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五公司债券发行.pptx
- 格式:pptx
- 大小:723.86 KB
- 文档页数:32
财务管理案例-深万科发行可转换债券案例3、专业化战略2001年成功转让了深圳市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之后,万科全在完成了专业化调整战略,成为单一业务的房地产集团。
规划设计、物业管理、品牌、跨地域经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万科的优势,而施工管理协调、费用控制则相对较弱。
4、业绩介绍由于在公司制度上建立的规范管理的有效性,万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入选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全球最优秀300家和200家小型企业。
截至2001年12月31日,万科拥有总资产64.83亿元,净资产31.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4.55亿元,净利润3.737亿元,土地储备980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439万平方米,在四十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万科上市以来,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万科良好的业绩、企业活力及盈利增长潜力都受到市场广泛开认可。
近两年万科主营业务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
最近,万科又提出,今后5年,每年也将以30%的速度增长。
如何保持如此高的增长速度?必然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5、弥补资金缺口虽然发展势头一直很好,但是2001年中期万科现金流量已经出现负值,达到-7.25亿元,如何才能填补这个资金缺口?其实早在2000年年末,万科董事会就间拟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4.5亿股B股,发行价定为4.2港元/股,融资额达20亿港元。
但方案最终流产,事后分析主要是原因还是在于华润集团考虑到国内A 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太高,A、B股差价太大,决定放弃认购。
2001年7月,董事会通过决议发行可转换债券。
万科优生考虑了股票融资,无法实现后才选择了可转换债券。
6、可转换债券发行前的股本结构本次可转换债券发行前,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630971941股,其中非流通股份110504928股,占总股本的17.51%,流通股520467013股,占总股本的82.49%。
本次发行前公司股本结构如表达式1:表1 万科发行可转换债券前的股本结构(二)网上网下申购情况本次万科可转换债券发行采取网上定价的方式,发行总额为15亿元,为期5年,从2002年6月13日开始计息,年利率1.5%。
2009年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发行一、案例介绍(一)公司背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原国家经贸委报请国务院同意后,以《关于同意设立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经贸企改[2002]700号文)批准,由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以原葛洲坝电厂所有发电资产及与发电业务密切相关的辅助性生产设施等资产配比相应负债作为出资,联合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五家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创立于2002年11月4日,设立时总股本为553,000万股。
2003年10月28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3]132号文核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32,600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元,募集资金净额亿元。
2003年11月18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127,930万股社会公众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截至2005年5月18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232,600万股股票在上证所已全部上市流通。
首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785,600万股。
2005年8月15日,经上证所上证上字[2005]101号文批准,公司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总股本由785,600万股变更为万股,所有股份均为流通股,其中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为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6.84%;无限售条件的股份数为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16%。
2006年8月15日,有限售条件股份中的万股限售期满正式上市流通。
本次变动后,有限售条件股份数为494,935万股,无限售条件股份数为万股。
2006年5月17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发行字[2006]4号文核准,公司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份的比例无偿派发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发行总额为1,228,010,640份,存续期为自认股权证上市之日起12个月。
2006年5月25日,无限售条件股份所获派的407,220,390份认股权证(长电CWB1)在上证所挂牌交易。
财务管理中筹资管理的案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筹资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筹资管理涉及到企业获取资金的各种方式,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在这篇文档中,将会介绍一些关于财务管理中筹资管理的案例。
债务融资案例案例一:公司债券发行某家公司在扩大其业务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决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进行债务融资。
公司发行了一笔主要用于资本支出的10亿元公司债券,债券的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发行期为5年。
通过这次公司债券发行,公司成功筹集到了10亿元的资金,用于扩大业务规模。
案例二:银行贷款另一家公司准备进行一项新的研发项目,需要资金支持。
该公司向银行申请了5000万元的贷款,用于资助该项目的实施。
银行同意提供低利率的长期贷款,为该公司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帮助公司实现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股权融资案例案例一:IPO一家创业公司在取得一定规模后决定进行首次公开招股(IPO),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
通过IPO,公司成功在股票市场上募集到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实现了企业的资本运作和扩张计划。
案例二:风险投资另一家初创企业获得了一笔风险投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向该企业投资了1000万元,成为该企业的股东之一。
通过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该企业得以扩大规模,开展更多的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
综合案例案例:并购重组一家大型企业计划进行一项重大的并购重组计划,为了筹措所需资金,该企业采取了多种筹资方式,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通过债务融资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以及股权融资通过发行新股、私募股权等方式,该企业成功筹措到了数十亿元的资金,实现了并购重组计划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筹资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企业在进行筹资管理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根据自身情况和资金需求量来确定对应的筹资方案,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债券发行的五个成功案例研究债券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资金募集。
债券发行的成功与否对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五个成功的债券发行案例,深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案例一:ABC集团公司公司债发行案ABC集团公司作为大型制造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实施技术升级,决定通过债券发行筹集资金。
该公司在发行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如与知名投行合作、设立专门团队负责债券发行等。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向潜在投资者展示其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这些举措提升了债券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认购。
案例二:国家X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案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家X地方政府决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该债券发行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政府在发行过程中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国家X地方政府通过发布详尽的发行信息,并准确披露各项财务数据,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
同时,政府还采取切实措施降低债券发行风险,如设立风险储备金等。
这些举措为债券发行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案例三:科技企业创新债券发行案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通过债券发行来筹集创新资金。
一家科技企业通过发行创新债券成功募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
该企业在债券发行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并与资本市场保持密切合作。
此外,该企业还为债券投资者提供了创新债券优先认购权等激励措施,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案例四:房地产企业住房债券发行案房地产企业为了解决住房开发的融资问题,通常会借助债券市场。
一家著名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住房债券成功筹集了巨额资金,用于住房项目的开发和销售。
该企业通过扩大债券的面向投资者范围,并提供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等优势,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参与认购。
此外,该企业还注重债券发行后的跟踪管理,确保按时兑付本息,提高了债券的可信度。
案例五:金融机构可转债发行案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可转债,既满足了融资需求,又为投资者提供了可转换成股票的机会。
债券发行案例
新华公司是一家多样化经营的娱乐公司,其业务包括旅游、电影以及日用消费品。
旅游产生的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40%,电影也约占40%, 消费品占20%。
新华公司最近收购了两家旅行社和一家商场。
为此,2002年4月,新华公司决定增发长期负债。
公司财务总监建议说,发行10年期的债券是可能的。
新华公司的资本状况良好,它的长期负债被评为AA 级。
新华公司在2001年12月31
日的资本总额如下表所示。
资 本 单位:百万元
它在2001年内,利息保障如下表所示。
过去几年,国家的利率一直在下降,达到最低水平。
这使长期负债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筹资方式。
而且根据专家的预测,长期利率甚至可能进一步下调。
新华公司的可按表3-1-3年利率发行不可提前赎回的长期债券(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 表3-1-3
若新华公司发行10年期债券,它希望能保留一些灵活性,以便能在到期以前就赎回。
新华公司发行本金数额为3亿元的10年期债券,自发行日5年后开始,债券可以提前偿还。
首次的提前偿债价格是将是面值的103.02%。
从发行日起的7年后开始,提前偿债价格将逐步下降直至面值。
根据上述资料,考虑选择性赎回这一特征使新华公司付出多少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和期限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关系?
(本案例引自吴安平等:《财务管理学教学案例》,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