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练习和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92 KB
- 文档页数:3
《岳阳楼记》测试题姓名:一、解释(每个1分,48分)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越明年:越.:到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同:“俱”,全、皆。
乃.重修:于是,就增.其旧.制:扩大;原有的,旧的。
属.予作文:同“嘱”,嘱托。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横无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日光前人之述备.矣:详尽然则..: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至,到达。
迁.客骚人..:贬谪、降职;文人。
得无..:表推测。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二、句子翻译(每个5分,30分)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部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恐怕会有所不同吧?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沉入水中的玉璧。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后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三、简答题(22分,10+12分)1..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答:“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日星隐曜.:.光芒樯倾..楫摧.:船桨;倒下;折断。
薄暮冥冥..:昏暗。
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
春和景.明:日光。
沙鸥翔集..:飞翔;停息。
锦鳞.游泳:代指鱼。
岸芷汀..兰:白芷;小洲。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长烟一.空:全。
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尽头把.酒临.风:持、执;迎着。
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求。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庙堂..:指朝廷。
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复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1)谪守(2)属予作文(3)浩浩汤汤(4)阴风怒号(5)宠辱偕忘(6)日星隐曜(7)樯倾楫摧(8)淫雨霏霏(9)薄暮冥冥(10)岸芷汀兰二.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1)越明年(2)百废具兴(3)属予作文(4)巴陵胜状(5)朝晖夕阴(6)连月不开(7)薄暮冥冥(8)去国怀乡(9)锦鳞游泳(10)长烟一空(11)不以物喜(12)此乐何极(13)宠辱偕忘(14)把酒临风(15)微斯人(1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7)春和景明(18)波澜不惊(19)浮光跃金(20)居庙堂之高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5)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7)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四.下列各项中“其”的用法与“增其旧制”中的“其”用法相同的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五.下列各项中的“之”不作“的”解释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六.用原文添空。
1.“前人之述”指的是。
2.从空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是。
3.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的句子是4.与“悲”相照应的八个字是5.写有风月影的句子是6.写无风月影的句子是7.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8.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岳阳楼记》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岳阳楼记练习题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练习题题目一,基础练习题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谪守zh 霪雨yn 朝晖夕阴huīB.皓月h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zhǐtīngC.骚人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mǐngD.怒号ho 舟楫j 心旷神怡y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C.而或长烟一空(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此乐何极(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微斯人,吾谁与归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①虎啸猿啼②樯倾楫摧③连月不开④日星隐耀二,阅读测试题.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岳阳楼记练习题答案一、1.C2.A.取胜好,美B.散尽放晴C.全表数量D.到穷尽3.B4.C5.③④②①二、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精选15篇)《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篇1读书是由爱好做动力的,在回忆起读书时代,我们有什么理解和启发呢,或许《岳阳楼记》能为你带来答案。
下面是《岳阳楼记》的阅读答案。
《岳阳楼记》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阅读题目【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2分)连月不开:而或长烟一空:【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小题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己悲'"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
(2分)(1)以己悲:(2)以物喜:【小题4】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用原文填空);范仲淹抒发的远大政治理想是,(用原文填空)。
(2分)【小题5】请依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2分)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下句:《岳阳楼记》参考答案【小题1】开:放晴一:全(各1分)【小题1】(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小题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分)(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分)【小题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处1分)【小题1】小石潭凄清幽邃,或醉翁亭秀丽清雅(清幽)解析【小题1】同学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把握要详细、精确。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______所作,记述了作者在______的所见所感。
2. 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3. “衔远山,吞长江”形容的是______的壮阔景象。
4.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了“古仁人之心”与“今人之心”的对比,其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______。
#### 二、选择题1.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岳阳楼记》中所描述的景象?A. 春和景明B. 波澜不惊C. 秋水共长天一色D. 星垂平野阔3.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悲观主义B. 乐观主义C. 现实主义D. 理想主义#### 三、简答题1. 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2. 分析《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与“今人之心”的对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 选段中描述了哪些自然景象?2. 这些景象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情感体验?#### 答案#### 一、填空题1. 范仲淹岳阳楼2. 忧国忧民3. 洞庭湖4. 以天下为己任,不以个人得失为念#### 二、选择题1. B2. D3. C#### 三、简答题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范仲淹以国家和人民的忧乐为先,个人的得失为后的思想。
他强调了作为士大夫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的喜怒哀乐应该服从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 通过对比“古仁人之心”与“今人之心”,范仲淹表达了对古代仁人高尚情操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
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
2. 范仲淹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3. 请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4.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是如何描述洞庭湖的?
5. 文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的是什么景象?
6.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的?
