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S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11
DDS是什么意思DDS结构DDS原理是什么DDS是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直接数字合成)的缩写。
它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信号合成技术,主要用于生成高精度和稳定的频率和相位可编程信号。
DDS结构是指DDS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结构,DDS原理是指DDS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
DDS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字控制部分、数模转换部分和时钟生成部分。
数字控制部分:数字控制部分是DDS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相位累加器(Phase Accumulator)、相位控制器(Phase Controller)和频率控制器(Frequency Controller)组成。
相位累加器用于累加相位增量值,相位控制器根据累加值确定输出正弦波的相位,频率控制器用于调整相位累加器中的相位增量值以控制输出的频率。
数模转换部分:数模转换部分主要由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和滤波器(Filter)组成。
数模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输出,滤波器则用于滤除输出信号中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时钟生成部分:时钟生成部分主要有时钟源和时钟分频器组成。
时钟源产生高精度的时钟信号,时钟分频器用于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
DDS原理是通过不断累加相位增量值,然后将累加值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如下:1.系统初始化:将相关控制参数设置好,如输出频率、相位等;2.相位累加器工作:以一个固定的时钟信号为基准,相位累加器通过不断累加相位增量值来更新相位值;3.相位控制器控制输出相位:相位控制器根据累加值和设定的控制参数计算出输出正弦波的相位;4.频率控制器调整相位增量值:频率控制器根据设定的频率参数,调整相位累加器中的相位增量值,从而控制输出的频率;5.数模转换和滤波:相位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最后将信号输出。
dds原理
DDS(数据分发服务)原理是一种用于实时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和架构。
它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方式,以支持实时应用的开发和部署。
DDS的核心是一种基于发布-订阅模型的消息传递范式。
在DDS中,数据发布者(Publisher)将数据发布到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主题(Topic)上,而数据订阅者(Subscriber)则通过订阅这些主题,以接收相应的数据。
DDS采用了一种分散式的数据管理和传输机制,以保证高效和实时性。
它通过在网络上建立一种称为数据分发域(Domain)的逻辑区域,将发布者和订阅者组织在同一个域中。
在域内,DDS负责管理数据的传输和分发,包括数据发布和订阅、消息传输、数据筛选和过滤等。
DDS的数据传输是以数据样本(Sample)为单位进行的。
发布者将数据以样本的形式发送给DDS,DDS在域内将样本传输给所有订阅该主题的订阅者。
订阅者同样以样本的形式接收数据,并可以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或展示。
为了保证实时性,DDS使用了多种优化技术。
例如,DDS支持基于时间的数据筛选和过滤,订阅者可以指定只接收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数据。
此外,DDS还支持数据压缩和数据分区等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总之,DDS通过发布-订阅模型和分布式的数据管理和传输机
制,为实时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提供了一种高效和可靠的通信方式。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实时系统中,包括航天航空、智能交通、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领域。
DDS基本原理及技术指南DDS全称为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直接数字合成),是一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频率合成、载波信号生成和频率调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DDS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技术指南。
一、DDS原理DDS技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数字锁相环(PLL)的协同工作实现信号的合成。
其基本原理如下:1.参考信号生成:DDS系统首先需要一个参考信号作为频率和相位参考。
这个参考信号可以是一个精确的时钟信号或者一个外部输入信号。
参考信号经过A/D转换器(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2.累加器:DDS系统会将参考信号的数字表示输入到一个累加器中。
累加器根据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累加操作,并且通过加法操作可以改变每一步的累加值。
3.相位累加器:累加器的输出值作为相位累加器的输入。
相位累加器也是一个累加器,但是其输出值作为频率合成器的输入。
相位累加器的输出值会被用来计算输出信号的相位。
4.乘法器/其它运算器:DDS系统还可能包含一个乘法器或其它运算器。
乘法器可以用来改变输出信号的幅度,以及实现频率调制等功能。
5.数字控制端口:DDS系统通常还包括一个数字控制端口,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频率、相位和幅度等参数。
这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进行设置。
二、DDS技术指南以下是一些关于使用DDS技术的指南:1.选择合适的DDS芯片:根据需要合成的信号频率范围、分辨率和精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DDS芯片。
