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光电跟踪瞄准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答辩稿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28
第28卷 第8期光 学 学 报Vol.28,No.82008年8月ACTA OP TICA SINICAAugust ,2008文章编号:025322239(2008)0821590206激光光束实时监测与自动准直系统设计尉鹏飞1,2 刘 军1 李晓芳1 陈晓伟1 刘 鹏1 李儒新1 徐至展1(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 设计了一个激光光斑实时监测与光路自动准直装置,能够实时监测激光光斑并自动准直激光输出方向。
基于透镜成像原理,使用CCD 探测器获得光斑的二维成像,并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原理和使用压电陶瓷电动调整架实现光路自动准直;监测控制程序采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Lab View 编写,可以实时监测激光光斑模式与光斑位置抖动情况,并进行反馈控制。
经测试,设计装置的调整精度达0.5μrad ,反馈控制频率约1Hz ,完全可降低或消除抖动周期在1s 以上的光斑飘移。
关键词 光学设计;实时监测;自动准直;程控中图分类号 TP242;TP273.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AOS20082808.1590Des i g n of L as e r B ea m Real 2Ti me Moni t ori n g a n d A dap t i veColli m a t i o n S ys t e mWei Pengfei 1,2 Liu J un 1 Li Xiaofang 1 Chen Xiaowei 1 Liu Peng 1 Li Ruxin 1 Xu Zhizhan 11St a te Key L abor a tor y of High Fiel d L aser Physics ,S ha nghai Instit ute of Op tics a n d Fi ne Mecha nics ,Chi nese Aca dem y of sciences ,S ha nghai 201800,Chi n a2Gr a d ua te U niversit y of Chi nese Aca dem y of Scie nces ,Beiji ng 100049,Chi n aAbs t r act A new device is developed for real 2time monitoring of laser beam quality and adaptive collimating of laser beam direction.Based on lens imaging p rinciple ,the device is composed of one CCD camera for two 2dimensional imaging of laser spot and two piezoelect rically drived mirrors to correct laser beam shift by the p rinciple of two points exactly defining a line in space.The adaptive cont rol is performed through a home 2made comp uter p rogram using Lab View software.The system can collimate the beam direction in a resolution of 0.5μrad and 1Hz adjusting f requency ,and correct the laser spot shift of period above 1s.Key w or ds otpical system design ;real 2time monitoring ;adaptive collimation ;p rogram cont rol 收稿日期:2007211212;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203227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GCX 2YW 241722)、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006CB806001)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07pj14091)资助课题。
激光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分析与实现摘要:半实物仿真系统是用于弹上部件引入仿真回路,并为其模拟出真实的应用场景的仿真方法,除实物外,以数学模型进行仿真。
半实物仿真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建模困难的问题,且具备较高的仿真置信度,能够为技术决策提供丰富可靠数据资源。
目前,全球科技与军事力量都在不断强化,对于制导武器的开发水平也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而快速提升,为提升我国武器装备的仿真实验技术,必须针对激光制导武器的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与战略开发。
关键词:激光制导;半实物仿真;精准度;光学特性1制导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的目的和内容对激光制导武器进行半实物仿真试验是为了利用仿真打靶的手段,将对弹的激光制导武器的制导部件与各部系统性能进行考核,保证制导精确度与系统动态性能,为激光武器的性能评判提供数据依据。
关于稳定回路,关键是对自动驾驶仪中所涉及到的惯性器件与控制电路进行考核,关于舵机回路,关键是对其静态与动态特性对激光制导系统精准度与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考核。
制导武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展开依据是按照由开环至闭环、由部分至整体、由小回路至大回路的标准。
激光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试验内容及步骤如图1所示[1]。
