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监测装置自检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4
振动监视监测仪安全操作规定
为了确保振动监视监测仪的正常运行,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特制定了以下操作规定。
一、设备安装
1.按照设备安装图纸的要求,正确安装仪器设备;
2.把设备接地,并接通电源;
3.进行设备的初次校准工作,确认设备参数符合实际。
二、设备预检
1.操作人员应在每次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2.检查设备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3.确认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检查探头,确认其安装牢固无松动;
5.进行设备自检功能测试,确认设备各项功能均处于正常状
态。
三、设备操作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应在使用前先确认设备运行状态,确认无异常才
能进行正式工作;
3.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不得违规
操作;。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本项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实体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隐患排查治理是经理部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经理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经理部安全生产。
第三条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第四条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局令[2007]16号)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两类。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且能够及时消除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或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工程参建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
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提出整改要求和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章隐患排查治理责任第七条根据隐患分类的原则,隐患分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现场管理类隐患。
第八条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施工生产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教育、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DBJ 01-622-20052005-12-19 发布 2005-12-19 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 联合发布1.总 则1.0.1为了规范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保证系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发现火情,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设置的采用管路采样式探测器的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生产和贮存场所。
1.0.3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在交付使用前必须经过消防部门的验收。
1.0.5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 语2.0.1 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Aspirating Smoke Detection Fire Alarm System)由空气采样管网、火灾报警装置及显示控制单元组成,通过分布在探测区域的采样管网上的采样孔,将空气样品抽吸到探测报警器内进行分析,并显示出所保护区域的烟雾浓度和报警、故障状态的系统。
2.0.2 遮光率 Obscuration烟雾对光线的遮挡程度,用空气中烟雾含量或浓度的百分数表示,计量单位为:%obs/m。
2.0.3 采样管Sampling Point/Hole安装在探测区域内,用于传送空气样品的管道。
2.0.4 采样点/孔Sampling Point/Hole位于采样管上的开孔,用于对探测区内的空气样品进行采样。
2.0.5 毛细管采样点/孔 Capillary Sampling Point/Hole在采样孔位置加装毛细软管以进行空气采样的延伸采样孔,2.0.6末端帽 End Cap采样管末端的封盖。
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二、范围检查内容包括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各个方面。
三、职责安全主任负责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检查和安全承包,总经理监督。
四、检查内容及形成1.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检查至少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并做成记录或报告形式,交安全部存档,检查内容包括:(1)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4)灭火器材配置有效情况。
(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重点岗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7)重点部位的消防管理情况。
(8)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地方的防火安全情况。
(9)安全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10)安全巡查情况。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和完好、有效情况。
2.有关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确认。
3.承包人每星期应到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进行一次检查。
监督安全生产的情况,平常应不定期地对该部位巡检,并作好记录。
4.在检查或巡检中发现的隐患,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马上落实措施,排除隐患。
五、附件《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检查表》AQ-AB-B50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2)是指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中,针对关键装置和重要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的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关键装置和重要部位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和人员的安全。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检查主体:确定检查的主体机构和责任人。
一般由安全生产部门或专门的检查小组负责进行检查。
2. 检查范围:明确检查的范围,确定需要检查的关键装置和重要部位。
根据不同单位和行业的特点,可以制定相应的检查内容和要求。