一些常用的DDS芯片有AD9850、AD9851等。
2.谐波抑制:DDS系统在生成频率时会产生一定的谐波。
为了保持输出信号的纯净性,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抑制谐波。
常见的方法有使用低通滤波器、改变采样率等。
3.防止相位突变:相位突变会引起频谱中出现额外的频谱成分,影响输出信号的质量。
为了避免相位突变,可以通过调整累加器的初始相位或者采用相位预置技术。
4.频率和相位调制:DDS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频率和相位调制。
DDS是什么意思DDS结构DDS原理是什么DDS是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的英文缩写,意为直接数字合成。
DDS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产生高精度的频率和相位可控的连续波形的操作。
DDS结构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信号产生器的结构。
它由相位累加器、频率控制字(FTW)、相位控制字(PTW)和一个查找表等组成。
相位累加器作为时钟信号的计数器,根据频率控制字的步进大小进行相位值的累加,然后通过查找表获取相位对应的幅度值。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进行,从而得到连续的波形输出。
DDS原理是基于抽样定理和离散信号处理的原理。
抽样定理表明,如果一个连续时间信号的带宽不超过其信号的采样率的一半,那么可以通过对信号进行抽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恢复原始信号。
DDS利用这一原理,将待产生的波形离散化为一系列的采样点,然后通过合成器根据这些采样点的幅度和相位信息来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
这样,通过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转换和滤波处理,最终可以得到与原始信号非常接近的连续波形。
DDS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1.设置初始参数:包括振荡频率、幅度、相位等。
2.配置相位累加器: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钟频率,将其作为相位累加器的输入,通过加法器对相位控制字进行累加,从而控制波形的相位。
3.设置频率控制字:根据需要的波形频率,确定相位累加器每次累加的步长。
频率控制字的大小决定了每次相位累加的步进大小。
4.查找表:DDS中常用的查找表是正弦、余弦函数的表。
根据相位控制字来索引查找表中的数值,得到对应的幅度。
5.数字-模拟转换:将查找表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可以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来实现。
6.输出滤波:为了去除由数字合成引起的数字噪音和谐波,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对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得到平滑的连续波形。
DDS的优点包括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频率分辨率、快速频率跳变和灵活性等。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测量、广播、音频处理等领域,可以用于产生各种连续波形,如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也可以通过频率和相位的调整进行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dds原理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原理。
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是一种用于产生数字信号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数字方式直接产生任意波形的信号。
DD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发生器、通信系统、医疗设备等领域。
DDS的原理是通过数字控制方式来产生信号,相比于传统的模拟方式,DDS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频率范围广等优点。
在DDS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相位累加器、频率控制字和DAC(数字模拟转换器)。
相位累加器用于累加相位控制字,从而产生一个连续的相位变化;频率控制字用于控制相位累加器的增量,从而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DAC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协作,DDS可以产生高精度、稳定的信号输出。
DDS的原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它可以实现对信号频率、相位、幅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模拟信号发生器,DDS可以实现更高的频率分辨率和更好的频率稳定性。
另外,DDS还可以实现频率和相位的快速切换,这对于一些需要频率跳变或相位调制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DDS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相位累加器。
相位累加器通过累加相位控制字来产生一个连续的相位变化,从而实现信号的频率控制。
相位累加器的位宽决定了相位的分辨率,位宽越大,相位分辨率越高,输出信号的频率分辨率也就越高。
因此,在设计DDS时,需要充分考虑相位累加器的位宽和累加速率,以满足不同应用对频率分辨率的要求。
另外,频率控制字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对DDS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频率控制字决定了相位累加器的增量,从而直接影响输出信号的频率。
