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6.63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被收录在《安徒生童话》中。
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旧、饿”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幻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3.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2.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想象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景象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愿望。
2.感受小女孩在面临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时,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了解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写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视频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旧、饿”等15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挣、几、晃、喷”。
会写“柴、旧”等13个字。
能正确书写“火柴、围裙”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生:喜欢)因为童话故事形式活泼、想象丰富,所以老师也喜欢。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吧。
2.课件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段。
(播放课文动画,大概2分钟)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4.作者简介。
(课件:作者简介)安徒生(1805—1875),出生于丹麦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卖火柴的小女孩》知识点01我会写柴chái(火柴、打柴、骨瘦如柴)冷 l ěng(寒冷、冷冻、冰冷)旧 ji ù(新旧、陈旧、旧衣服)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怜 lián(可怜、怜惜、同病相怜)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乎 hū(几乎、在乎、似乎)焰 yàn(火焰、烈焰、焰火)蜡l à(蜡烛、石蜡、蜡笔)烛 zhú(烛光、烛芯、烛台)富 f 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ù(告诉、诉说、诉苦)离 l (í离开、离别、分离)我会认卷ju ǎn(卷尺、卷烟、胶卷)挣 zhèng(挣钱、挣脱、挣扎)几 j (ī几乎、几率、茶几)燃 r án(燃烧、点燃、自燃)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03多音字挣 zhèng(挣钱) zhēng(挣扎)j ī几(乎 )j ǐ几年( )晃huàng(晃动) huǎng(明晃晃)喷 pēn(喷出) pèn(喷香)04近义词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反义词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暖烘烘——冷冰冰06理解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主题和生字归纳一、本文的主旨本文通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冷漠和贫富悬殊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部分(5~9段):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部分(10~11段):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三、《卖火柴的小女孩》生字解析1、我会写柴chái(火柴、木柴、柴米油盐)冷lěng(寒冷、冷风、冰冷)旧jiù(新旧、陈旧、破旧)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怜lián(可怜、怜惜、怜爱)饿è(饥饿、挨饿、饿狼)乎hū(几乎、在乎、似乎)焰yàn(火焰、烈焰、焰火)蜡là(蜡烛、石蜡、蜡笔)烛zhú(烛光、烛芯、烛台)富f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ù(告诉、诉说、诉苦)离lí(离开、离别、分离)2、我会认卷juǎn(卷尺、卷烟、卷发)挣zhèng(挣钱、挣脱、挣扎)几jī(几乎、几率、茶几)燃rán(燃烧、点燃、自燃)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3、多音字:挣 zhèng(挣钱)zhēng(挣扎)喷pēn(喷出)pèn(喷香)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和hé(平和)hè(应和)huò(和稀泥)huó(和面)hú(和牌)4、近义词: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5、反义词: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暖烘烘——冷冰冰四、词语解释:精致:质量很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01我会写柴chái(火柴、打柴、骨瘦如柴)冷lěng(寒冷、冷冻、冰冷)旧jiù(新旧、陈旧、旧衣服)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怜lián(可怜、怜惜、同病相怜)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乎hū(几乎、在乎、似乎)焰yàn(火焰、烈焰、焰火)蜡là(蜡烛、石蜡、蜡笔)烛zhú(烛光、烛芯、烛台)富f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诉sù(告诉、诉说、诉苦)离lí(离开、离别、分离)02我会认卷juǎn(卷尺、卷烟、胶卷)挣zhèng(挣钱、挣脱、挣扎)几jī(几乎、几率、茶几)燃rán(燃烧、点燃、自燃)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03多音字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jī(几乎)jǐ(几年)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喷pēn(喷出)pèn(喷香)04近义词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05反义词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暖烘烘——冷冰冰06理解词语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3 单元第8 课《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部编版上册语文教材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的课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电子课本中的第 3 单元第8 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对这篇课文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为大家提供一份实用的复习资料。
二、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创作于19 世纪,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穷苦人民的生活十分悲惨。
2.主题:通过描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文学体裁:童话。
4.作者信息: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深受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
5.主要内容: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她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美味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
最后,小女孩在幻觉中死去。
6.中心思想: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和无情。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柴(chái):左右结构,部首是“木”。
组词:火柴、柴草。
词义:做燃料用的草木。
●旧(jiù):左右结构,部首是“日”。
组词:旧书、旧衣服。
词义:过去的;过时的。
●裙(qún):左右结构,部首是“衤”。
组词:裙子、连衣裙。
词义:一种围在腰部以下的服装。
●怜(lián):左右结构,部首是“忄”。
组词:可怜、怜惜。
词义: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饿(è):左右结构,部首是“饣”。