答案
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了洞庭湖、岳阳楼、巴陵胜状、吴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自然景观。
2. 范仲淹在文中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到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再到
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情感经历了由欣赏到忧虑再到憧憬的变化。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把国家和
人民的忧患放在个人之前,把个人的快乐放在国家和人民之后。
这是
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责任感的体现。
4.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洞庭湖为“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展现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美。
5.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的是洞庭湖的广阔无垠,水势浩大,
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
6.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表述,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民的关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
和人民的深切关心。
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考,体现了一个士大夫的责任和担当。
《岳阳楼记》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
这篇文章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其精神内涵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岳阳楼记》阅读参考答案及参考译文《岳阳楼记》阅读参考答案及参考译文「篇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_______宠辱偕忘_______________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是进亦忧,退亦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用自己的话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爱国家爱民,奉献社会,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该如何践行呢?请结合实际谈谈。
《岳阳楼记》1.如何理解“古仁人之心”地核心?答:古仁人之心地核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只有有了这种思想,才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先忧后乐地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地仁爱思想.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地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地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地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地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地信念.孟子地“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地,范仲淹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地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地表现.他们地忧君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地局限性,但是忧国忧民地情怀是异常可贵地.3.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何理解?答:这句地主语承上省略,即上句地“古仁人”.以,介词,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字面上看,是说古代仁人不因为外物地原因而欣喜,也不因为自己地原因而悲伤.但是令人欣喜地事只有外物吗?令人悲伤地事只有个人境遇吗?显然不是.作者在这里用地是互文见义地修辞方式,前后文义要贯通来理解.“喜”地原因不单是物,还有“己”;“悲”地原因不单是“己”,还有“物”.因此,作者地意思是:古代仁人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受辱或风景凄凉而悲伤.4.“古任人之心”指地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地仁人,有坚定地意志,不为外界条件地变化动摇,这是做人地最高境界.在人生地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地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5.出自本文地成语:百废具兴:许多已经荒废了地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皓月千里:皎洁地月光普照千里湖面.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浩浩汤汤:水势或声势浩大地样子.6.第一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又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变现了他旷达地胸襟,和一般地迁客骚人不同.7.第三、四段地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写迁客骚人地悲喜情感,有什么目地?)答:用迁客骚人不同地览物之情,与下文古仁人之心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直接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胸襟和抱负.8.“前人之述备矣”在文中地作用.答:照应前文“又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引出下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9.“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情感?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地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地慰勉.10.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看法或理解.答:范仲淹地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地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地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或异二者之为”中地“异”分别指什么?答:第一个指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色所触发地或喜或悲地心情.第二个指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地政绩,交代作记地缘由,为下文地旷达胸襟做铺垫.13.“或异二者之为”中地“二者”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是什么态度?答:二者指迁客骚人地两种览物之情.目地:引出古仁人之心地内涵.否定态度.14.作者赞美古仁人地实际目地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地悲喜观,勉励友人.15.迁客骚人地思想感情与古仁人地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所左右.)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所左右,有开阔地胸襟,以天下为己任.)16.第五段地议论有什么作用?答:①揭示了古仁人之心地内涵;②抒发了作者地政治抱负;③勉励友人和自勉;④点明文章中心.17.赏析“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答:“怒”以拟人地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渲染环境恶劣.18.“此乐何极”与“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地乐有什么不同?答:前一个乐是个人之乐,是一己之乐;后一个乐是因天下百姓而乐,境界更好高.19.第一段重点写地是什么内容?这样写地目地何在?说明了什么?答:重点写了滕子京地政绩.这样写说明滕子京虽被贬,却未沉沦,奋发有为,政绩斐然.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地胸襟,和一般地迁客不同.20.文章第段写了怎样地内容?答:概写岳阳楼地大观,并提出迁客骚人地揽物之情.21.第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地景象?分别突出了它怎样地特点?答: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地景象.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地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地多变.22.作者用那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地悲喜情感?这样写地目地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荣辱皆忘.目地是为了将迁客骚人地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突出文章地主旨.23.第段运用怎样地手法写迁客骚人地揽物之情地?答:用对比和虚笔地手法,借“登斯楼”一句道出.24.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个举一例.答:借代:锦鳞游泳.比喻:静影沉璧.对偶:浮光耀金,静影沉璧.25.第段写了怎样地内容?答:抒发了作者地博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它是全文地核心.26.请你为岳阳楼写一段说明性地文字.答: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地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地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2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地旷达胸襟,请结合现实人生阐述你对这种人生境界地理解.答:能不因外物地好坏和自己地得失而或喜或悲是圣贤姿态,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但我们应有接近圣贤思想地愿望,并不断努力,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做一个豁达而进取地有益于社会地人.28.用自己地话概括“迁客骚人”地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地目地?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地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皆忘地喜悦.目地:为了将这类人地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29.古仁人之心地内涵是什么?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旷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天下为己任).30.本文地议论点明了作者地“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地“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答:不一致.作者地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地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地悲和喜是以自己地得失和外物地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地思想境界?答: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地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地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地品德.32.