因此,在设计DDS时,需要考虑频率控制字的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输出信号的频率精度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DDS是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信号发生器,它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频率范围广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DDS可以满足对信号频率、相位、幅度等参数精确控制的需求,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发生器、通信系统、医疗设备等领域。
dds的实现原理DDS即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是一种用于实时系统中数据分发和通信的中间件技术。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实时的数据交换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物联网和实时控制系统等领域。
DDS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通信和数据传输三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逐一介绍DDS的实现原理。
一、数据模型DDS的数据模型采用了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其中包含三个主要的概念:数据发布者(Publisher)、数据订阅者(Subscriber)和数据主题(Topic)。
数据发布者负责发布数据,数据订阅者负责订阅感兴趣的数据,而数据主题则是定义了数据的类型和内容。
在DDS中,数据主题是以数据类型描述语言(IDL)来定义的,IDL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和语义。
发布者和订阅者需要使用相同的IDL 来描述数据主题,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二、数据通信DDS使用基于数据中心(Data-Centric)的通信模型,即数据是中心,而不是消息或者服务。
数据发布者将数据发布到数据中心,数据订阅者从数据中心订阅数据。
数据中心负责将数据传输给订阅者,以实现数据的分发和通信。
数据中心在DDS中被称为数据代理(Data Agent),它负责管理数据的传输和分发。
数据代理通过一种称为数据交换机(Data Router)的组件来实现数据的分发。
数据交换机根据订阅者的需求和网络的状况,将数据传输给相应的订阅者。
三、数据传输DDS使用面向数据的通信协议来传输数据,常用的协议有TCP/IP、UDP/IP和RTPS(Real-Time Publish Subscribe)。
这些协议具有高效、可靠、实时的特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可靠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DDS还使用了一种称为数据缓存(Data Cache)的技术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
数据缓存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内存中,订阅者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无需每次都通过网络传输。
dds工作原理
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直接数字合成)是一种数字信
号处理技术,用于生成高精度和稳定的频率信号。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数字信号生成器(Digital Signal Generator)产生一个或多个
参考波形,例如正弦波、方波或锯齿波。
2. 参考波形经过一个数字相位累加器(Digital Phase Accumulator),用于控制信号的频率。
相位累加器接收一个
控制字(Control Word),该字定义了相位累加的步长。
较大
的步长将导致更高的频率。
3. 累加器的输出接入一个查找表(Look-up Table),用于产生离散的输出样本。
查找表包含一个周期的离散样本点,这些样本点代表了参考波形的电压值。
4. 查找表的输出连接到一个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将数字样本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
5. 模拟电压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Low-pass Filter),用于去
除高频噪音成分,保留期望的基频信号。
6. 输出的模拟信号可用于驱动各种应用,如通信系统、音频设备、医疗器械等。
DDS的优点包括频率稳定性高、可编程性强、频率分辨率高
等。
相比于传统的模拟信号合成方法,DDS技术更加灵活和精确。
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频率合成、频谱分析、信号调制等。
DDS 工作原理
DDS(数据分发服务)工作原理是通过实时数据分发技术,将数据从一个源节点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目标节点的一种机制。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1. 建立连接: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通道,这可以通过TCP/IP协议来完成。
建立连接后,源节点可以将数据发送给目标节点。
2. 数据发布:源节点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打包成特定的格式,并发布到网络上。
数据可以是实时的传感器数据、状态信息、控制命令等。
发布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目标节点订阅和接收。
3. 订阅数据:目标节点可以对感兴趣的数据进行订阅。
订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按主题、按数据类型或按特定条件进行订阅。
订阅后,目标节点将接收到源节点发布的相关数据。
4. 数据传输:源节点通过建立的连接通道将数据传输给目标节点。
传输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数据的传输可以基于发布-订阅模式,也可以基于请求-响应模式。
5. 数据过滤和分发:目标节点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以提取需要的信息。
数据过滤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或规则进行,以减少网络传输和数据处理的负担。
通过以上步骤,DDS可以实现源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实时
数据传输和通信。