组词:饥饿、挨饿。
词义:肚子空,想吃东西。
●乎(hū):独体字。
组词:几乎、在乎。
词义:表示疑问或揣测。
●焰(yàn):左右结构,部首是“火”。
《卖火柴的小女孩》复习内容一、作者安徒生 (1805-1875),丹麦人。
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主要作品: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二、基础知识1、词语听写忽然 地板 烛光 火柴 围裙 可怜 蜡烛烛光 忽然 地板 哪怕 暖和 亮光 温和赶紧 痛苦 清晨 依旧 饥饿 伸手 丰富颗粒 奶奶2、近义词闪烁——闪耀 慈爱——慈祥 精致——精美舒服——舒适 奇异﹣离奇3、反义词慈爱——暴虐 精致——粗糙 舒服——难受奇异——平常 曾经——未曾 透明——浑浊强烈——微弱(柔和)三、课内阅读理解1、“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段话是小女孩的外貌描写,说说描写小女孩美丽有什么作用?答:小女孩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哪里还有什么暇顾及自己的美丽呢?这样写衬托出小女孩的悲惨,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里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2、阅读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产生了怎样的幻象?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3、"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中的"好像"能去掉吗?答:"好像"一词不能去掉,它写出了这是一种幻觉。
这是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
她冷得受不了,想得到温暖,所以大火炉出现在幻象中。
通过对幻象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渴望温暖。
幻象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更突显了小女孩的不幸。
4、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情感上和火柴数量上有什么变化?体现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答: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从犹豫到果断,从擦燃一根到擦着一大把,体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越来越深切的渴求,可见她的现实生活多么痛苦、悲惨。
5、"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 (pen )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段话中的感叹号有什么作用?答:第8自然段小女孩的话中四次出现了感叹号,这是她内心的呼唤,她恳求奶奶将自己带走,因为她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了,更突出了小女孩此刻艰难的处境和痛苦的心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课文主题: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语解释: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
烤鹅: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
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也叫除夕。
富商: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喷香:形容香气非常浓厚。
穷苦:贫穷困苦。
课文分段: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句子解析: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下着雪的大年夜,穿着一向是妈妈穿的又大又旧的拖鞋,根本是起不到保暖作用的,说明小女孩家很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
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卖火柴的小女孩》知识点01
我会写
柴chái(火柴、打柴、骨瘦如柴)
冷lěng(寒冷、冷冻、冰冷)
旧jiù(新旧、陈旧、旧衣服)
裙qún(裙子、围裙、连衣裙)
怜lián(可怜、怜惜、同病相怜)
饿è(饥饿、饿鬼、忍饥挨饿)
乎hū(几乎、在乎、似乎)
焰yàn(火焰、烈焰、焰火)
蜡là(蜡烛、石蜡、蜡笔)
烛zhú(烛光、烛芯、烛台)
富fù(富有、富饶、丰富多彩)
诉sù(告诉、诉说、诉苦)
离lí(离开、离别、分离)
我会认
卷juǎn(卷尺、卷烟、胶卷)
挣zhèng(挣钱、挣脱、挣扎)
几jī(几乎、几率、茶几)
燃rán(燃烧、点燃、自燃)
晃huǎng(晃动、摇晃、晃眼)
划huá(划船、划火柴、划桨)
喷pèn(喷香、香喷喷、喷泉)
03
多音字
挣zhèng(挣钱)zhēng(挣扎)
jī (几乎)jǐ (几年)
晃huàng(晃动)huǎng(明晃晃)
喷pēn(喷出)pèn(喷香)
04
近义词
奇异一一奇特穷苦一一穷困慈爱一一慈祥温暖——暖和精致——精巧温和——和蔼
反义词
飞快——缓慢温暖——寒冷精致——粗糙
慈爱——冷酷明亮——暗淡光明——黑暗
快乐——痛苦一向——偶尔穷苦——富裕
暖烘烘——冷冰冰
06
理解词语
精致:质量很好。
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
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
拖鞋: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供婴儿睡觉的家具。
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
烤鹅: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
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
也叫除夕。
富商: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喷香:形容香气非常浓厚。
穷苦:贫穷困苦。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本问题归纳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烘托了小女孩的孤独、可怜。
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
文章接下来写的却是一个小女孩的悲惨故事,快乐的节日氛围更衬托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
作者着力描写那双大鞋是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
天冷极了,下着雪,小女孩连一双自己的鞋都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路上走。
她如此可怜还受到男孩子的嘲弄,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助。
3.为什么小女孩没有注意到自己美丽的金发,却忘不了大年夜?
她没有注意自己美丽的金发,是因为此刻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这些;她忘不了大年夜是因为她对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的生活的渴望。
这样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使文章更具震撼力。
4.女孩又冷又饿,为什么不回家?
卖不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可见爸爸对她十分冷酷,没有父爱。
“家里跟街上一样冷”,写出了她家的贫穷,也进一步突出她的可怜。
5.“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
指的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
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对于她来讲,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多么残酷!
6.课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有什么作用?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
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
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
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体现了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练习答案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
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
痛苦,渴望有人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