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总复习:电流和电路(基础)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22.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点总复习一、电荷带电体的性质:物体有了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实质:发生的转移。
得带负电,失带正电。
两种电荷: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的电荷。
(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和电路电流: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电流方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电路中电流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经过用电器流向。
电路构成:电路是将、用电器、用连接起来组成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三种电路:通路、断路、短路三、串联和并联串联:1、连接特点:,。
2、电流路径:。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并联:1、连接特点:,。
2、电流路径:。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电路。
支路:只控制。
4、用电器工作: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
实例:家庭中各用电器、各盏路灯之间注:通常所说的串联和并联指的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
四、电流的强弱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符号I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
电流表:1、测量电流。
2、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使用:1、电流表要 在被测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 流入,从 流出。
《电流和电路》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撰稿:雒文丽审稿:史会娜【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电流的形成的条件和电流方向的规定;3.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4.能够识别串、并电路的电路图和实物图,要求会读、会画、会连;5.理解电流的物理意义,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6.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两种电荷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7.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电流和电路(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
基本电荷e=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电流和电路综合复习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二、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1A=103mA 1mA=103μA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要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要使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最大量程(如无法确定电流大小,应先选用大量程)。
④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流表读数时要注意:读数时,要看清电流表使用的量程;看清每大格、每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即I a=I b=I c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a=I d=I b+I c例1.下列用电器中,工作电流为0.1 mA的可能是( )A.半导体收音机 B.普通照明灯泡C.家用电冰箱 D.液晶显示的电子计算器例2.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1)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___联,不允许将电流表与用电器____联;(2)电流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其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接线柱流出;(3)注意观察电流表的_______,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______;(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的______上,否则会将电流表_______.例3.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接在电路中的电流表表盘,它的量程是 A,每一大格表示 ___A,每一小格表示 A,刻度盘上电流表的各次示数分别为:(1) ;(2) ;(3) .例4.若上题图中使用“一”接线柱和“3”接线柱,每一大格表示 _____A,每一小格表示 A,电流表各次示数分别为:(1) ;(2) ;(3) .例5.如图所示,a、b、c、d为电路中的四个接线点,若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则电流表的M、N接线柱与电路中各接线点的连接关系为 ( )A. M接a,N接b B.M接c,N接dC.M接b,N接a D.M接d,N接c例6.如图所示,两个小灯泡是联的.A1测量的电流,A2测的电流,A3测的电流。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解析电路和电流电路和电流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是理解电学原理的基础。
本文将对电路和电流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初中生掌握这一知识点。
1.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电路指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的连通导电路线。
其中,电源主要提供电的能量,导体则起到传导电流的作用,负载则消耗电能。
电路按照结构可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
2. 电流的定义和特性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上电荷的流动速度和电荷的数量有关。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I=U/R,其中U为电压,R为电阻。
3.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多个负载依次串联在一起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负载之间保持不变,电压按照负载的电阻比例分配。
计算串联电路总电阻的方法是将各个电阻相加。
4.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多个负载并联在一起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各负载之间电压相同,电流按照负载电阻的倒数比例分配。
计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方法是将各个电阻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5. 混联电路混联电路是指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
在混联电路中,可以先将串联电路化简为一个等效电阻,然后再与并联电路进行计算。
6. 电阻的概念和作用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
同时,电阻还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7. 电阻的计算和测量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进行求解:R=U/I。
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
电阻的测量通常使用万用表进行,将万用表的两个探针连接在电阻两端,即可得到电阻的数值。
8. 电流的支路和节点电流在电路中会分流至各个支路,在节点处汇集。
根据电流守恒定律,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9. 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化速率,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U×I,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