它具有高性能、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优点,可以用于各种实时应用,如实时控制系统、分布式计算等。
DDS原理及仿真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直接数字合成是一种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者微处理器实现频率合成的方法,它可以生成高精度、稳定和可调节的连续频率信号。
DDS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测量仪器等领域的频率合成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DDS的原理及仿真方法。
DDS是通过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来实现频率合成的:1. 相位累加器(Phase Accumulator):相位累加器是DDS的核心组件之一,它用于产生一个连续变化的相位信号。
相位累加器将一个初始相位值作为输入,并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按照设定的相位增量进行累加。
相位累加器的输出用于更新、控制数字控制振荡器(Digital Control Oscillator,DCO)的输出频率。
2. 数字控制振荡器(Digital Control Oscillator):DCO是DDS的另一个核心组件,它根据相位累加器的输出计算并产生一个数字化的频率信号。
DCO的输出被转换成模拟信号后为DDS系统提供频率源。
3. 相位加法器(Phase Adder):相位加法器主要用于将相位累加器输出的相位信号和相位修正信号进行相加,从而实现频率的调制或增强。
4. 数字控制字寄存器(Digital Control Word Register):数字控制字寄存器用于存储并传输DDS的相位增量值。
通过改变相位增量值,可以调节DDS系统的输出频率。
DDS仿真方法:DDS系统的设计和验证通常需要借助仿真工具来进行,以确保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DDS仿真方法。
1. 建立模型:首先,根据DDS系统的硬件规格和设计要求,建立一个仿真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等建模软件来搭建,通过连线、添加模块等操作来构建一个完整的DDS系统。
2.添加输入信号:为DDS系统添加一个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包含频率、幅度等参数,代表DDS的控制信号。
dds底层通信原理
DDS(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底层通信原理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一种高效、实时的通信协议。
DDS是一种用于分布式软件的以数据为中
心的通信协议应用程序,描述了通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和通信语义,使得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进行通信。
在DDS中,首先明确了收方和发方是谁,以及收方和发方地址和端口的生
成规则,这是侦听、通告的逻辑规则。
底层传输依赖于Transport Layer,
是独立于UDP/TCP之上的传输接口层,提供DDS实体之间的通信服务,
负责通过物理传输实际发送和接收消息。
此外,DDS还采用了RTPS(Real-Time Publish-Subscribe)协议,这是
一种实时发布订阅协议,用于支持DDS应用。
RTPS协议通过尽力而为的
传输方式,例如UDP/IP,来实现数据传输。
在DDS中,RTPS协议用于定义DDS实体的行为特征,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实现底层通信的过程中,DDS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数据分发、发布
订阅模式、服务质量(QoS)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得DDS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通信更加高效和可靠。
总的来说,DDS底层通信原理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通信协议和RTPS协议,通过明确收发规则、底层传输机制以及QoS服务质量等手段,实现高效、实时的数据传输。
第一讲:DDS原理;
第二讲:为什么能控制频率、波形、幅值;
第三讲:为什么达不到预定的标准;
第四讲:工程中的各个部分;
第一讲
DDS的原理
DDS(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也可叫DDFS。
•DDS是从相位的概念直接合成所需波形的一种频率合成技术。
•不仅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而且可以控制波形的初始相位。
DDS原理框图
主要构成:
内部:相位累加器,正弦查找表
外围:DAC,LPF(低通滤波器)
工作过程
1、将存于ROM中的数字波形,经DAC,形成模拟量波形。
2、改变寻址的步长来改变输出信号的频率。
步长即为对数字波形查表的相位增量。
由累加器对相位增量进行累加,累加器的值作为查表地址。
3、DAC输出的阶梯形波形,经低通滤波,成为模拟波形。
频率控制
在程序中,采样时钟是50M,N相位累加器的位宽是32,M频率控制字的位宽是16位;可以控制的最大的频率就是65535*50000000/4294967296=762Hz;
相位控制
波形存储
正弦信号相位与幅度的对应关系
可以将正弦波波形看作一个矢量沿相位圆转动,相位圆对应正弦波一个周期的波形。
波形中
的每个采样点对应相位圆上的一个相位点。
相位累加器的值作为ROM的地址,读取ROM的相位幅度,实现相位到幅度的转换。
AD转换和滤波
分析:
DDS优点
•频率分辨率高,可达2的N次。
•频率切换速度快,可达us量级。
•频率切换时相位连续。
•可以产生任意波形。
DDS缺点
•输出频带范围有限。
•输出杂散大。
第二讲
频率的控制
在该工程中,有四个文件时用来控制频率的,如下:
其中adder_32和reg32用来控制频率的快慢,请记住这样一个原理:
波形的产生是通过产生一个ROM的寻址信号对存放波形的ROM进行寻址,然后得到ROM中的数据。
而寻址的快慢就是波形输出的频率,所以通过控制对ROM的寻址快慢就可以控制频率了。
这里控制频率的实现是通过一个32位的加法器和一个32位的寄存器进行寻址的;32位加法器的加数分别来自控制频率信号set_f和reg32模块反馈回来32为数,其实set_f就是32位加法器的一个步进值,同时也是ROM寻址的步进尺度。
通过控制这个尺度就可以控制频率了。
当这个尺度越大,频率就越高,相反则越小,如果想确定有多高和有多小就得用下面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为什么要把reg32的数重新加到adder_32呢?