图1激光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流程2激光制导武器半实体仿真系统功能及组成2.1半实物仿真系统半实物仿真,顾名思义是指在仿真试验系统的仿真回路中将部分模型用真实物理实物代替的仿真,也被称之为硬件在回路的仿真。
单纯地采用数学仿真一般会带来诸多的不便,这是因为大多数系统并不是孤立工作而是与其他系统协同开展工作,因此要想准确的建立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挑战,如激光导引头在近场条件下工作的从目标运动的激光传输特性到导引头输出的数学模型都很难准确建立。
与纯数学仿真中的完全建模不同,半实物仿真巧妙地规避了难以准确建模这个难题,同时也使仿真环境得到更高真实度的改善[2]。
激光寻的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可以全面检验制导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系统稳定性,考察制导律参数设计在各种干扰条件下的正确性和鲁棒性,最终考核制导武器在激光模式下的落点精度。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天基光电望远镜系统建模仿真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光学指导教师:***20060430小的和有遮光器的物体,并对它们成像,但该系统的探测器只能在夜间工作。
气象条件和满月时期限制了其观测的机会。
目前,美国有3个GEOSS站仍在使用,分别部署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索科里(Socorro)、夏威夷的毛伊岛(Maui)、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岛(DiegoGarcia)。
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韩国的征钟山站在1993年关闭。
毛伊岛光学站是美国空军GEODSS全球布站的光电跟踪站之一。
站上光学系统为具有两个主镜和一个副镜的里奇.克里廷(Ritchey-Cllretien)成像光学系统.该站可探测到40000km高地球同步轨道上足球大小的目标,探测灵敏度达到16个星等.1982年,毛伊岛光学站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望远镜口径1.6m,成像分辨率达到O.075aresec。
该望远镜用来获取近地轨道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情报,为美国各军事机构提供情报照片和识别信息【l’21。
图1.1即为Maui岛光电站。
图卜1Maui岛光电站3美国毛伊岛光学跟踪与识别设施(MOTIF)1121MOTIF是一种类似于GEODSS的光学探测器,但有一个附加的长波段红外探测系统,能提供卫星成像,可获得19个星等的跟踪与红外特征数据。
该设施执行近地球和深空空间监视与空间目标识别任务,探测距离与GEODSS相似。
同样,MOTIF也只能在夜间工作。
云、大风、高湿度和满月期间也限制了其观测能力。
四川大学硬十学位论史图1_2.MSX卫星及其星上设备SBV计划的主要目标有:(1)技术演示。
SBV中演示了三个新的关键技术:能够抑制大量离轴光的望远镜技术、先进的低噪声CCD焦平面阵列技术和星载的信号处理技术;(2)空间监视的功能演示.SBV计划主要是为了演示天基空间监视是否可行,这个目标包括:获取SBV支持空间监视的性能标准、进行常规空间监视、背景和其它现象的原始数据的收集;(3)弹道导弹数据的采集。
激光模块虚拟仿真实习实验简介INTRODUCTION激光武器是未来战争的颠覆性武器,是我国国防发展的重点方向。
激光武器采用高能激光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
培养激光武器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国家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南京理工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南京理工大学的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5年,学校依托光学工程系组建先进固体激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从事高能激光武器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本实验项目利用教师团队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长期的积累和前沿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通过虚拟仿真现实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激光器原理以及激光武器系统的相关知识,通过虚拟仿真的手段让学生观察到激光毁伤目标的完整过程,观察、测量到系统参数对激光发射系统毁伤目标的影响。
实验背景EXPERIMENTAL BACKGROUND在光学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中,激光武器系统设计、激光毁伤效能评估是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激光原理与应用》是专业的骨干课程,其中高能激光器、高能激光发射系统、高能激光传输及毁伤,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多、技术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
教学过程中,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以及相关的高能激光器、激光发射、激光传输与毁伤等内容无法开设实体实验,不仅因为代价太大,还涉及到难以解决的安全、保密、实验结果观测等问题。
传统上这部分教学内容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效率低、学生体验差。