2024年中考重点之电流与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和电路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应用。
一、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体的电荷数和时间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Q / t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通过导体的电荷量,t代表时间。
例如,在1秒钟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为1库仑(C)时,电流大小为1安培。
二、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等组成的电气装置。
它提供了电荷运动的路径,使电荷能够从电源源头流向负载并完成功。
根据电流的路径和连接方式的不同,电路可以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电流依次流经电源、负载和导线等部件,形成一个线性的回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而电压根据负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当负载依次连接在电路中时,负载间的电压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来。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是指电流从电源分流,在负载上分别形成并行的路径流动。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而电流将根据电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当负载分别连接在电路中时,电流可根据欧姆定律计算。
三、电路中的关键元件1.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的一个重要元件,用来阻碍电流的流动。
它的单位是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R = V / I其中,R代表电阻,V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2. 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可以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常见的电源有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3. 导线导线是将电流从电源传输到负载的介质。
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降低电阻,保证电流的正常传输。
四、电流与电路的应用电流和电路的应用广泛,涵盖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1. 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和电脑等电子设备都依赖电流和电路的正常运行。
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等也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物理初中电流与电路基础知识一、电流的基本概念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电流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4.电流的单位:安培(A),mA,μA。
二、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由电源、负载、开关、导线等基本元件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负载、开关、导线。
3.负载:在电路中消耗电能的元件,如灯泡、电动机等。
4.电源:为电路提供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5.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有手动开关和自动开关两类。
6.导线:传输电能,通常用铜线或铝线制成。
三、电路的连接方式1.串联:将元件逐个首尾相连,形成一串,再与电源连接。
2.并联:将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电源连接,形成并列关系。
3.混联:将串联和并联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电路。
四、电路的基本定律1.欧姆定律: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基尔霍夫定律:在任意一个闭合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零。
3.焦耳定律:在电路中,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五、电路的分析方法1.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求解。
2.节点电压法: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欧姆定律列方程求解。
3.叠加原理:当多个电源作用于一个电路时,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或电压可以叠加起来求解。
4.戴维南定理:将一个复杂的电路等效为一个简单的二端网络,其中等效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电路开路电压,内阻等于所有电阻之和。
六、电功率与电能1.电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为瓦特(W)。
2.电能:电场力做功,单位为焦耳(J)。
3.功率与效率的关系:功率越高,效率不一定越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4.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的应用。
5.电能的储存与释放:如电池通过化学反应储存电能,灯泡等用电器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释放电能。
6.电能的应用:各种电器设备都是利用电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应用。
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必备4篇)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1)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 、μ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2)【知识结构】一、电路的组成: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构建⎧⎪⎧⎪⎨⎪⎩⎪⎪⎪⎨⎧⎪⎪⎪⎪⎪⎪⎪⎪⎪⎪⎨⎪⎪⎪⎪⎪⎪⎪⎪⎪⎪⎩⎧⎧⎪⎪⎨⎪⎪⎩⎪⎨⎪⎧⎪⎪⎨⎪⎩⎪⎩⎩带电方法: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荷量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不带电检验物体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原子结构常见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绝缘体绝缘体不易导电电荷的基本知识电流和电路的原因电电流流的概念33AmA μA 1A 10 mA 1mA=10 μA :,“”“”⎧⎪⎨⎧⎪⎪⎪⎪⎪⎪⎪⎨⎪⎪⎪⎪⎪⎪⎪=⎩⎧⎪⎧⎪⎪⎪+⎨⎪⎨⎪⎪⎪⎪⎩⎪⎪⎩⎩及方向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单位其他单位:换算:、工具电流表符号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测量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一接线柱流出正确使用电流表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组成分类:通路、开路(断路)、短路电路图定义串联电流特连接方式电路2X σ⎧⎪⎪⎪⎪⎪⎪⎪⎪⎪⎪⎪⎪⎪⎪⎪⎪⎪⎪⎪⎪⎪⎪⎪⎪⎪⎨⎪⎪⎪⎪⎪⎪⎪⎪⎪⎪⎪⎪⎪⎪⎪⎧⎪⎪⎪⎪⎧⎧⎪⎨⎪⎩⎨⎧⎪⎪⎪⎪⎪⎪⎨⎪⎪⎪⎪⎪⎪⎪⎪⎪⎪⎩⎪⎩⎨⎪⎩⎩点定义并联电流特点○A第一讲 电荷、电流和电路知识能力解读(一)摩擦起电的定义和条件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条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二)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常用符号“+”来表示。
质子和正离子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常用符号“-”来表示。
电子和负离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图所示。
(三)电荷量1.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称为电荷量。
符号:Q ,单位:库仑,单位符号:C 。