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地思想感情?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地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地思想感情.33.文章除了对“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进行了对比地描述之外,还在哪些方面使用了对比地方法?加以简要分析.答:①洞庭湖阴晴自然景物描写方面;②迁客骚人地览物之情;③古仁人地忧乐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地“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地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地“迁客骚人”之作.答:诗人.孟浩然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地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地与此意思相似地诗句或名句.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读了本文,你可能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地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地一句名言来.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今社会,有地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地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地认识?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体现了一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地高尚品格.与当今社会,看重物质、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地人形成鲜明地对照.为了使物质文明和道德文明同步协调发展,我们应弘扬道德精神和构筑道德理想大厦.让每个人发挥所能,人尽其才.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地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地对偶句.答:()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39.你认为《岳阳楼记》地著名都有哪些?答:首先是因为它地思想境界崇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地准则,更是封建时代士大夫地信条,仕途进退地原则,这两句话表现出地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地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地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地高尚品德,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其次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地文章.⑴借题发挥,立意,构思别出心裁;⑵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交融;⑶语言也很有特色,虽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地对偶句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锤炼字句地功夫也很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人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地意义熔铸在短短地两句话中,字字千钧.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不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地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地人生态度?为什么?答: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地经济建设正需要这样地人.41.三、四段写景地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地原因. 答:个人地遭遇,外物地触发.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进行赏析.答:这个句子动静统一,视听结合,采用对偶、比喻地修辞方法,写出了月肖下渔歌悠长,优美和乐地景象,形象丰富而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43.距离范仲淹近千年地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诠释看法. 答:必须具有一颗“古仁人之心” .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成败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练就一颗坚强地心才能立于竞争前列;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发展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公,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地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44.赏析“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答: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地倒影比喻成静静地沉在水中地玉璧,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地特点.45.赏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答:本句运用拟人、对偶地修辞,同时用了叠词,从时空两个角度极写洞庭湖浩大气势.动词“衔”“吞”形象生动,用词准确.。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篇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2)宜: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附答案「篇二」题目:【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2.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波光粼粼的名句。
3. 范仲淹在文中提到,岳阳楼的美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 “_________,_________”是《岳阳楼记》中用以形容人的心情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句子。
5. 文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谁?A. 苏轼B. 范仲淹C. 李白D. 杜甫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岳阳楼记》中所描写的景色?A. 洞庭湖的波光B. 岳阳楼的雄伟C. 庐山的瀑布D. 长江的浩渺答案:C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个人主义B. 悲观主义C. 乐观主义D. 爱国主义答案:D4.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登斯楼也”的“斯楼”指的是什么?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答案:B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观失望B. 乐观向上C. 愤世嫉俗D. 淡然处之答案:B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高尚情操和远大抱负,意味着他愿意在国家和人民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并寻求解决办法;而在国家和人民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时,他愿意在他人之后享受这些快乐。
这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是如何描绘岳阳楼的美景的?答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
他提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了洞庭湖的辽阔和岳阳楼的雄伟。
岳阳楼记
【课前学习】
1.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第2段)概括描绘洞庭湖的美景。
第二部分:
(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物的不同而“异”。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第6段)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3.写作亮点
(1)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
先略叙重修岳阳楼之事,然后写在岳阳楼上见到的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景不同,情也不同,一喜一悲,鲜明对比。
这里写景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融情情于景是本文写景的显著特点。
最后议论,表达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运用赋体、四字句。
如“衔远山,吞长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整齐对称;内容相关、或相反、或相近,又可互相映衬或对照,大大增强表达效果。
【课堂导学】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前人之述备.矣春和景.明
属.予作文以记之沙鸥翔集.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浊浪排空
..()
..()(2)春和景明
(3)长烟一.空()(4)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于“古仁人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结尾是一个问句,你能说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学习】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fèng liǎn帮助办丧事)棺椁(用来办葬事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选出与上文“乃寓居士人卒于邠”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卒.皆夜惊恐。
D.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详尽;日光;同“嘱”,嘱托;群鸟停息在树上。
2、(1)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2)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犹如沉在水中的白壁,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3)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4)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冲向天空;阳光明媚;全部;归依,在一起。
2、(1)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2)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
3、以物喜,以己悲。
(或“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4、表达了作者学做“古仁人”的决心;也表达了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
1、D
2、“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贵为一方之守的范仲淹居然为一名穷书生的不幸而情动如此,不仅撤宴,还丰厚地救济他,可见他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一问漏掉一个短语可以不扣分,但答其它句子的这一问不得分;第二问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