3. 检查周期:确定检查的周期,一般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和工作特点确定。
防雷安全自检巡查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规范防雷工作,避开雷电祸害对企业设施和人员造成的损失,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生产、办公及配套设施的防雷安全自检巡查。
二、责任与义务1.企业管理负责人有责任确保防雷安全工作的贯彻执行,订立并修订防雷安全自检巡查制度,并监督各部门、各员工的执行。
2.各部门负责人应指定专人负责防雷安全自检巡查工作,监督并组织实施防雷安全措施。
3.全部员工应依照本制度要求履行防雷安全义务,乐观参加自检巡查,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三、防雷安全自检巡查内容1.企业设施自查–检查建筑物、设备、线缆等是否安装有可靠的接地装置,确保防雷安全。
–检查雷电感应系统的运行情形,保证其正常工作。
–检查建筑物周边是否存在高大金属结构、高大树木等可能引发雷击的物体。
–检查避雷针、雷电监测设备等防雷设施是否完好并正常运转。
2.雷电防护设备自查–检查避雷针、避雷网等雷电防护装置的完好情况。
–检查避雷装置与设备的连接是否坚固,并保证接地电阻实现规定标准。
–检查防雷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确保其定期检修。
3.雷电监测与预警系统自查–检查雷电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准确监测雷电活动。
–检查雷电预警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测试。
4.雷电祸害应急预案自查–检查企业订立的雷电祸害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检查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存放情况,确保随时可用。
四、防雷安全自检巡查流程1.工作准备阶段–订立每月自检巡查计划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配置必需的检测工具和仪器。
2.自检巡查执行阶段–按计划执行自检巡查任务,并依照检查内容进行记录。
–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上报。
3.检查结果处理阶段–依据自检巡查记录,评估检查结果,确定需要改进的措施。
–将检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4.改进措施实施阶段–将改进措施纳入管理体系,进行落实并监督。
–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以保障整体防雷安全水平的提高。
特种设备自检自查报告背景概述在工业生产中,特种设备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关键设施,然而由于其使用场合的特殊性和其自身复杂性,如不加以检修、维护、保养等操作,就容易发生事故,以至于会对设备本身、人身安全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特种设备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自检自查以及定期的检测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检自查内容1.设备外观:检查设备的外壳、外壳表面是否损坏、裂纹、变形等。
2.设备运行状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无异常噪音、振动及过热、过冷、渗漏等情况。
3.装置系统:检查装置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管道、阀门及其他设备是否漏气、漏油。
4.进出口阀门:检查进出口阀门的开闭是否灵活,密封性是否良好。
5.电器系统:检查电器设备是否运行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电源是否正常,控制器和传感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6.安全阀及保护装置:确认安全阀,防爆门,安全圈的工作状态是否正确,保障在满载或异常运作时安全性。
7.记录装置:确认恰当的记录装置已安装并设置。
8.管路系统:查看管道是否有腐蚀现象,管道是否有渗漏情况。
9.操作参数:检查设备的操作参数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如设定温度、压力等。
自检自查方法1.逐项排查:逐项检查设备,一一排除潜在问题。
2.测试装置:进行设备开机测试,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查看是否有异常噪音、振动及过热、过冷、渗漏等情况。
3.记录装置:将实时数据记录在记录装置上,以便以后查看分析。
自检自查的重要性特种设备的自检自查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自检自查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问题,保证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减少设备维修和更换费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外,自检自查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工伤发生的风险。
自检自查的结果能够使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状态和运行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安全状态。
自检自查的频率自检自查的频率不应定期且固定,而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建议和指南的建议来制定自己的自查计划。
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范文一、概述安全监测装置是维护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设备,为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使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企业安装和使用安全监测装置的各个环节。
三、装置选择和安装1. 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种类和相应的安全风险等因素,科学选择适合的安全监测装置,并确保其性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2. 安全监测装置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如安装位置应避免干扰和损坏,安装高度应符合操作人员的视野要求等。
3. 安全监测装置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配合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分析。
四、使用与维护1. 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安全监测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熟悉相应的安全监测装置说明书。
2. 检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安全监测装置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如有异常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3.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监测装置,确保准确检测和记录相关数据。
4. 定期对安全监测装置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记录应详细并及时保存。
5. 定期对安全监测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如定时更换传感器、清洁检测仪器等。
6. 非操作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安全监测装置的设置参数和报警值,如需更改,应经过授权且记录下来。