2.元电荷:把e =1.6×10-19 C 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总复习:电流和电路(基础)【考纲要求】1.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认识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3.知道通路、断路、短路,及短路的危害;4.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根据要求连接、设计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5.知道电流形成及方向;6.会使用电流表;7.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简单的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要点诠释:1、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摩擦起电使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19库仑,作为元电荷。
考点二、电路【中考复习——电流和电路主要考点梳理二、电路】1、电路的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2)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
3、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要点诠释: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的;导线是输送电能的。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电流和电路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们是电学基础知识,也是理解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初中物理中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知识点。
1.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正负之分,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定义为正方向,负电荷则相反。
2.电路的概念:电路是电流在闭合导路中流动的路径,包括导线、电源、开关和各种电器元件等。
3.电阻的概念: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引导电流流动的导体称为导线,常用的导体有金属、水和人体等。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I=V/R。
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5.稳恒电流的特点:稳恒电流指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
在稳恒电流下,电阻和电压成正比,电阻越大,电压也会增大。
6.简单电路:简单电路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流穿过电器元件的路径是连续的,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
并联电路是指电流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入不同的电器元件。
7.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t=R1+R2+R3+...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满足倒数之和的倒数关系:1/Rt=1/R1+1/R2+1/R3+...8.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量,用字母P表示,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IV。
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V表示电压。
9.简单电器元件:简单电器元件包括电源、电灯、电脑等。
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设备,可以是电池、发电机或插座等。
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
电脑是一种使用电路来进行数据处理的复杂电器元件。
10.短路和断路:短路是指在电路中,电流在两个点之间直接流过,不经过其他电器元件。
断路是指在电路中,电流无法通过的情况,导致电路中断。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与电流和电路相关的知识点,对于理解电学基础和电子设备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总复习: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简单的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要点诠释:1、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的转移过程,而非创造了电荷。
摩擦起电使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19库仑,作为元电荷。
考点二、电路【中考复习——电流和电路主要考点梳理二、电路】1、电路的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2)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
3、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1)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2)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要点诠释: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的;导线是输送电能的。
2、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无干路、支路之分;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也一定通过另一个用电器,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停止工作,另一个用电器也不能工作;只要电路中有一个开关,即可控制所有用电器,而且开关的位置不影响其控制作用。
3、并联电路中有多条路径,因此有干路、支路之分;各支路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开路时,其他支路仍可为通路;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各支路用电器。
考点三、电流、电流强度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定向移动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是闭合的。
3、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通过用电器回到负极。
4、电流的物理意义及单位换算: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单位有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 1mA=1000μA。
5、电流表的正确使用:(1)电流必须从红色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黑色接线柱(“—”)流出电流表,(2)电流表有两个量程,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3)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4)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要点诠释:1、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2、通常情况下,自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此时,并不形成电流,只有当这些自由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时才能形成电流。
当用金属导体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时,金属导体中的每一个自由电子都受到正电荷的吸引,结果自由电子向某一方向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3、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其指针的状态所反应的问题:(1)不偏转:可能电流表所在电路是开路或电流表已坏,(2)反偏:即指针向反方向偏转,说明“ +”、“—”接线柱接反了,(3)满偏:可能是造成短路导致电流过大或者是所选量程太小,(4)偏转太小;所选量程太大,应改用小量程。
考点四、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1)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开关、几个规格不同的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
(2)电路图:(3)实验步骤:a、断开开关,照图甲那样连好电路;b、把电流表接在A点,经检查无误闭合开关,记下电流值I A;c、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处和C处,分别测出两处电流I B、I C。
