内容“文言文阅读”中规定“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略欠灵活,修订后只规定大致的题量和分值,给复习和命题都留下了空间。
其四,附录部分加星号的篇目、作品有调整。
名句名篇默写,初中篇目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蒹葭》《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山坡羊•潼关怀古》。
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泰戈尔《飞鸟集》、茅盾《子夜》,达11部。
其五,典型题示例有大幅改动。
较之以往,所选试题不仅试题代表性有所增强;而且与考纲前后呼应更为密切,每一考点均有示例;同时各考点题量分布更为合理;另外兼收并蓄,吸纳了全国卷及各地试卷佳制。
【建议】2014年的高三复习工作,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学习,不能率由旧章,全凭经验,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头栽进题海里。
其次,要讲立意,重材料,看对象,求效果。
立足课堂,抓好平常。
数学典型示例中填空题难度增加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长林兴炎【变化】数学与2013年考试说明比较,总体保持稳定。
《考试内容及要求》与《考试学生及试卷结构》没有变化。
在《命题指导思想》中增加了命题性质(去年语文和外语都有),其中“高考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句话让人心里更加踏实;在典型题示例中,填空题部分有8道容易题、4道中档题、2道难题。
令人关注的是:2个难题都更换了,且难度有提升;解答题中4道中档题保留三题,换了一个三角题,但难度没有变化;难题中的数列题换成了2011年的江苏高考题。
附加题部分,必做题没有变化;四选二中将去年提供的《矩阵与变换》示例换成了2013年江苏考题。
【建议】1、复习中要做到三个“回归”。
(1)“回归”教材。
高三复习中“高考高于天、教材放一边”的现象极为普遍,教材历来是高考命题的“源泉”,每年高考试题中有大量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踪”,比如2013年高考有8成以上的题取自课本或由课本题改编;(2)“回归”基础。
在《大纲》中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必须与数学基础知识相结合、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
因此,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
《考纲》中的38个A级考点、72个B级考点、8个C级考点(理科)要了然于胸,不留盲点:抓住“主干”知识,理清线索形成知识网络;(3)“回归”近几年的高考题。
每年的高考题是众多数学专家心血的结晶,它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知识点,汇集了各式各样的题型,对高三复习无疑有引领作用。
2、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提高运算求解能力。
在历年的高考中,往往考生最薄弱的,就是解不出正确的结果,有些学生只满足“会解”不求“优解”,往往是思路对了,方法也有了,但由于过程太繁或运算能力不够算不到底而得不到分数。
有些同学不注重解题方案的设计,采用“碰撞式”的解题方式,在反复碰撞中耗费大量时间才找到“入口”,多数情况是撞了“南墙”才回头。
3、重视纠错,培养“抓分”意识。
高三复习中要做大量试卷,纠错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纠错”如“治病”要对症下药,因此错因分析至关重要,易错点是分数的增长点,疑难点是解题能力的提升点;平常训练中要做到表述规范、步骤完整,高考中基础题是主体要分分必得,通性通法是重点解题时要念念不忘,运算结果是目的解题时要锲而不舍,这样一定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英语书面表达示例增加读写任务作文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新艳【变化】2014年考试说明,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订,并替换了部分典型题示例。
在命题指导思想上多了注重考查考生作为语言的现实使用者是否具备必要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语言技能的能力,能否顺利进行各类输入和输出型语言活动,能否完成特定条件和环境限制下的各层次语言任务以满足未来高校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等。
典型题示例单项填空部分第一题由2013年对名词用法的考查变成了对动词短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考查定语从句的用法,先行词发生了变化,由人变成了物。
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2013年的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的有关信息,进而对比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平时积累的相关信息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
这是个难度颇大的题目。
《2014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试卷难易比例以及试卷整体结构、题型、分值、时间分布等方面没有变化。
建议广大考生好好研究,细细品味。
【建议】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的词汇进行梳理,找出高考英语中常考的词,比较异同,创设情境等,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训练词汇的使用。
以阅读为中心,不仅要好好阅读课文教材,而且要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注意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同时训练对阅读文章的概括及缩写。
注意对《2014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提到的例题加以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读写任务型的作文,更应该引起重视。
历史增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等考点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沈功书【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与要求上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增加了四个字“以稳为主”,调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增加了7个考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国民经济的调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
第二、删除了3个考点: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
这是从字面上看,需要提醒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个考点可以包括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因此,实质减少的只有两个考点。
第三、行文表述发生了局部改变,主要是为了历史概念更加的严谨和全面,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改为国民革命运动;“冷战”局面的形成改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闭关守国”改为“闭关锁国”等。
考试说明在典型题示例部分调换了五道选择题和一道选做题,依次是7、14、17、18、20、25题。
【建议】对高三复习有四点启示:一是要以形式多样的史料串联知识、阐释教材、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二是在专题内整合教材,关注阶段特征与发展线索;三是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四是在选修模块要关注已经考过的内容,并将两个改革或两个人物进行适当的比较。
政治考点增减各3个解读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王海文【变化】命题指导思想中新增了“命题要反映高校招生”要求。
从这一点看,意味着高考政治试题更会注意区分度,从而有助高校人才的选拔。
考试内容方面:1、新增了3个考点。
分别是“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这3个考点的新增与教材的修订以及国内外形势变化有着密切关系;2、变化的考点有11个。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这些考点变化一方面是因为教材作了新的修订;另一方面是考点应简洁明了要求;3、删除了3个考点。
分别是“消费结构”、“税收的作用”、“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4、拆分了3个考点。
分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典型题例方面。
所给的典型题例注重跨模块话题的设计;注重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考查;注重实证科学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思维品质和动手能力的考查。
尤其要引起广大师生关注的是2014年高考试题将可能出现等级评分,这在典型题例中已有明确展示。
【建议】1、依据考纲,夯实基础;2、关注生活,提高效率。
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与这一热点问题相关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由于2014年主观题可能出现等级化评分,因此,主观题的训练要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答题思想性、逻辑性、规范性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