因为要不断地去寻址,要把ROM里面的数据都读出来,而ROM里面的数据就是一个周期的波形,所以要不断地累加上去。
幅值的控制
讲幅值的控制之前,要先科普一下DAC,DAC就是一个把数字信号编程模拟信号的器件,输出的电压范围和器件所接的参考电压,开发板上的DAC的工作电压是5V,参考电压也是5V。
所以输出的电压范围也是0~5V。
因为TLC5615是10位精度的DAC,所以其电压分辨率是5/1023=0.00489V。
比如你要输出个2.5V,那你就必须把数512往里面送,输出大约就是2.5V了。
知道了DAC是怎么控制输出电压之后,再来了解怎么控制怎个波形的电压范围。
因为ROM中存储的波形表最大的数为1023所以,能够输出的峰值是5V,y=kx。
现在我们把这个5V分为10份,每一份就是0.5V,当我们要输出y=3V时,有计算得出,k=0.6。
这种就是等比例放大与缩小输出控制法。
这部分在工程中是如何操作的呢?
首先,将ROM的数据读出(怎么读出要看频率控制那一部分),然后将读出的数dds_data_reg 乘以一个小于10的数,再除以10,因为在FPGA中你是无法直接进行小数运算的,也没有相关的描述语言可以描述,所以必须要这样做。
程序详见:
这样就可以很方便控制输出波形的电压范围了。
当你想提高控制的精度时,你可以将小数点后增加一个,这时就乘以一个两位数,然后除以100了。
相位的控制
相位的控制其实和频率一样,这里先讲一个故事,有两个人(A、B)同时从一个起点出发,他们的速度相同,跑了一半之后A突然加速,而B一直保持原速,A加速到和B相差10米后保持原速,然后两个人一直跑下去。
这里可以把他们等同于两个波形,本来寻址的速度是一样的,后来其中一个的步进值变大了(大了10米),这样就是相位超前了,A超了B十米。
工程中这部分的内容在:
这里还要讲一个知识点,就是截断,有没有发现,我们的ROM的地址是10位的,那怎么把前面所说的32位弄出来呢?
请看一个图:
截断就是把32位累加器的高10位拿出来作为相位累加器的值进行相加,而相位控制字就是控制相位超前和延后的控制参数。
波形的控制
波形的控制就是,采用编码的方法,0的时候为正弦波,1的时候为三角波,2的时候为方波,3的时候为锯齿波。
第三讲
按照DDS的原理,理论上是什么频率都可以到达的,当然这得看你的系统时钟有多高,频率累加器的位数有多宽了。
工程总采用的是50M和32位,频率的分辨率是0.012的。
因为频率控制字set_f我只用了16位,所以最大只能输出762Hz,如果你要提高输出频率,必须把32位都用上去。
当然还要看DAC的最大转换频率了。
其数据最大的更新速度就是1.21MHz。
第四讲
频率累加器部分:
相位累加器部分
整个DDS的顶层模块
按键消抖和按键编码模块:
DAC的驱动模块
存放波形数据文件
;
整个工程的顶层部分(用来连接上面的那些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