实验目标THE EXPERIMENTAL GOALa) 帮助学生掌握激光器的组成、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观察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对不同目标的毁伤,理解高能激光的产生、发射、传输及毁伤的机理;b) 帮助学生熟悉高斯光束的空间传播,根据实验任务设计高能激光发射系统主要系统参数,并观察、计算发射系统参数对激光毁伤目标的影响,理解激光发射系统参数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约束;c) 帮助学生理解光纤激光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激光器输出功率、泵浦转化效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验任务设计泵浦、增益光纤以及谐振腔参数,并观察上述参数对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光纤激光器的作用机理;d) 帮助学生理解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参数对毁伤的影响,通过多参数组合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图1 舰船光电跟踪取证视频监控仿真系统
视频区显示4个监视屏,每个预览窗口占1/4预览区,每个预览区的上方会显示当前时间,时间的右侧有一个“全屏显示”按钮,单击便可全屏显示某一区域,从而对重点区域进行观测,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对所监控的区
域进行呈现。
设备控制包含手控杆控制、跟踪控制、电视、激光、红外控制几个部分,该区域可根据观察者的实际需要,对所监控目标的影像进行调整,仿真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设备控制仿真界面
图3 红外控制界面仿真
设计手控杆控制时可以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箭头模式,用于控制转台向上、下、左、右、上左、下左、上右、下右
图4 雷达目标
转台控制用于显示静态界面,如图5所示。
图5 转台控制仿真界面
结束语
海警在维权执法过程中需要熟练操作光电跟踪监视系统,以便及时跟踪嫌疑目标,固定图像及音频数据作为关键证据。
在动用舰艇训练时所需费用大,台套数较少也限制了培训的效率。
基于舰艇综合仿真训练系统开展维权执法模拟训练,在训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3月上。
固态激光武器系统指标设计与分析王辉华【摘要】With development of solid state laser weapon technology, and according to the incoherent combing laser action mechanism which was addition of laser energy, the infection ingredient such as laser diffraction, beam quality, atmospheric turbulence, tracking and aiming error etc., were synthesized into the spreading of far field spot. The index of sub-caliber system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index of solid state laser weapon system such as laser power, combination number, system beam director size, beam quality, tracking and aiming error etc., we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and the sys⁃tem optional index scheme was presented.%针对固态激光武器技术的发展,利用其非相干合束的能量叠加作用机理,通过将激光束衍射、光束质量、湍流、跟瞄误差等因素归一化成远场光斑的扩展,对子口径发射时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子口径与系统发射口径间的关系,对固态激光武器系统的单台激光器功率、合束数量、发射口径,以及光束质量、跟瞄误差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一定输入条件下的武器系统指标备选方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激光武器光电跟踪瞄准系统的设计与仿真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毕业时间2014年6月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毕业 任务书一、题目光电跟踪瞄准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1.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攻关能力;三、主要技术指标1.详细分析光电跟踪瞄准控制系统组成和机理;2.设计光电跟踪瞄准控制系统;3.对所设计的光电跟踪瞄准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及分析;四、进度和要求第01周----第02周: 英文翻译;第03周----第05周: 光电跟踪瞄准控制系统机理研究;第06周----第07周: 熟悉Matlab/Simulink 等相关软件;第08周----第13周: 设计光电跟踪瞄准控制系统;第14周----第16周: 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第17周----第18周: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1.张秉华,张守辉.光电成像跟踪系统[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刘廷霞.光电跟踪系统复合轴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3.王建立.光电经纬仪电视跟踪捕获快速运动目标技术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4.冯艳平.星间光通信ATP 跟踪控制环路研究及FPGA 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生 指导教师 系主任设计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作战样式的改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精确制导武器的重点转向了防区外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之上。