五、异常情况处理1. 当安全监测装置发生报警时,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出现安全监测装置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修或更换。
3. 对于经常出现误报警的安全监测装置,操作人员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寻找解决方法。
六、安全记录和存档1. 操作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结果,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归档和保存。
2. 安全监测装置的校准和维护记录应详细并准确地记录,确保追溯和查询的可行性。
七、督查和检查1.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监测装置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的管理,提高校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是指进行安全监测装置的校验、检测和维修工作的专门实验室。
第二章责任与职权第四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安全监测装置的准确校验、科学评估和有效维护工作。
第五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的主要职权包括:(一)落实并完善安全监测装置的校验标准和技术规范;(二)组织开展安全监测装置的校验、检测和维修工作;(三)组织开展安全监测装置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四)定期评价安全监测装置的校验工作质量和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五)管理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的相关设备和材料;(六)维护校验实验室的安全与秩序;第三章校验流程第六条安全监测装置的校验流程包括仪器准备、标定、测试、数据分析和评估以及结果汇报等环节。
第七条仪器准备环节,校验人员应按照校验计划提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搬运、调试、设备连接、标准物质的准备等。
第八条标定环节,校验人员应根据标定要求,使用标准物质对安全监测装置进行标定,并记录标定结果。
第九条测试环节,校验人员应按照测试程序对安全监测装置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第十条数据分析和评估环节,校验人员应收集测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监测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结果汇报环节,校验人员应将校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交校验结果。
第四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十二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作业环境的安全。
第十三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第十五条安全监测装置校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范文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制定一套完善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一、监测制度为了保证实验室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参数的监测以及故障的排查和记录。
监测可以通过人工检查和自动监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人工检查人工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巡检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来进行监测。
每天早晨和下班前,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异常声音或异味等。
此外,还需要检查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异常情况,及时修复或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 自动监测系统为了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使用自动监测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
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并生成报告。
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发送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自动监测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检测制度为了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
检测的内容包括设备的校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内部的检测设备和外部认证机构进行。
1. 设备校准设备校准是指对设备的测量标准进行校验,保证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
设备校准可以通过实验室内部的标准设备进行,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校准需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确保操作正确和准确。
2.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指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功能测试可以通过使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来进行,如对电子秤进行称重、对离心机进行转速测试等。
在功能测试中,需要对设备的各个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其符合设备的设计要求。
3. 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指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满足实验要求。
班组自检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加强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订立本《班组自检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各班组的自检工作,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属各班组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三、自检内容1.料子检查:–检查所用料子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包含外观、尺寸、材质等。
–检查料子是否与产品工艺规程要求相符。
–检查料子批次是否合格,是否存在过期或损坏情况。
2.设备检查:–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无异常噪音和震动。
–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如安全阀、温控装置等。
–检查设备的清洁和润滑情况,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3.工艺检查:–检查产品生产工艺是否符合工艺路线和规程要求。
–检查每一道工序是否依照工艺要求完成,包含操作方法、工时等。
–检查半产品或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包含外观、尺寸、性能等。
4.检测设备校准:–定期检查和校验使用的各种检测设备,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检查设备的校准记录,确保校准周期符合要求,并有合格的校准标准。
