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 说课
- 格式:docx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说课一等奖《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000字《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以及表面张力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2)懂得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压强;(3)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水面、墙壁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学过密度、压力的知识,对于这些概念已有初步认识,并且也学过较多的相关实验,如实验室常见的弹簧测力计实验、地球的重力实验。
此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全面理解液体的压强、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其相关计算公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索和热爱。
三、说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对压强的影响;(3)实验: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
(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实验目的;(2)讲授: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计算公式、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3)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4)巩固和拓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对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爆米花冒险、戴裁缝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
2. 讲授(30分钟)(1)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对压强的影响;(3)使用实验仪器——测压管进行实验、使用计算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3. 实验(40分钟)(1)布置实验任务:使用测压管测量不同液体的压强并计算;(2)讲解实验流程:液体准备、测压管使用、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3)学生实验操作:完成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方式。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了解液体的压强,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如玻璃瓶、水、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液体压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
2. 实验演示:利用液体压强计展示液体压强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3.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液体压强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活动重点:液体压强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液体压强的应用,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液体压强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有趣、实用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第一篇: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芦溪初中:魏福学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请各位多指教。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及处理:教材从液体的流动性和液体有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利用物理模型“液柱”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理解液体压强公式和单位。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
因此,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
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
熟练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节课时的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难点是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压强》。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讲这一课。
您想想,咱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液体,像水啊、油啊之类的。
有一次我去游泳,在游泳池里,我感觉越往深处游,身体受到的压力就越大。
这就让我很好奇,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后来一琢磨,这不就是液体压强在起作用嘛!所以啊,让同学们搞清楚液体压强的知识,那是相当重要的。
接下来,咱们看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同学们得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还要会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嘛,让同学们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也得拎清楚。
重点是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
难点在于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不少教具。
有大水槽、微小压强计、水、盐水、不同深度的容器等等。
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特点。
咱们再来说说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我会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神奇的现象:把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针扎几个小孔,水会从小孔里喷射出来。
同学们肯定会好奇,这是为啥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液体的压强。
接下来就是新课讲授啦。
先讲讲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我会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然后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所以会对容器底部和侧壁产生压强。
然后就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微小压强计来做实验。
先让他们把探头放进水中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观察压强计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再把探头放在不同深度,看看液面高度差有啥变化。
还会让他们换盐水来做实验,比较在水和盐水中的压强大小。
在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巡视指导,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和记录数据。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及“连通器”三个问题组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由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引出液体的压强。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
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三峡船闸”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从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模型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分解问题、由浅入深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4、课时安排:本节安排1课时5、教具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准备的器材如下:教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铁钉、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盛水的大圆筒、刻度尺。
学具: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或煤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物理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记;学生长处是对知识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希望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但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
液体的压强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物理课程中“液体的压强”一节的内容,其作用和地位至关重要。
压强作为物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是描述流体静力学性质的关键参数,尤其在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旨在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内部分子作用力的表现,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3. 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4. 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线性增大。
5. 实际应用:液体压强在工程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坝设计、潜水员潜水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理解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 运用问答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3) 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物理知识在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方面的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
(3) 液体压强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 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的线性关系。
(2) 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这些重难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四、说教法在教学“液体的压强”这一节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突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
液体压强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对液体压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其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 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 液体压强方向的解释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U型管压强计、水槽、水泵、不同密度的液体、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辅助材料:PPT演示文稿、液体压强的相关实验视频、案例分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水下压力大小的感受,引出液体压强的概念。
- 展示PPT,介绍液体压强的定义和特性。
2. 探究实验- 利用U型管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情况。
-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3. 理论讲解- 详细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 h,并解释各个符号的含义。
-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4. 应用举例- 列举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下潜水、水库设计等。
- 分析液体压强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如桥梁、堤坝的建设。
5. 课堂小结- 总结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强调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习题,加强学生对液体压强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液体压强的应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报告。
五、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 定义:液体对其容器壁或包围它的物体表面的压力。
- 特性: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 计算公式:p=ρgh- 应用实例:水下潜水、水库设计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等。
液体的压强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液体的压强》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
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
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液体压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都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也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本节课共分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
大小两方面内容,这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固体压强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的连通
器与液压技术,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
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确定如下三维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液体压强内部规律的特点,能用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计算液体压强大小的方法。
难点:理解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思维方式仍处于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容易停留在表层,难以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深入的本质的认识,对液体压强公式推导过程的
认识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
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
的过程。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加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
识的提高。
五: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给同学们播放一个视频,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变越大,为学生这是为什么;再播放一幅图片科学家们用潜水艇潜入深海时,潜艇的钢板要有十几厘米后,这又是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有的同学会想到前一节课提到的液体的
压强,于是接着问我们前一节课讨论了影响固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那么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为了验证哪个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
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十个小组,在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在本实验中应该控制哪些变量不变,注意哪些问题,改变哪些变量,使同学在实验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并且能够顺利完成本实验。
实验探究阶段老师仅起一个指导的作用,在学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以及评论。
我认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该实验的探究。
同学们记录实验现象,然后总结归纳,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在认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基础上向同学们讲解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老师在这方面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第三个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是我们物理学要达到的一个目的,通过解释生活中关于液体压强的现象以及例题的讲解,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
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总结,注意全体同学的参与,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第五各环节,布置作业,巩固精华。
针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查找相关资料,以加深对液体内部压强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第二是成课后作业并收集更过的关于液体压强的实例,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我采用提纲挈领的板书
形式,在黑板的左边书写教材的大点,以及每一大点下面的知识要点;在黑板
右边画草图,书写学生的猜想,结论等辅助性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