发展“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可有效对抗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这一新的作战目标。
本文重点在于激光武器装备中,精密捕获、跟踪、瞄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它与一般光电测量系统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要求将运动目标稳定跟踪在规定视场内,而且要求将光束锁定在目标某一点上。
第1篇实验名称:光电对抗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光电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电对抗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掌握光电对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通过实验,验证光电对抗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光电对抗技术是指利用光电传感器、光学设备和电子设备,对敌方光电系统进行干扰、欺骗、破坏和防护的技术。
本实验主要研究光电对抗技术中的光电干扰和光电欺骗两种方法。
光电干扰: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光波,对敌方光电系统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光电欺骗:通过模拟真实目标的光学特性,误导敌方光电系统,使其误判目标位置和状态。
三、实验器材1. 光电对抗设备一套(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光学瞄准器、计算机等)。
2. 光电对抗实验平台。
3. 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辅助设备。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平台搭建:将光电对抗设备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到实验平台上,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干扰实验:a. 打开激光发射器,调整发射角度和功率,使激光束照射到光电对抗实验平台上。
b. 观察光电接收器是否受到干扰,记录干扰效果。
c. 改变激光发射器的频率、功率和角度,重复实验,分析干扰效果。
3. 欺骗实验:a. 打开光学瞄准器,调整瞄准器至特定角度,模拟真实目标的光学特性。
b. 观察光电接收器是否被欺骗,记录欺骗效果。
c. 改变光学瞄准器的角度、形状和光强,重复实验,分析欺骗效果。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扰实验结果:a. 当激光发射器发射频率为1.06μm时,光电接收器受到明显干扰,无法正常工作。
b. 随着激光发射器功率的增加,干扰效果逐渐增强。
c. 改变激光发射器的角度,干扰效果也随之改变。
2. 欺骗实验结果:a. 当光学瞄准器模拟真实目标的光学特性时,光电接收器被欺骗,误判目标位置。
b. 改变光学瞄准器的角度、形状和光强,欺骗效果也随之改变。
六、结论1. 光电对抗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能够有效干扰和欺骗敌方光电系统。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纪明打开文本图片集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纪总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刊采访。
最近在天津举行的直升机博览会上,我国最新的两款专用武装直升机都做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和展示。
光电系统,是武装直升机的眼睛,是能否执行作战任务的关键设备。
作为这方面的首席专家,我们首先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现代武装直升机的光电系统。
一般有哪几种设备?纪明(以下简称纪):直升机光电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即第一代专用武装直升机进入成熟应用阶段时。
随着武装直升机作为空中杀手得到空前发展,为各种直升机武器系统配套的光电系统也应运而生。
光电系统目前主要有瞄准线稳定系统(稳瞄系统)、侦察系统、夜间飞行导航系统、光电对抗系统等,其中稳瞄系统最为复杂,性能和精度最高。
记者:那么稳瞄系统主要由哪些设备组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纪:现代武装直升机的稳瞄系统通常装备有热像仪、电视摄像机、激光指示,测距机、激光光斑跟踪器等光电传感器。
根据需要,某些武装直升机可能只需装备一些基本传感器,如热像仪、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机等。
随着光电传感器的技术发展,攻击型直升机的稳瞄系统,除装备上述传感器外,还可选装激光标识器(pointer)、激光照明器、短波红外/多光谱相机等。
直升机稳瞄系统按性能和时间,大致分为三代。
第一代主要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装备使用,如美军的AH-1“眼镜蛇”直升机的M65,法国“小羚羊”直升机的M397等。
这一阶段主要是白天型,全部采用直视光学通道观察瞄准。
第二代在上世纪90年代初装备使用。
这一时期武装直升机获得了飞速发展,一大批著名型号,如美国的AH-64“阿帕奇”、OH-58D“基奥瓦”,意大利的A-129“猫鼬”,南非的AH-2A“茶隼”,苏联的米-28“浩劫”和卡-50“黑鲨”等相继面世。
与此同时,红外技术也获得飞速发展,因此这些直升机的稳瞄系统均加装了红外热像仪,形成昼夜两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