5.记录与反馈:–班构成员应依照规定的要求,记录自检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及时将自检结果报告给上级主管,反馈需要矫正的问题和改进看法。
–建立自检档案,便于追溯,强化企业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具体操作流程1.自检责任:–班组长负责组织和引导班构成员开展自检工作,并确保自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班构成员需严格依照要求,自发履行自检任务,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2.自检周期:–依据生产工艺特点和产品要求,订立具体的自检周期。
一般建议每班次、每日、每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检。
3.自检记录:–自检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包含自检日期、自检人员、自检内容、发现问题等。
–自检记录应由班组长及时审核,签字确认,并上报主管部门。
4.自检问题的处理:–发现问题应立刻停工,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整改。
编号:
监视和测量装置自校规定
编制:
审核:
批准:
状态:
分发号:
发布年月日实施年月日
目录
一、钢尺的检定规程
二、盒尺检定
三、铝合金靠尺检定
四、混凝土坍落度仪检定
五、混凝土立体试模检定
六、砂浆试模检定
钢尺的检定方法:
1、将钢尺与标准尺比较
把已经检定过的钢尺作为标准,其他钢尺与其比较,求出它们的尺长差。
2、方法
2.1外观检查:比较要在平坦的地面或地墙上进行,以相同的拉力使两根尺子零刻线对齐,在另一端用毫米分划的小尺子量出被检定的钢尺与标准尺的尺长差。
2.2方法
将钢尺与标准基线长度(标准温度下基线的水平长度)进行实量比较。
选定一根质量较好的钢尺,到国家测量机关的比尺场地,与标准基线进行实量比较。
3、鉴定的钢尺有关要求
钢尺应以整尺长度进行检定,用弹簧称对钢尺施加标准拉力,一般定为30m 钢尺用100N拉力,50m钢尺用150N拉力。
标准基线的建立
为了使用钢尺鉴定,可自行建立标准基线,基线场地应选在地形平坦,土质坚固、且比较静僻的地方,最简单的基线长度可为30m 或50m,基线两端点应埋设稳固的标桩,桩顶要固定,标点刻线放精细,标准基线的长度测量须待埋设的标桩达到隐固后进行,用两根以上经过检定的钢尺来测定。
4、钢尺使用时注意事项
4.1使用钢尺时按照检定时的条件和方法进行量距,即标准温度拉力及钢尺所处状态,均应与检定时相同。
4.2钢尺在使用了一定时间后,因钢尺长度有变化,须重新鉴定。
4.3钢尺的质脆,不可使用扭折,丈量过程中携尺前进时,应放钢尺悬空,不可在地上拖拉,用毕应擦去灰尘,如暂不使用时,应上一层油,以防生锈。
检定周期为六个月。
1、盒尺与标准尺比较
把已经检定过的盒尺作为标准,其他盒尺与其比较,求出它们的尺长差。
2、方法
2.1外观检查
盒尺拉伸通畅,刻度清晰,尺面无折痕,无凸凹不平,盒壳无松动等。
2.2方法
(1)肉眼观察;
(2)选择比较平坦的地面使两根尺子的零刻度线对齐,比较刻度值,测量0.5m、1m、1.5m、2m等其2m内累计误差不大于±0.5mm;(3)使用经国家测量机关检定的盒尺,与相应长度的盒尺进行比对。
3、检测人员应详细填写有关记录。
检定周期为12个月一次。
铝合金靠尺检定规程
本规程使用于自制靠尺的检定
1、外观要求
制作铝合金靠尺的铝材壁厚为0.8—1.2mm无碰伤、挤压变形等缺陷,外行尺寸均匀一致,端口无毛刺。
2、技术要求
与木尺误差不大于0.5m。
3、检定用标准器具
合格的检测尺2m和塞尺。
4、检定方法
外观:目力观察;
平直度:采用比对法;
垂直度:采用比对法。
5、检定人员每12个月检定一次。
填写有关记录。
混凝土坍落度仪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及使用中的坍落度仪的检定。
1、概述
混凝土坍落度仪是测量混凝土坍落度的仪器,其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JG3021—94《混凝土坍落度仪》的要求。
2、技术要求
2.1坍落度仪外表面应光洁、无毛刺、无伤痕等,并应作防护处理;
2.2内壁应光滑、平整、无凹凸、无砂眼、气孔和裂纹、捣棒面应光滑,端部呈半圆形;
2.3坍落度筒尺寸
顶面直径d:100±1mm;
底面内径d:200±1mm;
顶面对地面的平行度误差≤1mm;
2.4捣棒尺寸
长度L:600±5mm;
直径d:16±0.1mm。
3、检验用器具
3.1游标卡尺:分度值0.02 mm;
3.2钢板尺:分度值1 mm。
4、检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4.1外观和内壁目测检查;
4.2顶面、底面、内径,用游标卡尺各量测三个不同方位,精确至1 mm,其结果均应符合要求;
4.3高度测量将坍落度筒置于平台上,用钢左尺沿顶面圆筒方向均匀测量6个不同位置,精确至0.1mm,其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mm)应符合要求;
4.4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测量按4.3进行精确至0.1mm,6个测量高度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平行度误差8,应为1 mm;
4.5捣棒长度用钢直尺测量,精确至1 mm;
4.6捣棒直径用游标卡尺在捣棒上任取一点,沿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精确至0.1mm,其值均应符合要求。
5、检定结果处理
5.1新的坍落度仪必须符合2.1—2.4条技术要求;
5.2使用中的坍落度仪必须符合2.2—2.4条的技术要求;
5.3检定周期为12个月。
6、检定记录
混凝土坍落度仪检定记录
仪器编号:检定编号:
检定依据:JG3021—94混凝土坍落度仪
混凝土立方体试模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及使用中的混凝土立方体试模的检定
1、概述
混凝土立方体试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成型试件时所用的模型,其结构尺寸应符合JG3019—94《混凝土试模》要求。
2、技术要求
2.1外观:表面应光洁,无毛刺,无粘砂,无伤痕等。
2.2边长尺寸:
100mm试模100±0.2mm
150mm试模150±0.3mm
3、检验用器具
3.1游标卡尺:分度值不低于0.05mm。
4、检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4.1外观在明亮处目测检查。
4.2试模组装后的边长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两对称侧板内表面距离任取两个部位测量,高度在每个边长上多取一个点量测,精确至0.1mm,其结果均应符合要求,(三联试模高度可在每个试模的两侧板的中间位置各取一点测量,两对称侧板内表面距离可在每个试模上任取两个部位量测。
)
4.3检定周期为12个月。
附:混凝土立方体试模检定记录(下页)
混凝土立方体试模检定记录仪器编号:检定编号:
本规程适用于新的及使用中的砂浆试模的检定
1、概述
砂浆试模是砂浆立方体抗压加强度试验成型试件时所用的模型,其结构尺寸应符合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第七章中有关规定。
2、技术要求
2.1外观:表面光洁,无锈蚀。
2.2边长尺寸:70.7±0.2mm
3、检验用器具
3.1游标卡尺:分度值0.02mm。
4、检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4.1外观应在明亮处目测检查
4.2组装后试模的边长用游标卡尺测量,在两对称侧板间各取一个距离量测,高度在任意两个边长上各取一个点量测,精确至0.1mm,其值均应符合要求。
5、检验结构处理
5.1新的及使用中的砂浆试模均应符合2.1-2.2条技术要求。
5.2检定周期12个月。
6检定记录(见下页)
万用表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数字万用表
2、目的
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3、自校方法
电压校准:与标准表FULUK对比测量
电容校准:
4、校准周期
6个月
5、标准表的有效性
标准表须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6、自校规程
(1)电压校准:
Ⅰ.取1支电压在3.6V以下的电池,分别在标准表与被校准表上测量,对比测量结果。
Ⅱ. 取1支电压在4.0V以上的电池,分别在标准表与被校准表上测量,对比测量结果。
(2)电容校准:
Ⅰ.取电解电容1个,用被校准表上测量其电容值;
Ⅱ.将电解电容短路放电;
Ⅲ. 用标准表测量该电解电容的电容值;
Ⅳ.对比测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