(4)实验表格: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5)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 A=I B=I C2、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1)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开关、几个规格不同的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
(2)电路图:(3)实验步骤:a、断开开关,如图乙所示连接电路;b、把电流表接在干路上的A点,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A;c、把电流表分别改接在支路中的B、C处,分别测出两处电流I B、I C。
(4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5)实验结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I A=I B+I C。
要点诠释: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时,实验的方法是“归纳法”,实验过程中全部测量完一次后,再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重复测量3次以上,避免实验存在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时,测量每一个支路的电流值时,一定要把另一个支路也接入电路中,在实验过程中,应选择几组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通过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而不能只测量一次,目的也是避免偶然性,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3、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是支路之间的电流并不一定平分干路的电流。
【典型例题】类型一、电荷1.四个悬挂着的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思路点拨】利用图示的A、B、C三个带电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结合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以B球的带电情况为突破口来解决此题。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答案】D【解析】AB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BC相互吸引,则C 可能带电,也可能为轻小物体。
CD相互吸引,则D可能带电,也可能为轻小物体。
【总结升华】根据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解答此题。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的是三个用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A、B、C 的相互作用情况,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A带正电,C一定带正电 B.如A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C.如B带正电,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答案】D类型二、分析电路2.(2015•桂林)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小灯泡L1、L2并联的是()A.B.C.D.【思路点拨】两灯泡首尾相连在电源两端是串联,如果并联,即让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结合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开关组合,组成题目要求的灯泡连接方式。
【答案】A【解析】解:A、图中闭合开关S,小灯泡L1、L2并列连接,为并联电路,符合题意;BCD、图中闭合开关S,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为串联电路,只是改变了开关的连接位置,不影响电路的性质,不合题意。
【总结升华】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举一反三:【变式】【中考复习——电流和电路金题精讲例4】(1)要使灯L1、L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______;(2)要使灯L1、L2并联,则应闭合开关______;(3)单独点亮灯L1,这时应闭合开关______;(4)如果同时闭合开关S1、S3,则会发生______。
【答案】(1)S3(2)S1 S2(3)S2(4)短路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三盏灯之间是联的,若通过L1、L2、L3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则电流表A1的示数I1′=,电流表A2的示数I2′=。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简化电路图,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导线,可以用导线代替;其次根据电流法分析出三盏灯的连接方式;再次用“电流表断路法”分析出电流表各测的是哪个灯泡的电流,最后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进行解答。
【答案】并 I2+I3 I1+I2【解析】因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相当于导线;所以电路简化如图,三盏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电流表A1测的是L2与L3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的是L1与L2的电流之和,若通过L1、L2、L3的电流分别为I1、I2、I3,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A1的示数是I2+I3,电流表A2的示数是I1+I2。
【总结升华】电路进行简化处理,用电流法去分析电路;因为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流表测量的是与它串联的用电器的电流,若电流表在干路上则测量的是干路电流。
举一反三:【变式】如右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闭合S2和S3时,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L1和L2的总电流B.只闭合S1和S2时,L2短路,电流表测通过L1的电流C.只闭合S1和S3时,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D.开关S1、S2、S3都闭合时,形成短路,电流表将烧坏【答案】D类型三、设计电路4.某课外小组用两个开关、一个电源、导线若干,将一盏灯泡和一个电子门铃连接在电路中.当同时闭合两个开关,才能使灯泡发光、电子门铃发声;若只闭合其中某一个开关,灯泡不亮,电子门铃不响;若只闭合其中的另一个开关,则灯泡发光但电子门铃不响。
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电子门铃可以用“”符号代表)并根据你所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图所示的实物图。
【思路点拨】由题意可知,当两个开关均闭合时,灯亮,电铃响;当只有一个开关闭合时,灯亮,电铃不响;而当另一个开关单独闭合时,灯不亮,电铃也不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答案与解析】灯泡与电铃应该是并联的,并且一个开关处在干路上,另一个开关与电铃串联;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如下图所示:【总结升华】电路图的设计要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按照题意合理的安排开关所在位置,电路图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检验。
举一反三:【变式】(2015•通辽)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
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在下列所示的电路图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A.B.C.D.【答案】D类型四、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5.关于电流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B.负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C.正、负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思路点拨】导体内部含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但是这些电荷在做杂乱无章的运动即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不能形成电流。
如果这些自由电荷能够都向一个方向运动,即发生定向移动,则就会产生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